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农业产业优势概述
富宁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富宁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摘要:蔗糖产业是富宁县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富宁县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扶持培育,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蔗糖产业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本文旨在查找问题,提出对策,为富宁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蔗糖产业现状建议1 富宁县基本情况1.1区位优势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南与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两县接壤,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县(区)毗邻,西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麻栗坡两县相连。
县城所在地距州府驻地234公里(高速公路184公里),距省会昆明市565公里(高速公路480公里),距田蓬口岸71公里(二级公路60公里),国境线长75公里。
国道323线、云桂高铁、广昆高速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门户,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云南通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1.2土地资源富宁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6%,境内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并列,主要分为河谷热区、温暖山区和冷凉山区。
全县有耕地104.63万亩(其中水田25.81万亩、水浇地1.12万亩、旱地77.70万亩),园地18.57万亩,林地476.90万亩,草地118.54万亩。
2 富宁县蔗糖产业现状2.1 历史沿革2008年,富宁县永鑫糖业有限公司收购原富宁富民糖厂后注册成立,2010年在富宁县归朝镇建成投产,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糖料蔗1.2万吨。
2018年,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原富宁县永鑫糖业有限公司后,注册成立云南富宁湘桂糖业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富宁,继续领跑富宁县蔗糖产业发展。
2.2 发展现状2.2.1 2020年度糖料蔗生产情况。
2020-2021年榨季,富宁县糖料蔗面积11.01万亩,其中宿根面积9.45万亩,新植蔗面积1.56万亩。
富宁县发展油茶产业加快富民兴县

《加 快 富 宁 县 油 茶 产 业 发 展 的 扶 持 办 法
( 行 )。 试 》
年产 色拉 油 及 山茶 油 30 0 0吨 , 妆 品 级 精 油 5 吨 , 化 0
年 产 值 1 5亿 元 。
未 来 五 年 ,富 宁 县 每 年 投 入 5 0万 元 油 茶 产 业 发 展 0
目已 发 包 给 种 苗 经 营 商 负 责 承 包 育 苗 。
栽 下油 茶树 、子孙 代 代 富 ” ,这 是 时 下 在 富
宁 山 区最 流 行 的一 种说 法 。归朝 镇 20 0 9年 计 划 发
展 新 植 油 茶 2万 亩 ,群 众 积 极 性 比 较 高 。应 群 众 的 要 求 , 政 府 组 织 群 众 栽 苗 , 织 技 术 指 导 员 蹲 点 镇 组 指 导 , 保 油 茶 的 成 活 。木 央 镇 还 专 门 召 开 油 茶 种 确 植 现 场 培训 暨 干部 职 工义 务 劳动 现 场会 。 为 完成 2 0 0 9年 全 县 2 0万 亩 的 油 茶 新 植 任 务 . 富宁 县 1 3个 乡 镇 将 责 任 状 签 到 村 、组 , 纷 纷 以 建
富 宁 县 委 、 政 府 及 时 成 立 了 油 茶 产 业 发 展 领 导 小 组 , 负 责 协 调 指导 全 县 油 茶 产 业发 展 工 作 。 各 乡 镇 成 立 相 应 的 工 作机 构 . 确 工作 职 责 。 明 林 业 、发 改 、 政 、 技 等 部 门 财 科 做 好 相 关 配 套 服 务 工 作 。 县 委 、 政 府 制 定 并 出 台 了 相 关 优 惠 政 策 :一 是 稳 定 政 策 , 明 晰 产 权 。 结 合 深 化 集 体 林 权 制 度 改 革 ,严 格 贯 彻 执 行 县
县树八角,绿美且“富” 富宁县壮大八角产业铺开乡村振兴致富路

