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屯溪一中、歙县中学、休宁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学普联考卷(2015届高三第一次 语文参考答案)

学普联考卷(2015届高三第一次  语文参考答案)

学普联考卷(2015届高三第一次语文参考答案)1.B (“这使得文明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错,具有不同风格和样式的是文化。

)2.D (“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形式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使得“全球文化面貌日渐趋同”,这不是文化世界一体化的好处,应该是坏处。

)3.D (“云南纳西族人的东巴文字被‘强势文化’所改变是人类文化的进步”理解错误。

)4.B谢:谢罪5. B6. C 郭舒并不是在王澄的手下担任领军校尉;从后文看,郭舒也没有担任武昌太守(当时的武昌太守是乐凯)。

7. ①(郭舒)凶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5分。

“坐”“系”“义”各1分,大意2分。

]②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5分。

“厚”“召”“衔”各1分,大意2分。

]8.①运用叠词。

“扰扰”、“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②质朴(通俗易懂)。

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

③率真。

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

[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如答“对仗(或“对偶”)工整”,并能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亦可]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

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6分;加点的三种情感,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适当的分析,再给1分;如没有按照先总后分的格式答题,只要能结合诗句把其中的情感分析出来,言之成理即可]10.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废池乔木犹厌言兵12. 参考答案(1)(5分)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A项强加因果;B项到各地是了解教育情况,到美国是注重考察职业教育;D“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不准确。

第三次联考语文答案

第三次联考语文答案

第三次联考语文答案————————————————————————————————作者:————————————————————————————————日期: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判断不成立,根据原文第③段,顺应天时“客观上必须起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但不能把两者等同;另外,“做到……社会和谐”的说法也不准确。

2.B【解析】“指出它与和谐社会本质相同”不准确,根据第③段末,它只是与和谐社会的某一个内容相符。

3.C【解析】A.根据原文,人类与大自然“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非“不分彼此”。

B.“从周朝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原文不合,如今仅仅“还有这个影子”。

D.对原因的解释,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4.C【解析】存:问候、探望。

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代词,什么 /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

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参考译文】龚胜字君宾,楚国人。

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

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

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收藏的人员滥竽充数,欺诈之事时有发生。

B .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C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的时候,我这个微乎其微的志愿者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倍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D .如果批评家只在意少数人的看法,不关心普通读者的感受,认为只要让圈里人满意就功德圆满了,批评的路会越走越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 .枢扭锋镝威慑力博闻强识毛骨悚然 B .履新邦交雨夹雪运筹帷幄不落言荃试卷第2页,共10页C .绵密彪炳糊涂帐戛然而止弊绝风清D .标杆文身辩证法吃里扒外枉费心机3、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人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这批学生2017年参加高考。

B .4月11日,“秦火火”涉嫌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表示自愿认罪,法庭并没有当庭宣判。

C .全面小康怎样建成?难点如何破解?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D .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人海底。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 艾 斐 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面临安全风险,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削弱,甚至还会招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维护文化安全成为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防范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防范决非封闭自囿。

最有效的防范,永远都是自强自律;警惕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把群众文化看作“下里巴人”的态度,更警惕一味崇洋媚外,紧紧盯着国外的领奖台,把文化创造的着眼点一骨脑儿放在对奖项的拼争上。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自律自强还要求我们警惕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的趋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切实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

而最有力的维护,则始终都是开拓创新。

因为,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除了诸多外部因素,内部开拓创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相较于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积累与文脉延亘,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国为什么能拥有文化强势并称霸全球?关键就在于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

他们在文化创造中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

花木兰、孙悟空、熊猫、武术,以及《道德经》、《论语》、《庄子》、《易经》、《孙子兵法》和四大名著等,就常常成为其开发新项目和创造新产品的素材。

不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在其文化产业的生产链上也少不了中国文化元素。

面对安全威胁若单纯防堵与抵挡,效力不大。

只有不断加大我们自身的开拓创新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文化与其他一切“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只有从被吸引、认同、接受、欣赏、消化与感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命并产生价值。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

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

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金榜教育·201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次联考 参考答案”不准确,根据第③段末,它只是与和谐社会的某 一个内容相符。

3.C【解析】A.根据原文,人类与大自然“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非“不分彼此”。

B.“从 周朝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原文不合,如今仅仅“还有这个影子”。

D.对原因的解释,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4.C【解析】存:问候、探望。

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代词,什么 / 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 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

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 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

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

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

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

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

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

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1)语文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1)语文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7.【答案】(1)司马光当时正因为生病请假,没有参与(这件事)。

(“方”“与”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等到他们不称职了,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

(“职”“坐”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资格只能用于正常的升迁,如果是破格提拔人材,怎么能够受资格的局限呢?(“但”“擢”及“拘资格”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文言译文】先是,范纯仁因为国家经费不够,请求朝廷重新施行用常平仓的钱谷贷款给百姓收取利息的方法(即青苗法),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司马光正因为生病请假在家休养,没有参与(这件事)。

