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渝中区人民村小区旧住区改造与更新探索

合集下载

重庆市渝中区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重庆市渝中区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重庆市渝中区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又能稳投资扩内需,意义重大。

重庆市渝中区作为老城区、建成区,面临着严峻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任务,然而由于老旧小区改造探索较晚,面临较多困难。

为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提升路径,通过分析重庆市渝中区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探索提出老旧小区改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对策建议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但也面临着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等问题。

老旧小区是指建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的住宅小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老旧小区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需求。

据统计,我国共有近16万个老旧小区,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建筑面积约为40 亿平方米。

2020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同年7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母城,是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同时渝中区是老城区、建成区,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繁重。

据摸排,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1076万平方米,占全区住宅建筑总面积40%以上,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施工标准低,普遍存在建筑功能退化、市政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停车难、存在安全隐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居民或产权单位自发参与度较低。

一是居民参与意识不强。

政府担任改造的主导者,多数居民认为改造是政府的工作职责,不愿主动参与和分担部分工作内容;且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数为老年人、特困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受限于其本身经济条件,愿意主动参与改造的居民较少。

渝中区启动新一轮危旧房综合改造

渝中区启动新一轮危旧房综合改造

渝中区启动新一轮危旧房综合改造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1(000)014
【摘要】经过近10年来的大规模旧城改造,渝中区拆除危旧房32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居民63433户,广大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城市综合品质大大提高。

但在两江沿线、中干道沿线等区域仍然分布着近70万平方米、2万户旧房,其中危房达30万余平方米、8000余户。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遵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渝中区决定,举全区之力,从今年开始,五年内完成1万户危旧房综合改造。

综合改造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综合改造、成片启动、分步实施"的原则。

实施中,将危旧房改造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起来,与传统风貌区的保护性开发结合起来,与处置部分"四久"工程项目(久
【总页数】1页(P41-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4
【相关文献】
1.浦江县全面启动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工程 [J], 张晨曦;
2.从“两湾一宅”危旧房改造看新一轮旧区改造 [J],
3.广西全面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 [J], 蒋卫民;张雷
4.危旧房改造拆迁片区火灾隐患分析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J], 张玉华;易帅
5.林朵林场启动林区危旧房改造工程 [J], 薛峰;覃焕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居住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设计研究——以渝中区两个试点小区改造工程为例

重庆市居住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设计研究——以渝中区两个试点小区改造工程为例

设施 , 无服务用房 ; 口多且未封闭 、 路 安全性 差 ; 绿化品种单一 , 绿化覆 盖率低 ; 屋外 立面陈 旧, 房 多为抹灰墙 , 且里 面杂乱 ; 路 面破损较严重 , 整体观感较差。 因此项 目整治设计思路从重 塑城市风貌 、传承人文文化的 角度 出发 , 从建筑风格人手 , 与大礼堂建筑风格相协调 。大 力求 量采用大礼 堂建筑色彩相呼应的色系色调 ,使之成为大礼堂建
益 的 思考 与 建议 。
关键 词 : 居住小 区; 综合整治; 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 :U 4 T 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7 5 (0 10 - 0 4 0 1 0 - 3 92 1 )3 0 4 - 2
1 关 注 民生— — 居 住 小 区现 状 分 析
摘 要 : “ 重庆 ” 从 宜居 建设与居住 区综合整治改造 目的分析入手 , 渝 中区两个试 点小区改造工程的具体案例 分析 , 通过 从建筑立面、 景观绿化、 街
道环境 、 公共设施等 多方面总结归纳 出当代 旧居住 小区综合整治的一 系列改造设计方法 , 为未来居住小 区综合整治与 旧城更新改造提 出了一些有
筑面积 8 12 :其中住宅面积 7 9 8 住户 1 1 24 m , 76m , 3 9户 , 常住人
陈旧 , 面杂乱 ; 立 其三 , 配套设 施很不完善 , 无文娱健 身设施 和 服务用房 ; 四, 其 绿化覆盖率低 , 无景观设计 ; 其五 , 面老 化 , 路 破损较严重 ; 其六 , 电管 网杂乱 , 水 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 , 社区环
理。
①对临街房屋屋顶进行改造 , 屋面防水 、 楼道粉饰 、 房屋 内 部老 旧管线更新 改造 、 防雷设 施更新 等 ; 改造住宅外立面 , 除 拆 临街房 屋违章搭建 , 范临街 阳台和 防盗 网 , 一空调外机摆 规 统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老旧小区换新颜——“改”出百姓新生活600字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老旧小区换新颜——“改”出百姓新生活600字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老旧小区换新颜——“改”出百姓新生活
600字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尤其是大城市,各种老旧小区密密麻麻,低标准、不安全、遭人诟病。

