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块 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是什么意思 (2)

星火燎原是什么意思概述星火燎原(原文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的一则寄语)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一星之火,可以燎原。
用来形容一个小小的事物或行动,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或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星火燎原成语的起源、意义和使用场景,并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这个成语更加深入的含义。
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是由德国哲学家、政治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撰写的重要作品,被广泛应用于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
星火燎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卷中,并随后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被频繁引用。
意义星火燎原的意思是指一开始只有微弱的火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小的火花可能会迅速扩大,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微小事物产生的巨大效应,强调小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潜在的能量和影响力。
在社会学与政治学中,星火燎原通常被用来形容社会运动或政治运动的爆发。
一方面,这种运动可以通过小规模的示威、抗议或宣传活动开始。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运动可能变得日益壮大,最终导致社会变革。
另一方面,星火燎原也可以用来描述创新技术或思想的传播过程。
一个小小的创意或想法,通过社交媒体、口口相传等方式传播开来,可能迅速在整个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使用场景星火燎原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使用场景的例子:1.社交媒体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往往以爆发式的方式出现。
一段视频、一篇文章或一张图片,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可能迅速引发热议,形成大规模的舆论影响。
2.创业公司发展:一个创业公司最初可能只是一小群人的构想和努力。
然而,如果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引起市场的关注和认可,很可能会迅速吸引更多的用户或投资者,扩大规模并取得巨大成功。
3.社会运动:许多历史上的社会运动都是从小规模抗议或示威行动开始的。
像孟加拉国独立运动、美国民权运动等,都是通过星火燎原的方式,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星火燎原讲义教案

星火燎原讲义教案教案标题:星火燎原讲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星火燎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星火燎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熟悉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星火燎原》小说原文和中文翻译。
2. 讲义和课件。
3. 学生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星火燎原》小说,提问学生对该小说是否有了解。
2. 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小说内容(15分钟)1. 分段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重点介绍每个章节的概要和关键人物。
2. 结合课件和讲义,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插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并总结归纳。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1. 分发阅读材料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与同伴讨论答案。
3. 教师进行答案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其他文学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似题材的小说,比较不同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 带领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小说的评价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星火燎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600字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600字
前段时间我读了《星火燎原》这本书,在《星火燎原》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邱少云,邱少云这个班为了夺取“391”高地,他们只好在前一天的天还没亮时悄悄地摸进“391”高地泥泞的山坳里,潜伏在山沟的茅草丛中,到时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
到了白天,敌人在阵地前的草地上放起了燃烧弹,枯黄的草在战士们的身边燃烧了起来。
这时作者突然闻到一般浓重的棉布焦味,他扭过头一看,原来是邱少云的棉衣被火烧着了。
这时,邱少云只要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如果作者扑过去把邱少云的衣服扯掉,也可以救出邱少云。
但是这样一来,他们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就会被敌人发觉,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和作者一样非常担心,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土怎么忍受得了呢!担心他会突然跳起来,只好盼望着出现什么奇迹。
我深深地体会到作者那复杂、矛盾、痛苦而又担心的心情。
可是,邱少云却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直到最后一息,他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
他在火堆里一定在想:如果我从火堆里跳出来,就会使我们的这些战友被敌人发现,就会被敌人杀害,为了整个班整个部队,我宁愿牺牲自己。
他有着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假如我们现在不努力,长大了没有过硬的本领,外国人还会像以前那样向中国发起进攻,欺负我们老百姓,到了那时,我们就无还手之力了。
我们重温历史,是为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好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振兴中华”的民族栋梁。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

