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问题探讨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重难点分析_5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重难点分析发布时间:2022-09-08T02:52:12.91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4月第8期作者:林欣益[导读]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关键内容,应在施工前完成。
林欣益身份证号:33108119871215****摘要: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关键内容,应在施工前完成。
只有做好岩土工程勘察,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效率和后续安全。
近年来,由于对高层建筑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结构形式变得复杂,这也增加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
岩土工程勘察是保证高层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勘察成果的准确与否也关系到高层建筑的最终质量。
因此,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勘察方案,了解和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重难点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明显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高层建筑的结构比普通建筑更复杂。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和效率将直接影响到后期高层建筑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与普通建筑结构相比,不难看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因素很多。
因此,勘察人员应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落实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突破岩土工程勘察的难点,科学运用各种勘察技术,提高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重难点1.1合理设置钻孔间距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钻孔间距的设置尤为关键,间距的合理与否也决定了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
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钻孔间距的设置必须符合相应的施工标准,并根据实际的测量结果对其进行调整,进而确保钻孔之间的距离符合相关要求。
尤其是一些地质比较特殊的高层建筑,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可将钻孔间距缩短,以此保障整体的工程质量。
1.2限制因素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严谨性,应充分考虑勘察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浅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的重难点

浅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的重难点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频繁。
但是,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与岩土地质有关的安全问题。
岩土工程作为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其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保证高层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岩土工程勘察的重难点方面初步探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重难点。
高层建筑勘察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的勘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从整个工程生命周期来看,高层建筑的稳定和安全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如果岩土工程勘察不到位或存在不合理,将会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高层建筑的勘察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建筑物可能面临的地质、地形、水文等因素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高层建筑的承载力和滑稽合理范围,以此为依据来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
只有充分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1. 工程地质勘察高层建筑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基础。
高层建筑的施工地点需要通过地质勘察来确定,包括建筑物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质勘察还可以确定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沉降性能,为建筑物的建造提供参考。
2. 岩土物理试验对于岩土工程而言,物理试验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开展岩土物理试验可以得到土质参数及岩石力学参数等关键数据,这有助于高层建筑的工程设计。
目前,常用的物理试验方法有剪力试验、压缩试验、扭转试验等。
根据试验结果,对芯样或原位土进行分析,确定土体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能力,这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3.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高层建筑工程中必须的一环,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测量工作包括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等方面的测量,为建筑物的施工提供准确的场地数据。
而且,利用地形测量结果,可以根据地质条件和地貌特点,为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浅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的重难点

浅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的重难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是指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基础地质条件及其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勘察和评价的工作。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其勘察工作存在着一些重点和难点。
高层建筑在选择地点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建设。
勘察人员需要对地基土壤的承载力、地下水位、地下岩石和土层的性质等进行详细调查。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勘察人员还需考虑地震、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勘察的重点之一是对地质灾害的潜在性进行评估,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控制。
高层建筑的施工通常需要进行深基坑工程,而地下水的存在会对基坑的开挖和地下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
勘察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地下水位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案和施工方法。
还需要评估地下水含盐量、PH值等对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的腐蚀性,确保建筑的耐久性。
高层建筑的勘察还需要考虑到地下岩石和土层的特性对建筑物的影响。
岩土工程师需要确定地下岩石和土层的类型、厚度、强度、固结特性等,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地基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岩土勘察来获取数据。
高层建筑的勘察还面临着难以获取准确数据以及数据不完整的问题。
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很难直接观测地下的状态,因此勘察人员需要通过调查和试验等手段来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
勘察人员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地质雷达、电阻率法等,来获取丰富的地质信息。
然而由于技术设备和测量方法的限制,一些地质数据可能无法全面获取,这就给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包含着许多重点和难点。
地基土壤的承载力、地下水位的控制、地下岩石和土层的特性以及数据获取的难度都是勘察的重要问题。
勘察人员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精确的调查和评估,以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中的问题(张旷成)2008、9

从表4可看出,标准1对粉土密实度分三档提出相应极限承 载力,表中2、3、4三本标准按实测标贯击数划分为三档 所规定的qsuk与标准1基本一致。而按标贯实测击数N划 分粉土密实度的标准,2、3标准相同,标准4有所不同, 现以一个工程实例来验证分析,见表5
粉土按e和按N所得极限侧阻力对比 表5
注:表中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中,除ρ与Ip为平均值外,其余均为标准值
① 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从较大范围的整个 场地来考虑而不是以某个场地有不同建筑基础 埋深,就有多个抗浮水位。 ②在多层地下水条件下,应当首先弄清各层地 下水的最高水位。 ③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各含水层最高水位之 最高者。 ④场地的最高水位与基础埋深无关,只是计算 浮力才涉及基础埋深。
1.当基础底面处于潜水位①层下h处时(图1a),基础底面 所受之扬力为P=γ w h
(2)由谁组织论证,论证结果是否可作为设计 依据?其权威性、合法性如何认可?
