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浙江鸭2018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第1课时重力弹力摩擦力试题
2018版浙江物理选考部分B版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2-1

• 解析 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情 况及材料决定,与摩擦力F和压力FN无关,一 旦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确定了,动摩擦因数μ 也就确定了。
• 答案 D
• 3.(高考必考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 (2016·台州市联考)如图所示,一
• 平板小车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向
• 右滑行了一段距离x,同时车上的物体A相 对车向左滑行L,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 力方向如何?该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 [规 律 方 法] • 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 (1)假设法
• (2)状态法 • 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
擦力的方向。
• 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 (1)先要依据条件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 擦力;
•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F=μFN计算,也 可以用平衡条件计算;
着高度的增大而
。
• ②方向:竖直向下。质量
形状
• (5)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
有关。
几何中心
分布和
• (6)重心位置的确定
悬挂法
•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
板,重心可用
确定。
• 【易错提醒】
• (1)误认为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
• (2)误认为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实际上重力 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的静摩擦力是10 N • C.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 N时,物块受
• 解析 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Fm,Fm为 最大静摩擦力,当外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 ,物体所受摩擦力等于物体所受其他外力的 合力,物体受力平衡,处于静止状态。外力 大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运动状态 ,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可由 公式求得,一般来说,滑动摩擦力不大于最 大静摩擦力,故A选项正确。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课件

重心
弹力
1.产生条件 形变 ;两者缺一不可,并且弹力和形变 接触 ;(2)发生_________ (1)两物体_________ 产生 ,同时_________ 消失 同时_________ 。 2.弹力的方向 沿绳和线 指向它们收缩趋势的方向。 (1)轻绳和细线的拉力____________ 垂直于平面 若是曲面则垂直 (2)点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接触处的弹力________________( 被压或被支持 的物体。 于接触处的公切面)指向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轴线 指向恢复原长的方向。 (3)弹簧的弹力方向:总是沿_____________
4.大小 μFN 。 压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 成正比,即:Ff=_________ 5.方向 相对运动方向 相反。 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_______________
静摩擦力
1.产生
相对运动趋势 时产生的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 2.作用效果 相对运动趋势 的作用。 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_______________ 3.产生条件 挤压 相对运动趋势 ;(3)____________ 接触面粗糙 。 (1)相互接触且_________ ;(2)有_____________
杆的拉力(或压力)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如图所示,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 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边长 相等,盒子沿倾角为 α 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51342130 ( A ) A.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 B.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 C.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D.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新课标)2018高考物理一轮温习 第二章节 相互作用 第1讲 重力、弹力讲义

答案 (1)200 N (2)173 N,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与物体相连的轻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由FAC sin 30°=FCD=Mg得: FAC=2Mg=2×10×10 N=200 N (2)由FAC cos 30°-FC=0 解得FC=2Mg cos 30°= 3Mg≈173 N 方向水平向右
轻弹簧
轻杆
0 拉伸形变
0 拉伸形变
0
0
拉伸形变、压缩形 拉伸形变、压缩形变、
变
弯曲形变
微小,可忽略 较大,不可忽略 较大,不可忽略 微小,可忽略
沿着绳,指向 沿着绳,指向 沿着弹簧,指向弹 既能沿着杆,也可以跟 绳收缩的方向 绳收缩的方向 簧恢复原长的方向 杆成任意角度
可以突变
不能突变
不能突变
可以突变
3-1 如图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 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g取10 m/s2,求: (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 (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大小及方向。
答案 (1)100 N (2)100 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
解析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轻绳的 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所示。
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变化:重力加速度g会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⑧ 竖直 向下。 5.重心 (1)定义: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认定的重力的作用点。 (2)位置确定 a.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⑨ 几何中心 。 b.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⑩ 悬挂法 确定。
2018年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 相互作

第二章相互作用第7课时重力弹力(双基落实课)[命题者说]重力和弹力是高中物理最常见、最基础的两个力。
本课时的重点是弹力的分析和判断、几种常见弹力的计算等。
对本课时的学习,重在理解,熟练掌握各种接触方式弹力的判断方法,会计算弹力的大小。
1.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3)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且不一定在物体上。
2. 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力有无的判断(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小题练通]1.判断正误(1)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
(×)(2)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3)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4)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作用。
(×)2.如图所示,一小车的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斜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
当小车和球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球在a、b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B.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C.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D.球在a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也不一定受到支持力解析:选D若球与小车一起做水平匀速运动,则球在b处不受支持力作用;若球与小车一起做水平向左匀加速运动,则球在a处受到的支持力可能为零,选项D正确。
3.(2017·聊城模拟)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如图所示),现让小车从固定的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图的情况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C小车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则加速度a=g sin θ(θ为斜面的倾角),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小球的加速度等于g sin θ,则杆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杆不会发生弯曲,C正确。
浙江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弹力学案