星火燎原读书心得篇一:《星火燎原》是郭敬明的一部小说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星火的成长故事,揭示了当代青年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读完这本书,我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被主人公星火的坚持和勇敢所打动。
星火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作家,尽管他遭受了许多打击和挫折,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梦想,并且不断努力追求。
他的坚持让我想到了自己,以及身边许多同龄人,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但在现实的压力下,很容易放弃或者妥协。
读完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像星火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追求,不受外界干扰。
其次,在《星火燎原》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星火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摇摆不定,他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对自己梦想的坚持,还要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实际问题。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追求梦想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而是充满曲折和挑战的旅程。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找到平衡点,才能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读完《星火燎原》,我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了反思。
星火一直追求的是作家的梦想,而我也意识到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同的。
有些人的梦想可能是成为一名医生、工程师或者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寻自己的梦想,并且不断成长和进步。
无论我们选择的道路是什么,只要我们坚持追求,并且为之努力奋斗,就能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总而言之,读完《星火燎原》,我深深地被故事所触动,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潜力。
通过主人公星火的成长经历,我明白了追寻梦想的不易,也懂得了坚持和勇敢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对梦想的信念,努力追求并不断成长,就能让自己的人生燃起一把熊熊烈火,照亮前行的路途。
篇二:《星火燎原》是一本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作品,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郑义。
这本书以广州起义为背景,描绘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展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觉醒与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版)

演讲者:xxx
导师:xxx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章章章章章章章章章章
引 言
寓 言 故 事
哲 理 启 示
个 人 体 验
总 结 观 点
行 动 计 划
跨
结 语
拓展 思考
文 化 视
结论 与展 望
角
第1部分
引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 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 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 个故事
总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哲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无论是在商业 创业、个人成长还是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启示。让我们在生活 和工作中积极践行这个道理,通过不断地努力和积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第9部分
跨文化视角
跨文化视角
中国文化中的星星之火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星星之 火"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 义。它被视为希望和未来的象征 ,常被用于形容微小但有希望的 力量
第10部分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深远的哲理和启示意义。通过对其含义的探讨和跨 文化视角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这个成语代表了一种微小但有希望的力量:通过不 断地努力和积累,可以实现更大的目标 在不同文化中:"星星之火"都被赋予了积极的象征 意义,可以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中国的古代诗词中, 诗人和词人常常用"星星之火" 来形容希望和坚持的精神。这 种用法表达了一种信念,即即 使面临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 有希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星火燎原》读后感

《星火燎原》读后感当我翻开《星火燎原》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书中描述了一群英勇的革命者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坚定信念,为了理想而奋斗。
他们的故事,就像那燎原之火,温暖而明亮,点亮了前行的路。
一、历史背景与情境《星火燎原》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革命精神的颂扬。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数英雄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描绘了革命者面对重重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
揭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和必然胜利的信念。
二、英雄形象与人性光辉书中的英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勇士,更是生活中的普通人。
他们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描绘了英雄们在革命历程中的成长与转变。
揭示了英雄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痛苦与牺牲。
展现了英雄们在困境中仍然坚守信仰和理想的力量。
三、思想与价值观《星火燎原》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是丰富的。
它不仅强调了革命精神的重要性,还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它鼓励人们为了理想而奋斗,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革命精神:书中所展现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
民族复兴:书中的故事提醒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信仰与使命:书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坚守信仰和使命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在当今社会所缺乏的。
四、现实意义与启示《星火燎原》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集体利益。
这本书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对于年轻一代的教育意义:通过了解革命历史,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在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星火燎原书籍简介

星火燎原书籍简介摘要:一、书籍《星火燎原》简介1.书名含义2.作者简介3.创作背景二、书籍主题与内容概述1.主题思想2.主要内容3.故事情节梗概三、书籍的影响与评价1.社会影响2.读者评价3.专家评价正文:《星火燎原》是一部描绘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小说,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徐光宪。
该书创作于上世纪50 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历程,作者以此书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
一、书籍《星火燎原》简介《星火燎原》这个书名寓意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它代表了革命的火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最终燃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斗争。
徐光宪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历史观,生动地描绘了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画卷。
二、书籍主题与内容概述1.主题思想《星火燎原》的主题思想是纪念和歌颂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展现革命者在斗争中百折不挠、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同时,通过揭示旧社会的黑暗与压迫,强调了革命斗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主要内容《星火燎原》以革命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李家庄的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与封建势力、土匪、日军等展开斗争的故事。
作品通过一系列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了革命者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英勇事迹,以及人民群众在斗争中的伟大力量。
3.故事情节梗概在李家庄,封建势力和土匪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后来,共产党来到了李家庄,领导人民展开斗争。
在党的领导下,李家庄的人民勇敢地与封建势力、土匪、日军等展开了艰苦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三、书籍的影响与评价1.社会影响《星火燎原》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广大读者喜爱。
它不仅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2.读者评价许多读者表示,《星火燎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感受到了革命者的英勇和坚定。
同时,书中描绘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读者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星火燎原书籍简介

