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技巧探讨
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探讨

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
方法:在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92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6例,对照组开展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服务,观察组开展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及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82.61%,观察组疗效更好,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康复速度各指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短,恢复更快,P<0.05。
结论:针对小儿腹泻开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辩证施护利于促使其不良症状尽快消除,恢复正常大便次数及性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属于高效可靠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推拿;小儿腹泻;治疗效果如今儿科疾病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尤其儿童机体功能差,各器官发育不不完善等,导致很容易因为轻微疾病产生严重伤害,因此不可忽视儿科疾病,确保症状尽快缓解[1]。
小儿腹泻作为常见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会导致患儿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多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并伴随其他症状,应注意尽早开展治疗措施,促使症状缓解[2]。
如今中医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受到重视,其与传统西医口服、静脉或肌肉给药不同,可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及推拿治疗方案,更易于被患儿接受,提高其依从性[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92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2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2.14±0.46)岁,包含急性腹泻34例,前延性腹泻6例,慢性腹泻6例;观察组男患儿26例,女患儿20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2.12±0.43)岁,包含急性腹泻35例,前延性腹泻6例,慢性腹泻5例;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相关药物过敏患儿等。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202丨年5月第30卷第2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MUC(Natural Sciences Edition)May, 2021Vol. 30 No. 2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杨秀娟、杨晓轶\李玉霞2,李灿3,海云翔1(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730000; 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兰州730020;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通榆卫生院,盐城224000)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主要从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治法方药、配伍、选穴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特点及优势,总结其临床应用成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小儿腹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036(2021) 02-0073-04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中常见多发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形状发生变化,并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多种不良后果,已成为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健康的主要 疾病之一[1)。
西医治疗主要对症及抗感染为主,抗生素治疗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由于耐药性和造 成肠道菌群紊乱的风险,长期应用存在一定隐患[2]。
中药穴位贴敷是将中药与液体辅料调和后外敷于 体表的穴位,使药物在特定部位吸收或传递至经络及脏腑发挥作用,可通过中药药性与经络腧穴的双重 作用而使疗效倍增。
中药穴位贴敷作为祖国医学特有的外治疗法,因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副作用 小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
本文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以小儿腹泻、中药穴位贴敷、临床应 用等为检索词检索了 2005年至2020年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整理和分析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 的应用研究。
1中药穴位贴敷概述中药穴位贴敷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依据,将中药作用于腧穴,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活血行气、调节脏腑、协调阴阳,达到外治内效,而起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目的[4]。
浅谈穴位贴敷在小儿腹泻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儿腹 泻病具 有 明显的疗 效 , 减轻 了传 统护理 的工作 强度 , 且操作 简便 、 安全, 值得在 临床护理 工作 中推 广应 用。
2 0 1 3 年第 3 3 期
6 5
浅谈穴位贴敷在/ J  ̄ J L 腹泻病治疗护理 中的应用
王 苗 柯 苗 苗
摘要: 目的 : 探 讨 穴位贴敷在 腹 泻护理 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 0 1 0 年 2月至 2 0 1 2 年1 2月我 院的门诊 及住 院腹 泻患儿 3 2 0 例, 进 行穴位 贴
例 ;年 龄 2 个月 3岁 2 1 4例 ; 3 —1 3 岁 1 0 6例 。病 程 最 长 2 个
表 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统计
月 ,最 短 1 2 h ;重 型腹 泻 4 O 例 ,腹 泻 次数 2 0余 次 /d,最 少 4 次 /d , 人 均腹 泻 次 数 6次 /d 。 其 中脓 血 便 1 6例 , 大 便 白细胞 镜 检 每 个视 野 大 于 5 个6 4例 , 并 发支气 管 肺 炎 1 2 0例 。
症状 。
转, 甚 至 恶化 , 异 常理 化 本组 3 2 0例腹泻患儿均 符合 以上诊断标准 , 其 2 中, 收住 住院治 疗 1 2 6例 , 门诊治疗 1 9 4例 ; 男 1 6 2例 , 女 1 5 8 具体 结 果 见表 1 - 2 .