县树八角,绿美且“富” 富宁县壮大八角产业铺开乡村振兴致
富路
无
【期刊名称】《云南林业》
【年(卷),期】2024()3
【摘要】“八角是棵山中宝,一年栽来百年好,八角是棵摇钱树,一年栽来百年富。
”几百年来,八角与文山州富宁县广大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瑶族群众对八角情
有独钟,称之为“摇钱树”。
位于北纬23°的富宁县,已有近300年的八角栽培历史。
据《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记述:“云南的八角开始在富宁县栽培,以后发展
到广南、西畴、马关、文山、麻栗坡、河口、屏边、墨江、玉溪等县(市)。
”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无
【作者单位】富宁县林草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推进八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富宁县为研究对象
2.深耕绿色底蕴厚植南
岸乡村“绿富美”——重庆市南岸区乡村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3.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专访秀山县委农业农村工
委书记、县农业农村委主任田茂忠4.壮大富硒西瓜优势助力齐鲁乡村产业振兴--山东济阳高端富硒西瓜“西之皇”品牌推介会在京举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富宁壮族稻作文化及水田稻作发展

富宁壮族稻作文化及水田稻作发展世界的主要粮食结构由大米、小麦和玉米构成,当今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是以大米为主食。
因此,水稻人工栽培法的起源众说纷纭,无论是中国、印度或东南亚,对水稻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史料表明水稻人工栽培最早发源应在中国,而且在中国南方,它是江南越人的先民首先发现野生稻,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来的水稻人工栽培法。
越人是壮族的祖先。
据史籍记载,壮族来源于古代越人。
古越人部落众多,居地广阔,语言差异大,唐以前曾有于越、句吴、杨越、东越、南越、闽越、瓯越、西瓯、骆越、夷越、夔越、山越等之分,故称“百越”。
根据县内出土的石斧、石锛说明,富宁境内在新时器时代即有先民生息,后为骆越人栖息繁衍之区。
富宁壮族属骆越和夷越,至今还保留“巢居干栏”、“染齿”、“徒跌”、“喜好唱歌”、“请父老解难”、“祭祀神灵”等习俗。
古越人传统“鸡卜”用于看鸡骨预测未来吉凶。
语言上母为“米”、父为“簸”、地为“里”、田为“那”、村为“曼”等都是古越语的特点。
富宁壮族是以水稻为主食的少数民族之一,自掌握水稻栽培法以后,作为百越民族的后裔在生产生活及其耕作方法、饮食、礼仪、宗教、风俗、思想观念、民族性格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稻作文化,绵延到今天。
一、富宁壮族稻作文化追溯富宁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文山州东部,地处北纬23°11'-24°09',东经105°13'-106°12′之间,北回归线横肉穿境内。
全县有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仡佬等六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6%,其中:壮族人口21.9万人,占56%。
富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9.3℃,年降雨量1199.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803.3小时,无霜期长达327天,最高海拔1851米,最低海拔140米,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河谷区土地肥沃,繁衍物种丰富,更是水稻生长的适宜环境。
云南省富宁县规模发展油茶产业

云南省富宁县规模发展油茶产业
熊仁武
【期刊名称】《中国林业产业》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依托资源优势。
走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积极培植壮大富民新产业。
大力发展油茶种植。
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5.3万亩。
年产茶籽150.6万公斤,成为助农增收的又一个新亮点。
【总页数】1页(P11)
【作者】熊仁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2
【相关文献】
1.富宁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J], 袁鸿文
2.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J], 熊仁武
3.富宁县发展油茶产业加快富民兴县 [J], 岑素芳
4.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 龙宫芳
5.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应走规模化、科学化、多模式发展之路刘永思主任深入井冈山市考察指导油茶产业发展 [J], 水木(摄影报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富宁县种黑木耳助脱贫