一般由设计院提出,由建设方组织专家论证, 所提意见,并非设计法人一定要全部采纳,最 后的决定权还是设计人。另该条的“并经充分
论证”也可以是设计单位本身自己组织本院专
家论证。
3规范8.6.2条,场地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问题。上 层滞水和城市内涝引发地下水位局部、临时上升,在 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如何考虑?
(2)关于“上层滞水” 的理解和认 识:
a 它处于包气带中,有可能是处于非饱和土中,它直 接与大气相通,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渡带; b 它是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积聚的重力水,因而并 没有明确的含水层; c 它虽然具有自由水面,但受局部隔水层所支配,在 整个场地往往不具备连续的自由水面,所量得的水位 可能是高低不同; d 由于上层滞水是处于包气带之中,因而其水压力总 是小于大气压力; e 受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季节性和暂时性。
浅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的重难点

浅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的重难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是保证工程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为后续施工和设计提供可靠数据的基础。
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中存在一些重要的难点与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浅议。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之一是地质与水文勘探。
由于高层建筑通常具有重载和高度的特点,对周围地质环境的要求较高。
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断裂裂隙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以确定地质问题对建筑物的影响。
水文勘探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了解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情况,以便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周围的水环境进行评估。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还需关注岩土力学性质与地基评估。
高层建筑的地基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力学性质测试与评估。
需要测试地基土壤的承载力、剪切强度、变形模量等参数,以确定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结构和基础的合理设计。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个难点是施工地质条件的评估。
施工地质条件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勘察人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情况、地面承载力、地面沉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还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与人工因素。
高层建筑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区域,周围环境复杂多变。
在勘察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地震、风荷载、地面沉降等。
人工因素也需要考虑,例如施工和使用期间的振动、噪音等。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重难点主要包括地质与水文勘探、岩土力学性质与地基评估、施工地质条件的评估,以及环境与人工因素。
在勘察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建议,为高层建筑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基础。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中常见的问题。
首先介绍了审查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探讨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其内容与要求。
在常见问题分析部分,重点讨论了地质条件描述不准确、勘察方法选择不当以及勘察资料不完整等问题。
