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成熟期一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https://img.taocdn.com/s3/m/ef4c4ddcce2f0066f5332257.png)
社会背景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到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压抑感而祈求摆脱礼教束 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 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这也必 然会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并且通过园林的游赏而得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文人造园的意境就更披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这种情况促成了私家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把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更高 的艺术境界。 的艺术境界。
文人园林的发展及特征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它侧重于以赏心悦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泛指那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不仅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文人园林是一种园林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文人园林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中国古代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御花园
清华园
勺园修楔图
香山红叶
香山寺
大承天护圣寺
造园家和理论著作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计成: 园冶》 计成:《园冶》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 合性著作。 合性著作。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5节宋代的其他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中央官署的绿化也建置很普遍。地方衙署一 般兼作主管官员的官邸,因而也包括宅和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注:“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附:“西湖新十景” 云栖竹径 满陇桂雨 虎跑梦泉 龙井问茶 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 阮墩环碧 黄龙吐翠 玉皇飞云 宝石流霞
—第五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园林的成熟期(一)—
在个别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甚至农村也有公 共园林的建置。 随着宋代地主小农经济的完全成熟,农村的聚 落——村落亦普遍发展起来而成为一种基层的行政组 织。 浙江楠溪江仓坡村,是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 来的,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仓坡村是楠溪江中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建成于 南宋时期。村内大多数建筑物已迭经后期的改建、重 建,据专家考证,村落现状的基本格局,如街巷布置、 供水和排水系统、公共园林等,仍保持这南宋的原貌 未变。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说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小结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节 宋代的其他园林
宋代城市公共园林的情况,可举东京、临安为例。 北宋的东京,城内外散步着许多池沼,这些池沼 大多数均由政府出资在池中植菰、蒲、荷花,沿岸植 柳树,并在池畔建置亭桥台榭,因而都成为东京居民 的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 东京的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色,市中心的天街当 中的御道与两旁的行道之间以“御沟”分隔,两条御 沟“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杏,杂化相间。春夏 之间,望之如绣。”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②置石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 “特置”。 ③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 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 画意。 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 药用、果树等等。 ⑤建筑 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 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 “观景”的作用。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2、文人园林风格特征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 然。 ⑴、简远 景象简约而已经深远。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以少 胜多,以一当十。主要创造一种意境,除视觉景象 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 化”来获致意外之旨。
⑵疏朗 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⑶雅致 文人士流园林追求高蹈、雅趣,并把这种志趣寄托于园林中 的山水花木,并通过它们的拟人化而表现出来。 ⑷天然 表现为两方面:①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② 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第三节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私家园林,中原以洛阳、东京两地为代 表,江南有临安、吴兴、平江(苏州)等地。
一、中原的私家园林(以洛阳为例)
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如,富郑公园、环溪、 湖园、苗帅园、董氏西园、东园等。下以富 郑公园为例。
富郑公园宋仁宗、神宗两朝宰相富弼的宅院。 ⑴园林的总体布局:全园大致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区包 括具有五个水洞的土山及其北的竹林,南区包括大水池、池 东、西的平地和池南的土山。 ⑵园林建筑:主体建筑物“四景堂”。 《洛阳名园记》中对洛阳19座私家园林景观特点的描述:① 除依附于邸宅的宅院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②洛 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 如竹林、梅林、桃林、松柏林等,尤以竹林为多。③当时中 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 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园林史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琼林苑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南,一座以 植物为主体的园林,都人称之为“西青城”。
金明池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北,用于教 习水军、水嬉。
金明池
玉津园
位于南薰门外,原为后周旧苑,俗称“青城”。
宜春苑
位于东京新宋门外干道之南,相当于皇家“花 圃”。
芳林园
位于东京西固子门内之东北。 含芳园
3. 城市结构
• 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皇城正南的御路 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州桥以东、以 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也为繁华街区;
• 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如州桥以北为住宅, 州桥以南为店铺;
• 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如马行街; • 集中的市与商业街并存。
东京人口估计约有130~190万,可算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城市了。它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 是商业文化中心。东京的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 坊里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 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对以后的几代都城 有较大的影响。
宋徽宗精于书画,主持修建的宦官梁师成 博雅精思,因此艮岳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经营此园,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设专 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委派朱勔主管应奉 局和“花石纲”事务。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建园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放怀适情,游 心赏玩。”建筑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 典或居住的建筑。