解 决生产过 程 中的技 术难题 。同时 , 通 过 举 办 养 殖 业 培 训 班 , 对 养 殖 专 业 户进 行 技 术 培 训 ,并 组织 养殖 专 业 户 到 场 外 学 习 参 观 零 排 放 生 态 养 鸡新技 术。 为 了将 农 场 丰 富 的橡 胶 林 地 资 源 优势转化 为特色产业 经济优势 ,该农 场通过整合 一定规模 土地 ,种植 丫 果 、菠 萝蜜 、东试早柚 等热带水 果 , 打破橡 胶一业独大 的格局 。此外 ,还 充 分 利 用林 下 空 问 和 五 边 地 发展 体 式 养 殖 ,如 养殖 林 禽 、林 畜 、林 蜂 等 , 实 现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最 大化 。 目前 ,该 场 8个 农 林 生 产 队 已 培 育 一 批 养 殖 示 范 户 ,走 m 了一 条 以 林养殖 、以养促林 的新路 子。 图 为橡 胶 林 里 养 土 鸡 ,
l万 无 以 I 一
冯明翠
6 0
宁云刚
写 宁
云 南 省 富 宁 县 木 央 镇 大 力 发 展 短 平 快 的 黑 木 耳 产 业 ,助 推 精 准 扶 贫 ,取 得 明显 成 效 。 根据黑 木耳产业 发展 规划 布局 ,木 央镇选择 镇 内贫困村集 巾 且 资源分布 集中的 片区 ,采取 集 中和分散种 植相结 合 的方 式实行 连 片 规划 ,并引进公 司到镇 内投资建厂 、建基地 .采取 “ 公 司 +合作社 + 基 地 +农 户” 的 运 作 模 式 ,进 行 菌棒 生 产 加 T 和 黑 木 耳 推 广 种 植 为发 展壮大 黑木耳 产业 .富宁 县 台贫 困户扶持 政策 ,每 个菌 棒 补助种植 户 0 - 3 元 。农户种植黑 术耳超过 1 亩 的 ,每 亩 可 获 2 . 5万 元贴息贷 款扶持 。同 时 .木 央镇对种 植黑 木耳 1 亩 以 的农 户 ,待 种成功后 再次补助每户 2 0 0 0元 ,解 决了群 众的资金难题 。 此外 , 该镇还邀请专 家从管网架设 、 菌棒摆放 、 管理 、 采摘等方 面, 对 2 0 ( 3 多名首批 有意愿种植黑木耳 的农 户进行 了技 术培 训。 截至 目前 ,该镇建 成黑 木耳菌棒生产加T和 菌种接种 培育基地 1 个, 年可生产加工食用菌菌棒 5 0 0万棒 . 签 订黑木耳栽培合同 6 5 8 亩, 共涉及到 1 5 5户种 植户 .其 中有 2 2户 建档 立卡户 ,预 计户均年收入
富宁县油茶生产情况汇报

富宁县油茶生产情况汇报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油茶生产基地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油茶产业在富宁县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本文将对富宁县油茶生产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生产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富宁县油茶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近年来,富宁县政府大力扶持油茶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吸引了更多的农民投身于油茶种植。
目前,富宁县油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XX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X%。
这为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油茶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扩大,富宁县的油茶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富宁县的油茶产量达到了XX吨,比前年同期增长了XX%。
这主要得益于农民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以及政府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
同时,油茶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富宁县在油茶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规定,保证油茶的质量安全。
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富宁县的油茶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然而,也要看到目前富宁县油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油茶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地区的油茶种植规模较小,产量较低,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其次,油茶产品加工和营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瓶颈,需要进一步提升加工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综上所述,富宁县油茶生产情况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市场开拓,努力推动富宁县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糖料蔗主产区在添“新生”---文山州富宁县、广南县