星火燎原书籍简介摘要:1.星火燎原书籍简介2.书籍的作者和背景3.书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书籍的价值和影响5.总结正文:【星火燎原书籍简介】《星火燎原》是一本由我国著名作家艾芜所著的长篇小说,该书于1956 年首次出版。
作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星火燎原》通过讲述一段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坚韧不拔和勇敢顽强。
【书籍的作者和背景】《星火燎原》的作者艾芜,原名汪佩蓉,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爱国家庭,自幼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在抗日战争时期,艾芜曾亲身经历过战争的磨难,这为她创作《星火燎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体验。
【书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星火燎原》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支中国特工小分队执行任务的故事。
故事中,特工队员们在敌占区执行任务,他们不仅要面对日军的围追堵截,还要与汉奸、土匪等势力斗智斗勇。
尽管身处险境,特工队员们始终坚定信仰,勇往直前,用智慧和勇气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书的主题是表现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不屈精神,强调了信仰和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讲述特工队员们的故事,艾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战争画面,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我们民族的伟大。
【书籍的价值和影响】《星火燎原》作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该书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同时,《星火燎原》还传递了一种信仰和团结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总结】《星火燎原》是一部描绘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特工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讲述特工队员们的故事,艾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战争画面,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我们民族的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版块共四块竖板,全高(含座)1.9米,宽0.9米。
展板净高1.4米
星火燎原
图一五四运动油画(下载)
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图二建党(下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图三建军(下载)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下,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图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下载)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春,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军北上先锋队来武清进行抗日活动。
5月,派张国珍在黄花店邵七堤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很快发展到七十余人,张国珍任大队长,张秀山(豆张庄周立营村人)任副队长。
由于都是农民新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没有穿军装,所以也称便衣队。
他们不断出奇不意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让处于绝望中的黄花店人民,在黑难中看到了希
望的曙光,也点燃了全民抗日的烈火。
(制作便衣队打击日寇图)1944年9月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建立中共路南武清县工作委员会,共划为五个区,黄花店为五区。
五区区委书记朱俊杰、组织委员吴素珍、宣传委员董芳、区小队长冉树芳,他们都是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派来的脱产干部。
图:手绘路南武清县区划图已完成,标注出第五区
党支部的诞生
后辛庄(现西后庄)只是武清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
1945年7月21日,十二个有着共同志向的年轻人在这里建立了武清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从此他们燃起的火种点亮了整个武清。
(西后庄村效果图和现村支部外景图)
经过全国人民浴血奋战,1945年7月,抗日战争进入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
