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奋点的实践研究
如何让历史课更加生动有趣

如何让历史课更加生动有趣在教室的四壁之间,历史课常常显得沉闷而遥远。
课本中的文字像是古老的石碑,诉说着久远的故事,然而却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作为一门充满故事和人性的学科,历史如果能真正“活”起来,定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让历史课生动有趣的第一步,是将历史人物拟人化。
历史人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往往比事件本身更具吸引力。
通过深入挖掘这些人物的情感、动机和矛盾,老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化身成他们崇拜的历史人物。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
想象一下,亚历山大大帝在战场上犹豫不决,或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面临抉择时的复杂心情,这不仅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也能让他们在其中找到共鸣。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内容。
现代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频、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介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借助纪录片、历史电影片段或是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们“穿越”到那个历史时期。
不论是走进古罗马的斗兽场,还是体验二战期间的战役,生动的视觉体验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的脉络和背景。
另外,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当下的联系,也是让历史课更加有趣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讨论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取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讲述冷战时期的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今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根源。
这种关联性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历史并不是一个封闭的过去,而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活生生的东西。
此外,项目式学习也是让历史课程生动有趣的有效手段。
分组进行历史研究项目,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从中进行深入探究。
无论是制作历史展板、撰写小论文,还是录制专题视频,这些实践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在学习历史知识,更是在锻炼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游戏元素,使历史课充满趣味性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设计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游戏,比如历史问答、模拟法庭或是情境剧表演。
如何激发高中生对历史的兴趣

如何激发高中生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记录,通过了解历史,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高中生对历史学科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是无所谓的态度。
那么,如何激发高中生对历史的兴趣呢?一、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历史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事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趣味的历史谜题或者推理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解答,通过解谜和推理来了解历史事件,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兴趣。
二、进行互动教学单纯将课堂变成老师的讲台常常会让学生感到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动教学的方式。
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参与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历史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文字上,更体现在各种历史遗迹、博物馆和展览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接触到历史文化,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考察中,学生可以观察历史遗迹、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活动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有深度和体验。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高科技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将历史的图片、影片等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互动性,如通过游戏、电子教案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五、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历史学科的魅力不仅在于了解过去,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历史研究中,让他们自主选择并探索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和整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历史论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在激发高中生对历史的兴趣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谈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 日常生活 中要处处关 心爱护学生 ,平 等地对待每 一位学 生, 努力营造和谐平等 的学习气氛 , 成融 洽的师生关 系 , 形 这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 。 “ 你一定 能成功 ” “ 和 你成功 了” ……应 该是教师 常用 的
四 、 分 利 用 现 代 化教 学手 段 , 引学 生注 意 力 充 吸
历史是不变的 , 但也是生动有趣 的, 历史知识千变万化 、 丰富多彩 , 历史 现象包括政治 、 经济 、 军事 、 科学技术 、 文化艺
凡是有兴趣的东西 , 学生总是想办法去认识它 , 接近它 , 力争
获取它 , 并对它产生愉快 的情 绪 , 从而去探究它 。 在中学历史教学 中,教师应 以中学生心理特 征为依据 ,
可能找 出其优点或其合理成份加 以肯定 , 学生 觉得 自己确 让 实还行 , 增强 自信心 。 总之 , 兴趣 是最 好的老师。浓 厚的学习兴趣 是激励学生 充分发挥潜能 ,提高学 习效率与效果 的巨大而 自觉 的动力 。
兴趣不是天生 的, 可以通过培养 和激发 而形成 的。教师要 是
定 能让学生赏心悦 目, 旷神怡 , 心 反过来 , 我们则很难想象 一 个知识 面狭窄 、 基本功又极不 扎实的历 史教师会讲 出妙趣横
生 的历史课 。 二、 引入历史故事 , 教学具有知识性 、 趣味性 /
话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任何时间 、 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 及格 的分数” 。作为一名教师 , 要热爱学生 , 更要尊重学生 。 在学生取得成功 的时候 ,哪怕是一个十分微小 的成功 , 教 师都要巧妙地 运用 自己的语言及 时地 给予真切 的赞 扬和 鼓励 。借 以让 学生体会 到成 功的欢乐 , 激发其进 一步学习 的
