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 实用
边塞诗鉴赏(实用)

练习
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牙璋:玉制的兵 符;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 城。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 的内容是什么? 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 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 烈场面。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 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 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运用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 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 令人荡气回肠。
练习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 塞景象?
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 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 手法,请简要分析。
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 实写,后两句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
㈡、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1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 2有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无路请缨 的怨恨;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有久戍边关的乡愁,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 中妻子的离恨;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 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有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等等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1.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3.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这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边塞诗的鉴赏方法一、边塞诗是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边塞诗的特点:1、浓郁的汉代情结。
多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月亮称为汉月。
少数民族的称谓也沿用汉代的,交战对方——匈奴,对方将领——单于、左贤,称颂英雄时,常提到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
三、鲜明的边地风貌:黄沙长云,冰川雪山,大漠,烽烟,长城,秋月,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地理区域: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轮台、龟兹。
异域风物:羌笛、胡琴、琵琶。
人物:戍卒、将帅、胡人。
用典:投笔从戎、长城、楼兰。
乐曲:《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刀。
四、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凄寒、辽阔、壮阔。
五、主题思想: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感情。
(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3、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
4、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5、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和反映边陲人民的民风民俗。
6、选材角度与表达情感:(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精神上的痛苦。
六、感情特点:豪迈、豪情壮志、报国之志、杀敌雄心、昂扬向上。
七、常用手法:用典、夸张、比喻、渲染、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闻得到)“虚”1、神仙鬼怪、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回忆)。
作者曾经经历过的后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现在不在眼前。
3、未来之景的设想:现实生活中还没发生的,或者虽在当下发生,但不是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
虚实结合的作用:1、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开拓诗歌意境。
2、与现实世界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10首雄浑豪迈的边塞诗词,醉卧沙场君莫笑

10首雄浑豪迈的边塞诗词,醉卧沙场君莫笑•边塞诗,也称出塞诗,也是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题材之一,通常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创作内容。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隋代开始兴盛,唐代为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产生了众多佳作。
一、《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诗人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的,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作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但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事,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二、《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初唐四杰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也使诗具有明快的节奏,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三、《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四、《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第二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驰骋疆场, 奋勇杀敌报 国的激情。
思想感情之二
3.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杨炯) 4.男儿何不带吴钩(刀), 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南园》)
对建功立业 的渴望。
思想感情之三
5.夜战桑干北, 秦兵半不归。 6.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战争的残酷,厌 战,反对穷兵黩 武。
思想感情之四
(3)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 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 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 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 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 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 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 喜悦情景。
7.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8.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描绘边塞雄奇壮 丽的独特景观。
思想感情之五
9.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10.天山雪后海风寒, 军中遍吹行路难。 环境恶劣、生活 艰苦。反衬将士 们英勇无畏的爱 国主义精神。
思想感情之六
11.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2.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 地名(1分)。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1分)
表达感情:
建功立业的渴望
杀敌报国的豪情
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但这类诗一般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思想感情之一
1.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 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 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 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 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表达征人思 乡,思人的 情感。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 往是复杂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 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 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对 家乡的思念。
这类诗一般回 旋着爱国主义 的主旋律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边塞诗鉴赏技巧
1、知人论世。 2、关注意象。 3、掌握手法。 4、抓抒情议论的句子。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鉴赏流程: 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 (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7)人物
单于、吐谷yù浑、都护、将军、霍去病、李 广、征人、行人
意境特点
苍凉壮阔 荒凉苦寒 雄浑奇丽 豪迈雄壮 慷慨悲壮
例:阅读下面Biblioteka 首诗,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 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 猛善战。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 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 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A (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 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指晚上。)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 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 感慨。 (2)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 议。 这里是匹马驰骋疆场,那边是蒙尘貂裘战袍. 这里是壮心在前线战场(天山),那边是退居家乡(沧州) 作者用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 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读者对爱国志士产生很大的同情,对昏庸 的南宋朝廷的憎恨.
4、中晚唐边塞诗: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却也 带上了凄凉哀惋的色彩。 主要诗人有卢纶、李益 5、宋朝边塞诗:以沉郁悲凉为基调, 诗人有陆游等。 他们直面冷酷的现实,表达拯救国家和沦 陷区人民于水火的强烈愿望,诗歌紧紧围绕国 家领土完整、边塞安危的主题,常常表达为国 建功、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梦绕沙 场与现实受阻的内心矛盾。
不同时期边塞诗的主题特点:
1.唐以前的边塞诗: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初唐边塞诗:题材开阔,格调高亢。 主要诗人有骆宾王、杨炯、陈子昂 诗人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希望立功边塞、 报效国家。
3、盛唐边塞诗:气势磅礴、雄奇高亢、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充满爱国激情 代表作家则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王 之涣、王维、李颀qi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 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 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 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 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 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 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2分)
这首诗通过写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1分) 表达了戍卒的思乡之情。(1分) 思路:通过┉┉表现了┉┉
连线高考: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 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 万多人。
关于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 六朝时代,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 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当然, 我们今天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 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 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边塞诗的意象
①地名: ② 景物: ③乐器: 楼兰、阴山、天山、凉州、长城、玉门关、 古道、荒城、大漠、辕门、阳关
大漠、长城、黄沙、秋月、冬雪、风雨、烽火、 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羌笛、笛、琵琶、芦管、号角、鼓
④曲子: 《关山月》、《折杨柳》、《梅花落》 ⑤战具: ⑥时间: 干、戈、战车、旗 秋天、黄昏
——边塞诗鉴赏
教学目标:
1、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常识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了解边塞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4 、积累边塞诗的一般鉴赏方法
请朗读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连线高考
(2010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 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 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 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人。历侍梁、陈、 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