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年岩土工程勘察.doc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试题

岩土工程师岩土工程勘察试题一、勘察工作布置1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A)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B)规划勘察、可行性勘察、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C)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D)根据工程规模和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由勘察单位决定;答案:A2 、某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拟建在对抗震不利地段、地形地貌简单、地基为湿陷性黄土。
应按那种等级布置勘察工作?(A) 二级;(B)一级;(C)三级;(D)视场地复杂程度确定;答案:B3 、岩土工程勘察中,岩石按强度分类可分为几个亚类?(A) 两个;(B)三个;(C)四个;(D)六个;答案:C4 、某种岩石,其新鲜岩块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20MPa、压缩波速为3500m/s,据此判定岩体的风化等级为:(A)强风化;(B)微风化;(C)中等风化;(D)未风化;答案:B5 、按岩块的湿抗压与干抗压的比值判定岩石的软化性,其值应为:(A) 0.90;(B) 0.80;(C) 0.75;(D) 0.50;答案:C6 、土按有机质含量可分为:(A) 有机质土、泥炭;(B)有机质土、泥炭质土、泥炭;(C)无机土、有机质土、泥炭质土、泥炭;(D)有机质土、无机质土;答案:C7 、老堆积土的时代界限为:(A) Q3 及以前;(B) Q4 及以前;(C) 100 年以前;(D)在50- 100 年之内视压密情况而定;答案:A8 、砂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25 击,该砂土应为:(A) 松散;(B)密实;(C)稍密;(D)中密;答案:D9 、粉土的密实度可用那种方式判别:(A) 孔隙比;(B)标准贯入击数;(C)相对密度;(D)含水量;答案:A10、粘性土的液性指数为0.2,判定土的状态为:(A) 坚硬;(B)硬塑;(C)可塑;(D)软塑;答案:B11、花岗岩的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划分应依据:(A) 动力触探击数;(B)标准贯入击数;(C)静力触探侧摩阻力;(D)金刚石钻进速度;答案:B12、在海滨地区、8 度地震区修筑六层砖混住宅,基础宽15 米,长80 米,拟定采用筏板基础。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oc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经济和环保。
本勘察方案旨在为某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全面、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察目的1.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评估地基承载力,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3. 分析地下水位及变化情况,为施工排水和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依据。
4. 识别不良地质现象,提出防治措施。
5. 为工程概预算提供依据。
三、勘察任务1. 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2. 地质勘探:进行钻探、槽探、洞探等,获取岩土样品和地下水位资料。
3. 室内试验:对岩土样品进行物理、力学、化学等性质测试。
4. 地下水勘察:调查地下水类型、水位、水质、流速等。
5. 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调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四、勘察区域本次勘察区域位于某市某区,项目占地约10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多种用途。
五、勘察方法1. 工程地质测绘:采用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
2. 地质勘探:采用钻探、槽探、洞探等方法,结合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勘探点布置。
3. 室内试验:对岩土样品进行物理、力学、化学等性质测试,包括含水率、密度、孔隙率、压缩模量、抗剪强度等。
4. 地下水勘察:采用水文地质调查、钻探、抽水试验等方法,获取地下水位、水质、流速等资料。
5. 不良地质现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遥感、地质雷达等方法,识别不良地质现象。
六、勘察进度1. 工程地质测绘:2周2. 地质勘探:4周3. 室内试验:3周4. 地下水勘察:2周5. 不良地质现象调查:1周总计:12周七、勘察成果1.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地下水勘察等成果。
2. 地基承载力评价报告:包括地基承载力计算、分析、建议等。
3. 地下水评价报告:包括地下水类型、水位、水质、流速等评价。
4. 不良地质现象防治报告:包括不良地质现象类型、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等。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共16页)(图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一、前言........................................................................................................................................ - 1 -二、区域地质概述........................................................................................................................ - 2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8 -四、水文地质条件...................................................................................................................... - 10 -五、岩土工程评价...................................................................................................................... - 10 -六、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11 -七、地基土承载力...................................................................................................................... - 12 -八、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 12 -九、场地地震效应...................................................................................................................... - 13 -十、地基方案.............................................................................................................................. - 14 - 十一、结论与建议...................................................................................................................... - 14 -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__年9月承担了XX省玉树藏族自治州XX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完整版)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方案

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楼及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岩土工程详勘方案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说明第二章勘察依据和技术要求一、勘察依据二、技术要求第三章场地条件及其研究程度的简要说明一、地形地貌二、场地地层三、场区地下水四、本次勘察工作的思路及工作重难点第四章、勘察工作的内容、方法及要求一、勘察点的布设及孔深要求(一)勘察点的布设与钻探顺序(二)勘察孔深度二、取样、原位测试(一)取样(二)原位测试第五章、勘察进度计划安排和保证措施一、勘察进度计划安排二、进度保证措施第六章、外业施工组织安排及质量保证措施一、施工组织管理图二、勘察项目实施流程图三、组织运行原则四、岗位职责五、外业工作质量承诺六、外业工作质量保证措施第七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及内业工作质量保证措施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二、内业工作质量承诺和保证措施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一、安全施工措施二、文明施工措施第九章、优质服务的保证措施及承诺附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说明一、建设单位: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二、工程地点: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45号三、工程性质: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四、工程概况: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楼及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勘察主要由1栋22层高层办公楼、以及5~10层业务用房组成,附有2层地下室。