关键 词 : 腹泻; 穴位 贴敷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2 4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3 3 — 0 0 6 5 — 0 2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技巧探讨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技巧探讨[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技巧。
方法:随机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20位患有腹泻的小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相同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
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方法差异,比较两组患儿各症状痊愈天数。
结果:实验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无效率远低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经综合护理后的患儿较常规护理后的患儿症状恢复得较快,较早痊愈。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小儿腹泻;护理小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多发生于两岁一下的宝宝,高发于5~10个月的婴儿。
腹泻发生高峰常在夏季和秋季,夏季多由细菌感染,秋季多由病毒感染。
近年来,腹泻的发病率逐渐攀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1]。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死亡率也较高,所以尽早治疗小儿腹泻是关键。
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损伤太大,所以本文应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
治疗后,患儿是否能痊愈护理技巧十分重要,本文就护理技巧作出如下报告:1.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0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60例患儿,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29例,年龄为2~30个月,平均年龄为(±)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日腹泻次数为4~6次,平均腹泻为(±)次/天,其中严重脱水3例,重度脱水14例,中度脱水13例,轻度脱水23例,其他7例。
对照组60例患儿,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33例,年龄为3~29个月,平均年龄为(±)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日腹泻次数为3~7次,平均腹泻为(±)次/天,其中严重脱水2例,重度脱水16例,中度脱水10例,轻度脱水25例,其他7例。
所有患儿在体质、年龄、脱水程度、日腹泻次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P>)。
配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

∗基金项目:来宾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来科字[2019]33号ꎬ编号:来科攻19332)作者简介:赖彩兰ꎬ女ꎬ主任护师ꎬ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ꎮә通讯作者:E ̄mail:1419226342@qq.com配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赖彩兰ꎬ麦凤超ꎬ罗雅珍ꎬ樊奇ꎬ蓝杏春(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ꎬ广西忻城㊀546200)[摘要]㊀目的㊀探讨配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ꎮ㊀方法㊀选择我院儿科住院的小儿腹泻患儿172例ꎬ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ꎮ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ꎬ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配方中药制成膏状贴敷于神阙㊁左右天枢㊁左右足三里穴位ꎬ观察比较两组的显效时间㊁腹泻减少时间㊁退热时间㊁饮食恢复时间㊁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ꎮ㊀结果㊀观察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㊁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ꎬ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ꎮ㊀结论㊀配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显著ꎬ且操作简单ꎬ安全性高ꎬ值得临床推广运用ꎮ[关键词]㊀小儿腹泻ꎻ穴位ꎻ中药贴敷ꎻ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㊀R248.4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001-5639(2020)02-0206-03doi:10.3969/j.issn.1001-5639.2020.02.025EffectonnursingcareoftreatinginfantilediarrheawithChinesemedicineacu ̄pointpastetherapy∗LAICai ̄lanꎬMAIFeng ̄caoꎬLUOYa ̄zhenꎬFANQiꎬLANXing ̄chun㊀(LaibinXinchengcountypeople'shospitalꎬXinchengꎬGuangxiꎬ546200ꎬChina)[Abstract]㊀Objective㊀ToexplorethenursingeffectofChinesemedicineacupointpastetherapyoninfantilediarrhea.