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中的问题(张旷成)2008、9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张航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措施张航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对于岩土工程而言,其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较高的难度系数。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建筑事故的发生,我们要对其进行勘察工作。
为此,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项目勘察;措施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有所差异,所以施工前的岩土勘察工作就尤为重要。
只有在施工前进行勘察工作,才能使得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一、岩土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于勘探点的布置不够科学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对于勘探点的布置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直接关系着勘察的效果还会对后续的施工产生影响。
就目前而言,对于勘探点的布置是十分不科学的,往往容易出现大量的问题。
对于一些地势形态复杂的地区来说,其勘察的信息容易出现差错,可能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
(二)勘察人员的业务能力较差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对于业务人员的质量要求较高,只有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业务人员才能完成好勘察工作。
然而,现阶段许多岩土工程勘察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知识水平,甚至有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临时工或者兼职人员。
勘察人员专业水平的缺失,往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问题。
例如说,对于大型的机器而言,由于其难以进行操作,这就使测量的数据容易出现差错,为以后的施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法为未来的操作系统提供数据帮助。
(三)勘察数据得不到最为有效的处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必须有所转变[1]。
现阶段,对于该项工程的勘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现代化专业技术的支持,勘察人员难以得到科学准确的数据分析。
在进行实际勘察的过程中,对于范围较广的施工地点,容易形成大量的勘察数据。
这些数据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造成信息的堆积,使得信息越来越多。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执行中的问题(张旷成)2008、9

从表4可看出,标准1对粉土密实度分三档提出相应极限承 载力,表中2、3、4三本标准按实测标贯击数划分为三档 所规定的qsuk与标准1基本一致。而按标贯实测击数N划 分粉土密实度的标准,2、3标准相同,标准4有所不同, 现以一个工程实例来验证分析,见表5
粉土按e和按N所得极限侧阻力对比 表5
注:表中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中,除ρ与Ip为平均值外,其余均为标准值
① 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从较大范围的整个 场地来考虑而不是以某个场地有不同建筑基础 埋深,就有多个抗浮水位。 ②在多层地下水条件下,应当首先弄清各层地 下水的最高水位。 ③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各含水层最高水位之 最高者。 ④场地的最高水位与基础埋深无关,只是计算 浮力才涉及基础埋深。
1.当基础底面处于潜水位①层下h处时(图1a),基础底面 所受之扬力为P=γ w h
(2)由谁组织论证,论证结果是否可作为设计 依据?其权威性、合法性如何认可?
一般由设计院提出,由建设方组织专家论证, 所提意见,并非设计法人一定要全部采纳,最 后的决定权还是设计人。另该条的“并经充分
论证”也可以是设计单位本身自己组织本院专
家论证。
3规范8.6.2条,场地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问题。上 层滞水和城市内涝引发地下水位局部、临时上升,在 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如何考虑?
(2)关于“上层滞水” 的理解和认 识:
a 它处于包气带中,有可能是处于非饱和土中,它直 接与大气相通,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渡带; b 它是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积聚的重力水,因而并 没有明确的含水层; c 它虽然具有自由水面,但受局部隔水层所支配,在 整个场地往往不具备连续的自由水面,所量得的水位 可能是高低不同; d 由于上层滞水是处于包气带之中,因而其水压力总 是小于大气压力; e 受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季节性和暂时性。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必须对其所在地的岩土进行勘察并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而这样一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需要经过专业的审查才能得到批准。
在这个过程中,常见的
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足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获取准确、充分的地质数据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勘察数据不足或
不准确,设计方案就难以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因此,在审查报告时,需要仔细核对勘
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地质分析结果和设计方案不合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质分析结果对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如果地质分析
结果与设计方案不匹配,就有可能导致设计方案存在严重缺陷,从而影响建筑的安全性。
因此,在审查报告时,需要仔细核对地质分析结果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3. 工作质量不达标
4. 报告书写不规范
对于任何一份技术性报告而言,书写规范都是非常重要的。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也不例外。
如果报告书写不规范,就可能导致信息不清晰、易于产生歧义,从而影响审查的准确
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审查报告时,需要关注报告的书写规范。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过程至关重要。
只有在审查工作的严格监督下,
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岩土工程勘察审查人员需要仔细核对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验证地质分析结果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关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报告的书写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丝路技术·117·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工作时,需要通过对岩土工程勘测技术的运用,从而达到对施工现场地质状况的测量和勘测,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防止房子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地基坍塌、变形和下沉的状况。