结论部分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勘察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这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地质条件、勘察方法、勘察资料、问题分析、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是在高层建筑施工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地基稳定性等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建筑物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变得愈发重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内容涵盖了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为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际的审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地质条件描述不准确、勘察方法选择不当、勘察资料不完整等,容易影响到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和解决常见问题,以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报告的质量,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为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的重要性,明确为什么需要对报告进行审查以及审查的具体目的。
2. 探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了解在报告撰写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高层建筑岩土地层勘察分析——根据具体实际勘察问题进行探讨

高层建筑岩土地层勘察分析
根据具体实际勘察问题进行探讨
安庆市勘察测绘院 丁宪 东
【 摘 要】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 岩土地层勘察工作具有非常 适的勘 察 方法可以得 到更为准 确的数 据 。 重要 的意义, 于建 筑工 程的质量具 有非常大的影响 。 对 本文主要 是以高 3 场地 工程 地质 条 件 层建筑 岩土地 层勘 察工作 整个 过程展 开分析, 依据 一 系 列的实际勘察开 这一部 分 是整 个地 质勘察 的核心部 分, 确定勘 察方法 之后 , 在 通 展课 题研 究, 地 质勘察 的准备 工作 、 从 场地 工程地 质条件、 工程地 质评 过具 体 的勘 察 得 到建 筑 工程 的岩 层地 质情 况 , 给 出各个 底 层的 岩 并 价 以及意见建议四个方 面对高层建 筑岩土 地层勘 察进行了 详细的阐述。 土指 标 , 以此指导工程 应 用。 文章 内容 具有 系统性较 强, 有一 定的技 术性 , 于实际 的高层建 筑岩 具 对 31 区域地 层地 质 概貌 描述 。 层地 质概 貌是 对工程 地 质条件 . 地 土 地层勘 察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和借 鉴价值 。 的 整体 描 述 , 于后期 的建 筑 的 施工方 法 的选 择 以及 施工 顺序 等 具 对 【 键词 】高层建 筑; 关 岩土地层勘 察 ; 质探测 ; 地 土层 有 非常 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如 , 例 在一 个高层建 筑 的地 质勘察 报告 中, 对 于 区域 地 层地 质 概貌 给 出了具 体 的描 述 , 区 地 层属 江南 地 层区 本 苏州— 长兴 小区的江 苏部 分, 地位于太 湖冲湖积 平原 区, 势平坦 , 场 地 1 引言 、 地 表 水 系发育, 四系覆 盖 层厚度 较大 , 第 各土 层 水平 向分布 较稳 定 , 在 高层建 筑 的 建设 过 程 中, 土地 层 的勘 察 工作 是 非 常重要 的 岩 个 环节 。 管整 个环 节 不直接 参 与到高层建 筑 建设 过程 中, 尽 但是 , 基底 地 质构 造与 水文 地 质条件 较 复杂 , 类工 程 活动 对 地 质环境 的 人 细致 的 地 质勘 查 对 于高 层建 筑 建设 具 有 非常 重要 的 作用 , 是 从根 扰 动 和作用 强烈 。 质环境 条件 复杂程 度 属中等地 区。 它 地 勘察 区域为广 本上保证 了建筑 建 设 过程 中基础 的安全 性 。 着行业 的发 展 , 随 高层建 阔的冲 湖积平 原, 系发育, 水 地势 平坦 , 系典 型的水 网化平原 。 筑建 设 过 程 中岩土 地 层勘 察工作 也 趋于 正规 , 一般 建 筑 企业 都 会委 32 地基 土 的分布及特 征 。 基土 的分布 特征 是 整个 勘察 工作 . 地 托 正式 的 岩土 勘 察 公司进 行岩 土地 层 勘 察工作 , 通过 岩 土地 层 的勘 的核心 内容 , 它给处 了建 筑地 基 各个 土 层的土 质以及物 理指 标 等 , 而 察来 制订合 适建 筑规 划 , 然后 才进行正 式 的施 工。 本文 主要 对高层建 这些 量化 的指标 对 于工程 整体 施工具 有决定性 的作用 。 筑 大 厦岩 土 地 层勘 察过 程 进行 分析 , 勘 察过 程 中的 四个部 分 分 别 对 3 3 水文地 质 条件。 文地 质条件 也 是地 质勘 察非 常 重要 的 部 . 水 进行 了阐 述 , 照正 规 的岩土勘 察报 告 开展课 题研 究 。 章 内容对于 分。 按 文 水文 地 质条件的勘 察主要 包括对 地表 水 以及地下水情 况勘察 。 高 层建 筑 的地 质勘 察 工作 具 有一定 的指 导意 义 , 于 建 筑工 程具 有 对 4 工程 地 质评 价 、 非 常重要 的参考 价值 。 