㊀Methods㊀172pediatricdiarrheachildrenhospitalizedin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inourhospital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ꎬeachwith86cases.Thecontrolgrouptookobservationoftheconditionꎬdietnursingꎬskincareꎬsymptomaticnursingꎬroutinewesternmedicineantiviralꎬantidiarrhealꎬcorrectwaterelectrolytebalanceandothergeneralroutinenursing.Observationgrouponthebasisofnursinginthecontrolgroupusingtheformula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adeapastepastedinShenqueꎬa ̄roundthedayshuꎬrightandleftTainquꎬZhusanliandotherpoints.Observationandcomparisonofthetwogroupsofchildren'scurativeeffecttimeꎬdiarrheareductiontimeꎬantipyretictimeꎬdietrecoverytimeꎬhospitalstayandthesatisfactionofthechildren'sparentswiththenursingwork.㊀Results㊀Intheobservationgroupꎬthecurativeeffecttimeꎬdiarrheareductiontimeꎬantipyretictimeꎬdietrecoverytimeꎬhospitalizationtimeandparents'satisfactionwithnursingworkwereallbet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P<0.05).㊀Con ̄clusion㊀Inthetreatmentofchildren'sdiarrheaꎬtheapplicationofChinesemedicineattheacupointcanachievetheeffectofdispersingcoldanddehumidifyingꎬstrengtheningthespleenandstoppingdiarrheaꎬtheoperationissimpleꎬthecurativeeffectisquickꎬandthecostislow.[Keywords]㊀InfantileDiarrheaꎻAcupoint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astetherapyꎻNursingresearch㊀㊀小儿腹泻位居小儿常见疾病的第2位ꎬ仅次于呼吸道疾病ꎮ据相关资料统计ꎬ全世界每年儿童发病人数约7亿5000万人次ꎬ因腹泻死亡的婴幼儿达500~1800万ꎬ而1岁以内者发病率高达56%ꎬ死亡率约为0.28%[1]ꎮ因此ꎬ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腹泻列为防治的重点疾病之一ꎮ小儿腹泻由于病程长ꎬ反复迁延难愈ꎬ易引起营养不良㊁贫血㊁免疫力低下㊁佝偻病及生长发育障碍等ꎬ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ꎮ临床上以腹泻㊁腹痛㊁呕吐㊁发热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酸㊁碱中毒而危急患儿生命ꎮ目前ꎬ针对小儿腹泻的治疗ꎬ在西医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㊁肠黏膜保护剂㊁肠道微生态疗法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等ꎬ但抗生素对非感染性腹泻㊁秋季腹泻及慢性迁延性腹泻无效且易引起菌群紊乱ꎮ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给药ꎬ常会引起患儿疼痛和恐慌ꎮ肠黏膜保护剂及肠道微生态疗法对小儿腹泻虽有一定的改善ꎬ但疗程较长ꎬ且口服药物苦涩ꎬ小儿不易接受ꎮ针对西医治疗中出现的问题ꎬ我院儿科与中医科发扬祖国传统中医的 内病外治 特色疗法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ꎬ采用配方中药制成膏状贴敷穴位治疗小儿腹泻取得较好疗效ꎬ现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小儿腹泻患儿172例为研究对象ꎬ均符合小儿腹泻诊断标准[2]ꎮ临床表现:每天解水样便及蛋花汤样便6次以上ꎬ伴602有不同程度的腹痛㊁发热㊁恶心㊁呕吐㊁食欲不振㊁肠鸣音活跃等症状ꎮ排除感染性腹泻ꎬ急性细菌性痢疾㊁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ꎮ将17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ꎮ观察组男45例ꎬ女41例ꎻ年龄最大3岁零5个月ꎬ最小1个月零14天ꎬ平均(2.85ʃ0.65)岁ꎻ其中单纯性腹泻36例ꎬ伴发热28例ꎬ轻度脱水41例ꎬ中度脱水22例ꎻ病程1~7天ꎬ平均(3.26ʃ1.18)天ꎮ对照组男42例ꎬ女44例ꎻ年龄最大2岁零8个月ꎬ最小3个月零19天ꎬ平均(2.68ʃ0.8)岁ꎻ病程1~6天ꎬ平均(3.07ʃ1.26)天ꎮ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1.2㊀方法㊀两组患儿均行三大常规㊁电解质㊁血气分析等检查ꎬ均给予常规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