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0诗四首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0 诗四首30诗四首【学习目标】一、能够正确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二、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学会联想和想象,提高明白得、欣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一、背诵、默写四首诗。
二、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习流程】一、结合讲义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四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送别,是古今文人墨客常写的题材,你明白哪些送别诗?把其中的名句、诗题及作者写下来。
一、读一读:要求: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②朗诵,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
(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二、译一译: 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明白得诗歌内容。
3、说一说: 这四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自己喜爱理由吗? 4、品一品: (1)《归田园居》一文描述了什么场景?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2)《游山西村》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要紧内容吗?诗歌表现了诗人如何的心情?(3)《归田园居》《游山西村》这两首诗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红楼梦》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假设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你赞同香菱的说法吗?(5)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明白得。
五、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进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窗一起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六、想一想:厌弃官场生活的诗句你还明白哪些?7、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30诗四首【学习目标】一、能够正确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二、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学会联想和想象,提高明白得、欣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一、背诵、默写四首诗。
二、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习流程】一、结合讲义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知识链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
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 诗四首【导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四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王维、李白和陈与义四位大诗人的心灵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理荒秽.(huì) 荷.锄归(hè) 使至塞.上(sài)逢候骑..(hòu jì) 燕.然(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衣沾不足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但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2)一词多义长:①道狭草木长(zhǎng动词,生长)②长河落日圆(cháng形容词,与“短”相对,“长河”指的是黄河)3.作者简介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三十诗四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置福塞上》1、思索:使臣人就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使臣?使臣目的就是什么?结果如何?学法指导栏1、通过多层次评点,认知诗歌内容,通过多层次评点,认知诗歌内容,认知并作自学自学认知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情景交融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重点2、说道说道“叛塔巴出来汉塞,归雁进胡天”一句,蕴藏诗人怎样的感情?目标的写作方法。
2、通过把握住关键词句,通过把握住关键词句,融合作者生平和背景融合作者生平和背景资料,学会多层自学资料,学会多层次、多角度赏析诗歌,次、多角度赏析诗歌。
难点3、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这两句诗,并作一评测。
(需用画面还原法评点注释。
)自学过程:教师“复备栏”一、评点注释,引入新课4、全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或学生“笔记栏”同学们,评点注释就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法,正像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那什么就是评点注释呢?评点注释法就是累积文学创作素材的方法,所指的就是碰触一篇代莱文章,对自己感兴趣的、指出写下得不好的句与段展开圈点,释词释义,不予注释,写下上一两句对该字、词、句、段、篇的认知和五、开拓延展,合作交流评价。
以往我们说道,十分诗七分念,我们很特别强调诗歌的读,但今天我们想要变小“念”为“写下”,这就是1、《归属于园田位居》(其三)中,诗人挑选归隐独守的生活,而不回去为国效力,这是不是浪费了自“诗歌评点赏析”。
己的才华?在当今社会,值不值得倡导?二、来到作者:陶渊明,名,字,别号,谥号,(朝代)知名的诗人,诗歌多以为题材。
《归属于园田位居》共五首,写于陶渊明后的第二年。
2、《置福塞上》融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找寻王维其他画面感很强的诗句,去进一步《置福塞上》作者,代诗人,此诗就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遣唐玄宗之命,以监察深入细致认知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有风格。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渡荆门送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

李白(唐)
首联 交代旅程
颔联 喜悦开朗
颈联 新奇景色
尾联 思念故乡
课后反思
《渡某某送别》
课题Βιβλιοθήκη 诗四首课型新授总课时
四课时
第 3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第三首 《渡某某送别》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结合多媒体课件,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探究重点问题。
品析重点诗句。
引导点拨
〖探讨〗李白的《渡某某送别》是如何在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的?
