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及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及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学校:山东经济学院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数字媒体技术1001班姓名:金月帅、孙珂、于文龙、吕帅、刘景阳、薛维明、蔡淼、赵星雨完稿日期:一、前言目前国家政府都呼吁百姓全民运动健身,在大街小巷不时能看到大叔大妈积极谱写出她们人生的另一辉煌色彩。

正应了一句口号:“运动与生命同在,青春与快乐永存!”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

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

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我们都知道大学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身体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这方面错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进一步普及,提高教学和训练质量;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有所借鉴。

三、调查过程与研究方法调查的时间:2010年11月5日调查的地点:山东经济学院调查的对象: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法:问卷法调查的形式:匿名的方式,对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可以合理的避免。

调查的回收状况:本次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47份。

恰当的考虑到调查的时间和问卷的成本因素调查的过程:(1)首先选中要调查的主题。

每一个调查报告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去展开,在一个中心的前提下在去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与信息,才能更好的深入调查研究主题,有目的的进行下面的工作。

所以选择一个调查主题是非常的。

这也是这次调查报告的第一步。

(2)其次确定调查的方法。

采取简洁直接的调查方法,不同的调查方法对同一个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采用试卷调查法,同时也看一些当前大学生总体锻炼情况的报纸和资料,并对学校现场真实情况进行观察.(3)最后编辑调查的内容并实施调查,之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大学生体育运动调查问卷调研报告

大学生体育运动调查问卷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大学生群体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而一直以来,我们过多关注的只是他们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他们的身体状况。

此次,我们从微观入手,探讨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运动的情况。

为了实证研究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情况,本小组与2015年5月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关于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

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大学生运动现状以及他们对运动的看法与要求。

在对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进行研究时,需要了解的具体内容是:大学生对运动的认识怎样?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怎样?大学生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认识怎样?大学生对本校体育方面的要求怎样?在对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进行研究时需要收集的信息有:影响大学生运动的因素有那些?性二、研究方法此次调查一武汉工业学院所有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具体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

样本个数80,采用人员询问法,实际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

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Word 文档、Excel 软件完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本次调查中男生,女生的比例情况: 01020304050男生女生人数2、本次选取的调查对象都是来自管理工程系14级的学生。

3、同学的每周锻炼情况:在我们小组所调查的人群之中有大约22.5%的人坚持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并且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约有28.75%的人会在每3-5天做一次体育运动,他们认为这样的频率比较合适,另一方面也比较符合他们的情趣的热度,因为他们所进行的活动都是自己较为喜欢但又非非常喜欢的,过于频繁的反复进行反而会减少他们的兴趣度;大约有21.25%的被调查大学生每周有一次的体育运动活动,他们认为体育运动只是自己的兴趣所致,什么时候兴趣来了而且又有时间就会约朋友去运动,这一类人群的运动时间往往比较的随意,没有固定的规律;剩余大约27.5%的被调查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几乎不怎么运动,或基于没有时间或基于没有喜欢的运动等,他们几乎在学校不参加任何运动。

大学生运动情况(二)2024

大学生运动情况(二)2024

大学生运动情况(二)引言:大学生运动情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不仅涉及到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还与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以概述大学生运动情况,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各个方面。

正文:一、大学生运动习惯1. 大学生缺乏定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2. 大学生对于运动的重视程度较低3. 大学生普遍存在长时间坐姿的问题4. 睡眠质量对大学生运动习惯的影响5. 大学生运动习惯与学校体育设施的关系二、大学生主要参与的运动项目1. 健身运动:如跑步、瑜伽、游泳等2. 团体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3. 水上运动:如划船、冲浪、帆船等4. 校园运动会及社团活动的影响5. 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与个人兴趣和擅长相关三、大学生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 锻炼能增强大学生体质2. 运动促进健康体重的维持3. 运动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常见的身体问题,如腰背痛和颈椎病4. 运动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5. 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四、大学生运动与学习成绩的关系1. 运动可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和记忆力2. 运动增加大学生专注力和注意力3. 运动缓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4. 运动对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的培养有帮助5. 运动与学业达成平衡对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有正面影响五、大学生运动的挑战与机遇1. 大学生面临的时间压力和课业负担2. 运动设施与资源的不足3. 大学生运动意识的提升与鼓励4. 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运动计划和课程5. 运动社交网络的发展与大学生的运动行为的引导总结:大学生运动情况涉及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

解决大学生缺乏运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引导和支持。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研究报告引言: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和现代科技的广泛普及,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体育锻炼态度的不稳定性。

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大学生体质提升。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500份。