植物配置:
园内已知的植物共数十种,包括乔木、灌木、 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植物、 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
建筑:
园内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 部分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和 “观景”的作用。
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中国古典园林史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建都于后周的旧都开封,改名东京。
东京的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唐以来一直是中原的重要商业城市。
宋代,关中经济已呈衰落,江南地区的经济则长期繁荣发达而跃居全国之首,建都东京可依靠江南地区水运的粮食和财富供应。
从此而后,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便逐渐往东转移。
公元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
次年金太宗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河山的南宋王朝,与北方的金王朝处于对峙之局面。
公元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临时首都),改名临安。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东北的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取得北宋的幽、燕地区之后,利用这个地区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基地而向南扩张,势力伸入华北大平原。
把幽州城升格为五京之一,改名南京,又称燕京。
辽王朝推行“胡汉分治”的政策,在汉人聚居、并有着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和经营定居农业的幽、燕地区另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其国内奴隶制政权的政治制度,地方上的统治机构大体上沿袭唐以来的旧制,各级官吏也都由汉人担任。
因此,南京的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在辽代的五京之中,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市。
辽末,东北的松花江一带的女真族迅速由部落联盟走向奴隶制,并建立国家政权金。
金王朝建国后经常与辽统治者发生冲突并占领辽的大部分国土。
公元1122年金军占领南京,次年按约将南京交还北宋;1125年又将其夺回,并继续南侵。
在占领区内推行“胡汉分治”,沿袭辽代的地方统治机构。
金王朝灭北宋和辽之后,势力逐渐向南推移。
到海陵王时,其统治地区已包括从东北到华北、中原的北半个中国。
公元1153 年,海陵王迁都南京,改名中都。
迁都之前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城市的规划布局完全模仿北宋的东京。
金王朝全面推行汉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与南宋形成对峙的局面,历时大约150 年。
05第五章 园林成熟期(一)—宋代

主山“万岁山” 主山“万岁山”,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 为 大型土石山,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 大型土石山,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全园 最高点上建“介亭” 最高点上建“介亭”。 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 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 一个小型池名“曲江” 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 一个小型池名“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 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 雁(研)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其水从东南角 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一、城市建设
宫城、内城、 宫城、内城、外城
东京、 东京、临安
南北中轴
1、东京 (唐 汴州) 、 汴州) 南薰门——天街 天街——朱雀门 朱雀门——御街 御街——宫城 南薰门 天街 朱雀门 御街 宫城 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但内容和 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 但内容和 功能上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建设 功能上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 建设 曾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 时,曾参照洛阳的宫城 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 曾参照洛阳的宫城 整的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宫城南北中轴线 整的布局 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宫城南北中轴线 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宋代园林的创作方法向写意的转化, 宋代园林的创作方法向写意的转化,文人园林风 格的四个特点的形成,都与禅宗 禅宗的潜移默化有直接的 格的四个特点的形成,都与禅宗的潜移默化有直接的 关系,此外“中隐”思想和 壶中天地” 关系,此外“中隐”思想和“壶中天地”、“须弥芥 子”的 美学概念与园林也联系起来了。 美学概念与园林也联系起来了。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3节宋代的私家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 古园林之一,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苏州“四 大名园”,自五代以来就享有盛名。 北宋诗人苏舜 钦丢官流寓苏州,花了四万钱买下这座名园,在水旁 筑亭。他有感于渔夫《沧浪之水》歌与孟子“沧浪之 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语,题名为沧浪亭,还自号 沧浪翁。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叙他所亲历的比较名 重于当时的园林二十多处,大多数是利用唐代废园的基 址。所记叙的名园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花园类;二是 宅园;三是游憩园(别业类)。《洛阳名园记》是有关 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 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详 实,可视为北宋中原自家园林的代表。 一)花园类:是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 大。如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 天王院花园子:素有“牡丹甲天下”之称,数十万本 归仁园:占据一个街坊,周围一里多范围,北部植牡丹、 芍药千株,中部植竹百亩,南面植桃李。 李氏仁丰园:植桃、李、梅、杏、牡丹、芍药、山茶、 菊花、临水植柳,水中多植荷莲等。(犹如植物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沧浪胜迹坊
大门
外景
观鱼处
沧浪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四)润州即今镇江,位于江苏境内长江下游之南岸, 与扬州隔江相对。这里依靠长江水路交通之便,经济、 文化相当发达,多有私家园林的建置。其中有文献记 载的为研山园和梦溪园。 (五)其他,如盘洲园和沈园,也是宋代江南的两处 名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一)简远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简约并不意味着简 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造园诸要素如 山体、水体、花木、建筑小品不追求品类之繁杂,不 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 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园林中特别受到重视,除 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籍助于景物 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用文字题署景物的做法已见于唐代,如王维的辋 川别业,但都是简单的环境状写和方位、功能的标定。 到了两宋时则代之以诗的意趣,即景题的“诗化”。
中外园林史(任光淳)5.园林的成熟期精编版

■ 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
次年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4
■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
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 在这过程中,东北契丹族建立辽王朝→势力扩张到华 北大平原 ,定都南京,又称燕京。 ■ 辽末,东北女真族→金王朝,公元1122年,金军占领 南京,次年按约将南京交还给宋,1125年又夺回,并南侵, 与南宋对峙150年。 ■ 1227年,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灭亡。
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 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 的“五代十国”。
1 宋代发展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社会发展 3
