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生电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 第5节 《磁生电》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第5节《磁生电》导学案知识回顾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磁场对电流的影响,也学习了电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磁场对运动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影响,也就是磁生电的现象。
磁生电是指磁场中的导体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这种感应电流又称为磁生电动势。
实验现象实验一: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
1.实验装置:将一根金属导轨安装在水平桌面上,并使用导线将导轨的两端接入示波器。
2.实验操作:–在导轨上放置一个磁铁,使它可以在导轨上自由运动。
–将示波器接入电路,调节示波器的触发时间和显示方式。
–运动磁铁,观察示波器的显示情况。
3.实验现象:当磁铁在导轨上运动时,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电压的变化。
实验二: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式和磁场强度,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
1.实验装置:将一根金属导轨安装在水平桌面上,并使用导线将导轨的两端接入示波器。
在导轨上方放置一个磁铁。
2.实验操作:–改变磁铁的位置和导轨的角度,观察示波器的显示情况。
–固定导轨的角度,改变磁铁的位置,观察示波器的显示情况。
–固定磁铁的位置,改变导轨的角度,观察示波器的显示情况。
3.实验现象:当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式和磁场强度时,示波器上的电压发生变化。
实验三:调节磁铁的朝向,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
1.实验装置:将一根金属导轨安装在水平桌面上,并使用导线将导轨的两端接入示波器。
在导轨上方放置一个可转动的磁铁。
2.实验操作:–调节磁铁的朝向,观察示波器的显示情况。
3.实验现象:当调节磁铁的朝向时,示波器上的电压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产生感应电流,这个现象称为磁生电。
2. 磁生电是由于磁场的改变引起的,当导体运动时,磁场的变化会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3. 当导体运动的速度增大或者磁场强度增大时,感应电流的大小也会增大。
4. 当改变导体运动的方式或者磁场的朝向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九年级物理电生磁学案新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电生磁》学案新版人教版【温习回忆】磁场的大体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的作用。
2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动身,回到极。
4请在以下图中画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散布特点?试探:讨论:除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外,还有什么物质能产生磁场让小磁针发生偏转?【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一实验探讨: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到的现象填写以下问题:现象:⑴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小磁针;⑵断电时,小磁针;⑶当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时,小磁针。
结论:以上现象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___,磁场的方向跟_____的方向有关。
2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与___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3让学生阅读本P124-P12了解“奥斯特实验”名称的由来及意义。
4奥斯特实验的意义:这一重大发觉轰动了科学界。
因为它揭露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这一发觉有力地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进展二实验探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么样的?试探:既然电能生磁,什么缘故手电筒、一般电线通电时吸引力仿佛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让学生阅读本P1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来回答。
下面咱们来研究一下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大伙儿想一下要研究磁场应如何研究?学生试探并回答:实际确实是研究磁感线的散布?2分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1)提出问题: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周围也应该存在磁场,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式能够显示出磁感线的散布?(铁屑或小磁针)(2)在螺线管中通入电流,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周围不同的位置,观看小磁针所指的磁场方向(如右图),想一想,在咱们所熟悉的各类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哪一种磁体相似?(3)归纳分析:对照上节学习的蹄形磁体和条形磁体的磁场散布,你能取得什么结论?(4)实验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一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0.5磁生电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磁生电的现象,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2. 发电机的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区别。
3. 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习楞次定律,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磁生电的现象,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2. 帮助学生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区别。
3. 引导学生学习楞次定律,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以及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区别。
2. 教学重点:磁生电的现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蹄形磁铁、线圈、电流表等);教学PPT。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蹄形磁铁和线圈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磁生电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磁生电的原理。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发电机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区别。
4. 楞次定律学习:讲解楞次定律,引导学生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2. 发电机原理3. 楞次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生电的现象及其原理。
(2)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区别。
(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答案:(1)磁生电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当蹄形磁铁在线圈附近运动时,线圈中会产生电流。
磁生电的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20.5磁生电学案设计

20.5 磁生电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发电机原理,能量转化。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磁生电的条件,及感应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科技改变生活意识,树立对待困难坚持不懈的态度。
【重点与难点】1.探究电磁感应现象2.发电机原理一、课前复习,温故知新。
1画磁感线2、如图一丹麦物理学家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与有关。
3、如图二磁体对通电导线有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和有关。
4、如图三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实质是能转化为能。
二、课前预习,了解新课。
1、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了解需要什么器材?了解实验步骤。
结论: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第一个发现的。
根据这个发现发明了。
2、发电机原理是,把能转化为能三、课上探究,突破重点。
分组实验(如上图):(1)让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不同强度的磁体)。
;现象:观察到电流表指针。
说明:。
(2)让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
现象:观察到电流表指针。
说明:。
(3)将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
说明:。
(4)将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
说明:。
(5)开关断开,导线沿不同方向运动。
现象,说明。
结论: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_________ 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第一个发现这个现象的是。
2、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1)磁极不变,导线分别向左、向右运动,现象: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方向有关。
(2)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方向不变,蹄形磁体的N、S极对调,(改变磁感线的方向)。
现象: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方向有关。