第二章勘察依据和技术要求一、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8、《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2004二、技术要求根据相关规范、规定确定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对场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其施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完整版)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方案

(完整版)岩⼟⼯程详细勘察⽅案湖北省⼯商⾏政管理局办公楼及业务⽤房建设⼯程岩⼟⼯程详勘⽅案⼆O⼀⼆年三⽉⼆⼗七⽇⽬录第⼀章⼯程概况及说明第⼆章勘察依据和技术要求⼀、勘察依据⼆、技术要求第三章场地条件及其研究程度的简要说明⼀、地形地貌⼆、场地地层三、场区地下⽔四、本次勘察⼯作的思路及⼯作重难点第四章、勘察⼯作的内容、⽅法及要求⼀、勘察点的布设及孔深要求(⼀)勘察点的布设与钻探顺序(⼆)勘察孔深度⼆、取样、原位测试(⼀)取样(⼆)原位测试第五章、勘察进度计划安排和保证措施⼀、勘察进度计划安排⼆、进度保证措施第六章、外业施⼯组织安排及质量保证措施⼀、施⼯组织管理图⼆、勘察项⽬实施流程图三、组织运⾏原则四、岗位职责五、外业⼯作质量承诺六、外业⼯作质量保证措施第七章、岩⼟⼯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及内业⼯作质量保证措施⼀、岩⼟⼯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内业⼯作质量承诺和保证措施第⼋章、安全、⽂明施⼯保证措施⼀、安全施⼯措施⼆、⽂明施⼯措施第九章、优质服务的保证措施及承诺附勘探点平⾯位置图第⼀章⼯程概况及说明⼀、建设单位:湖北省⼯商⾏政管理局⼆、⼯程地点: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45号三、⼯程性质:岩⼟⼯程详细勘察四、⼯程概况:湖北省⼯商⾏政管理局办公楼及业务⽤房建设⼯程勘察主要由1栋22层⾼层办公楼、以及5~10层业务⽤房组成,附有2层地下室。
第⼆章勘察依据和技术要求⼀、勘察依据1、《岩⼟⼯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4、《岩⼟⼯程勘察⼯作规程》DB42/169-200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层建筑岩⼟⼯程勘察规程》JGJ72-20047、《⾼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8、《基坑⼯程技术规定》DB42/159-2004⼆、技术要求根据相关规范、规定确定本次勘察的⽬的与要求:查明场地的⼯程地质情况,对场区作出岩⼟⼯程评价,为其施⼯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强制性条文(全面完整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强制性条文(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21年版)强制性条文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在季节性冻土区,提供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2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oc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6.2.4 红粘土地区勘探点的布置,应取较密的间距,查明红粘土厚度和状态的变化。
初步勘察勘探点间距宜取30~50m;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对均匀地基宜取12~24m,对不均匀地基宜取6~12m。
厚度和状态变化大的地段,勘探点间距还可加密。
各阶段勘探孔的深度可按本规范第4.1 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不均匀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岩。
对不均匀地基、有土洞发育或采用岩面端承桩时,宜进行施工勘察,其勘探点间距和勘探孔深度根据需要确定。
6.2.5 当岩土工程评价需要详细了解地下水埋藏条件、运动规律和季节变化时,应在测绘调查的基础上补充进行地下水的勘察、试验和观测工作有。
关要求按本规范第7 章的规定执行。
6.2.6 红粘土的室内试验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外,对裂隙发育的红粘土应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必要时,可进行收缩试验和复浸水试验。
当需评价边坡稳定性时,宜进行重复剪切试验。
6.2.7 红粘土的地基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 4.1.24 条的规定确定。
当基础浅埋、外侧地面倾斜、有临空面或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时,应结合以下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红粘土的承载力;1 土体结构和裂隙对承载力的影响;2 开挖面长时间暴露,裂隙发展和复浸水对土质的影响。
6.2.8 红粘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物应避免跨越地裂密集带或深长地裂地段;2 轻型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大于大气影响急剧层的深度;炉窑等高温设备的基础应考虑地基土的不均匀收缩变形;开挖明渠时应考虑土体干湿循环的影响;在石芽出露的地段,应考虑地表水下渗形成的地面变形;3 选择适宜的持力层和基础形式,在满足本条第 2 款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利用浅部硬壳层,并进行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应建议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简文彬编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与城乡建设系2004.5.目录一、目的与意义 (1)二、课程设计时间 (1)三、主要内容 (1)四、课程设计要求 (2)五、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5)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 (7)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 (10)附录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 (17)《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适用)一、目的与意义《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
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时间本课程设计安排在学生学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掌握各类工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总体把握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般定在教学日历的最后一周半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
三、主要内容侧重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该类型岩土工程勘察室内资料整理、土工数据数理统计、报告编写、图件绘制的全过程,为日后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进行实战锻炼。
四、课程设计要求一)、总则(1)收集已有岩土工程勘察原始资料,分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2)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岩土类型的划分、分层。
(3)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计算。
(4)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平面图。
(5)提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6)进行建筑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7)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原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以教师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原始资料为基础,先进行资料的阅读、分析、整理。