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浅谈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已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知识接受者,历史教学新课程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观察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供同仁们参考。
1.创设情境,把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恰当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课前的生活情景进入课堂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经验与教学内容对接起来,这样才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课堂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执教《科教制的创立》一课时,我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我表情严肃的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他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本来有些喧哗的教室很快安静下来。
宣布上课之后,我郑重地告诉大家:“新学期,我要重新选举我的历史课代表,选举办法为五道题的小测验,内容主要是前三课的重点知识,题型有填空题和简答题,考试形式为闭卷单桌考试,成绩最高者为我新学期的课代表。
”听说只考前三课的重点内容,成绩最好的将成为新任课代表,所以学生都跃跃欲试。
接着,我将事先准备的小卷分发给学生,学生开始认真答起来。
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我设置为“请你写出参加此次考试的感受”,我看到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时的表情,似乎在问:“怎么还有这样的问题?”试卷收上来之后,我开始露出亲切的微笑,前后两种反差极大的表情使很多学生更是摸不着头脑。
我告诉他们:“在过去的几分钟里,我们模拟进行了一次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古代科举制度。
请大家回顾一下刚刚经历的整个过程和切身感受,与我一同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科举制的创立》。
”这种设计完全超出了学生事先的任何想象,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起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设“兴奋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设“兴奋点”兴奋是一种心情振奋、情绪激动的心理体验,它是受外部刺激产生的。
而历史反映的是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新建”,又不能通过实验去感知“定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无趣乏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毕竟历史离我们太遥远。
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历史教师需要“打开”思维,用心“编辑”,精心“设置”。
历史学科有其独特性,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历史过程本身就是一幅有血有肉、色彩缤纷的画卷,但是经过高度提炼、概括、浓缩的中学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却显得那么干瘪、枯燥、抽象。
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的形象再造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用心“编辑”、精心“设置”,把历史知识信息有机地统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展现“活”的历史,培养学生形象再造和抽象权括的思维能力,以刺激唤起学生的情感兴奋。
其基本操作为:采用情景“复制”,提问“选择”,谜语“加载”,对联“引用”。
一、情景“复制”情景“复制”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把抽象的历史概念、陌生的历史环境、遥远的历史事件变成学生可以感知的历史形象,把逝去的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拉近历史现象久远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受到激发,从而产生兴趣意识。
这就需要“再造”历史形象,“再现”历史事实,而创设这种历史情景,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但是单凭文字的阅读或教师语言的讲述远远不能实现,在教学中,就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展现“活”的历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载体,除了语言、文字之外,还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如化石、古钱币、陶瓷品、工具、兵器等)、多媒体展示(如电脑、电视、电影、录像、录音、幻灯等电教手段)、实地考察、观察古迹、参观遗址、参观纪念场,走访亲历者等多种信息载体让学生去感知具体的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 史 是 一 门 既 严 肃 又 活 泼 的 学 科 , 高 中 历 史 在
成 功 。妙 趣 横 生 、 式 多 样 的 导 入 语 , 缩 短 学 生 与 形 能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 往 往 只 注 重 严 肃 的 一 面 , 忽 人 而
视 了 活 泼 的 一 面 , 至 有 的 历 史 老 师 采 取 照 本 宣 科 甚 的 教 学 方 法 , 法 使 学 生 对 历 史 产 生 兴 趣 , 新 课 无 在
为 教 学 过 程 的 关 键 因 素 。历 史 教 师要 转 变 教 育 教 学 观 念 , 造 质 疑 环 境 , 发 学 生 质 疑 、 问 的 思 维 , 学 生 引 入 历 营 开 好 将
史 , 其 置 身 其 中 , 能 达 到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的 目的 。 使 方 [ 键 词 ] 中 历 史 教 学 ; 习 兴 趣 ; 维 训 练 关 高 学 思 [ 图分 类 号 ] 6 34 中 G 2 .1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5 3 1 (0 0 0 — 1 3 0 文 10 ~ 15 2 1 )6 0 2 — 2
( ) 述 史 实 应 生 动 、 象 二 叙 形
历 史 教 师 要 完 成 传 授 知 识 、 养 智 能 、 行 思 培 进 想 教 育 三 大 任 务 。 就 必 须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的 兴 趣 。 中 学 历 史 教 材 内 容 生 动 而 丰 富 , 有 自身 特 有 具 的 感 染 力 , 培 养 学 生 的 兴 趣 提 供 了 得 天 独 厚 的 条 为 件 。 不 论 是 叱 咤 风 云 的 历 史 人 物 、 歌 可 泣 的 历 史 可
( ) 心 设 计 每 节 课 的 导 语 一 精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中心学校唐俊美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
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就会认真领会、思考、探究。
关键词:兴趣、激励、探究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里倾向。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
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的这句话道出学习的最高境界。
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知者”,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采用直观教学教历史激发学习兴趣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学生爱听的,且具有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