工程 地 质 评 价 是在 工 程 勘 探结 果 基 础 上 给 出的 一 列地 质评 系 2 地 质勘 察 的准备工作 、 价, 它主要 是 对地 质结 构稳 定性 内容给 出相应 评价 。 主要 包含场 地 稳 这 一 部分 主要 是 对所 要 勘 察的 建 筑项 目进行 分析 , 确地 质 勘 定 性 及适 宜性 等 四个 部 分 的内容 。 明 这一部 分 内 容主 要是 通 过实 例的 察 的任务 和 目的, 并对布 置简单的勘 察工作 简况 。 问题体现 。 21 工 程概 况分 析。 . 工程 概况 所 要分 析主要 包括 工程 的 地理 位 41 场 地稳 定性 及适 宜 性。 地稳 定性 及适 宜性 是工 程在 施工 . 场 置 , 熟 悉周 围环 境 , 并 例如 一 系列的 道 路 , 地下线 路 以及 重要 的建 筑 过 程 中发 生地 质滑 坡等 问题 的一种 判断 。 如在某 勘 察过程 中, 例 分析 组成。 并且 , 工 程概 况 的最 后要 明确 工 程 的重要 性 。 如 , 在 例 经过 对 场 地 的 稳 定性 及 适 宜性 : 区属 江 南 地 层区 的太 湖冲 积 平原 区 , 本 场 周 围环 境 的分析 , 工程 重要性 等级 为一 级 , 地等 级 为二 级 , 基 地 第 四 系覆 盖 层厚 度大 。 区域资 料及 工程 场 地地 震 安全 性 评 价报 该 场 地 据 等 级 为二级 , 察等 级 为甲级 。 勘 最后做 出的判 断对 于整 个建筑 过程 具 告, 场地 内未 发现晚 更新 统 以来的 活动性 断裂 , 属地 壳活动 相对 稳 定 有 非 常重要的 指导意 义 。 区。 22 岩土地 层勘 察 目的 与任 务。 一 分 是 对整 体勘 察 工作进 . 这 部 42 地 基 土的 分析及 评价 。 基土 分析 评价 是 建立在 地 基土 土 . 地 行 目标 的具体 化 。 其中, 察 目的丰 要查 明沿 线 的区域 文地 质及 工程 质分析 的基 础上 开展 的。 勘 例如 , 勘察结 果 , 线5 .5 据 沿 1 m以浅 各土 层 4 地 质条件 , 并对 场 地水 文和 工程地 质条 件进行 评价 , 并且查 明不 良地 分布较 稳定 , 层层序较 完 整, 层均匀性 中等较 好。 地 土 质作用的 性 质、 征、 围, 出对不 良地质作用 防护 、 特 范 提 治理 的措 施 ; 43 围岩 分类 及土可挖 性 分级 。 . 这 ・ 分 是在 地 基土勘 察 明确 部 勘察任务较勘察目的更加 明确, 主要包括查明沿线区域地貌、 地层、 以及 地 基土的分 析及评 价之后 进行 明确的等 级 界定 岩性 、 质构造 和 水文地 质条件及 其对工 程方 案的影 响 ; 明地下水 地 查 5 结 论 与建议 类 型、 藏 条件 以及 补 给、 埋 径流 、 泄 条件 , 水位 、 水量 、 质等 排 对 涌 水 通 过 对岩土 地 层的勘 察 , 针对工程 地 质情? 最后要 给出勘 察的 兄, 这一 部分 是 最后 施 1 1 单位 所 需 要的 , 水环境特征作出评价; 并且要分析周边建筑物、 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 结 论 以及 对工 程施 工 的建 议 。 对 于建 筑 工程具 有 非常 重要 的意 义 。 别是在 对上程 的建 议部分 , 特 施 中的稳定性, 并提出监测和防护措施。 结合 这_ 议制定合 理 的工程 规划 。 一建 因 2 3 勘察工作依据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 这一部分主要是明确勘 工单位可 以根据 工程 的需 要 , 察过程的技术要求。 一般来说 , 在岩土勘察工作中, 主要根据国标的 此, 岩土地层的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必要而 日非常有价值。 ‘ 要 求进行施 工 。 如 《 例 岩土工 程勘察 规范 》、《 建筑 抗震 设计 规范 》、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难点及质量提升对策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难点及质量提升对策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涌进,城市常住人口呈不断上升趋势,为解决有限土地与更多建筑使用面积需求的矛盾,高层建筑方案在城市建设中频频被采用。
高层建筑有层数多、建筑高度高、荷载大、结构体系复杂、基础埋深较深等特点,这对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围绕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的难点和质量提升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难点;应对措施一、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及难点分析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求为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安全性、稳定性及使用性能,同时兼顾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及保护环境等基本原则,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应重视地区经验和资料收集,明确勘察设计要求,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真实准确、评价确切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勘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及初步勘察阶段主要是对拟建建筑物进行可行性、适宜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供初步的基础选型方案建议。