ꎬ排便次数及性状ꎬ腹痛㊁腹胀㊁呕吐等水电解质情况ꎬ并记录24h出入量ꎻ同时观察患儿皮肤情况ꎬ并随时对脱水程度进行评估ꎬ为临床补液提供参考ꎮ(2)加强饮食护理:指导患儿家属给予清淡流质饮食ꎬ忌食油腻食物ꎬ宜少量多餐ꎮ严重呕吐者暂禁食ꎬ以缓解胃肠压力ꎬ待病情缓解后增加喂养次数ꎮ(3)发热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ꎬ室温保持20~22ħꎬ及时增减衣服ꎻ当体温升至38.5ħ以上时遵医嘱给予退烧药ꎬ如用药后体温仍未下降可采取温水擦浴或头部冰敷ꎬ并30min测量体温1次ꎮ(4)防止院内感染的护理:保持食具及玩具清洁干净ꎻ接触患儿前后用手消液消毒ꎬ以免发生交叉感染ꎻ保持床头柜及床铺清洁卫生ꎮ(5)臀部皮肤护理:由于患儿皮肤细嫩ꎬ频繁腹泻可增加对臀部及肛周皮肤的刺激ꎬ因此每次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臀部及肛周皮肤ꎬ涂抹爽身粉或护臀油ꎬ以保持局部皮肤干燥ꎬ防止粪便刺激皮肤引起溃烂ꎻ督促家属及时更换尿不湿ꎮ(6)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轻度脱水的患儿给予口服补盐液ꎻ重度脱水患儿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ꎬ严格遵循 先快后慢ꎬ先盐后糖ꎬ见尿补钾ꎬ见惊补钙 的原则ꎬ并注意观察输液速度ꎬ以免过快引起肺水肿ꎬ过慢达不到纠正脱水目的ꎻ同时防止液体外渗ꎬ特别是防止补钙时的外渗ꎬ以免造成局部皮肤坏死ꎮ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配方中药穴位贴敷:取苍术㊁干姜㊁藿香㊁陈皮㊁丁香㊁白豆蔻㊁五倍子各等份搌成细粉末备用ꎬ用250g生姜加500ml水用果汁机搅拌去渣备用ꎬ采用无纺布㊁珠光膜㊁海绵和离型纸加工制成一次性创口贴敷料ꎮ取8.5g搌好的中药粉用温开水或姜汁12ml搅拌混均ꎬ分成5等份摊于创口贴敷料上(神阈穴略多点)ꎬ操作前协助摆放患儿仰卧舒适体位ꎬ观察穴位有无皮肤破损ꎬ必要时用温水清洗神阈穴ꎬ然后将5个中药敷贴轻柔贴敷于神阈㊁左右天枢㊁左右足三里穴位ꎬ每天1次ꎬ并根据患儿年龄和身体情况合理调理贴敷时间(1岁以下贴敷2~3hꎬ1岁以上贴敷4~6h)ꎬ一般3天为1个疗程ꎮ敷药后取下药贴时要仔细观察贴敷部位皮肤情况ꎬ对药物和敷贴过敏者慎用ꎮ1.3㊀观察指标㊀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显效时间㊁腹泻减少时间㊁退热时间㊁饮食恢复时间ꎬ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前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ꎬ分为满意㊁较满意㊁不满意3个选项)情况ꎮ1.4㊀疗效评价㊀由管床医师及责任护士连续对两组患儿进行与入院时的大便次数㊁大便性状及全身症状进行疗效评定ꎮ显效: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至正常ꎬ每天ɤ3次ꎬ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ꎻ有效:大便次数及性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ꎬ由稀烂转为糊状ꎬ每天ɤ4次ꎬ相关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ꎻ无效:大便次数及性状㊁相关临床症状均未改善ꎬ甚至出现加重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ˑ100%ꎮ1.5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ꎮ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ꎬ采用t检验ꎻ计数资料以率(%)表示ꎬ采用χ2检验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㊀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高于对照组的84.8%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1ꎮ表1㊀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ꎬ%)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66518396.5对照组8649241384.8㊀㊀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ꎬχ2=9.352757ꎬP=0.0092.2㊀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㊀观察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㊁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2ꎮ表2㊀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㊁住院时间比较( xʃs)组别例数腹泻减少时间(h)退热时间(h)饮食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8636.6ʃ8.5㊀22.3ʃ6.032.2ʃ5.24.8ʃ1.2对照组8648.8ʃ12.327.8ʃ3.639.6ʃ7.88.9ʃ3.1t值8.1256.3528.3263.516P值<0.05<0.05<0.05<0.052.3㊀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㊀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2.5%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3ꎮ表3㊀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nꎬ%)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观察组866519297.6对照组8648231582.5㊀㊀注:两组满意率比较ꎬχ2=12.879651ꎬP=0.0023㊀讨论㊀㊀小儿腹泻多发于春秋两季ꎬ常规西药抗病毒㊁止泻㊁补液702