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重点练)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重点练)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重点练)【重点知识·能力提升】一、阅读与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嚇”等区别。

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

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

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

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1/ 18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二)成语中的天文地理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可以试着从成语中了解中 国古代对于天文地理的描述。 物换星移: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 也移动了。指时令变化,时间推移。 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 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活动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1.分组梳理讨论以往学过的熟语,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成语的不同来源,
并归纳其主要的类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来源于神话寓言: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 为成语。例如: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2)来源于历史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为成语。例如: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四面楚歌 草木皆兵 破釜沉舟 完璧归赵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1.善于联想,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汉语词语种类数量非常大,我们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以点带面,展开联想,触 类旁通,做好词语的分类汇总,就会形成一个词语的“家族”群,既有益于积 累,更有助于记忆。例如: (1)形容人性格特点的词语。 ①褒义的有:朴素、憨厚、诚实、忠诚、谦虚、勤劳、勇敢、善良、活泼、刚 强、文质彬彬、足智多谋、大公无私、宽宏大量、知恩图报、刚正不阿、光明 磊落、赤胆忠心、心灵手巧、虚怀若谷、淡泊名利、正气凛然、冰清玉洁等。
金科玉律: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科、律, 法律条文。出自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前蜀·杜光 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箓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 拯世。”

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检测:第8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Word版含解析

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检测:第8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1.对以下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星.罗棋.布(“星〞“棋〞为名词作状语)闭.月羞.花(“闭〞“羞〞为使动用法)B.不远.万里(“远〞为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师〞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晓之以理..(“以理〞应在“晓之〞之前,是介词结构后置)见.笑大方(“见〞表被动)D.习以为..常(“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时不我待(“我待〞应是“待我〞,是宾语前置)师〞为意动用法。

2.以下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1)写书人应做到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无疑需要作者有更高的水平,花更大的力气。

而眼下难寻而有分量的作品。

(2)读书如“隐身串门〞。

要拜谒有名的作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扰了主人,翻过几页就可登堂入室。

(3)目前的文学创作不可谓不繁荣,但厚重的、时代精神的作品还不多,描写普通群众的作品偏少。

A.简朴清净引领B.简朴清静引导C.俭朴清净引导:(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

俭朴:俭省朴素。

“简朴〞使用范围较广泛,“俭朴〞仅用于个人生活方面。

句中修饰的是“作品〞,用“简朴〞恰当。

清净:没有事物打搅;清澈。

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根据语境,应选“清净〞。

引领:引导,带着。

引导:带着;指引,诱导。

“引领〞可用于抽象概念,句中其对象是“时代精神〞,用“引领〞恰当。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1)让善良的人得到保护,邪恶的人得到惩罚,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条路,就是建立社会。

(2)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3)竞技体育,以胜败论英雄,胜者为王,但对职业俱乐部而言,长远建设和良性开展比一时的名次进退更为重要。

A.法制回应纵然B.法治回应固然C.法治反响固然: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法制:法律制度体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后综合提升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后综合提升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后综合提升积累运用1.依次在横线处填入下面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法律上讲,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我来负,我一定要向法院______。

②国外最近推出一款会做饭的智能机器人,据悉,这种机器人可于5年内______。

③国家粮食局副局长表示,今年国家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政策与去年______相同。

A.申明面世大约B.声明面市大约C.申明面市大体D.声明面世大体2.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看电视是欣赏美景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大饱眼福。

C.漫天大雪遮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3.下列加线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法口诀,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

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

B.这两家饭店在唱对台戏。

C.大凡贪官都喜欢唱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

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太空回眸我们这颗生存的星球,在变幻莫测的白云中,它总是散发着一种浅蓝色的光,谁也说不清那究竟是大海还是气晕的颜色。

B.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C.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人们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让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贻笑大方。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嫦娥二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_____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解释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解释知识点梳理

