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件第一章 概论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ppt课 件
•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流派 •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 文学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 文学欣赏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文学欣赏的定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读者在 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 受、体验和认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 品的美学特征的发现和评价。
详细描述
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欣赏的关键环节。读者需要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品味作品语言
总结词
关注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 特点,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VS
详细描述
品味作品语言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特 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分析,可以深入感受 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领略作者 的创作魅力和表达技巧。
比较与拓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总结词
拓展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 拓展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详细描述
在比较时,可以从主题、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 面入手,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同时,要注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 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学欣赏具有反思性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提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欣赏的意义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 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从而提 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第一章

《文学欣赏》第一章

延留阶段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延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回味
就是回味作品语言、人物、情节和感情等方面的魅力,带来 第二次的享受;
二是融入
就是入戏,即将对作品的理解带入、投影到现实生活中。
三、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以审美为主导,综合分析价值; 2 整体把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3 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4 主观感情入其内,客观分析出其外; 5 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
二、 文学欣赏的过程→(三)发展阶段
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 系在一起的想象,而 想象是指大脑对已有 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想象具有主观创 造性。
联想 与 想象
情感 反应
情感反应包括共鸣 和净化两种,是文 学欣赏带来的享受 达到最大值的标志。 其中,共鸣是一种 心灵感应现象。
二、 文学欣赏的过程→(四)延留阶段
造形象;二是可以强烈、浓厚地传达作者的情感;三是优美动听,富有音乐性。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
采用一定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能够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主题的,独立成篇
的文字称为文章。文章的体裁简称文体,是文章的写作模式,是在长期的写作 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一)按形式分类
我国古代根据语言声律形式将文体分 为韵文和散文。韵文是指押韵的文体,如 诗歌;散文是指不押韵的文体,如史传、 诸子散文等。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二)按功能分类
文章的功能是指文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人们根据文章功能将文体分成若干类。
例如,曹魏时,人们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
铭、诔、诗、赋”8类,现代人则把文体分为文学类、新 闻类、公文类等。

文学欣赏概述

文学欣赏概述
• (一)意象与意象叠加
• 意象是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会了主体意趣 的形象。
• 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意象是:那在一瞬间呈现理智和 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 所谓意象叠加,也就是两个以上的意象不加评论地 并置一起,成为一个叠合在一起的意象,由此造成 一种复合的意象表现,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效果。
四、诗歌的艺术技巧
• 意境由意象构成,是若干意象组合成的艺术氛围。它融情、景、 形、神、理于一体,创造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使诗歌具有无 穷韵味。古人追求“象外之象”、“境外之境”,就是要在有 限的具体形象中寄寓无限的想象。与意象美相比,意境美更能 体现这种有无相生、实虚妙合、情景交融的诗歌特质: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飞白译)
弧 线
[顾城]
•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四、诗歌的艺术技巧
• (二)隐喻
• “隐喻”是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 布鲁克斯说:“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现代诗歌 的技巧:重新发现隐喻并且充分运用隐喻。”隐喻在西 方现代诗歌中地位尤其重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意象美体现在两方面:
• 1. 鲜明真切,生动传神
• 2. 具有独创性,体现诗人的个性特质
• P66温庭筠的《菩萨蛮》
• 这是精神的闪电中诞生的诗歌,芒克的代表作。炫目的光芒, 闪电般迅疾的联想,可以诠释和放大梵高笔下绚烂又充满迷茫 的壮丽景象。现实中的一片向日葵,灼伤了诗人的目光,也修 改了红色修辞中对它的误解与扭曲,除非有十足的自信与创造 力,不能做这样大胆的处理。 • ——《中国优秀诗歌》

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课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

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绪论——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

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一、文学活动: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

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品——读者。

第一章 文学鉴赏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文学鉴赏概述ppt课件
4
外国文学经典
《变形记》 《羊脂球》《项链》[法]莫泊桑
《变色龙》 [俄]契柯夫 《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复活
》[俄]国托尔斯泰 《浮士德》{德}歌德 《雾都孤儿》 、《双城记》[英]狄更斯 《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圣经》 《红与黑》[法]司汤达
5
• 《神曲》[意]但丁
•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3
现代当文学
《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 《药》;《子夜》,《金粉世家》、《啼 笑姻缘》,《京华烟云》,《沉沦》,《 背影》,《四世同堂》,《上海屋檐下》 ,《边城》,《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莎菲女士的日记》,《雷雨 》,《围城》,《呼兰河传》,《死水微 澜》,《茶馆》,《伤逝》
16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7
鲁迅曾经指出,在看《红楼梦》时,单是命意,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第7卷 第419页)。
• 欣赏者心目中的“阿Q”和“哈姆雷特” • 作家塑造的“阿Q”和“哈姆雷特”
• 《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荷马史诗》[希]荷马
•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
•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 《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比彻·斯托夫人
•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
[法]雨果
6
《基督山恩仇记》 、《三剑客》 [法]大仲马 《简•爱》 [英]夏洛蒂•勃朗特 《茶花女》[法]小仲马

