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十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A)

24.《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小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统因素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5.右图为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突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
据此,图中描绘的应为A.酿酒源于东汉的史实B.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C.自给白足的家庭副业D.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26.宋明时期民向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
这说明当时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C.儒家伦理逐渐普及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27.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
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
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
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28.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夺民生业”为由进行查封。
1887年,精政府又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
据此可知A.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C.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闻存在斗争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29.1936 年,历史学家范文澜以通俗的语言写成《大丈夫》一书,以“道德与事业并重,而着重点更在道德”的标准,选取了从西汉到明代的25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的大英雄,并“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 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 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2.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3.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朋秦汉新爵制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4. 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5. 上古三代时期,商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6.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试卷类型:A2018学年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注意事项: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⑵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⑶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⑷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⑸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5.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根本性突破B.古代世界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C.古代最早出口创汇的货物是瓷器D.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26.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
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
”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 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 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27.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美洲开启的新篇章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8.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押题(三)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18年高考押题试卷历史(三)24.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2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
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
”该主张的本质在于A.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 B.说明儒学顺应了白然规律C.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 D.印证儒学为封建正统思想26.下表是唐宋律令对丝织品输出规定的比较。
由此可知A.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繁荣 B.宋代不再对外贸进行监管C.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宋代丝织品质量明显下降27.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
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君主意图控制思想28.李鸿章在两江总督任上开设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左宗棠则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在各个地区性集团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合作和协调,即使这些大员调任他所,他们继续与从前创办的企业保持着私人联系。
材料意在说明在洋务运动中A.军工企业成权力根基 B.企业运作老式落后C.地方官员腐败无能 D.企业管理程序混乱29.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0.图1为晋察冀边区银行(由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发行的抗日票,纸张粗糙却不被学术界认为是假币。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押题(二)历史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18年高考押题试卷历史(二)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H身力量才能生存。
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A.“地方百里而可以王”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舍生而取义者矣”D.“教亦多术矣”2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足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
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A.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B.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26.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27.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卜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十。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A.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28.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足由他们开始的。
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足一种思想。
”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B.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C.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29.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高考押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引文大意为:国君有管领宗族、聚合族人的职责,在全族晏饮时,族人与国君在序昭穆和年后依序列入座,但是族人就座时不能太靠近国君,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此来表示对国君的尊重,说明了宗法尊卑等级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等级关系,没有对嫡长子特权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血缘与政治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制的等级关系,没有对社会作用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信息的准去解读,文言文是学生解题的障碍,其主要反映的是等级关系。
2. 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 中外丝绸贸易发达B. 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 中外文明交流互通【答案】D【解析】题干中所示为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泉州开始,到达非洲与亚洲的印度与土耳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明得到了交流与互通,无法得出其丝绸贸易的发展情况,经贸交往是否频繁,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故D项正确;而ABC项的表述均在示意图中无法得出,故ABC项排除。
3. 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1. 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 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B. 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C. 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 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 《礼记。
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是A. 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B. 宜扬君权神授的儒家C. 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D. 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3.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4. 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这说明A. 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 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 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 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5.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6. 下表中各项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京津地区1921-1928年京、津离婚案主动方性别统计表A. 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B. 西方婚俗冲击传统婚姻C. 女性平等意识领先全国D. 社会动荡影响婚姻稳定7. 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答案word版)

24.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25.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
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
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
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B.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C.旨在建立完整的赋役体系D.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26. 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
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