新知讲解
(3)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是“旅游” 的谐音,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是对户外运动、自 助自主旅行爱好者的称呼。 (4)供给侧:指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 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2015 年11 月10 日,中央财经领 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有积极意义、符合汉语规律的当代新词语并熟 练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把握辨析词语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词 语的含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认识当代新词语,自觉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和规 范性。
新知讲解
2、接龙法。 就是用把一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 形式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
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 ——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这种方法有 利于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寓学于游戏之中。
新知讲解
3、讲述故事法,即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积累词 语。有些成语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寓言的概括, 有些成语来源于一则典故。能讲述这个故事,这 个成语就记牢了。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闻 鸡起舞、指桑骂槐、毛遂自荐、指鹿为马等。
新知讲解
第三小组展示: 喻事类歇后语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喻物类歇后语 秋后的蚂蚁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只能进不能退
新知讲解
活动三: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新词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汉语自身的新造词和外来词,
如“供给侧”“高铁”“刷屏”“博客”“作秀”等。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搜集一些新词语,从中选择几个,参考后面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语言点(字词)积累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语言点(字词)积累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字词积累(全册)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沁.园春(qìn) 怅.寥廓.(chàn ɡ)(kuò) 浪遏.飞舟(è) 橘.子洲(jú) 方遒.(qiú) 百舸.争流(ɡě) 峥嵘..(zhēnɡ)(rónɡ) 百侣.(lǚ)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当⎩⎪⎨⎪⎧当.面(dānɡ)当.铺(dàn ɡ) (2)曾⎩⎪⎨⎪⎧曾.经(cén ɡ)曾.祖(zēnɡ) (3)中⎩⎪⎨⎪⎧中.流(zhōng )中.伤(zhòng ) (4)空⎩⎪⎨⎪⎧天空.(kōng )空.白(kòng ) 2.语境辨析法(5)当.(dānɡ)“钱荒”来袭时,游离于金融监管系统之外的典当.(dàn ɡ)行却“火”了一把。

(6)你还曾.(cén ɡ)记得曾.(zēnɡ)祖父的嘱咐吗?你完成了多少? (7)金融地产能否.(fǒu)咸鱼翻身,股指走势会不会否.(pǐ)极泰来,人们拭目以待。

二、写对字形⎩⎪⎨⎪⎧jìng (竞)自由究jìng (竟)⎩⎪⎨⎪⎧岁月chóu (稠)chóu (惆)怅⎩⎪⎨⎪⎧cāng (苍)茫cāng (沧)海⎩⎪⎨⎪⎧xié(携)来juān (镌)刻 ⎩⎪⎨⎪⎧màn (漫)江碧透轻màn (慢) ⎩⎪⎨⎪⎧万户hóu (侯)hòu (候)鸟 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寥廓·辽阔都有“广阔”“空旷”的意思。

“寥廓”侧重于指立体的范围。

常用来形容天空等。

“辽阔”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

常用来形容大地、海洋等。

(2)苍茫·苍莽都表示“空阔辽远、无边无际”。

“苍茫”强调边际遥远朦胧,看不清楚,常用于形容大地、暮色。

“苍莽”侧重于阔大,适用于带草的旷野或是茂密的林地。

【高中语文】《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2.理解古诗文中的一词多义
例2 :信 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学而》) ②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 ③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世说新 语·雅量》) ④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⑥ 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元稹《书乐天纸》)

头俗语
语体色彩偏书面语,庄重、典雅。
惯用语 三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为主
多口头俗语,有比喻 惯用语一般来源于口语,含义简明,
和联想义
形象生动,通俗有趣。
由“谜面”和“谜底 多 来 自 口 头 俗 语 , 歇后语口语色彩鲜明,恰当使用可使
歇后语 " 两部分构成,后者 也 有 来 自 历 史 典 故 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歌后语中
②调查、研究;学习、提高;懒惰、失败;忠
肝义胆、赴汤蹈火
词顺
②先调查再研究,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学习 语 序
提高是实践过程,因为懒惰所以失败是原因 家 关
到结果,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族系
家族法积累
固定成型 随时而生
熟语 新词语
认识熟语
1、什么是熟语?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
了解词的本义(本来的意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①词的本义: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②词的引申义: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如“引”:《说文》解释“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成语“引而不发”的 “引”,就用引的本义,其他意义如“延长、引申、引导、引退”等,都是从 “开弓”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 ③词的比喻义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

学生活动二:在成语中有一类构成属于“反义”成语,如悲欢离合、古 今中外、古往今来、天南地北、出生入死、今是昨非等,请再写出一些 此类成语。
明确 (示例)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 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环节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1.了解“熟语”的概念及分类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
学生活动二:分组整理近几年的网络新词语,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 谈谈你对网络新词语的看法。
明确 观点一:万事万物都有其变化发展的规律,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如今网络语 言的盛行,是当今经济社会日渐发达、文化生活环境日益宽松的反映。从宏观上 说,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干预,社会历史会成为网络语言最为公 正有效的筛选者。 观点二:由于网络语言本身具有随意性的特点,不是规范的汉语言,也影响了人 们对规范语言的认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网络语 言也方便了青少年变相使用粗俗语言,从而导致不雅之风盛行。可见,对于网络 语言我们应当理性看待。
④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有些词包含 共同的语素,如包含语素“理”的词语有“理解”“理由”“整理”“办 理”“梳理”“条理”等几十个。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聚合在一起, 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等。从词语的“家族”或者“系 统”出发,触类旁通,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
环节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②惯用语 内涵: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
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我们在使用 惯用语时,应该注意辨析它的意义,弄清它的感情色彩。“磨洋工”和“泡蘑 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 拖延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35分钟34分)一、语言应用(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某品牌的创始人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间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 3 000 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选D。