治疗的效果一般ꎬ疗程长ꎮ中药学认为ꎬ小儿脏腑娇嫩ꎬ气血未充ꎬ卫外不固ꎬ凡喂养不当ꎬ饥饱无度ꎬ饮食生冷不洁ꎬ或外感风寒ꎬ过热㊁受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引起腹泻[3]ꎮ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中药外治法ꎬ药物贴敷于体表穴ꎬ通过穴位渗透进入经络ꎬ导入脏腑ꎬ直达患病之处ꎬ且可激发全身的经气ꎬ起到沟通表里㊁调和营卫㊁健脾益肾㊁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ꎮ药物通过刺激穴位经皮吸收㊁经络传导达到调理脏腑机能㊁散寒除湿㊁健脾止泻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ꎮ㊀㊀本研究中药贴敷疗法由苍术㊁干姜㊁藿香㊁陈皮㊁丁香㊁白豆蔻㊁五倍子各等份研成细粉ꎬ用姜汁或温开水调制成膏状ꎬ取适量药膏于敷料上贴敷于神阈㊁左右天枢㊁左右足三里穴位ꎬ能起到散寒除湿ꎬ健脾止泻作用ꎮ用于外感寒湿㊁脾虚伤食引起的腹泻ꎬ症见大便溏稀ꎬ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ꎬ恶寒㊁发热㊁鼻塞㊁流涕㊁腹痛㊁不欲食㊁舌淡胖苔白腻㊁脉浮紧或弦细[5]ꎮ方中苍术㊁干姜健脾燥湿㊁温中散寒ꎬ藿香化湿醒脾㊁辟秽和中ꎬ丁香温中降逆㊁散寒止痛ꎬ陈皮㊁豆蔻燥湿行气㊁温中开胃ꎬ五倍子涩肠止泻ꎬ诸药合用ꎬ共奏散寒除湿㊁健脾止泻之功[6]ꎮ贴敷穴位选用神阙㊁天枢㊁足三里ꎬ具有和中祛湿㊁固肠止泻之力[7]ꎮ多靶点激活治疗ꎬ多重调理同步进行(穴位贴敷由于外用不存在体内代谢ꎬ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ꎬ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消化液㊁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ꎬ又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ꎬ提高患儿家属及患儿的用药依从性ꎻ此外ꎬ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发挥了药物㊁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ꎬ使疗效倍增ꎮ㊀㊀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能有效缩短腹泻期病程ꎬ减少腹泻及呕吐次数ꎬ有效促进腹泻后胃肠功能恢复ꎬ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儿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8]ꎮ而且中药贴敷是一种疗效可靠ꎬ无毒副作用ꎬ操作简便ꎬ患儿痛苦小的中医治疗方法ꎬ是目前中医儿科临床工作的一个新突破点ꎬ值得临床推广运用ꎮ[参考文献][1]㊀高候汝.临床护理路径在腹泻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ꎬ2016ꎬ29(9):154 ̄155.[2]㊀胡亚美ꎬ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2:1286 ̄1299.[3]㊀苏树蓉ꎬ欧正武ꎬ王力宁ꎬ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3:70 ̄75.[4]㊀杨锡强ꎬ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4:292 ̄296.[5]㊀田德禄ꎬ蔡淦ꎬ黄永生ꎬ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06:232 ̄239.[6]㊀黄兆胜ꎬ李祖伦ꎬ常章富ꎬ等.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2:187 ̄190ꎬ192 ̄193ꎬ228 ̄231ꎬ238 ̄239ꎬ481 ̄482. [7]㊀沈雪勇ꎬ胡玲ꎬ裴景春ꎬ等.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ꎬ2003:75ꎬ78 ̄79ꎬ129ꎬ226.[8]㊀商建婷ꎬ赵丽君ꎬ裴丽洁ꎬ等.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护理对比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ꎬ2015ꎬ50(5):108.(上接第205页)作者的技术能力㊁规范操作规程ꎬ并根据早产儿的特点改良桡动脉穿刺技术ꎬ密切关注其采血前㊁中㊁后局部及肢端的变化ꎬ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ꎬ可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ꎬ提高早产儿尤其是超早产儿存活率㊁后期生存质量及身心发育ꎻ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ꎬ减轻患儿痛苦ꎬ有利于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ꎮ[参考文献][1]㊀周芳.桡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ꎬ2013ꎬ28(3):120 ̄121.[2]㊀许燕玲.桡动脉采血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ꎬ2017ꎬ14(2):90 ̄91.[3]㊀熊巨光ꎬ王永俊ꎬ顾建儒.实用血管穿刺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ꎬ2007:146.[4]㊀张茹ꎬ高燕ꎬ任勃荣.1例RHE溶血新生儿外周动静脉换血发生动脉痉挛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ꎬ2015ꎬ14(4):44 ̄45. [5]㊀周更苏ꎬ张萍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ꎬ2011:358.[6]㊀李小寒ꎬ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7:456.[7]㊀闵庄艳ꎬ高娟.