还可以利用教学的直观性,充分挖掘教材的直观内容,如:历史文物、模型、人物、图像、图片、简写版图等,诱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结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
如讲授:“三国鼎立”形成时,把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展示如下图: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现象、事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巧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抓住历史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
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引用:“黄尧禹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一、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对着教科书或是课件板书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历史故事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解读和分析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史料的解读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历史实地考察活动历史实地考察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历史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
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多个维度来理解历史,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提高。
五、设立历史学科的竞赛活动通过历史学科的竞赛活动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文化知识问答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竞赛来提高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六、开设历史学科的主题讲座开设历史学科的主题讲座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进行历史学科的主题讲座,让学生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来深入了解历史知识,从而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奋点的实践研究甘晓夏(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内容摘要:历史课堂的“兴奋点”,是指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智慧,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点燃起来,师生互动达到最好的状态。
激发学生兴奋点将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例,详细分析了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三大策略:兴奋点的预设、捕捉和延续。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奋点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有的课题,学生注意力普遍不集中——课堂嘈杂抑或气氛沉闷;即使教师三番五次强调重要知识点,学生也没有真正掌握,课堂效率低下。
而有的课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良好,对于重要知识点,教师只要略加引导,学生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对比上述两类教学实践后,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教材内容或学生能力,而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掌控上,能否巧妙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所谓历史课堂的“兴奋点”,是指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智慧,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点燃起来,师生互动达到最好的状态。
一般说来,处于课堂兴奋中,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虑,或是因解决了某个重点难题而释然愉悦,或是为有了新发现而惊奇、欣喜,或是领悟到知识内涵的情理而激动自豪。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往往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巧妙预设、伺机捕捉并及时延续,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效能。
一、兴奋点的预设教师是课堂走向的引领者,因此课堂互动的有效开展,首先要体现在课前预设的优化上。
就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
1、内容新奇好奇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
它往往能诱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深入细致地观察和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中,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新奇问题,即让学生感到似曾相识却又难以解答,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自然能进入兴奋状态。
例如,讲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笔者提问:“为何新大陆没有以‘Columbus’命名,却称‘America’呢?”听罢,学生若有所思,虽不得其解,神情却格外专注,笔者因势利导:“哥伦布至死都认为自己到达印度,倒是意大利另一位探险家亚美利哥证明哥伦布发现的其实是块新大陆,于是新大陆便以亚美利哥命名。
”学生恍然大悟,回味无穷。
此外,我们还可根据学生心理活动变化,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一些趣闻轶事,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学生听了“卡诺莎悔罪”的故事后,惊叹亨利四世委曲求全的同时,对中世纪欧洲教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有了深刻认识。
2、语言生动语言是交流情感的纽带,加之历史事件年代久远,不易感知,教师若能运用生动的课堂语言,创设历史意境,便能唤起学生的思绪和情感。
如《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课提到“战略进攻的主攻方向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教师若照本宣科,学生只能乏味地死记,而笔者讲授时,结合地图,联系上节课“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的内容,打了个比方:“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指中原)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然后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语毕,学生们不禁拍案叫绝。
三言两语,课堂即可妙趣横生。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从而为进一步形成历史概念打下基础。
3、感官刺激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一些科学家对信息作用于人的主要生最佳的视听效应。
形象逼真的图像作用于学生的双眼;悦耳动听的音响作用于学生的双耳;反映人物情感的抑扬顿挫的对白强烈地扣击学生的心扉——这种形、声、色的交融强化了学生感官的刺激。
耳听目睹、心领神会,大大加快了认知的速度和准确性。