这-变化A.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务B.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C.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约D.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27. 乾隆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并标榜,“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 曰外患, 曰权臣, 曰外戚, 曰女谒, 曰宦寺, 曰奸臣, 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
上述材料表明,乾隆帝时期A.政治统治比较清明B.官员管理比较严格C.注重对官员的控制D.善于提高官员品德28.下面是关于近代上海及其近郊的几则定料。
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A.上海通商带动周边种植结构的变化B.上海近郊蔬菜生产受国际市场影响C.上海开始引种洋葱、土豆等国外品种D.上海郊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市场29.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废除砸了数十万举贡生员的饭碗,断绝了他们的仕途。
为解决这一窘境,上绅阶层作为历史上地方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利用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声望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5.《礼记。
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是A.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B.宜扬君权神授的儒家C.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D.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26.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27.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这说明A.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28.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表2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29.下表中各项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京津地区1921-1928年京、津离婚案主动方性别统计表A.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B.西方婚俗冲击传统婚姻C.女性平等意识领先全国D.社会动荡影响婚姻稳定30.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
部以与行政院七月八日颁行调剂民食办法第十一条之规定不符,未予批准。
”由此可知A.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B.美国的商品涌入中国排挤了国货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挤压了民族企业D.战争环境加剧了民族企业的困难31.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
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A.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B.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大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32.在古希腊,公民的自由是在城邦里分享社会权利,是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
而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它儿乎囊括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为现代个人自由提供了范式C.确立了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D.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33.乔托(约1266-1337),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下面是他的作品《圣弗朗西斯之死》,画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各异,有的拿着旗帜,有的站立低头默哀,有的跪着祈祷,有的亲吻圣弗朗西斯的手和脚为他的去世感到难过。
这表明乔托A.追求平等和民主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C.反对教会的统治D.擅用浪漫主义手法34.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
1846年,该法被废除。
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A.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C.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D.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35.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同西方保持合作和协议的关系,需要同东方实现某种谅解,在这种背景下,我要着重强调……要同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人民和平共处。
”勃兰特政府宣示这一政策意在A.缓和东西关系,谋求自主发展B.承认民主德国,实现两德统一C.稳定欧洲局势,脱离美国阵营D.主张和平共处,加入欧洲联盟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往的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得以重新审视。
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中国原有现代化进程的藩篱,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断成果。
在研究主旨方面,由以论带史转向对历史真实做科学总结。
对于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分析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
这一观点获得不少人的赞成。
事实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努力与长期坚持,中国抗战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二者不可偏度。
一一摘编自《荣维木畅谈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意图的共同之处。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城发生的变化。
请阐述对“抗日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
(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所示一一摘编自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材料明初与蒙古抗衡,西北是一条重要战线。
在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一系列羁縻卫、所……明朝前期,以哈密为经营西域的主要据点,封当地蒙古贵族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又派汉人充任忠顺王府长史、纪善等官,协同理事……宣德时期,哈密及其以西地区与明朝建立比较固定的朝贡贸易联系。
西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斯藏。
明初,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
明成祖即位后,相继派宦官显侯等多人持节入藏,与各地方、各教派的领袖人物广泛接触,封授了一批首领,最高者为王和法王……还与以藏族为主体的“西番”诸部建立起茶马贸易关系。
设立茶马司进行管理。
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雅安) 至乌斯藏的驿路,更为汉藏的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
一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主要措施。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影响。
(9分)46.[历史一选修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泰罗,185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早年学习勤奋,并以优并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后因故辍学,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很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传统的以经验、习惯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型企业的管理需要。
1878年,泰罗到费城钢铁厂当一名普通工人,他边实践边研究,总结并提炼出以工时制、计件工资制和任务管理制为核心的。
“泰罗制”。
在实行泰罗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
泰罗的科学管理系统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科学管理运动,1906年泰罗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专门以宣传科学管理为职业,被后世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在泰罗制被广泛推广的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构成了美国中产阶级新中坚力量。
一一摘编自“百度百科”相关资料(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罗制出现的历史背景。
(6分)(2)具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泰罗的科学管理成就进行简要评价。
(9 分)24-35: DC ABDAD CABBA41.(25分(1)意图:以史为鉴,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尊重生命,(3分);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3分)尊重生命,凸显人性(3分);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3分)。
(2)变化:研究范式,引入现代化范式;研究视物,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给于肯定。
强调全民族的抗战。
(4分)理解:政治上,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主政治的实行创造了条件。
延安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全部的政治趋向。
(二选一)经济上,我国沿海工业的内迁。
改善了传统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
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减租减息,鼓励垦荒,等措施,在生产关系方面尝试进行现代化。
(二选一)外交上,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图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到了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9分)42.示例一:变化:从三国、隋唐到宋代,曹操从伟人形象变为奸雄形象。
(2分)论述:三国到隋唐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曹操突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有利于完成国家或局部的统一,反映了各阶层的社会心理需求;曹操采取屯田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陈寿《三国志》为曹操的正面形象定下了基调;(一点2分,任意2点4分)南宋偏居一隅,仍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2分);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
(2分)总之,曹操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思想观念,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2分)示例二:变化:从南宋到元明清。
曹操的奸雄形象由官方扩大到民间。
(2分)论述:南宋偏居一隅,仍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 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一点2分,共4分)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兴盛,民间文艺作品对曹操奸雄形象进行了生动描绘和渲染表演民间感情色彩浓重,尤其在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中国影响巨大的巨著《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一点2分,任意2点4分)总之,曹操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思想观念,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2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主要措施:(6分)①对当地宗教和世俗首领采取承认、封授政策;(2分)②派遣汉人赴边地担任官吏;(2分)③实行边境贸易,改善边地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