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对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整体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对施工现场的地形环境和地质结构展开探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制定。
岩土勘察技术可以对岩土层进行地质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岩土层在水平、垂直方向地质结构的状况,为地基施工工作的展开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一)信息勘察技术运用存在问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对于勘察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大,如果能够使用先进的勘察技术,不仅能够保障勘察的效率,还能够有效避免勘察误差,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事实上,在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一些勘察单位采用的勘察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难以利用先进的勘察技术来获得完整、准确的勘察数据,再加上缺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岩土工程勘察难以在工程项目中发挥其作用。
(二)勘察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岩土专业类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缺乏,对原有资料的分析与整理能力欠缺,完全按照固有套路进行工作,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使工程勘察后的结果难以满足设计人员的需要,不能保证岩土勘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勘察体系效果不明显岩土工程勘察涉及了多方面的勘察任务与工作,其勘察内容具有多样性,不仅包含了岩土地质地貌,还包含了交通、气候等客观环境因素,这种勘察工作的多样性使整个勘察工作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果要提升岩土工程勘察水平,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勘察体系,用该体系来指导实际的勘察工作。
但是,在很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并未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岩土工程勘察体系,由于缺乏体系指导与约束,使整个岩土工程勘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中常见的问题。
首先介绍了审查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探讨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其内容与要求。
在常见问题分析部分,重点讨论了地质条件描述不准确、勘察方法选择不当以及勘察资料不完整等问题。
结论部分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勘察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这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地质条件、勘察方法、勘察资料、问题分析、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是在高层建筑施工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地基稳定性等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建筑物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变得愈发重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内容涵盖了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为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际的审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地质条件描述不准确、勘察方法选择不当、勘察资料不完整等,容易影响到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和解决常见问题,以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报告的质量,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为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的重要性,明确为什么需要对报告进行审查以及审查的具体目的。
2. 探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了解在报告撰写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b9203a701f69e3142329469.png)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目前整个市场已全面放开,显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最令人担忧的是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
以下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1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1.1资料收集工作不充分众所周知,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而一些勘察单位在进场施工前,不认真收集拟建工程的基本资料,如拟建物规模、结构特征、结构类型、荷载分布、地面整平标高以及拟建物对变形有无特殊要求,从而无法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工程的针对性。
1.2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1)规范中对勘探点的布置有明确规定,而一些勘察单位勘探点布置比较随意,不沿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也不论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如何,就把孔距定在规范允许的上限;勘探深度不从基础底面算起,使一般性勘探孔不满足最小孔深的要求;桩基工程勘察的钻孔应控制的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当建议的主要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主要土层中软夹层(透镜体)厚度超过0.5m时不加密勘探孔,从而造成地层划分的精度不够,无法摸清暗藏的河道、沟滨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和夹层或透镜体的分布范围。
在勘察过程中已发现有天然地基与桩基两种基础方案的可能,仍按天然地基的要求确定勘探孔孔深。
2)对高层建筑的裙房和仅有地下室的建筑场地不考虑抗浮设计的要求,不布置勘探点。
高层建筑场地勘察不考虑基坑支护,不能结合地基条件适当扩大勘察范围与增加上部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件数。