第一节重力弹力[高考导航]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真题统计2017.42017.112018.42018.112019.42020.12020.7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c7、101192.弹力c59、203.摩擦力c75、2094.力的合成c10175.力的分解c76.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应用11 1310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17(1)该部分知识是力学的基础,对本章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高考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涉及几个知识点。
备考知识有:(1)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考查弹力、摩擦力;(2)受力分析中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3)静态平衡问题和动态平衡问题。
第一节重力弹力一、对重力的理解【基础练1】(多选)关于地球上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 .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垂直于水平面C .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答案:BD二、弹力和胡克定律答案:□1弹性形变 □2直接接触 □3弹性形变 □4相反 □5弹性限度 □6正比 【基础练2】 图中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图中画出了小球A 所受弹力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 。
轻质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选项A 中小球只受重力和杆的弹力且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可得小球受到的弹力应竖直向上,A 错误;选项B 中如果左边的绳有拉力,则竖直向上的那根绳就会发生倾斜,所以左边的绳没有拉力,B 错误;对于球与面接触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即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即选项D 中大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F N2应是沿着过小球与圆弧接触点的半径,且指向圆心的弹力,D 错误;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即在两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C 正确。
【基础练3】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8 cm ,在4 N 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2 cm ,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
(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1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课件新人教版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
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
方向 _相__对__运__动__趋__势__的方向 _____相__反_____
__相___对__运__动___的方向 ____相__反______
实际上接触面上各点都是作用点,常把它们等效
作用点 到一个点上,在作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时,一般把
力的作用点画到物体的重心上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恢__复___原__状___,对与它 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___相__互__接__触___; ②发生__弹__性__形__变____. (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____相__反______.
3.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 长(或缩短)的长度 x 成____正___比_____.
②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 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状态不变,则此处不 存在弹力;若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③状态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 衡条件判断弹力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2.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提示:选 A.先以盒子和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无论上 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 a=g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盒子和小球始终保持相对 静止,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 a=gsin α,方向沿斜面向 下,小球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 因此不需要盒子的左、右侧面提供弹力.故选项 A 正确.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物理《选考总复习》教师文档讲义:第二章第2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17页)