不久以后,御史台和谏官一起说这是错误的做法,都不批准。

司马光不久就上奏说:“前朝散发青苗钱,本意是有利于百姓,并且要求百姓主动贷款;后来提举官们急功近利,千方百计地要大量散发,(才成为弊端)。

如果禁止强行摊派,就没有害处。

”苏轼接着上奏说:“熙宁变法时,未尝不是禁止强行摊派,可是它造成的祸患严重到这个地步。

百姓们只要量入为出,即使贫民也能自给自足;如果让他们能额外地获得钱财,那么花费自然也就多了。

如果准许他们主动贷款,这就是颁布法律来欺骗百姓,使他们快活于暂时的不合理的花销,却不考虑以后官员催缴本息的祸患,这不是什么好法律。

”适逢王岩叟、硃光庭、王觌等人先后上奏章请求废除青苗法,司马光才彻底醒悟,带病上朝,在太皇太后帘前上奏说:“这是哪个奸邪小人,劝皇上再实行青苗法呢?”太皇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没有重新施行青苗法)。

太皇太后晓谕辅佐大臣们说:“御史台和谏官们说最近任命官员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

”司马光说:“朝廷既然下令让官员们每人都举荐自己了解的人才,那么就一定要试用一段时间。

等到他们不称职了,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

”吕公著说:“举荐者虽然推荐了人材,也还需要当政者对人材进行审察。

”司马光说:“从来当政者都是从推荐来的人材中选取那些优秀的加以任用。

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欣赏活动是对艺术家所已创造出来的形象的一种再创造。

同时也是对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已评价的生活的一种再评价。

只有经过再评价,欣赏者才能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所蕴藏的社会意义作出自己的结论,从中受到教育。

艺术家的主观评价是结合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客观生活所作的评价,而欣赏者的再评价则是结合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加以重新认识的结果。

对艺术形象来说,这种评价是直接的,可是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实际来说,这种评价是间接的。

尽管它是间接的,归根到底仍然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认识和判断。

这种评价,可能和作者的对客观生活的评价完全一致,也可能高于作者或低于作者的评价;可能违反作者正确的评价,也可能在欣赏者自己的头脑中纠正作者错误的评价。

不论结果多么复杂,这种再评价都将成为欣赏者接受不接受作品思想内容的必经过程。

……欣赏活动中的“共鸣”是指在再创造和再评价的基础上,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的作者思想感情达到了基本一致,甚至契合无间,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

共鸣需要以一定相网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发生共鸣。

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或相接近,必须有其现实的依据和基础。

一般地说,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必须具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性、社会理想、生活经历,即使是不同阶级,思想不尽相同的两者之间,在某些生活方面或某一问题上,也有相一致或接近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彼此理解,更谈不上对之发生共鸣了。

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反映和评价,为欣赏者所接受并引起相当的思想感情(共鸣)。

在同时代同阶级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

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条件下,共鸣范围又可以包括到不同时代的作品与读者之间。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特别是古代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为现代人所欣赏,并可能对它发生共鸣,一方面与古代优秀艺术作品的进步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动性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屯溪一中、歙县中学、休宁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高三2013-03-18 19:43安徽省屯溪一中、歙县中学、休宁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

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

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

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

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沦为搞笑。

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

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和“傻乐”,如此“审美”,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问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

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

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

”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俯就、迎合、媚悦”。

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

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

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化市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市场和大众需求,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按某些人的逻辑,似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

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

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费主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导和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

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产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

因此,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的一项是()(3分)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悦大众的文艺,对大众无益。

C.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D.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因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

B.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概念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而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C.马克思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阐明了艺术作品对“艺术对象”,即文艺大众这一消费主体的影响力。

D.要扭转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3.结合文段,你认为文艺观念上的哪些误区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3分)二、(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

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

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

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

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勖:勉励B.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赍:携带C.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相:互相D.傍无姬侍,家徒壁立徒:仅仅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泛舟而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革辞以囚执既久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革厉色而言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D.延明将加害焉于是余有叹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革敏而好学。

他六岁便能写文章。

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

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

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

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

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

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

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

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

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5分)(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江写望【宋】林逋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8.“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分)答: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

(4分)答:10.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

(6分)【甲】早岁那知世事艰,。

,。

,。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乙】(1),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6),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五个饽饽①(有删节)莫言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

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

母亲在灶下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

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

”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

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

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

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财神爷,站门前 / 看着你家过新年 / 大门口,好亮堂 / 石头狮子蹲两旁/大门上,镶金砖/状元旗杆竖两边 / 进了大门朝里望 / 迎面是堵影壁墙……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②的祝福。

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

“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

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

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

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

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

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

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