①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本句中用来指文章,使用对象错误。

②过门不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

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本句中用于邮轮途经香港,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③“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本句使用正确。

④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像水一样长流。

后比喻人节操高尚,影响深远。

也用来比喻情意深厚。

本句使用正确。

⑤遇人不淑:本指女子所嫁的人不好,也泛指所结交的人不好。

⑥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

本句使用正确。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B.②①⑤③④⑥C.④⑥②①③⑤D.④⑥③⑤②①【解析】选A。

解答本题首先要看语段的整体内容,即围绕汉字简化问题谈看法。

其次就是要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

②句中提出了“不少人”对汉字简化的看法,①句中“这种看法”应指②句中“不少人认为……”这一看法,故②①组合在一起,这一组合表明了文段的观点,故排在首位;④句中的“首先”和⑥句中的“其次”相照应,故④⑥组合,这一组合初步阐明了汉字不宜进一步简化的原因,故排在②①之后;⑤句进一步指明简化汉字的不当之处,③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故将⑤③排在最后。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解析】选C。

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为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

在此不合语境。

可用“全程陪同”。

4.对下面语段的主旨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如今,许多年轻人沉陷“美颜”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一味追求完美,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认知,照片可以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而真实的面目无法改变,真实的虚妄在于对现实和幻想的混淆。

而你就是你,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

A.浮华年代,真实不再。

B.真实之美,美在它的坦诚和率真。

C.人的颜值与其价值不成正比。

D.真实生活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

【解析】选B。

“沉陷”“不能自拔”“一味追求完美”“忽视了对自己的认知”“真实的虚妄在于对现实和幻想的混淆”等词句指出了许多年轻人“美颜”的虚假性,“真实的面目无法改变”“你就是你,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等词句阐明了“真实面目”的不可欺骗性。

可见,文段强调了“真实就是一种美”,年轻人要“反美颜”,懂得坦诚率真地对待自己的容颜。

5.阅读下面一段话,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强调的两种研究方向的着眼点。

(4分)语言是经常在变的,语音、语义、语汇、语法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短时间内看不出,时间长了就明显了。

因此在对某一种语言进行研讨时,必须明确是在研究它的现状还是研究它的历史。

第一个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主要指当代)和历时研究的区别的语言学家是瑞士的索绪尔,他这个主张对后来的语言研究影响很大。

可是有一点是索绪尔当时没怎么强调而是后来的语言学家加以发挥的,那就是历时的研究是以若干个共时的断面研究为基础的。

这个认识对于汉语研究特别重要,因为直到不久以前,还有很多人把“古代汉语”当作一个单纯的东西来论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语言的历时研究着眼于纵向比较,而语言的共时研究着眼于横向的搜集、综合和分析、比较。

答案:历时研究着眼于研究语言古今差异,共时研究着眼于弄清某种语言的特点。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鸡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文解字》说它是“知时畜也”。

“知时畜”指的是①____________,所以我国一直有“雄鸡报晓”的说法。

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②__________,“酉”按阴阳五行属“金”,于是便产生了“金鸡”一说。

任何动物的本能原本无所谓好坏,但自从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门下的两名门客装鸡扮狗,偷盗狐裘,骗开城门之后,③__________便成了人们对没什么大本事或偷偷摸摸做事的人的一种讥讽与轻蔑。

答案:①公鸡(雄鸡)在黎明(早上)打鸣(啼叫)的生物特性②按天干地支对应的是“酉”③“鸡鸣狗盗”这个成语二、阅读鉴赏(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

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

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以后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

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

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

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

凡是同声旁的字读“ɡ”“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

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

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

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

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炼、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就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兄弟同心,田土成金”“好天得存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

方言本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

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家里不说“土话”。

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这是误解。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

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

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

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

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

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整治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

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

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

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

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

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

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它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

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5日12版)7.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方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C.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或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或经挑选后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D.如果乡音荡然无存,那么模糊的乡愁必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解析】选C。

答非所问,不是原因,而是措施。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并不能证明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B.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

C.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