解决老旧小区问题,提高群众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为解决老旧小区的问题,许多城市采取了“拆改”措施,通过拆除原有的居民楼,建设更加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同时保障原有住户的利益,让老旧小区“改出”百姓新生活。

在南京,多个老旧的小区被拆除,新的洋房小区取代了它们。

新的小区层高、绿化度高,柏油路宽敞、环境优雅,更加符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原来的小区的居民,都在新的小区里拥有了更好的居所,甚至获得了更高的补偿金。

此外,政府对于拆改江湾老社区也采取了有效措施。

原有的拆改规划,将原有的社区居民旧居,拆除后重建成新的住宅小区,符合99.9%以上的原居民要求,居民的补偿金也在7月1号上
线支付,从而真正实现了老旧小区的改造。

改造老旧小区,不仅会使许多住户拥有更现代化的住房,而且还能改善小区周边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更多人拥有更好的生活,是实现社会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

因此,改造老旧小区,不仅是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营造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契机。

城市核心区老旧社区的智慧化更新之路

城市核心区老旧社区的智慧化更新之路
回收物和其他各类垃圾的分类收集与中转。智能 垃圾桶状态检测器可采集垃圾桶内垃圾容量、温度、 烟雾等数据并上报平台 ;智慧环卫平台可实时监控垃 圾桶、清运人员、清运车辆等状态信息,通过应用软 件智能分配清运车辆,并实现最优路径规划。智能垃 圾回收站采取有偿的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硬纸板、玻 璃、塑料、金属等废弃物,对接废品回收人员,可发 起回收预约,智能分配上门服务。
J JI SHI IAN SHE 纪实
城市核心区老旧社区的 智慧化更新之路
李蜀光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深化,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和稳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居住社区建设的数量和品质也得到迅速提升。渝中区作为城市核心区,仍然存在大量老旧的 居住社区,这些老旧社区多为 20 世纪 80~90 年代建造,建筑的质量普遍不高,流动人口多、人员成分复杂、居住条件差、 服务配套不完善。居住社区老龄化给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各种难题,在全国各地市的旧改计划中,老旧社区的 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和智慧化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 (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具备数据采集功能,支 持移动终端采集方式,数据内容尽可能实现实时更新。 通过“一标三实”获取社区流动人口底数数据,从而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出租房租赁管理,通过房屋 产权和租赁服务管理,收集社区内的房产信息、房屋 租赁及入住人员信息,建立人房档案库,实现人口动 态管理和社区精细治理,推动社区管理工作由“汗水 管理”向“智慧管理”转变。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推 进社区精细化管理,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载体和服务窗口作用, 提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的功能,拓展网上办事服务的 范围,提供社区事务在线咨询、在线办理、办事进度 查询、主动提醒等服务,推进服务模式转变,提升社 区事务受理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3)实行城市综合管理应急联动,完善智能监 控设施,建立监控规范,提升社区综合防控和应急处 置的能力。 (4)规范物业管理,逐步推进居住小区智慧化 升级改造,全方位管理小区的各项物业服务,实现物 业运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加强居住小区出入口门 禁管理及小区周界、重点部位、高空坠物场所的安全 防范,并与社区综合管理应急联动中心进行对接,提 高居住小区整体安全防范水平。对小区内变配电设备、

老旧小区更新的原则和建设措施

老旧小区更新的原则和建设措施

老旧小区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而更新的原则和建设措施直接关系到老旧小区的改造效果和居民的利益。

本文将从更新原则和建设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老旧小区更新的原则老旧小区更新在进行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居民意愿。

在更新过程中,应当尊重老旧小区居民的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利益。

只有做到尊重居民意愿,才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居民对更新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2. 科学规划布局。

老旧小区更新要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规划道路、楼栋、公共设施等,让小区更加宜居宜业。

要考虑到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生活习惯,规划出更加合理和便利的居住环境。

3. 注重环境保护。

老旧小区更新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护好周边的绿化、树木和水体等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4.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