主要资料目录有:(1)、建筑物平面布置图(1张)(2)、钻孔平面布置图(注:见建筑物平面布置图)(3)、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4)、钻孔稳定水位观测数据(注:见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5)、钻孔孔口标高测量数据(注:见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6)、取样与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记录(7)、土工室内试验报告总表三)、岩土分层根据提供的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进行岩土分层,要求分层合理、正确。
四)、工程地质图件编绘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编制下列工程地质图件,要求用CAD完成。
(1)、钻孔(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每人一张)(2)、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五)、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数理统计分析(1)、在岩土分层以及图件编制的基础上,确定土样的位置是否在同一土层中,整理同一层的土样室内试验数据。
(2)、对同一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贯击数等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按下表填写。
表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六)、整理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数据(1)、对标准贯入试验测试数据(SPT)进行杆长修正。
校正系数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P27)。
《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有关规范可向系资料室借。
(2)、对修正后的SPT击数分层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填入上表。
七)、确定(计算)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可用查规范表法。
(1)、用修正后的标准贯入(SPT)击数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P165-166),获得相应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
(2)、用天然孔隙比e、液性指数I数据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L(P165),获得各土层的承载力基本值;对基本值进行数理统计,获得各土层承载力标准值。
八)、提出地基基础设计参数的建议根据得到的承载力标准值以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出基础工程设计相关的地基土层特性计算参数推荐值。
若采用桩基础,则有关参数可参考《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附录七(P174-178)的有关内容。
数据填入下表。
表各土层主要设计计算指标参考值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1)、任务要求与工程概况✓勘察方法、执行的规范✓完成的工作量与工作布置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场地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场地土层自上而下描述)3)、地基土层工程性能的定量评价✓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统计分析✓岩土层承载力统计分析结果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岩土特性参数推荐值5)、场地建筑地基适宜性评价及基础方案的选择✓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建筑基础方案与选型建议6)、附录✓钻孔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土层剖面图✓岩土参数试验表五、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要求一)、设计书格式用A4纸,计算机打字、CAD出图,正文用小四号楷体字体,表格用五号楷体字体,各级标题用黑体。
封面格式示例: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日期:二)、课程设计成果提交时间正式报告必须经指导教师初步审查合格后提交。
对不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报告必须先修改至合格为止。
三)、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评定标准如下: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3) 孙福等编.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年。
14) 李智毅等编. 工程地质学概论.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
15) 手册编写委员会编. 岩土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16) 手册编写组编. 工程地质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17) 孟高头. 土体工程勘察原位测试及其工程应用.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年。
18) 李相然等编. 城市地下工程实用技术.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年。
19) 霍明主编. 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南.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20)《工程勘察》杂志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勘察纲要工程名称:工程编号:总工:主任工程师:工程负责人:1.工程概况:受××单位的委托,承担××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本工程由××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m2,本工程位于××,建(构)筑物工程特性如下表所列:2.设计对工程勘察的要求3.本工程勘察解决的主要问题4.本工程遵守的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标[2000]85号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的通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BJ94-9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2-9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87-9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GJ83-9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GJ56-94)》《土工试验规程(GB/T50123-199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静力触探技术规程(CECS04-8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BJ120-99)》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5、勘察场地地形、地貌特点6、勘察场地岩土分布特征7、勘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本工程的工程安全等级:××级:××,场地等级:××。
综合上述因素,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级。
8、勘察工作量:8.1 钻探:遵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87-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GJ83-91)》。
在勘测场地共布置××条勘探线,勘探线间距为××米,勘探点间距为××米(详见“勘探点布置图”)。
其中:控制性钻孔××个(取原状土钻孔××个,)控制性钻孔深度为米(或穿过层米),一般性钻孔××个,深度为××米。
详见附表一:“钻探任务书”。
8.2 原位测试:遵照《静力触探技术规程(CECS04-8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在勘测场地共布置:静力触探孔××个、动探孔××个,标贯孔××个、波速孔××个,详见附表二:“原位测试任务书”8.3 取岩土试样要求:取原状土技术质量等级:××级8.4 室内岩、土、水试验遵照《土工试验规程(GB/T50123-1999)》8.4.2 土工试验粘性土---------------------------------------------------------------------------------------------------------- 固结试验:包括高压固结试验,获得压塑系数、固结系数、前期固结压力等项目根据需要在备注中注明剪力试验(三轴剪):包括直接快剪(Q)、固结快剪(CQ)、固结排水剪(CD)、不固结不排水剪(UU)、固结不排水(CU):根据需要在备注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