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第一、二课时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分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治、涌、洪、堪、费、返、劳、截、疏、导、项、程、异、艰、脱、毫、率、挖”等18个生字;会写“治、洪、返、劳、导、项、异、艰”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读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觉得这洪水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评:来势汹汹让人胆战心惊所以说洪水猛兽。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指名读词语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二、教师导语过渡: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凄惨。
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
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习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假如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大禹治水》语文教案3篇

《大禹治水》语文教案10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贴有生字的大转盘、印有“识字小博士”字样的小奖章。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
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
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标然段;(2)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1)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2)评选出小组的“朗读小状元”。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这一环节把主要活动放在“读”上,读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引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注重读的面,让全体同学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读的要求明确,学生易于操作。
)5、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a、小组合作认读。
b、开火车检查。
(2)做“大转盘”游戏认读生字。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很多,在引导学生读文时,教师巡视可发现:有一些字是学生普遍认读困难的,如:“势、淹、伏、制、领”等。
因此可以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贴在课前准备的转盘上。
〉(通过大转盘的游戏,帮助学生加强认读,突破识字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在于学生对《大禹治水》故事中关键词汇、句子的理解以及故事背后历史文化的掌握。此外,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善于模仿和表达。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大禹治水》这一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和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针对学生对故事中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困难,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洪水的危害,引发学生对大禹治水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细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关键词汇、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故事内容。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口语表达能力。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如“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大禹的智慧和毅力。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案

7.在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4.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大禹具有哪些品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5.课堂小结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学习《大禹治水》,使学生了解了大禹治水的过程,感受了大禹的智慧和勇敢。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大禹的敬意。
3.对于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内向或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班上分享。
4.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结合讲故事、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5.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习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大禹治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了大禹的智慧和勇敢。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大禹的品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禹治水》中,大禹如何通过疏导的方法制服洪水,以及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持之以恒、公而忘私的品质。
对话设计: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治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吗?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大禹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和智慧。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2.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2 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奉献精神和智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不易和他的精神品质。
•体会课文中的副词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资源•《大禹治水》课文文本•多媒体课件(包含大禹治水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生字新词卡片•教学挂图或黑板(用于板书设计)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与古代英雄人物相关的课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或动画,讲述大禹治水的背景,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并讲解词义和用法。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段落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生字新词的掌握和对课文整体的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大禹治水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大禹治水》第一课时生字新词:[列出本课生字新词]课文内容概述:[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大禹精神品质:[总结大禹的奉献精神和智慧]七、课后反思课后,我应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生字新词掌握、课文理解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一起喊喊他的名字(板:大禹),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生:治水,师补全课题)师板“治”,生一起书空2、给生字“治”找找朋友(指名说,并结合学生回答写出本课的词语“治理”)3、你还能从文中找出“治”的同音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师板“制”,引导学生一起跟老师书空生字“制”)谁是火眼金睛,找出课文中“制”字所组的词?(板:制服)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生:洪水)师生齐写“洪”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吧!2、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录像(放录像)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这些受灾人民的同情。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大禹治水 教案(含反思)