例如,学习“抗日战争”时,笔者播放了时人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录像,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激起了学生们的愤慨,进而引发对中日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深思;又如,“香港回归”的纪录片不仅加深学生对香港问题及“一国两制”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兴奋点的捕捉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把握学生体验,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兴奋点,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那么,兴奋点的捕捉有哪些路径呢?1、“捕”在状态低迷处历史课堂上难免会遇到意外“冷场”,可能是师生缺少沟通、情景创设脱离实际、学生胆怯等引起。
这种“冷场”使教学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确实令老师很头疼。
若教师能洞察原因,及时地在状态低迷处搜寻隐藏的兴奋点,重新营造亢奋的学习氛围,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播放“百年中国·华北事变”的纪录片时,并没有出现课前预设中全神贯注、兴致盎然的效果,甚至课堂气氛趋于沉闷,估计是由于此视频叙述过于平淡所致。
怎么办?苦恼之际,视频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引起笔者的注意,随即抛给学生:“视频中提到‘中共到达陕北后,看到1个月前的旧报纸,得知华北事变发生,欣喜若狂’;为何华北事变让中共‘欣喜若狂’?”问题一出,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捕”在错误发生处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教师若能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将闪现的错误视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独具慧眼地捕捉,让学生的思维在辨析错误中深化,亦有助于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例如,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时,板书的学生误将“手工工场”写成了“手工工厂”。
笔者认为,表面上的“一字之差”实质上折射出学生对概念存在认识误区,于是引导学生讨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区别,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
3、“捕”在质疑辨析处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用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固定的答案,学生显得很被动,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若课堂上教师把质疑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就有了新的兴奋点。
例如,探究“新旧中国外交的区别”时,上台展示的学生归纳为:“旧中国:闭关锁国;新中国:独立自主”。
笔者并没有立即点拨,转而询问其他学生是否认同他的观点。
不一会儿,立即有学生提出旧中国的外交归纳为“闭关锁国”不妥,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就被迫开放了;紧接着更有学生从逻辑角度,指出“闭关锁国”的反义词是“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反义词是“主权丧失”,故“闭关锁国”和“独立自主”本身并不对应。
笔者一方面肯定学生思路开阔,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重新概括,最终得出“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外交,新中国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结论。
在民主质疑中互动,确实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三、兴奋点的延续设置、捕捉兴奋点后,教师还应设法延续之,让课堂异彩纷呈、高潮迭起。
1、“续”在扶放结合,课堂时空延伸处教学中并非所有环节都让学生独自完成,一些必要的步骤或思维节点需要老师帮扶,好比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学生依次登上每个平台的阶梯就是教师恰到好处的“扶”,而登上每个台阶后如何研究和解决问题,则应充分地“放”,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上“现代中国的外交”复习课时,笔者设计了一道探究题:“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论证材料七中‘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观点。
”上台展示的学生将“斗则两伤”概括为“对中国:苏联威胁中国安全;对美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接下来的质疑环节,不少学生表示对上述论据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此时教师若放任之,恐怕学生很难走出思维陷阱。
笔者稍加提示:“究竟是谁和谁‘斗’?”这轻轻一“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不仅很快意识到展示的学生答非所问(他是从苏联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而且各抒己见,最终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此外,史海浩瀚,有限的课堂并不能完全体现历史学的终极价值,加之能直接感知的历史事物往往更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历史,将兴奋点延伸至课外,教学效果将大为提升。
例如,学习“改革开放”时,让学生列举身边改革开放的成就或失误,从而多角度理解改革开放。
又如,学习“抗日战争”时,不妨开展“抗日战争在南宁”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昆仑关抗战遗址;青秀山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镇宁炮台等古迹,想必能激发学生对抗战历史新的认识。
2、“续”在适时激励,师生互动悦纳处有效互动是一个在教师关注学生的需要、认可学生的认知成果、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基础上的,适时引导的过程。
而适时鼓励往往能触发新的兴奋点。
一方面,教师应因此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和评价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吸纳学生的思维成果,尤其要善于提炼学生发言的精华——精彩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失误时给以善意的纠偏,思维受阻时加以适当点拨,欲言不能时送以真诚的鼓励,实现师生互动悦纳,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实现交流和阶进。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若能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预设、捕捉、延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历史课堂将真正走进学生,成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1] 邓小星.捕捉兴奋点,激发历史学习兴趣[J].零陵学院学报,2003(12)[2] 戴厚祥.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7)[3] 金可泽,袁莉红.利用学习“兴奋点”提升科学课堂互动有效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0)[4] 冉茂奇.激活历史课堂的兴奋点[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2)[5] 吴丽萍.让政治课堂精彩纷呈——浅议政治课堂的“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6] 王艳.新课改形式下的历史教学要注重“五化”[J]. 教育教学论坛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