这首诗五、六两句在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这里的新奇不在描写景色的本身而在它的托意。“月下飞天镜”,“下”字是动词,说月亮下来了,影子落在江水中。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镜子从哪里来的呢?从天上飞下来的。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影,上下生光,照得大地的一切晶明透亮。古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本诗却从相反的方面来运用它新奇的想像。“云生结海楼”,诗人看到天空云彩的奇幻变化,产生无穷想像。“海楼”即“海市蜃楼”。这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在大海或沙漠的上空,有时忽然出现像城市的奇幻景象,古代人的科学水平低,惊为神怪,认为是海中的蜃(蛤蚌之类)吐气结成的。江汉平原上空并无这种自然现象。诗人所指的是天边云彩各种奇异的形状,仿佛也产生了仙人楼阁似的。为什么平常的月景和浮云能引起诗人这么大的兴趣?因为在崭新的环境里认为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产生了敏锐的感觉。过去诗人一直在某某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所熟悉的是蜀中的山山水水。如今渡过某某,山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诗人的感觉自然新奇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归园田居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0 《诗四首》之《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正音,划分节奏
1.听读课文。
2.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三、理解内容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研读与赏析
思考问题: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比较阅读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六、背诵
七、课堂小结
你学习了这首诗,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在书中或网上搜集陶渊明、王维、李白、陈与义的其它诗,并与学过的诗进行比较。
1。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诗四首》导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熟读成诵,会默写,体会诗歌达的语言美、意境美。
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一、自主学习(预习案):提出学习要求、建议采用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来重点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1.独立自学:(预设重点关注哪些学生、指导哪些学习问题、强调哪些重点任务)(分层次重点关注刘天明、门伟博、王远坤、杨学宇等学生;这些重点的诗句译需要重点掌握达到会背、会写)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2、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重点)3、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4、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诗情画意。
2.合作探究:(预设重点指导哪些组、针对哪些问题点拨、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如何调整解决、指导分配展示任务)(引导学生赏析、分析;对于学生可能不太理解,教师进一步细致的讲解;根据组别的程度进行分配任务,特别关注较弱的小组。
)(1)《归园田居(其三)》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3)《渡荆门送别》颔联与颈联的关系?中间四句对偶本诗工稳,“平野”对“大荒”,“天镜”对“海楼”,佳句佳对。
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这水情意真挚地把诗人送到楚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使至塞上王维1、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2、背景资料: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渡荆门送别李白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父经商、家豪富。
他从幼受到充分的文化教育。
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
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著有《李太白集》。
2、背景资料: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职责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二十五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这时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3、题目解说: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登岳阳楼陈与义1、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 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 授开德府教授. 宣和四年(1122)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 谪监陈留酒税. 南渡后, 避乱襄汉湖湘. 高宗建炎四年(1130), 召为兵部员外郎. 绍兴元年(1131)迁中书舍人, 兼掌内制. 拜吏部侍郎, 改礼部. 四年, 出知湖州. 五年, 召为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 以病告, 提举江州太平观. 复为中书舍人. 六年, 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 为参知政事. 八年, 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 因病, 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卒, 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 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 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 《四部丛刊》据以影印, 旧说宋刻, 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为底本. 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 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 编为三十一卷. 新辑集外诗, 附於卷末。
2、背景资料:在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逃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登岳阳楼》。
预习自测(1)带月荷.()锄归(2)晨兴理荒huì()(3)道狭草木长.()(4)属.()国过居延(5)征péng()出汉塞.()(6)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丰年留客足鸡tún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带月荷.()锄归(2)但.()使愿无违(3)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5)江入大荒.()流(6)仍怜.()故乡水(7)莫笑农家腊酒浑.()(8)拄杖无时夜叩.()门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5)《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4、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长河..(野草)..落日圆(长江)带月荷.锄归(扛着)晨兴理荒秽B、仍怜.故乡水(爱)江入大荒..(海市蜃楼,这..流(广阔无际的原野)云生结海楼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C、山随平野尽.(完)拄杖无时...(趁着月明之夜来闲..夜叩门(随时)从今若许闲乘月游)D、衣冠简朴古风存.(保留)丰年留客足鸡豚.(小猪)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衣沾不足.惜丰年留客足.鸡豚B、大漠孤烟.直烟.消波静C、属国.过居延国.破山河在D、归.雁入胡天带月荷锄归.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质疑探究1、《归园田居》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一句的含意,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一)《观书有感》(其一)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全诗以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2、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句诗的理解。
(二)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其中的理由。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1、仿写句子。
翻开古代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请将下列所举词语相对应的历史人物写在下面。
韦编三绝刺股苦读映雪攻读囊萤照读3、根据下列成语、诗句、对联,填写出相关的人物。
(1)择善而从()(2)觥筹交错()(3)花飞莫遣随流水,必有渔郎来问津。
()(4)王侯无种英雄志,燕雀喧喧安得知()(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6)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