文学鉴赏论PPT课件

文学鉴赏论PPT课件
• 据此可以将阅读分为: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
第21页/共77页
⑩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
• 主动阅读,是读者不但能阅读与自己的期待视野一致的文学 文本,而且能够通过调整(顺应)自己的心理结构,从而阅 读与自己的期待视野不一致的文学文本。
• 被动阅读,则相反,读者只能阅读与自己的期待视野相一致 的文学文本,而不能阅读那些与其期待视野不一致的文学文 本,它不能根据文本的召唤结构的需要以调整其审美心理结 构,即它不能对文本的召唤作出应答。而只能按既有的审美 心理结构选择文本。
感受能力。

第24页/共77页
1.语言的审美形(态 二 ) 作 品 的 审 美 形 态
就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中
• 第一、规范性的:体实现际上是指合乎规范的技巧性,即不能生造除自己以外谁都不懂的词汇, 如“驿动”,慎用地方方言。用大众都懂的规范语言表达出与众不同的个人感受,这正 是作家的功力所在。所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是指运用规范语言表达特殊情感的技巧, 即在语法意义与语用意义之间求得一种最优化的平衡,在能使大众理解的前提下追求最 大化的“新颖性”。
第25页/共77页
• 第二、表情性:更进一步,文学语言还要讲究情感性,因为 文学本身就是为了表达作家和读者的审美情感的,所谓语言 的技巧,就是要在新奇的语言形式中巧妙地表现出情感意味 来,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情感,文学语言的技巧也就无从谈 起。
第14页/共77页
②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作:
• 尧斯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 伊瑟尔:《阅读行为》金惠敏等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
第15页/共77页
③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
• 接受理论的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阐 释学:“所有文学的艺术作品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完成。”甚 至认为“不涉及接受者,文学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

文学鉴赏1-概论ppt课件

文学鉴赏1-概论ppt课件

一、语言的游戏 许多生活的真实,是需要以小说的方式表达的。 那就以小说的方式表达吧。因为某些真实的生活 ,只能通过虚构的桥梁,才能使那种真实抵达真 实的境界。——阎连科《为人民服务》 “文革”中间有一段时间,人们出门,无论说什么 话,只要一开口,就必须先说一句毛泽东语录, 然后再说要办的事。以下是供销社里一中学生与 售货员的对话,堪称经典。 中学生:“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 售货员:“为人民服务——你要哪一种?”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
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第一个要素:艺术产品本身 作品 WORK 第四要素:欣赏者, 即听众、观众、读者。
作家 ARTIST
Description of 读者 the contents AUDIENCE
第二个要素: 生产者,即艺术家 世界
UNIVERSE
第三个要素:由人物和行动 、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 或者生命感觉的本质所构成 的“自然”,即世界。
文本细读
陈思和指出:“欢悦地、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 真正进入文学。”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是进行文本细读,方法 就是直面作品、寻找经典、寻找缝隙、寻找原型。直面作品, 就是要以我们赤裸的心灵和情感要求来面对文学,寻找一种线 索,来触动文学名著所隐含的作家的心灵世界与读者阅读的心 灵世界之间的应和。所谓“经典”是指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意 象,指那种经得起历史上反复被人引用被人阐发的文化资源。 寻找缝隙指的是要读出作品的破绽,读出作家遗漏的或者错误 的地方。寻找原型则是要找出作品中隐藏的隐型结构,这种隐 型结构通常来自民间的文化资源,反映民间对于现实生活的习 惯性理解。 孙绍振指出了文本细读的方法就是还原、比较。其实还原就是 要直面作品;比较则是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历史比较和逻辑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到此结束,
谢谢!
文学创作过程
思想 意蕴
文学 形象
语言 文字
文学欣赏过程
三、欣赏者的素质
语感能力,读者对文学 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将语言符号转换为艺术 符号,再建艺术形象的 能力 生活经验、文史知识、 专业知识
四、文学欣赏的意义
(一)艺术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想象力创造的虚构世界。 《三国演义》的孔明,《西游记》的唐僧,不等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小说中 的事件,不等于真实发生过的。 (二)在各门艺术里,造型艺术最基础,音乐最纯粹,文学最庞大、最复杂、最 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性也最强。 (三)欣赏文学,使人活得更像人,换言之更有意义。使我们对于世界和对于生 活,有新的看法。 席勒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游戏”,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人只有在游 戏中,才是自由的; 人只有是自由的,他才游戏。”席勒《美育书简》 (四)文学是孤独者的情感创造,欣赏文学是人的孤独的慰藉,有“遇知音”之 浩叹。 海明威在答记者问时说: “写作,即使是在最成功的时候,也是一种 孤独的生活。” 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两 个 人 呆 在 家 中》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六、文学作品的四大层次源自 第二层次:给人以休闲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第三层次:给人以知识和信息 文化散文 学者散文 第四层次:给人以思想和美感 王小波《椰子树与平等》 史铁生《我与地坛》
折中义文学