1.3外业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1.3.1钻探操作不按JGJ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中的明确规定进行操作,对要求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回次进尺过大,一般地层中超过2m,在巨厚的淤泥质土中甚至超过5m。
在粉土、砂层和卵石层中钻进时,没有采用优质泥浆护壁,泥浆浓度也控制不好,出现塌孔甚至埋钻,从而造成地层的漏记和一些原位测试无法进行。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措施摘要: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需要根据建设工程要求来对施工现场的场地进行提前的分析评价,并对有关数据内容进行记录和进一步分析。
目前我国工程部门实际开展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文章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1.1 准备工作中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存在两个问题。
(1)调查设计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巨大差异。
目前地质勘探有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岩土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设计和勘察,然而,一些设计人员的方案严重偏离轨道,导致设计工作效率低下。
这些问题经常是由设计与勘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引起的,设计工作人员有很多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岩土工程勘察,因此没有能够充分理解数据和信息的含义和内容,导致在设计方案时没有足够的参考,调查方案难以满足实际情况。
另外,大部分设计部门使用纸质文件,信息传达的时候非常不便,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出错,对调查方案有一定影响。
(2)勘察前准备不足。
为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勘察方案,配备精准、高效率的勘察设备,但有些部门没有单独的勘察方案,勘察无法顺利进行。
除多数业主低价招标以外,施工单位以牟利为目的,忽视实际勘察工作,造成施工效果难以满足后续的要求及实际情况,也会影响后续正常施工。
1.2 现场勘察的数据问题现场勘察是勘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影响勘察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勘察场地出现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形测量的复杂性和抓取深度的难度等,这些数据的深度不足会严重影响勘察结果,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对勘察目的认识不足。
为了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各种勘察的目的,除了了解对象的岩体基本情况和岩土结构,还需要根据对象的特征来判断对象的属性,以便研究人员能够找到合适的目标场地。
在侦查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确定目的地的相关性质,就会给勘察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最终影响勘察工作的准确性。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一、引言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是保障建筑安全、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审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警惕和解决,可能会对建筑的安全性产生潜在隐患。
对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常见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
二、常见问题分析:1. 勘察范围不够全面:勘察过程中如果遗漏了某些重要地质信息或者勘察范围不够全面,可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测的地质灾害。
在审查报告时需要仔细审查勘察范围是否完备,对于勘察范围不足的情况需要督促勘察单位进行补充勘察。
2. 地质数据不准确:地质数据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地质数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后期的施工难度增加或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在审查报告时需要重点审查地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存在偏差或者不准确的地质数据需要与勘察单位进行沟通并要求修正。
3. 圈定不合理的建筑地基基础类型:建筑地基基础类型选择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出现安全问题。
审查报告时需要重点审查建筑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要求勘察单位给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行修正。
4. 对地下水位的评估不足: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建筑的地基基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地下水位的评估需要足够的重视。
在审查报告时需要仔细审查地下水位的评估情况,如果评估不足需要要求勘察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合理的评估方案。
6. 勘察单位资质不够:一些勘察单位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可能会出现资质不够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勘察报告的质量不高,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在审查报告时需要重点审查勘察单位的资质情况,对于资质不够的单位需要督促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
7. 新技术的应用不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然而一些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时可能并没有充分应用这些新技术,这可能导致勘察报告的质量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 勘察规程执行中的
问题
------为河南省工程勘察学会所提问题的解答-----《高规》主要起草人 张旷成
1《高规》4.2.4条的第一款,一般性 勘探孔的深度应进入“预计桩端持力 层”或“预计最大桩端入土深度以下
不解小答:于(13)m此”条两对者摩擦深型桩度的不规定一,致而摩?擦型桩有两类:一为摩擦桩,一为 端承摩擦桩,前者完全按桩长控制,即“预计最大桩端入土深度”;而端承 摩擦桩,则为“预计桩端持力层”的问题。两者是可能不一致,假若勘察前 不知道是哪一种摩擦型桩,就应满足深者。
图1 滞水和潜水中土的孔压与浮力
③ 但在实际工程中,上层滞水问题是复杂的。
广东省佛山市新城区有一条东西向的下穿式隧道,全 长590m,在距隧道侧边30m左右有一条河,隧道下的 砂层与河床下的砂层相通。该隧道主体工程已完成。 路面尚未铺设,连续暴雨一直水位陡涨,导致东、西 两侧的引道上浮,东侧引道最大上浮29.5cm,西侧最 大上浮7.4cm。后采取压重17~56.4cm的砼和底板注 浆处理。原设计抗浮设防水位高程取4.0m,修复设计 引道U形槽改取为4.7m,或天然地面下0.5m,框架结 构隧道段抗浮设防水位(即最高水位)即按6.0m设计。
②再者是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如何处 理?
(2)由谁组织论证,论证结果是否可作为设计 依据?其权威性、合法性如何认可?