详细勘察阶段主要是采取针对性的勘探及测试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各种参数指标及地基基础设计、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治理、抗浮设计、基坑支护设计、地下水控制等方面的合理建议。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难点(1)合理选择勘探点深度合理选择勘探点深度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至关重要,勘探点深度太浅不能满足地基基础评价要求,深度太深则影响经济性。
因此,勘探点深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勘探点分为一般性勘探点和控制性勘探点,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主要受力层深度,满足地基承载力评价要求;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满足场地、地基基础和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及变形评价要求。
高层建筑应根据勘察等级及建筑物特点合理布置控制性探勘探点和一般性勘探点,对于单栋高层建筑,勘察等级为甲级及其以上时控制性探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乙级时不应少于2个;对于高层建筑群按建筑物并结合方格网布勘探点时,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不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2即可,不必所有勘探点都布置成控制性探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问题探讨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中的一些问题如场地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上层滞水的理解和认识,多层地下水的土层重度计算以及带有裙房或外扩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布设勘探点和标贯成果、静探成果确定预制桩、预应力管桩的设计参数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执行问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explored and analyz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such as the venue of anti-floating fortification water level to determin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perched water, the multi-layer groundwater, soil severe and with a skirt or external expansion base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s, laid the exploration points and results of spt, cpt results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pile, prestressed pipe pile.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mplementation issues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场地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问题
目前场地搞浮设防水位业界有不同的观点,如建筑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建筑基础底板所在地下水层的最高水位;或者由于在多层地
下水场地可能多个建筑物,而这些建筑工程中有自己的基础埋深,可能涉及不同地下水层,而有不同的抗浮设防水位,因此,并不存在统一的“场地抗浮设防水位”[1]。
笔者认为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从较大范围的整个场地来考虑而不是以某个场地有不同建筑基
础埋深,就有多个抗浮水位。
在多层地下水条件下,应当首先弄清各层地下水的最高水位。
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各含水层最高水位之最高者。
场地的最高水位与基础埋深无关,只是计算浮力才涉及基础埋深。
1.当基础底面处于潜水位①层下h处时(图1a),基础底面所受之扬力为p=γw h
2.当基础底面处于②层相对不透水层顶面下h处时(图1b),p=(h1+h)kγw
3.当基础底面处于层间潜水③层层顶下h处(图1c),p=hγw
4.当基础底面处于相对隔水层④顶面下h 处时(图1d),p=(h+h3)k1γw+(h-h4+h)k2γw,这里,假设从④层底向下即向上贯通的空隙不是同一空隙,前者的空隙为