第2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点一力的合成(c/c)[基础过关]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
3.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关演练】1.关于合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D.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解析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不能简单地进行代数加减,故A是错误的;合力可以大于分力,可以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故B、D是错误的,C正确。
答案 C2.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的三个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A.5 N,7 N,8 N B.5 N,2 N,3 N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解析三个力合成,若前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可以使这三个力合力为零,只要使最大的力的大小在其他两个较小力的合力范围之内,就能使合力为零,即第三个力F3满足:|F1-F2|≤F3≤F1+F2。
答案 C[要点突破]1.合力和分力关系(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
(2)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作用,但它们并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
2.由分力确定合力范围(1)两个力的合成①合力范围:|F1-F2|≤F≤F1+F2。
②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合力(2)三个力的合成以三个力的大小为邻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若能,则:0≤F合≤F1+F2+F3;若不能,则合力的最大值仍为三力之和,最小值为三力中最大力减去两个较小力之和。
2018高考物理(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明考情
2016 Ⅰ 卷 T1 9 Ⅱ 卷 Ⅲ 卷
T2 5
摩擦力的突 变问题
T21
T2 5
T1 9
力的 合成 力的分解 和分解 绳上的“死结” 和“活结”问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 求平衡类问题的 方法 T16 T24 T16
共点力的合成
T2 1 T1 7 T2 4 T1 5 T1 7 T2 4 T2 5 T1 9 T2 4 T1 4 T1 4 T1 7
公式中μ 为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方向:沿两物体的接触面的砝码放置在小车上,小车上表面是水平的,一轻 弹簧两端分别与小车和墙壁连接.用手将小车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释放 (运动过程中砝码与小车无相对滑动). (1)砝码重力的作用点在何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小及关系如何?
答案:(2)砝码对小车的压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下,该力是弹力,它是
由于砝码产生形变而对小车的作用力.小车对砝码的支持力大小为mg,
方向竖直向上,该力是弹力,它是由于小车产生形变而对砝码的作用力. 弹簧对小车的拉力是弹力,它是弹簧产生形变而对小车的作用力. (3)由胡克定律可知F=k·x,两种情况下,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统计考情·有的放矢
考点内容 课时 考点名称 弹力的分析 和计算 弹簧类弹力 问题的分析 和计算 重力 弹力 摩擦力的分 摩擦力 析和计算 T24 T1 5 T2 5 T2 0 T2 4 T2 0 T1 6 T2 0 T2 5 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实况 2013 2014 2015 2011 2012 Ⅰ 卷 Ⅱ 卷 Ⅰ 卷 T1 7 Ⅱ 卷 Ⅰ 卷 Ⅱ 卷
. (2)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 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 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学 考 题 组])
1.关于地面上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只有静止时,物体才受重力
B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 .弹簧测力计和杆秤都衡量物体的重力大小
D .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解析 物体是否受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A 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同,故不是一个力,B 错误;杆秤的原理是杠杆,只能称量质量不能称量重力,C 错误;在同一地点g 为常数,由G =mg 可知,重力与质量成正比,D 正确。
答案 D
2.(2016·4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 )
A .推力
B .重力、空气阻力
C .重力、推力
D .重力、推力、空气阻力
解析 飞镖飞出后,不再受推力,只受重力,以及空气阻力,所以答案为B 。
答案 B
3.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F =kx 可知,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x 成正比
B .由k =F x
可知,劲度系数k 与弹力F 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x 成反比
C .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不仅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还与弹力F 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 的大小有关
D .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
解析 胡克定律F =kx 中,x 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k 是劲度系数,与弹簧本身的性质有关,与F 、x 均无关。
故选项A 、B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
4.一物块m 在水平力拉动下,沿静止的水平传送带由A 端运动到B 端,如图甲所示,这时
所受摩擦力为F1;现开动机械让传送带向左匀速传动,再次将同样的物块m由传送带的左端匀速拉动到右端,这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乙所示。
则F1、F2的大小关系满足( )
A.F1=F2B.F1<F2
C.F1>F2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两种情况下,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均为滑动摩擦力,只是相对速度不同而已;由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 N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故选A。
答案 A
5.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解析摩擦力的方向与跟它相接触的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它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故A、B正确;运动的物体可受静摩擦力作用,如随传送带一起加速的物体,静止的物体可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滑块滑过固定的木板时木板受的力,故C正确;静摩擦力也可以充当动力,故D错误。
答案 D
6.如图所示,一小球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挡板沿竖直方向,关于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作用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沿水平方向向右B.沿斜面方向向上
C.沿水平方向向左D.沿斜面方向向下
解析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所以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作用方向沿水平方向向右。
答案 A
7.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G1=15 N的重物时,弹簧长度为L1=0.16 m;悬挂G2=20 N的重物时,弹簧长度为L2=0.18 m,则弹簧的原长L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
A.L=0.02 m,k=500 N/m
B.L=0.10 m,k=500 N/m
C.L=0.02 m,k=250 N/m
D.L=0.10 m,k=250 N/m
解析当悬挂15 N重物时,有G1=k(L1-L);当悬挂20 N 重物时,有G2=k(L2-L),代入数据,联立解得k=250 N/m,L=0.10 m,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8.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搁一根筷子,如图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
A.均竖直向上
B.均指向球心O
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
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解析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属于弹力,而接触的弹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因而寻找接触面便成为确定弹力方向的关键。
在A点处,当筷子滑动时,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在碗的内表面(半球面)上滑动,所以在A点处的接触面是球面在该点的切面,此处的弹力与切面垂直,即指向球心O。
在B点处,当筷子滑动时,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在筷子的下表面上滑动,所以在B点处的接触面与筷子平行,此处的弹力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9.(2016·浙江杭州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若长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 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1Mg B.μ1(m+M)g
C.μ2mg D.μ1Mg+μ2mg
解析对木板而言,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μ2mg,由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可得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方向向左,C对。
答案 C
10.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 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解析由胡克定律知F=k(l-l0),其中k为劲度系数,在F-l图象上为直线的斜率。
由图象知k a>k b,即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B正确,C错误;a、b两图线与l轴的交点为弹簧的原长,则a、b的原长分别为l1和l2,从图象看出l1<l2,故A错误;弹力F与弹簧的长度l 是线性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故D错误。
答案 B
11.(2016·浙江平阳二中期中)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
A.0,1 N B.0,2 N C.6 N,1 N D.1 N,1 N
解析对物体A,因为向右F作用,从而受到物体B给A物体的静摩擦力。
大小等于F的大小,即为1 N。
方向与F方向相反。
对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向左F=1 N作用,且受到A 对B的静摩擦力1 N,两个方向相反,所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零。
故选A。
答案 A
[加试题组])
12.(多选)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球和每个接触面间均存在弹力的是( )
解析选项A中由于球受到重力,与面a一定挤压,但与面b不产生挤压(如果与b面挤压,
则球不会静止)。
选项B中若撤去面a或面b球均不能静止,故球与a、b面均产生挤压,B 正确;选项C中球面间不挤压,如果挤压,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则球不会处于图中位置,必使绳偏离竖直方向,故C错,D正确。
答案BD
13.(多选)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 N,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减少到0.3 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取10 N/kg,不计滑轮摩擦)(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仍静止不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D.A对桌面的摩擦力将变小
解析当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m1=0.6 kg时,A处于静止状态,A所受摩擦力为F f1=m1g-F1=4 N,方向向左,则最大静摩擦力F max≥4 N,当m1减小到0.3 kg时,m2g-F1=1 N<F max,故A仍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变,A对桌面的摩擦力为1 N,方向向左。
答案BD
14.(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推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sin 37°=0.6,cos 37°=0.8,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A.0.8F B.0.6F
C.μ(mg+0.6F) D.μmg
解析物体在合外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受力平衡。
在水平方向上,F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物体所受摩擦力,有f=F cos 37°=0.8F;在竖直方向,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F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的和,有F N=mg+F sin 37°,则滑动摩擦力f=μF N=μ(mg+0.6F)。
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