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止血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ꎬ2019ꎬ19(75):42 ̄43.[8]㊀李晓惠ꎬ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ꎬ2005ꎬ(7):1 ̄3.[9]㊀臧毅.采血体检者皮下血肿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7ꎬ15(26):209 ̄210.[10]㊀戴桂凤.NICU新生儿疼痛管理和护理干预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ꎬ2017ꎬ3(4):175 ̄179.[11]㊀黄莹莹.影响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的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ꎬ2019ꎬ33(11):1887 ̄1889. [12]㊀谭儒琼.动脉穿刺采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ꎬ2015ꎬ15(72):146.[13]㊀王爱琴ꎬ丛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预防皮下淤青分析和对策[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ꎬ2016ꎬ2:133.[14]㊀何志霞.婴幼儿的桡动脉采血[J].医疗装备ꎬ2017ꎬ30(9):195 ̄196.[15]㊀路海娟.生土豆片外敷治疗肌肉注射硫酸镁引起的硬结[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ꎬ2015ꎬ2(30):6218 ̄6219.[16]㊀向邱ꎬ李小攀ꎬ徐素琴.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ꎬ2018ꎬ4(11):111 ̄113.[17]㊀傅麒宁ꎬ吴洲鹏ꎬ孙文彦ꎬ等.«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中国专家共识»临床实践推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ꎬ2020ꎬ27(4):412 ̄418.802。
穴位贴敷和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研究

穴位贴敷和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小儿腹泻采取穴位敷贴加推拿护理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的小儿腹泻92例,分析开始于2020年1月,分析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中医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中医护理组采取穴位敷贴加推拿护理,基础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中医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效果情况,中医护理组复发率是4.34%,基础护理组复发率是19.56%;中医护理组有效率是97.82%,基础护理组有效率为76.08%。
(x2=10.551,p=0.020),结果有差异。
结论:小儿腹泻时采取穴位敷贴加推拿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推拿;穴位敷贴;护理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入侵,引起小儿疾病。
小儿疾病中,常见的病症有小儿腹泻,这种病症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还导致后期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因此,小儿腹泻对其危害性非常大,需要临床积极处理。
临床在治疗小儿腹泻时,一般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患儿完成治疗,使其恢复健康。
但是小儿腹泻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后,其治疗效果还有提升空间。
为了帮助腹泻小儿提高护理质量,对其采取穴位敷贴加推拿护理,这种护理方法为中医护理内容,能够使用中医方法帮助患者治疗,减少其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临床上对小儿腹泻使用穴位敷贴加推拿护理应用较少,为了推广该类护理,需要临床护士研究其效果,以便根据研究结果帮助临床推广,使更多患儿受益[1]。
基于此,本组研究小儿腹泻采取穴位敷贴加推拿护理并观察其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治疗小儿腹泻92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将患儿分成中医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
中医护理组有患儿46例,对小儿腹泻年龄分析,最小4月,最大3岁,中位数1.35±0.46岁;对小儿腹泻病程分析,最少1天,最多4天;中位数2.23±0.46天;对小儿腹泻性别分析,男30例,女16例。
浅谈穴位贴敷在小儿腹泻病护理中的应用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e ekMe i l n s T e dc e 0 2 dc A dA k h Me in 2 1 年第 1 卷 第 5 a i 0 期
儿腹 泻病 有 明显 的疗效 , 轻了传 统护理 的 工作强 度 , 减 且在 病后 饮食 恢 复 方面 较 对 照组 有 明显 的 优势 。 此法 将现 代科 学技 术和 祖 国传 统 医学 相 结 合 , 得在 护理 工作 中推 广应 用 。 值