k1,后者的空隙为k2,且k1+k2>k(当取n为k时,k1+k2=n)以策安全。
此时,p=(h+h3)k1γw+(h-h4+h)k2γw 5.当基础底面处于承压水层⑤顶面下h处时(图1e),p=(h+h)γw,即不考虑上部静水压力作用。
关于“上层滞水”的理解和认识
上层滞水是处于包气带中,有可能是处于非饱和土中,它直接与大气相通,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渡带。
它是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积聚的重力水,因而并没有明确的含水层,虽然具有
自由水面,但受局部隔水层所支配,在整个场地往往不具备连续的自由水面,所量得的水位可能是高低不同。
由于上层滞水是处于包气带之中,因而其水压力总是小于大气压力。
受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季节性和暂时性。
从上述上层滞水的定义和从理论上来看,上层滞水是可不考虑浮力[2]的。
李广信教授在“浮力计算与粘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第2期)一文中对滞水与浮力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认为:在许多城市中上部粘土层中的地下水位往往以滞水形态存在。
它可能由天然降水和管道漏水等原因所形成。
如图2所示:图2滞水和潜水中土的孔压与浮力
但在实际工程中,上层滞水问题是复杂的,广东省佛山市新城区有一条东西向的下穿式隧道,全长590m,在距隧道侧边30m左右有一条河,隧道下的砂层与河床下的砂层相通。
该隧道主体工程已完成。
路面尚未铺设,连续暴雨一直水位陡涨,导致东、西两侧的引道上浮,东侧引道最大上浮29.5cm,西侧最大上浮7.4cm。
后采取压重17~56.4cm的砼和底板注浆处理。
原设计抗浮设防水位高程取4.0m,修复设计引道u形槽改取为4.7m,或天然地面下0.5m,框架结构隧道段抗浮设防水位(即最高水位)即按6.0m设计。
在《高规》的征求意见第一稿中,曾提出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及浮力计算不考虑“上层滞水”,但后来北京地区有的专家提出,在北京有的上层滞水分布面积很大,遍布整个场地,不考虑可能不行,后来
考虑上层滞水的复杂性,将此条取消。
多层地下水时的土层重度计算问题
如果一律按表层地下水考虑,计算的地基承载力可能偏小,地基沉降偏大,造成结论不合理,我们举例说明,在附录a 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估算,a.0.1条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公式为:
fu=nrζrbγ+ nqζqγ0d+ncζcck中,对式中γ0、γ的解释,分别为基底以上和基底组合持力层的土休平均重力密度[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且不属于隔水层的土层取浮重力密度;当基底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属于隔水层时,γ可取天然重力密度;如基底以上的地下水与基底高程处的地下水之间有隔水层,基底以上土层在计算γ0时,可取天然重力密度。
若用天然重度时,显然fu值较按浮重度计算为高。
由于计算沉降是按附加压力p0计算,而p0=p-r0d,r0取值越大,p0越小,计算沉降越小。
带有裙房或外扩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布设勘探点问题
《高规》中4.2.2条第1款中“带有裙房或外扩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布设勘探点时应与主楼一同考虑。
”此条是对于摩擦型桩勘探点平布设的规定。
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裙房或外扩地下室,而裙房与主楼地下室基础往往都连在一起,由于连在一起,设计上就需考虑一系列问题:
①如主楼荷载大,基础埋置深,在确定主楼地基承载力时就要考虑裙楼荷载小,很可能小于γd;
②又如裙楼荷载小,沉降量小,主楼荷载大,沉降量大,基础
连在一起,如何考虑和处理其差异沉降问题;
③再如:从上述计算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可以看出,剪切面的影响深度当基础宽度为6m,φ=30°时oc深度为b/2.ctgα=5.2m,即破坏面的深度可达1~1.2倍b,破坏面的宽度为2×ai=2×
=28.9m即大致相当于5b 。
由此,在进行勘察布置勘探孔时、不仅布置在主楼下,裙房下亦应一并考虑。
对于端承型桩基,这些问题,已不突出,故仅在摩擦型桩基中[4],作了上述规定。
标贯成果、静探成果确定预制桩、预应力管桩的设计参数问题关于标贯成果、静探成果确定预制桩、预应力管桩的设计参数时,用标贯成果对粘性土、粉土确定侧阻力qs与静探确定的侧阻力qs差别较大。
考虑标准贯入试验在国内应用广泛,特别是广东省应用较广,对一些含砾粘性土和砂土中,静力触探有困难时,用标贯或动力触探是一个好的手段。
《高规》根据广东省标准《大直径锤击沉管混凝土管注桩技术规程dbj/t15-17-96》等资料,提出了附录d,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两张表,该表的基础是47根打入式预应力管桩或预制桩静载试验对比获得总的极限侧限力(按试桩的p-s曲线取3~7mm所对应荷载作为总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单桩极限承载力。
实测值/计算值比值的标准值分别为0.983、1.111和1.042说明总的来看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