问卷内容涵盖了个人信息、体育锻炼频率、参与的体育项目和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等方面。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每周只进行2-3次的体育锻炼,占比71%。

少数大学生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达到4次以上,占比29%。

因此,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整体较低。

2.参与的体育项目:在参与体育项目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选择的项目包括跑步、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等。

其中,跑步被选为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占比48%。

而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的参与率分别为25%、18%和9%。

3.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复杂多样。

有65%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35%的被调查者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但缺乏时间和动力。

此外,令人担忧的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8%)对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认为体育锻炼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讨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体育锻炼频率普遍较低,这与大学生的课业压力和社交活动紧张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大多数大学生只参与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缺乏多样性和挑战性。

最后,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对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需要引起重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校园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体育锻炼项目,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改进设施和环境: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场地和条件。

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水平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水平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高 校 论 坛
南 红 科 技 2 1年第 7 0 1 1期 2
大 学 生体 育 锻 炼 兴趣 水 平 的 现 状调 查 与研 究
周 轶 枫 王 学 良
( 商 洛 学 院 ② 郑 州城 市 职 业 学 院 ) ①
摘 要 以郑 州市区部分 大学生为研 究对象,运 用问卷调 查法、数 理统计法 、综合分析等方法时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水平的情况
进行 了调查与研究 ,并有针 对性的提 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体育锻 炼 兴趣水平 调 查研 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f) 研究对 象 郑州市区部分大学 生.共发放两轮 『卷 ,第一 1 . u J 轮采取随机 抽样 的方法 ,将郑州市 区40 8 名大学 生作为研究样本 。共 发设 4t u卷 , 收 42 ,回收 率 达 ̄ 9. %, 中有 效 f 卷 8 盼『 H J 7' 盼 Ja 3 其 3 u l 48 ,有效率9. %;第二轮问卷采用 小样 本抽样 渊查 .在 一蒯内 5份 73 o 共发放s1 I ’ 分,凹收4份 , 收 率9%,有效 『卷4份 ,有效率 J 4 u s J %。 I收 率与有效 率均满足统 计学要求 四 () 2 研究方法 专家访谈法 、文献 资料法 、『卷 凋查法 、 u J 数理 统 计法 、 综合分析法



l 9
1 2 n6
N 4
4 9 “ j
3 2
IJ 7州
4 4
2 # 4S


19 7
1 on
太直*越


l l

l I 2

l 0 2
1 2
7 5

_ l

我校体育调查报告范文

我校体育调查报告范文

我校体育调查报告范文根据对本校学生的体育状况进行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1.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例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中有约80%的学生参与了体育活动。

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注重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2.体育活动种类从参与的体育活动种类来看,学生们参与的项目丰富多样。

最受欢迎的项目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网球。

此外,有少数学生也参与了田径、游泳、瑜伽等非传统的体育项目。

3.体育锻炼频率调查显示,多数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体育锻炼。

其中,有70%的学生坚持每周进行一次以上的锻炼,有10%的学生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

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进行定期体育锻炼非常重视。

4.体育锻炼的目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在调查中提到了各自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

主要目的包括增强体质、保持身材、释放压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由此可见,学生们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关注身体健康,还注重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5.参与体育活动时长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长选择上表现得较为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为1至2小时。

另外,约20%的学生选择较长时间的锻炼,超过2小时。

这反映出学生们在锻炼时的时间管理能力不错。

6.与朋友一起参与体育活动调查还发现,学生们更愿意与朋友一起参与体育活动。

有近90%的学生表示愿意与朋友一同参与体育锻炼,而只有约10%的学生更倾向于独自进行锻炼。

这显示出集体运动和社交因素对学生的体育参与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校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并且对健康、全面发展有着明确的认识。

学生们积极选择各类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在时间管理和社交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能力。

学校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种类的体育项目,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报告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报告一、引言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增加社交活动,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态度和行为,帮助相关机构和组织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二、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定向抽样。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4份,回收率达94.4%。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类型主要包括场馆消费、健身消费和运动装备消费。

其中,场馆消费占比最高,为55.2%;健身消费占比为32.5%;运动装备消费占比为12.3%。

四、大学生体育消费偏好1. 场馆消费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场馆消费时,更喜欢选择综合性体育馆和高校体育馆。

原因主要包括设施齐全、运动项目多样化和价格相对较低等。

相对而言,商业健身房的选择率较低,原因在于价格较高、运动项目相对有限。

2. 健身消费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健身消费方面,更倾向于选择健身房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健身活动。