糖料蔗主产区在添“新生”---文山州富宁县、广南县近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文山州富宁县、广南县被列为国家糖料蔗主产区。
根据规划,富宁县建设甘蔗核心基地20万亩,项目计划投资8亿元;广南县建设甘蔗核心基地6万亩,项目规划投资2.4亿元。
富宁县围绕“蔗糖产业大县”品牌建设以及“一袋糖、一壶油、一条鱼、一头牛、一篮菜”的“五个一”工程发展思路,适宜扩大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含量,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甘蔗产量,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目标。
2014/2015年榨季,该县共进厂压榨甘蔗981447吨,比上个榨季减产31.15万吨,减幅24%;共生产白砂糖12.77万吨,出糖率13.01%,按照当前糖价5500元/吨计算,白糖单项完成销售总值6.99亿元,加上桔水、蔗渣等衍生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7.3亿元,农业产值4.2亿元,拉动运输业增收5189万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
2015年,该县计划种植甘蔗3.5万亩,其中:新品种示范种植5000亩。
截至5月30日,全县完成甘蔗种植32941.63亩。
广南县坚持政府、公司、蔗农三方联动,公司与蔗农签订原料蔗收购合同,对新植蔗农机耕、蔗种、化肥、农药、农膜、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降低蔗农生产成本,在明确原料蔗最低收购保护价的基础上,实行原料蔗收购价格与糖价联动,建立蔗农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加大对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充分调动蔗农种蔗积极性;积极引进适合广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蔗种栽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一线,采取以会代训、现场操作等方式开展蔗农科技培训,大办样板、以点带面,亩产逐年提高,促进了蔗糖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
目前,该县原料蔗基地已发展到莲城、旧莫、董堡、八宝等17个乡镇,并形成了东南片区和西北片区两大发展格局。
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甘蔗种植面积15.38万亩,在霜冻灾和市场低迷的情况下,2014/2015榨季甘蔗入榨20.47万吨,产白糖2.26万吨,工业产值1.2亿余元,蔗农收入8334余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宁县农业产业优势概述
一、基本概况
富宁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是骆越人栖身繁衍之地。
秦时属句町部族,宋朝属特摩道隶邕州,元朝在富宁境内设置富州、安宁州、罗佐州,明朝将安宁、罗佐二州并入富州,1912年设置为富州县,1936年改为富宁县至今。
在20世纪30年代,邓小平、张云逸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七军开辟了以富宁七村九弄为中心、覆盖滇黔桂3省28县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云南省创建时间最早、斗争范围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红色革命根据地,1997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
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田蓬镇被批准为国家二类省级口岸。
现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共256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仡佬六种民族。
二、资源优势
(一)物产资源丰富
富宁县由于具有热带季风、南亚热带及北亚热带等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最低海拔142米,最高海拔1851.1米,高差大,对雨、热、气流等起到再分配作用,立体气候明显,加之土壤种类多样,适宜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农业生物资源大丰富,品种繁多。
据农业
部门统计,全县有粮食作物149种,经济作物29种,油料作物5种,豆类作物37种,水果33种,已发现的鱼类、贝类、两栖类、水生爬行类共150多种(亚种),分别隶属7目17科66属;浮游生物83种,水生维管束植物10余种,有保护、研究、经济价值的鱼类40多种。
药材品种150种以上。
(二)光、热、水资源充沛
全县多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797.9小时,太阳总辐射120.37千卡/cm2,年均气温19.3摄氏度,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6%,在800米以下海拨热区面积达34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发展热区经济潜力巨大。
全县水资源充沛,境内水系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流域。
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普厅河、那马河、驮娘江、西洋江;属红河流域的有南利河水系的郎恒河、普阳河。
以普厅河、那马河、郎恒河为主干河,另有孟村、板仑、里呼、百油等二十八条二级支流,平均河网密度平方公里为0.721公里,县境内河总长317.2公里,集水面积3406平方公里。
(三)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部,北回归线横穿其境。
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西的百色、靖西、那坡、西林、田林等县市相邻,南与越南苗旺、同文两县接壤,西部同广
南县、麻栗坡县相连,属两国三省十县接合部,国境线长75公里。
国道“323”线和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要道。
县内村村通达工程建设进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