老旧小区更新要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套,包括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各项设施,让居民享受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

5. 注重文化传承。

老旧小区更新要注重文化传承,保护好小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二、老旧小区更新的建设措施老旧小区更新的建设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居住环境。

通过改造楼栋、修缮外墙、更新室内设施等措施,提升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

2. 更新公共设施。

更新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包括广场、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打造宜居宜业的公共空间。

3. 完善配套设施。

加强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生活舒适度。

4. 优化交通布局。

优化老旧小区的交通布局,改善道路畅通情况,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小区交通便利性。

5. 加强安全设施。

加强老旧小区的安全设施建设,包括安装监控设备、加强消防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安全保障。

6. 开展文化活动。

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老旧小区换新颜——“改”出百姓新生活600字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老旧小区换新颜——“改”出百姓新生活600字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老旧小区换新颜——“改”出百姓新生活
600字
老旧小区换新颜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是市场热议的话题。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居民住宅改造,然而,一旦把它归结到其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府政策、市场体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

改造老旧小区,开始前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居民收入状况、房屋状况、施工难易程度、资金来源等情况。

综合考虑服务物业、拆迁等因素,才能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改造方案设计。

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准确把握居民需求,让居民参与其中,把握好拆迁标准,因地制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在改造过程中要做好市场和资源配置,让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活质量有机结合起来。

改造后,要及时实施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建立社区服务管理制度,促进改善社区环境,维护公共秩序。

在这一过程中,要着重提升居民安全感,加大人行、车行护栏,安装摄像头,提升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多样性设施,包括儿童乐园、青少年娱乐场所、公园、防护绿化等,让居民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使老旧小区拥有更新的面貌。

总之,改造老旧小区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政策,确保改善住房条件,有效提高居住环境,使居民得到实质化的改善,实现“改”出百姓新生活的宏伟愿景。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经验总结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经验总结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成为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改造老旧小区,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面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总结一些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经验,为相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一、勘察评估与项目定位在进行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前,首先需要进行勘察评估与项目定位。

勘察评估的重点包括小区建筑的年限、现有设施的状况和居民的需求等。

通过综合评估,确定改造项目的范围、重点和目标,为后续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依据。

二、有效的社区参与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得到居民的支持与参与,因此,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征集意见和建立居民代表会等方式,使居民在改造过程中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并最终达成共识。

充分尊重和保护居民的权益,促进居民与开发商、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是推动改造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三、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包括建筑设计、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布局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特点,合理分配公共空间,提升社区的宜居性。

同时,还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原有建筑风格,使改造后的小区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四、灵活的资金筹措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灵活的资金筹措机制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引入和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来筹措资金,提供改造项目的财务保障。

同时,还可以采用PPP模式等新型合作机制,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科学的施工管理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需要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施工团队、严格的施工流程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等方式,提高改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科学管理施工现场,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

六、完善的配套政策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还需要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城乡规划与园林景观
1.旧城更新的经验借鉴及发展历程1.1国外城市更新理论发展
国外城市更新最初受到“功能主义”“形态主义”思潮的影响,将城市的改造寄托于“蓝图式”的规划,城市更新以大规模推倒重建为主,其中代表性的奥斯曼巴黎改建,柯布西耶“光明城市”。

人本主义学者随之对其进行反思,以刘易斯芒福德为例,他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反对大规模的粗放式改造,注重人的需求。

20世纪60年代起,历史地段保护和旧城更新才开始真正收到重视。

1960年代简·雅各布布斯提出了多样性对于城市的意义以及小而灵活的渐进式城市复兴的方式。

1975年亚历山大同样对大规模推到进行批判并主张中小规模的多功能的改造模式,逐步改造取代大规模的单一快速的改造模式。

这种改造模式也得到了吉伯德,文丘里等学者的倡导。

除此之外,1996年伊斯坦布尔的“人居二”会议更明确了城市更新谨慎的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模式。

1.2重庆市主城区旧住区更新主要问题
1.2.1重庆市旧住区更新费用高、融资模式单一。

重庆市由于山地的地形以及局促的条件,造成了既有建筑存量大、高耗能、维护度不高等问题,所需更新改造费用十分庞大。

住区改造项目基本来源于财政拨款,造成了资金压力大、行政负担重、改造进程缓慢的局面。

2008年重庆市提出“政府拨一点、产权单位出一点、局面掏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的“四个一点”原则①,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住区更新依然依靠两级政府资金投入,局面和市场资本的力量微乎其微。