原因主要有教练指导、社交交流和积极锻炼的氛围等。

相对而言,个人购买健身设备的选择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价格昂贵和空间限制。

3. 运动装备消费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购买运动装备时,更注重品牌和质量,而忽视价格因素。

他们更愿意购买知名品牌的运动装备,因为这些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质保证。

此外,对于性能较好的运动装备,大学生也能接受较高的价格。

五、大学生体育消费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积极态度,且具有一定的消费意愿。

其中,有68.9%的大学生愿意增加体育消费支出,主要原因是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认知,以及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带来的积极社交和娱乐体验。

六、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兴趣爱好、经济水平和社交圈子等。

大学生体育运动问卷调查及报告分析(五篇范文)

大学生体育运动问卷调查及报告分析(五篇范文)

大学生体育运动问卷调查及报告分析(五
篇范文)
1. 研究目的
该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情况、偏好和影响因素,以及分析这些数据的结果。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
收有效问卷800份。

3. 调查结果
3.1 参与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中有70%的人参与体育运动。

其中,男性参与率高于女性,分别为80%和60%。

3.2 运动偏好
在体育运动的偏好方面,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为篮球,有60%
的大学生选择篮球作为他们的首选运动项目。

其次是足球和羽毛球,分别占比20%和10%。

3.3 影响因素
调查数据还显示,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健
康意识、兴趣爱好、社交圈子和学校组织的活动。

其中,健康意识
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占比30%。

4. 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情况较为积极,
尤其对篮球的热爱程度较高。

健康意识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
育运动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学校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
体育运动机会和增强健康教育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6 为了尽快理顺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提高我国大学生体
育运动水平,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对学校体育人才实行“浮动学分制”,即一方面加强对这些体育人才的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另一方面让运动员有必要的时间学完大学必修课程,学完一门考核一门,直到修完规定的学分。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体制的大学训练体系。

4.7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注重与社会
各界的交流,商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扩大与地方、体委、社会组织、企业的联系,争取更多的体育经费,也可走联合办队的路子,提高社会化的程度。

4.8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比赛时间安排,国家有关部门应通
盘考虑,不能因为与其它大赛发生时间上的矛盾而降低大学
生体育运动会规格和运动水平。

(鸣谢:在论文的设计与撰写过程中,先后得到国家教育
部、部分省市教委有关部门和一些试点高校的大力协助,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情报研究所石磊同志和北体师曲宗湖教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波.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外部领导与内部管理体制的
比较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1:26~31.
[2]熊斗寅,比较体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32~50.
责任编辑:马宣建
我国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成民铎1,丁明山2,李健康3
(1.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太原 030006;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3.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
高校是学生接受在校体育教育的最后时期,在这时期学生已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固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研究旨在通过考察不同区域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及行为,把握其动态,为今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对北京、上海、山西地区12所高校大学生生活意识和体育意识、行为进行了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1600份,共回收1553份,有效回收率为86.3%。

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对必要的部分进行了有效性检验。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总体平均值高;体育运动能力方面的总体平均值却很低;男女生差异大。

参与体育活的主要形式是以个人“利用学
校体育设施进行体育活动”(56.1%)为主,其次是“在宿舍进行健身活动”(31.2%)和“利用周围的空地、学校公园进行体育活动”(28%)。

而“几乎不进行体育之类的活动”的学生占
调查总数的22.9%。

男生以运动场为主,女生则以空地、学
校公园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学生喜爱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

游泳、健身跑以及排球运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男女生之间有显著差异。

地域性的差异也较为显著。

阻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体育设施少”、“没有时间”、“没有合适的运动伙伴”、“没有指导者”。

结论: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反差大;大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主要表现在游艺性、娱乐性较强的球类项目上,地域性特征明显。

“一软一硬”现象突出,即抓体育教学硬,抓课外体育活动软。

建议:以终生体育为出发点,重视学校体育与终生体育的教育,建立适合全民健身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

尊重个体差异,培育学生适合自身的终生体育能力和习惯;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加强地域与学校的互相联系,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上接第14页)
发展趋势。

我国体育人口体育舞蹈的参与率随年龄增长呈先升后降态势。

4.3 我国不同性别体育人口活动项目参与率随年龄增长其
变动趋势大体上相同。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铮.人口理论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2]魏津生.现代人口学[M ].重庆出版社,1992.
[3]刘铮,邬沧萍,查瑞传.人口统计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4]曾毅.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6]李强.应用社会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7]谭琳,李建民.现代人口学辞典[M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8]美国SA S 软件研究所上海办事处编.SA S 基础教程[M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马宣建

12・王波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 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