史传文学、杂文、政论、报告文学
二、什么是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是对文学文本的欣赏性阅读。把 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 深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
这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的过程。 这是一个对文本加以改变、丰富的过程。 也是一个融会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 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 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月 迹 贾平凹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 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息地溜进 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 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 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 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 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 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 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文学欣赏的第三个环节
双重解读(文学的意蕴层面). “显在结构”和“潜在结构” “细读” 《红楼梦》---水 《荷塘月色》“心里颇不宁静” 、“月光” 、“荷香月色”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用它去寻找光明。 “黑夜”时间意向,黑暗势力暗示,也是产生“黑色眼睛”的地方。 “黑色眼睛”,不仅是生理概念,也是一代人追求过程的凝聚。 正是“黑色”,有了“黑色的眼睛”,有了“黑色的眼睛”,才能去 寻找“光明”,三个意向组合,构成了一个多义的不确定的总体象征 。
把握作品的思想之美 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王小波等等。 《我与地坛》 对人类困境的思考: (1). 孤独 ( 2). 欲望 (3). 死亡 人类如何摆脱困境? (1). 母爱 ( 2).爱情 ( 3). 热爱生活,享受生命的进程 (4). 承认差别 (5). 肯定欲望 王小波《椰子树与平等》
第一节
文学的功能
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
体认人生、延展人生、滋养人生
——朱寿桐
一、文学的定义
广义文学(文化型的文学概念)

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所 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 态。
狭义文学(审美型的文学概念)
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 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女 人 梁实秋 有人说女人喜欢说谎,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 能抽取版税,便很容易致富。这问题在什么叫做 说谎,若是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 僵,获取精神上小小的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 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 富于说谎的天才。
男 人 梁实秋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当然,男人当中 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 衣冠楚楚的。但大体讲来,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 数量要比较少些。某一男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 迫的,入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入浴的初 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断然处臵是定期强迫 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 不无浮冒情事。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 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 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 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当中拣选比 较干净的去应急。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 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 容丰富。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 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
文学欣赏
第一章 概述
文学欣赏
第一章 概述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情景导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 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字好像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 经验库。‘善读’的艺术即在如何把握着支票的全部价值,并能在自己的银行里兑了现。 (萧乾:《经验的汇兑》) 钱穆《读诗》: 不懂文学,不通文学,那总是人生一大缺憾。这一缺憾,似乎比不懂历史,不懂哲学 还要大。
五、文学欣赏五个层面:
1、文学感情层面 2. 文学形象层面 3. 文学的意蕴层面 4、主体创造层面(略) 5、感受文学的语言之美
第一层次:给人以感观刺激 “美女文学”、“下半身写作” 包括《十面埋伏》《满城尽是黄金甲》《无极》 过于追 求感官效果 还有“口水文学”、“废话文学” 如“梨花诗”:
文学欣赏的第四个环节
欣赏主体的积极再创造(主体创造层面)
(德)伊瑟尔 1. 未定点 2. 召唤结构 3. 视野融合
姚斯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奈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文学欣赏的第五个环节:感受文学语言之美(文学的语言层面) 贾平凹散文语言 梁实秋语言
文学欣赏的第一个环节
感情的投入与感情的感应。(文学的 感情层面)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文学欣赏的第二个环节 善于把握形象、细节 尤其要善于从作品的 文学形象层面“缝隙” 中 发现现实意义。(文学形象层面)
生死契阔,与之相悦。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