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和___________方向都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5磁生电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20.5 磁生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0.5节磁生电。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的现象。
内容包括:1. 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介绍法拉第、亨利等科学家在电磁感应领域的研究成果。
2. 电磁感应的原理:磁通量的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3. 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介绍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4. 感应电动势:介绍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3. 理解楞次定律,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楞次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磁铁、线圈、电流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产生的现象。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讲述法拉第、亨利等科学家的贡献。
(2)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解释磁通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3)介绍楞次定律,讲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4)讲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2. 电磁感应的原理3. 楞次定律4. 感应电动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2)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电磁感应现象。
(3)运用楞次定律,判断一个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答案:(1)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法拉第、亨利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即电磁感应现象。
(2)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例如,当我们将一个磁铁靠近一个闭合的线圈时,线圈中会产生电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磁生电(教学设计)

20.5磁生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回忆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许多科学家都在思索: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10年的探索,在1831年取得突回忆电流的磁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课题20.5磁生电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电生磁的基础上,探究磁生电的问题。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究经验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但探究新问题还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
如何将前面研究问题的方法迁移过来是教学中必须认真考虑的。
本节由“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和“发电机”两部分内容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实验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并发现磁生电的条件,因此做好“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的实验是突出此重点的关键。
实验中应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得出规律。
设计实验方案应从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入手,逆向思考提出问题——能否利用磁来生电,进而考虑:如何利用磁生电、如何显示电流等。
难点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要突破难点,首先是要做好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将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思维方法迁移过来,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力求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器材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开关、铁架台、方形线圈、导线、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发光二极管、发电机模型。
多媒体ppt ,包含视频《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手摇发电机原理》、《发电机原理》等。
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法拉第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根据这个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提问】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大多是由发电机提供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0.5磁生电

2.针对技能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组织课堂实验活动,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观察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3)布置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磁感应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2)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3)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4.请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并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作业要求:
1.实验报告需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
2.课后习题需书写规范,解答过程清晰,答案正确。
3.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理解科学家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利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反馈与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已学的电学知识和磁学知识,如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电流和磁铁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当磁铁穿过线圈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2.学生在电磁感应知识方面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难度和深度。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3.激发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电磁感应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磁生电》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0.5节后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肯定和指导,纠正错误的认识,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覆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右手定则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知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2.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磁生电现象的实验,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能够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了解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结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如磁铁在导线中运动产生电流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运动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电和磁有什么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磁生电
学习目标
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能区别直流电和交流电。
3.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自主探究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产生的电流叫做。
2.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这种电流叫做,简称。
方向不变的电流叫做。
合作探究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探究实验: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利用导线与电流表组成以下的闭合回路,做各种尝试,看能否产生电流。
(1)让导线水平向左运动。
(2)让导线水平向右运动。
(3)让导线水平斜向上运动。
(4)让导线水平斜向下运动。
(5)让导线水平上下运动。
导线运动情况电流表指针摆动情况
水平向左向右摆动
水平向右向左摆动
斜向上运动摆动
斜向下运动摆动
上下运动不动
归纳总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深入思考:
1.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2.感应电流的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发电机
观察实物:观察手摇发电机,了解其构造。
演示实验:
1.把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用不同速度摇动转轮,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2.把两个发光二极管极性相反地并联起来,并与手摇发电机串联,转动摇把使线圈在磁场中转动,观察二极管的发光情况。