■ 两宋时期:AD960——1271 ■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京(开封),改名东京。 ■ 关中经济衰退,江南经济位居全国之首,粮食与财富 可由江南供应。→ 中国王朝的都城逐渐往东转移。
◐ 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
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24
◐ 延福宫(大内御苑)
25
·宫城之北 ·构成城市中轴线上的前宫 后苑的格局 ·植物造景比重很大,多半 按不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 景区 ·叠石为山,凿地为池,高 阁大110尺,池宽400尺,纵 长267尺,宫内种植奇花异草, 茂林修竹,秀珍禽奇兽。
·文官执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
宋代走向衰退之路的原因 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 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 → 皇家园林也受到影响
◐ 历史成就 —— ④ 9
④ 诗词内容与风格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诗词的主流转向为缠绵悱恻、空灵婉约。 ·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范仲淹、欧阳修等 ·园林诗、园林词成为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外围都有 护城河环绕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宫城正南门(宣德
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一 线
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山体从北、东、西 三面包围水体,北面为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 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造园艺术的成就
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 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 重要标志
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
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
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冲淡了皇家气派,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
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 力,激起民愤,北宋覆亡与此 有关
金兵攻陷东京城后为百姓所毁
艮
太极图
宋 徽 宗
精于书画, 是一位素养极高 的艺术家
艮 岳 平 面 图
全貌与布局
宋徽宗亲自撰写《艮岳记》,介绍了艮岳的全貌与布局 的大致状况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园目的主 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 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 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 境地
学习重点
历史背景 总体特征 东京与临安 宋代的皇家园林(东京、临安) 宋代的私家园林(中原、江南与文人园林的兴盛)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辽、金园林
历史背景
政治与经济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文化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发生蜕变
儒学转化为新儒学——理学 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 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社会风气
浮华、奢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玩乐 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建园林
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
园林创作
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 的转化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与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 园林的诗画情趣,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东京与临安
东京
总体布局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为中心的分区规 划结构形式,但城市功能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 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的街巷制
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 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营造法式》和《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发达的建筑工程 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 方式
园林叠石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专以叠石为业的技工(吴兴 叫“山匠”,苏州叫“花园子”)
重视石的鉴赏品玩,出版多种《石谱》
文人园林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文人精神生活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 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 动场所
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 立
成熟期1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
(一)
主讲:黄俊武
两宋时期(AD960——1271)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 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一个极 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阶段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所显 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 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清初虽能秉承其余 绪,但在发展道路上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东京的皇家园林
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 延福宫
在宫城之北,构成城市中轴线上前宫后苑格局 宫内花树繁荣,植物造景的比重很大,且多半是按不
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景区的
艮岳
建造历史与得名
在宫城东北面,按八卦方位, 以“艮”名之
园门匾额题名“华阳”,因此 又称“华阳宫”
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预算, 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苏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 轼 像
宋代的皇家园林
特征
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
接近私家园林 皇家和私家园林具有较多共性。表现有:
北宋某些行宫御苑较长时间开放,任百姓入内游览 南宋皇帝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作为别墅园
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
大多寺观园林被文人园林的风格涵盖
公共园林更加活跃、普遍
一些私家、皇家园林亦发挥公共园林职能,定期向社会开放
造园四要素
叠石、置石显示高超技艺 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 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 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 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
四条河流组成水网,解决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用水问题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东京汴梁的街市
平北 面宋 图东
京 城
临安
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
城市政治、经济双重改造,重在经济,不同于以往都城 建设之以政治为主
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即皇城,皇 城之内有宫城,大内,包括宫廷区和苑林区)和外城 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
保持御街—衙署区—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 但不成规整形式,在方向上亦反其道而行,宫廷在前, 衙署在后(“倒骑龙”)
外城的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性 的分区结构
平南 面宋 图临
安 城
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座风景城 市
苏轼与“苏堤”、湖中三塔
著名的“西湖十景” 南宋时就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