1.2.2封闭的项目决策与实施流程。

重庆市城市更新的决策和实施流程主要是政府牵头,参与部门主要有重庆市主城区居住区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以及各城区人民政府②。

该操作流程中缺少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的参与,以行政力量为主的住区更新流程,将公众参与的可能性显着降低,容易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

2.城市旧住区更新案例研究2.1人民村小区概况
人民村小区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位于位于渝中半岛城市中心,北以人民支路为界,主要与居住用地相邻,南以人民路为界,用地南侧与三峡博物馆、人民大礼堂等大型公共设施相邻,小区北侧及东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小区周边比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小区人口大约3000人,占地4.76公顷。

人民村小区建筑多为房改房,建筑房屋7-10层,总体布局基本采用条式与工字型相结合方式。

建筑结合地形高差,采用分台式布局。

外部交通主要为人民路、人民支路,内部交通主要三条步行梯坎进行纵向交通联系,小区内部构成多为离退休人员及自由职业者,文化水平不高,多为三口之家或空巢家庭。

2.2整治重点2.2.1立面改造。

人民村小区的立面整治工作注重临街环境的塑造,建筑形象的统一,设施统一,方便管理。

2.2.2环境整治。

2010年开始进行了社区的环境整治,主要有公共设施的改造主要是铺砖的加建,楼梯设施的更新,环卫设施的整合;环境整治主要是景观环境的改造,种植了花草,并拆除了违章建筑,
摘要:本文总结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历程,并结合重庆市住区更新现状,提出重庆主城区住区更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城市规划中住区改造提供参考价值。

本文以渝中区人民村小区作为重庆住区更新的典型案例,通过社会调查与文献资料查阅,探讨该住区更新机制。

文章最后提出重庆市旧住区更新的若干策略,对重庆市旧住区更新理论和实践做出指导。

关键词:重庆;住区更新;案例研究;实施策略
浅谈渝中区人民村小区旧住区改造与更新探索
刘杰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社区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3居民反馈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尤其是整体卫生环境的改造;在小区更新中,由于更新流程的关系,居民的普遍参与度较低,然而却有较高的参与意愿,在以后的小区更新中,需要适当的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

3.重庆城市旧住区更新的若干策略3.1 政府引导、法规制定与技术支持
3.1.1 明确政府职能。

住区的改造更新,首先要注重政府的引导职能,而其中的引导职能包括政府管理,科学规划,理论创新,这三者缺一不可。

由于住区更新中的利益较小,难以依靠开放商等方式,而政府职能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2 有正确的理念及完善的法律保障。

重庆市的住区改造,注重物质空间层面的改造而轻视理念支撑及法律体系的构建,形成了住区改造分散,难以给予借鉴的局面。

改造理念的指导和法律法规的支持是今后改造的发展方向。

3.2 多元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方式
重庆市改造资金以政府拨款为主,投资模式单一化,而重庆市建筑节能率的规定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源,以市场手段拓展融资渠道是住区改造更新的必经之路,对融资渠道的探索有着积极意义。

3.3 协调各方利益,完善各方参与机制
3.2.1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

监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住区更新的透明度,如何建立公平公正的监管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的监管机制的探索应该被提上住区更新的日程。

3.2.2 建立自下而上的住户参与机制。

居民参与度低是重庆市住区更新的总体特点,一方面是行政权力的过大,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观念的落后,政府方应结合专家意见,建立良好的,可达的住户参与机制,媒体应当积极宣传,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

4.结语
重庆市既有住区较多,随着城市规划中“存量”规划的比例持续增加,如何建立健康的住区更新机制并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进行了住区更新案例的研究,重庆市地形地貌复杂,可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紧张,对于城市中既有的住区进行改造提出策略指导,更具有借鉴意义,希望能对住区改造更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资料来源《重庆主城区居住小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②资料来源《重庆主城区居住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汇报文件》。

参考文献:
[1]刘玮.重庆市主城区旧住宅更新机制探索[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代吉鹏.重庆直辖十年主城区住区建设研究-旧住区更新改造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简介:
刘杰(1987年—),女,汉族,山东省潍坊人,初级(助理规划师)硕士研究生,重庆大学,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乡规划、规划与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