参考文 献 Βιβλιοθήκη 1 疗效 按照 小儿腹泻病 会议制定 的疗效 标准。 效 : 5 显 经治疗 2 -4 h 4 8 腹 泻减至4-2 / , 分明显减少 , ,-次 d水 T 大便常规 睑查正常 , 大便外观成形或软便 ; 临 床症状 完全消失。 : 有效 经治疗4 ~7h 泻减至4于4 /d水分 明显减 8 2腹 、 次 , 少, 大便常规检查正 常 , 症状基本消 失。 临床 无效 : 经治疗7h , 泻无缓减 2后 腹 甚 至加重 , 临床症 状无变 化。
靡、 嗜睡、 面色苍白、 体温不升 、 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 1 一般 资料  ̄.3o ̄ . 2 g 2 t腹泻患儿均符合 以 E 1 诊断标准 , 中, 住院治 其 收住 疗l0 门诊治疗10 男l2 女18 年龄2 3 例, 9例; 7 例, 4 例1 个月-3 1例;~1岁 岁2 6 3 3 14 病程最长4 0 例。 个月, 最短1h 重型腹泻4 例, 2; 2 腹泻次数最多2 次 /dd O 以 上, c-次 / 人均腹泻次数65 d t!  ̄, 4 d, .次/ 其中脓血便l例, 6 大便白细胞镜捡大 于5 / 个 高倍镜6 例, 4 并发支气管怖炎10 2例。 1 方法 根据病情, 3 分别予以补液、 纠酸、 抗炎治疗, 同时随饥抽取l0 6 例作 为治疗组, 给予穴位贴敷护理, 对照组予以思密达、 多酶片等治疗, 并给予腹 部热敷、 中医推拿护理。 1 穴位 贴敷 护理 治疗 组方法 () 备 : .1 3 1设 河南 中和 信 医用设备 有 限公 司生产的符合脉冲磁性治疗仪, 敷贴为配套使用的腹泻 电 极片。 ) ( 方法: 2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责任护士需对其进行疾病知识普及ꎬ 耐心与家属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沟通ꎬ 安抚其激动的情绪ꎬ 保证患儿能在安静舒
10 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 85 例进行随机对照实
适的条件下进行治疗ꎮ (2) 穴位贴敷护理: 贴
验ꎬ 将所纳 病 例 按 治 疗 方 法 不 同 分 为 干 预 组
脐部位进行按摩 ( 先逆时针 30 sꎬ 再顺时针 30
对照组中男 19 例ꎬ 女 23 例ꎻ 年龄 2 ~ 8 岁ꎬ 平
s) 促进患儿对药物的吸收ꎮ
均 (3 67 ± 2 31 ) 岁ꎻ 病 程 1 96 ~ 6 dꎬ 平 均
理: 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家属ꎬ 在治疗期间切记
285
第 32 卷 黔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报 第 4 期
现整理报道如下ꎮ
情紧急ꎬ 家属情绪就可能更加难以控制ꎮ 因此ꎬ
理状态ꎮ 四是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建立良好的
护患关系ꎬ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ꎬ 让患者能够始终
[ J] . 中国药物与临床ꎬ2017ꎬ17(2) :304 - 306
[2] 李晓娇ꎬ武琳琳 精准护理在轻度妊娠期高血压患
第 32 卷第 4 期 黔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报 Vol 32 No 4
2019 年 12 月 Journal of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ec 2019
采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和补液等西医手段进行干
疗基础上ꎬ 给予小儿腹泻患者中药穴位贴敷联合
预ꎬ 但既往数据
[1]
表明单行西医干预ꎬ 疗效较
护理干预的治疗模式ꎬ 以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技巧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技巧。
方法:随机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20位患有腹泻的小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相同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
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方法差异,比较两组患儿各症状痊愈天数。
结果:实验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无效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经综合护理后的患儿较常规护理后的患儿症状恢复得较快,较早痊愈。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多发生于两岁一下的宝宝,高发于5~10个月的婴儿。
腹泻发生高峰常在夏季和秋季,夏季多由细菌感染,秋季多由病毒感染。
近年来,腹泻的发病率逐渐攀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1]。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死亡率也较高,所以尽早治疗小儿腹泻是关键。
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损伤太大,所以本文应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
治疗后,患儿是否能痊愈护理技巧十分重要,本文就护理技巧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0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60例患儿,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29例,年龄为2~30个月,平均年龄为(15.5±3.0)个月,平均病程为(6.5±3.5)个月,日腹泻次数为4~6次,平均腹泻为(2.5±1.4)次/天,其中严重脱水3例,重度脱水14例,中度脱水13例,轻度脱水23例,其他7例。
对照组60例患儿,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33例,年龄为3~29个月,平均年龄为(16.5±2.5)个月,平均病程为(5.5±2.5)个月,日腹泻次数为3~7次,平均腹泻为(2.4±1.2)次/天,其中严重脱水2例,重度脱水16例,中度脱水10例,轻度脱水25例,其他7例。