实验现象:
1.转轮转得慢,小灯泡暗;转轮转得快,小灯泡亮;转轮转得越快,小灯泡越亮。
2.转轮转动一周,两个发光二极管交替发光一次。
归纳总结: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这种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方向不变的电流叫做直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9~P140“发电机”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1.交变电流的频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Hz。
2.发电机由和两部分组成。
发电机发电的过程是能量的过程。
课堂检测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A.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B.闭合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沿磁感线方向运动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如图所示,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沿图示的方向运动时,哪种情况下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3.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现。
下列设备中,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是()
A.电动机
B.电磁铁
C.发电机
D.电水壶
4.关于发电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电机可以维持电路两端的电压
B.发电机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发电机可以使闭合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D.发电机可以制造自由电子
5.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指南针能指南是由于地磁场对指南针磁极有力的作用
C.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决定的
D.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电流
6.小明将微风电风扇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并进行实验,用手快速拨动风扇叶片,这时发现小灯泡发光,微风电风扇居然变成了“发电机”。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风扇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B.电风扇发电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电风扇发电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小灯泡发光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7.下列装置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8.如图所示是王浩同学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境(图中箭头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较图(a)和图(b)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B.比较图(b)和图(c)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无关
C.比较图(a)和图(c)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D.由图(d)可以得出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是否运动无关
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弹簧将(选填“伸长”或“缩短”)。
如果用电流表替代虚线框内仪器,然后将条形磁体迅速插入线圈中,与之相连的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这是现象。
10.如图所示是动圈式话筒(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当你对着它说话或唱歌时,人声带由于
而产生的声音,通过传播到膜片,使膜片以及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线圈的这种运动能产生随着声音变化而变化的,线圈在运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是。
11.如图所示的装置,“×”表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的磁感线,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为G的软铁块,软铁块下方有一螺线管,螺线管两端导线与金属导轨abcd相连,导体棒ef放在导轨上,
当它向右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将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该实验涉及的两个物理现象是:(1);(2)。
12.(1)如图甲所示,当悬挂着的导体棒a在磁场中左右运动时,观察到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会摆动,随着对这种现象的深入研究,人们发明制造了机,实现了能向电能的转化。
(2)如图乙是一种“手摇充电式电筒”,握住它上下摇动就能自动充电。
从透明外壳可观察到内部有固定线圈;摇动时可感觉到内部有一个物块在来回滑动,据此猜测,这种电筒的制造原理是,其中那个滑动的物块是。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切割磁感线电磁感应感应电流
2.交变电流交流直流
合作探究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深入思考:1.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感应电流的强弱跟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弱有关。
二、发电机
自主学习:1.50
2.转子定子转化
课堂检测
1.D
2.C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观察题图可知,C项的情境中,导体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种情况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3.C解析: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它实现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D解析:发电机在电路中是电源,它可以维持电路两端的电压,使闭合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但发电机并不能制造自由电子,它只能使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发电机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BD解析:由于通电线圈周围会产生磁场,放在磁场中受到磁场作用力而转动,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项错误。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磁场本身决定的,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可以检测该点的磁场方向,故C项错误。
6.A解析:微风电风扇由磁体、线圈等组成,当用手快速拨动风扇叶片时,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所以,电风扇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7.B解析:电动机的前提是供电,结果是产生运动,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故A项不符合题意;动圈式话筒是把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声信号的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故B项符合题意;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磁效应的原理制成的,故C项不符合题意;扬声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D项不符合题意。
8.A解析:图(a)和图(b)中,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相同,磁场方向不同,是探究感应电流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图(b)和图(c)磁场方向相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同,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由图(a)和图(c)可知,当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均发生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图(d)中导体运动方向跟磁场方向平行,电路中无感应电流。
9.答案:N缩短电磁感应
解析:本题结合动态电路分析考查通电螺线管,为常见题型。
解题时由电流方向结合螺线管绕线方式判定其上端为N极,故对其上方磁体为引力。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当滑片向右滑时,导致接入电路阻值增加,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对上方磁体引力减小,故弹簧缩短。
而后者因为电流表指针偏转可判定有电流通过,即为电磁感应现象。
10.答案:振动空气电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动圈式话筒是依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当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引起膜片振动,膜片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在永磁体的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从而产生随声音变化的感应电流。
动圈
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振动电流。
11.答案:大于电磁感应现象磁化现象(或电流的磁效应)
解析:导体ef向右滑动时,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则有电流通过螺线管,螺线管具有磁性,再吸引上面软铁块,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12.答案:(1)发电机械(2)电磁感应现象磁铁
解析:图甲是电磁感应现象,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发电机,实现了由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手摇充电式电筒”能自动充电同样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它采用了线圈不动,磁极运动的方法,当上下摇动电筒时,磁极相对于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