冀中解放区迅速发展壮大,黄花店的人民武装力量也日益发展壮大,对敌经常开展游击战、地道战(制图),使敌人惶惶不可终日。
时任武清县保安总队副队长的汉奸柳世平(柳小五)妄想继续维持其反动统治,在我县西部边界开挖了一道南北绵延百里的“惠民壕”,百姓称“毁民壕”,妄图挡住西部八路军的进攻。
八路军冀中军区发动大清河北战役,7月18日突破日伪武清防线----“毁民壕”,进入武清界内,解放了路南武清县大部分村庄。
(制图)
五区区委书记朱俊杰带领干部进驻后辛庄村(现西后庄村),(图:“我们是党中央、毛主席派来的,是专为穷苦大众谋幸福的”)
武清县在日伪时期,雇工的年工资最高是450公斤玉米,一年到头总是在饥饿困苦中挣扎(制图)。
区委干部进村后,访贫问苦,召开雇工会议,宣传革命道理(制图),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阶级觉悟,组建了工会,开展减租增资运动(制图)。
群情激愤的群众,组成浩大的队伍,敲锣打鼓到地主家要求减租增资(制图)。
在后辛庄村、马营村的带动下,路南武清县的减租增资运动取得了很大成果。
据路南武清县统计,全县11个重点村,地主共退给群众租粮31.3万公斤;以地代粮,退给群众土地2785亩;新订租地契约1948张,取消了高利贷(统计图)。
人民欢欣鼓舞,“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的歌声响彻武清大地。
(人民欢庆图)世代穷苦的人们,亲身体会到了共产党好,打心眼里相信党、拥护党。
后辛庄村的很多青年人纷纷找到工作组询问:“我能不能参加党”?“我怎样才能参加党”?区委书记朱俊杰开导大家说:“只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工作,就能参加党组织”。
(积极申请入党制图)如今90岁高龄的董殿广老人,是当年后辛庄村首批加入共产党的党员之一,对自己60多年前入党过程记忆犹新。
他说:“入党是十分严格、十分严肃的,写了入党申请书,组织要对个人历史、社会关系、工作和生活作风,反复审查,直到把所有问题搞清楚,才进行发展。
李德宽、王树华、董殿广三人的入党宣誓,是在村东高粱地里的一个小土屋里秘密进行的。
(制图,此图要突出)
在那烽火连天的年代,入党就意味着把个人的一切交给了组织。
为了保证每个党员的生命安全,入党是绝对保密的。
党员和组织保持单线联系,党员之间互不相知。
每一个党员都为自己能够成为党组织的成员,感到自豪,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新编《武清县志》这样记载:“1945年7月21日在黄花店乡后辛庄村,朱俊杰、董芳组建了第一个党支部,李德宽任支部书记,党员12名。
”
后辛庄党支部建立之初的12名党员:李德宽、王树华、董殿广、李世亮、王丙臣、杨玉起、陶凤奎、侯天山、白连华、王福庆、周宝玉、刘金明。
支委由三人组成,书记李德宽、宣委王树华、组委董殿广。
侯天山为村长、李世亮为工会主席、陶凤奎为武委会主任。
党支部诞生之时,正值日寇垂死挣扎得时刻,日伪的大批军队就驻扎在5华里外的黄花店。
加入共产党就意味着成了国民党捕杀的对象、日寇的死敌。
董殿广老人说:“党的崇高理想就是党员的奋斗方向;得到组织信任,能够为党工作,就是最大的光荣,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燎原
自从后辛庄村党支部成立,灾难深重的黄花店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迅速带动周边马营、八里桥、解口、鱼市庄、西田庄、冀营建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
(制简图,用红五星标注)并带领这些党支部开
展革命活动(制图),后辛庄村党支部实际上起到了中心支部的作用,抗日烽火燃遍黄花店,救国浪潮席卷了整个路南武清县。
不足百日,路南武清县农村党支部已发展到55个,拥有共产党员537名。
(制作柱状图说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后辛庄村党支部由成立之初的12名党员,发展到最多时达18人,涌现出周宝玉、冯维舟等多位优秀共产党人。
有的在以后的市级、县级党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
后辛庄村党支部在白色恐怖下,在艰难险阻中,英勇顽强,不懈斗争的这种意志,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武清这片热土上形成燎原之势,使众多武清儿女投身革命,为武清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8月18日,八路军冀中军区和路南武清县大队在陈鹏的指挥下,越过“毁民壕”,打响了解放路南武清县的战斗,9月2日傍晚,包围了黄花店,武清县保安总队第三大队队长张翰臣深夜弃城逃往杨村,黄花店宣布解放,至此路南武清县全境解放。
(制作战斗、张翰臣逃跑和武清县解放3个场景图)
图:9月3日贫苦群众分到了汉奸张翰臣家的粮食(制图)。
图日本投降受降仪式下载
一次反扫荡胜利(制作下述战斗场景图)
1945年7月,青纱帐刚刚起来,日寇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禁止黄王公路两侧500米内有高于1米的庄稼。
黄花店镇是日寇的重要据点,驻有一百人左右的一个日军警备队,队长叫山田少佐。
一日,路南武清县县大
队,经过长途奔袭,来到“毁民壕”西部的东辛庄村(属河北安次,与黄花店后辛庄村相邻)。
正值山田少佐命令三十多个伪军和十多个日军,经过鱼市庄、马营到后辛庄“扫荡”,我军侦查到情况,迅速从南北两侧越过“毁民壕”,迂回包围敌人。
敌人被打得蒙头转向,嗷嗷乱叫。
战斗结束,击毙日寇9人,活捉伪军3人,缴获敌人随身携带武器,我军无一人伤亡。
敌人溃退到鱼市庄,一些伪军把鞋都跑丢了。
(摘自武清文史资料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