所有患儿在体质、年龄、脱水程度、日腹泻次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其中中药的药物组成:苍术15g,丁香4g,吴茱萸4g,甘草10g。
磨成粉末状,和水调成糊状,抹到脐部用敷贴固定,一日两次,一次8小时。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基本的常规护理措施:动态记录体温,观察呼吸、血压、脉搏变化等。
实验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及患儿家属多方面的护理。
在治疗时,嘱咐家属并协助家属保持患儿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勤换洗衣物,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患儿接触到的如玩具等物品的清洁。
要合理调节患儿的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切勿食过冷过硬的食物,少食油炸油腻食物,应适当多补充水分,最好多喝淡盐水以纠正患儿脱水、电解质不平衡的现象。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大便的次数、气味、形状等,以便日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加强患儿的自身护理工作,经常洗澡,保证患儿口腔、臀部及全身皮肤的洁净,患儿的被褥等也需要暴晒处理,防止滋生病菌交叉感染。
1.3疗效评定[2]
根据《儿科护理学》关于小儿腹泻的评定标准:治疗72小时内,显效:粪便正常,症状消失;有效:粪便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消失;无效:粪便、症状等均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经相同治疗不同的护理方法可知,实验组有效率80.00%远大于对照组61.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3.33%远低于对照组11.6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同护理结果比较 [例(%)] 组别例数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
实验组60 48(80.00)10(16.67)2(3.33)对照组60 37(61.67)16(26.67)7(11.66)3.结论
小儿腹泻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可能由于多挣原因感染,如病毒细菌等,较多发于夏季秋
季,常并发发热、呕吐等症。
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差,身体较弱,需要及时治疗,一旦出现较严重的脱水等情况,可危及生命。
常用的治疗方法对婴儿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故本文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小儿腹泻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就护理工作的不同做出比较[3]。
本文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工作,而实验组采用较全方面的护理措施,经对比可知,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0.00%远高于对照组61.67%,显效率略低于对照组26.67%,无效率为3.33%则远低于对照组的11.66%,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由此可见,对患儿采取细致全面的护理工作有益于患儿腹泻的康复[4]。
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全面的护理工作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及日常用品的卫生是防治疾病发生的关键。
在治疗期间,通过宣传教育培养患儿良好卫生的生活习惯,嘱咐患儿家属保证患儿的被褥卫生,衣物时常更换,保证口腔等重要部位的卫生,防止病菌滋生[5]。
还要注意患儿的营养膳食,多食营养较高的食物,少食生冷硬辣的食物,保证宝宝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淡盐水,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情况的恶化,一方面防止小儿腹泻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实际并更快的康复[6]。
护理是一项较为细致考验人耐心的工作,作为护士的我们无论对待什么样的患者都要有耐心,无论是对待病人的身体还是心理,都要细致的护理,保证病人心情的舒畅,也会使病人更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妍炜. 贴敷疗法在儿科的应用[J] .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94.
[2] 胡秀全.穴位贴敷治疗秋季腹泻护理[J].河北中医,2006,28(3):192.
[3] 王妍炜.贴敷疗法在儿科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94.
[4] 琚爱菊,姜关青.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0):883-884.
[5] 李润,王益平,黄明桂.中药穴位贴敷及艾灸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9):374-376.
[6] 姚巧珠,周会勤.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04,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