一般由设计院提出,由建设方组织专家论证,所提意见,并非设计法人一定 要全部采纳,最后的决定权还是设计人。另该条的“并经充分论证”也可以 是设计单位本身自己组织本院专家论证。
(H+h)γw,即不考虑上部静水压力作用。
(2)关于“上层滞水” 的 理a 它解处和于认包气识带:中,有可能是处于非饱和土中,它直
接与大气相通,是地ຫໍສະໝຸດ 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渡带; b 它是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积聚的重力水,因而并 没有明确的含水层;
c 它虽然具有自由水面,但受局部隔水层所支配,在 整个场地往往不具备连续的自由水面,所量得的水位 可能是高低不同;
解答:本规程出于慎重、严谨,首先明确复合地基适 用于3.0.1条所规定的“勘察等级为乙级的高层建筑”。 由于甲级高层建筑的复杂性,未列入本规程的适用范 围之内,若甲级高层建筑要采用复合地基必须进行专 门研究,并经充分论证。
(1)论证的内容,注意事项:
①主要是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两大主要问题能否满 足要求?
本人个人意见(并非规范组的统 一意见 ) ① 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从较大范围的整个场地来考虑而不是以某个场地有
不同建筑基础埋深,就有多个抗浮水位。 ②在多层地下水条件下,应当首先弄清各层地下水的最高水位。 ③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各含水层最高水位之最高者。 ④场地的最高水位与基础埋深无关,只是计算浮力才涉及基础埋深。
d 由于上层滞水是处于包气带之中,因而其水压力总 是小于大气压力;
e 受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季节性和暂时性。
②从上述上层滞水的定义和从理论上来看,上层 滞水是可不考虑浮力的。
李广信教授在“浮力计算与粘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 (《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第2期)一文中对滞水与 浮力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认为:在许多城市中上部 粘土层中的地下水位往往以滞水形态存在。它可能 由天然降水和管道漏水等原因所形成。如图1所示:
(2)有关3m值的具体规定,是因桩端不能只达持力层的表面,而应达持力 层的临界深度。临界深度的经验值详见4.2.4和4.2.3-1条文说明。
2 8.4.1条,复合地基“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高层建筑拟采用 复合地基方案时,须进行专门研究,并经充分论证”。论证 的内容、注意事项、由谁组织论证?论证结果是否可作为设 计依据?权威性、合法性如何认可?
=(h+h3)k1γw+(H-h4+h)k2γw,这里,假设从④层底
向下即向上贯通的空隙不是同一空隙,前者的空隙为k1,后
者的空隙为k2,且k1+k2>k(当取n为k时,k1+k2=n)以策 安全。此时,P=(h+h3)k1γw+(H-h4+h)k2γw
5.当基础底面处于承压水层⑤顶面下H处时(图1e),P=
④在《高规》的征求意见第一稿 中,曾提出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及 浮力计算不考虑“上层滞水”, 但后来北京地区有的专家提出, 在北京有的上层滞水分布面积很 大,遍布整个场地,不考虑可能 不行,后来考虑上层滞水的复杂
4 关于标贯成果、静探成果确定预制桩、预应力 管桩的设计参数时,用标贯成果对粘性土、粉土 确定侧阻力qs与静探确定的侧阻力qs差别较大。
3规范8.6.2条,场地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 确定问题。上层滞水和城市内涝引发地 下水位局部、临时上升,在确定抗浮设
防(水1位)如“何场考虑地?坑浮设防水位”的提法,有
不同意见
① 建筑抗浮设防水位应是建筑基础底板所在地下水层的 最高水位;
② 由于在多层地下水场地可能多个建筑物,而这些建筑 工程中有自己的基础埋深,可能涉及不同地下水层,而有 不同的抗浮设防水位,因此,并不存在统一的“场地抗浮 设防水位”。
1.当基础底面处于潜水位①层下h处时(图1a),基础底面 所受之扬力为P=γw h
2.当基础底面处于②层相对不透水层顶面下h处时(图1b),
P=(h1+h)kγw
3.当基础底面处于层间潜水③层层顶下h处(图1c),P=
hγw
4.当基础底面处于相对隔水层④顶面下h处时(图1d),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