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他的顽强意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事。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3.教师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碰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1)自己读读生字词,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向他人请教。
(2)指名读,开火车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3)教师相机订正读音,指导易错、难读字。
难: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第四声。
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
蛇、兽、伤:都是翘舌音。
洪、伤:都是后鼻音。
(4)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点评。
6.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三、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根据生字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大家交流。
4.指导写字。
道:半包围结构,注意“辶”是三画,“首”的下半部分是“自”。
难:注意右边“隹”是四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第一、二课时教案分析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本简析:《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
第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
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
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作为“奉献”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
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设计说明:课文是一个传说,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学生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些困难。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力求再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在读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激发情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示:禹陵、禹庙图片】同学们,浙江绍兴有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那是纪念谁的?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大禹的古代英雄。
同学们,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的父亲是鲧。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他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吧!【出示课题:15大禹治水】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些什么?预设:、大禹为什么要治水?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始,引导学生质疑,抛出两个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同学们,请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段落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带音节生字】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拼读拼读。
提示:“洪、伤、耕”是后鼻音;“难”是前鼻音;“蛇、兽、伤”是翘舌音;“灾”是平舌音;“难”在本课中读nàn。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等更精彩?同学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同学们,现在这些生字宝宝的帽子飞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同学们,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里,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同学们,现在老师范读课文,你们思考: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播放文本动漫朗读】同学们,请再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第一、二自然段讲了什么?预设:【出示:先讲——洪水经常泛滥,使人们生活痛苦。
再讲——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但没有成功。
接着讲——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最后讲——大禹终于治好了洪水。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对大禹的伟大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梳理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学生很容易梳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为下面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四、书写字词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你们能写好吗?【出示:洪、灾、难、道、认、被、业、产】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同学们,请睁开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预设:“洪、难、认、被”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出示:被】同学们,“被”左边是衣字旁,跟衣物有关系,不是示字旁。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你们书空。
【播放动态笔顺】提示:一点是领子;横撇、竖是身子;撇是一只袖子;点是另一只袖子。
是不是很有趣呀?同学们,请先描红后临写。
【出示:道】同学们,“道”是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首”,再写外面的走之旁。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你们书空。
【播放动态笔顺】同学们,请先描红后临写。
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提醒、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学生主动参与识字活动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谁能用“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来说说《大禹治水》主要写了什么吗?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出示课题:15大禹治水】,看看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教会学生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可运用这个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来概括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请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2、洪水凶猛,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
【播放洪水泛滥的视频】同学们,你们感受到洪水泛滥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了吗?请带着你们的感受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视频和渲染,让孩子感受洪水的凶猛。
学生再读课文,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洪水的无情和凶猛,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人们迫切治水的心情。
三、对比想象,感受大禹治水的科学、艰辛同学们,在大禹之前,他的父亲鲧也治理洪水。
请自读课文,思考:大禹和父亲分别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洪水,结果如何?画出相关语句。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出示:鲧——筑坝挡水结果:治理九年,依然失败禹——疏导结果:治理十三年,洪水退了】同学们,请再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大禹治水的语句。
同学们,谁来把你画出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出示插图】同学们,请结合插图想象: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出示资料袋:他历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带领着老百姓挖通了很多河道,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同学们,谁来谈谈你的感受?预设:对大禹历尽艰辛、坚持不懈治水的精神感到无比敬佩。
同学们,治水如此艰难,难道他就不觉得苦吗?因为他一心想着——只要一想到老百姓,再苦再累,他也要——下决心治理洪水。
此时此刻,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请带着你们的感受,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想象,能很好地感受到大禹治水是多么艰辛的一件事,感受到大禹一心为民的精神。
四、创设情境,感受大禹治水的无私同学们,大禹治水的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出示图片】课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同学们,你们会填吗?谁来试试?同学们,你们“十三年”知道是多少天吗?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竟不知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大禹吗?同学们,难道大禹真的不想自己的亲人吗?那他为什么不回家?预设:、大禹虽然很想家,但是治水的问题太急迫了,一日不治好,大禹一日不回家。
2、家里的亲人需要大禹,但治水更需要大禹。
同学们,你们能夸夸大禹吗?预设:大公无私、一心为民、为民造福??设计意图:通过想象,以角色代替的方式,来感悟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品质。
五、总结升华同学们,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
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大家快乐地耕种、孩子们自由地玩耍、全家欢聚一堂。
如果你是当时老百姓中的一员,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你会对大禹说点儿什么?总结:同学们,百姓是多么感激大禹呀!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同学们,大禹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当今社会,像大禹这样一心为公的人还有很多【依次播放英雄群像图:偷偷卖血只为藏族孤儿读好书的x藏阿里书记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被病痛折磨仍坚守岗位的焦裕禄??】。
同学们,还记得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吗?请根据段意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由大禹治水联想到相似的大公无私的人,受到伟大人物美好品质的感染,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板书设计出示:禹陵、禹庙图片】同学们,浙江绍兴有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那是纪念谁的?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大禹的古代英雄。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同学们,现在老师范读课文,你们思考: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播放文本动漫朗读】同学们,请再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第一、二自然段讲了什么?预设:【出示:先讲——洪水经常泛滥,使人们生活痛苦。
再讲——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但没有成功。
接着讲——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最后讲——大禹终于治好了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