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6 第2单元 原电池 化学电源课时分层训练 苏教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题库 62 原电池 化学电源(含解析)

第二讲原电池化学电源一、选择题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解析A项,由电池反应可知,Ni2O3→Ni(OH)2,Ni的化合价由+3价→+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Ni2O3为正极,Fe→Fe(OH)2,Fe的化合价由0价→+2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Fe为负极,正确;B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Fe+2OH--2e-===Fe(OH)2,正确;C项,阴极发生还原反应,Fe(OH)2+2e-===Fe+2OH-,c(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错误;D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D正确。
答案 C2.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解析重金属离子都会造成污染。
答案 A3.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解析形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正极均被保护,A正确;Ⅰ中负极为活泼金属Zn,B错误;Ⅱ中是酸性溶液,电极反应式中不能有OH-生成,C错误;Ⅰ中无Fe2+生成,所以无蓝色沉淀生成,D错误。
答案 A4.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双选)( )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解析由图知,烧杯b中的Zn棒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转移到Fe棒上,烧杯a中通入的氧气在Fe棒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使a中溶液的pH升高。
2019通用版 高中化学 高考一轮复习 第六章第二节 原电池、化学电源

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思维流程]原电池的工作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3.工作原理(可用简图表示如下)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1)电极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②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①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正极;②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负极;故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正好相反。
(3)离子移动方向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如SO2-4),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如Zn2+和H+,溶液中H+在正极上得电子形成氢气在铜片上冒出)。
4.注意事项(1)原电池闭合回路的形成有多种方式,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相接触。
(2)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3)无论在原电池中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5.单液原电池(无盐桥)和双液原电池(有盐桥)对比6.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注意]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形成活泼电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对点训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2)原电池放电时,电流方向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3)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4)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Cu2++2Fe2+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解析:选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Cu2++2Fe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2 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含解析)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原电池化学电源电池续航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借助科学家发明的薄片式电池技术,这一难题有可能迎刃而解。
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电池,它可以让电动汽车充电一次续航620英里(大约1 000公里)。
研究人员的做法是,剔除封装单个电池的外壳,用薄片式设计取代圆柱形设计。
金属片上涂有能源存储材料,它是用粉末陶瓷和聚合物黏合剂制造的。
金属片的一侧是正极,另一侧是负极。
然后将双极性电极一个一个堆叠起来,如同将一张张纸叠起来一样,电极之间用薄薄的电解液分开,里面还有一种材料防止电荷短路。
最终,科学家将叠起来的薄片封装为大约10平方英尺(约1平方米)的电池,并与汽车电力系统连接。
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做法能够在相同的空间内安放更多的电极,从而存储更多的电能。
问题1.阅读材料分析薄片式电池增大电池容量的思路是怎样的?(素养角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提示:薄片式电池采用薄片式设计,通过在相同的空间内安放更多的电极,从而存储更多的电能。
问题2.薄片式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分析其充电时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的连接方式。
(素养角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提示:问题3.一种薄片式电池的设计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池封装的电解质溶液为6 mol·L-1的KOH溶液。
(素养角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写出放电时的正、负极电极反应式。
提示:负极:H2-2e-+2OH -2H2O;正极:2NiO(OH)+2H2O+2e -2Ni(OH)2+2OH-。
(2)写出充电时的阴、阳极电极反应式。
提示:阴极:2H2O+2e -H2↑+2OH-;阳极:2Ni(OH)2+2OH--2e -2NiO(OH)+2H2O。
问题4.思考薄片式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开发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素养角度——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提示: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对可持续发展有利;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对环境保护有利。
1.(2020·济南模拟)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容量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6 第2单元 原电池 化学电源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原电池化学电源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如图是CuZn原电池,请填空:(1)反应原理①电子方向: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②电流方向: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③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3)盐桥作用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②平衡电荷(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深度归纳](1)两种装置的比较图Ⅰ中Zn在CuSO4溶液中直接接触Cu2+,会有一部分Zn与Cu2+直接反应,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又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装置的温度会升高,电能效率低。
图Ⅱ中Zn和CuSO4溶液分别在两个池中,Zn与Cu2+不直接接触,不存在Zn与Cu2+直接反应的过程,所以仅是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电流稳定,且持续时间长,电能效率高。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注意: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形成活泼电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式。
如在Mg -NaOH(aq)-Al原电池中Al为负极;在Cu-浓硝酸-Fe(Al)原电池中Cu为负极。
4.原电池原理的两个应用(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例如,在Zn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应用体验]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化学反应中,所有自发的放热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 )(2)在Mg-NaOH(aq)-Al电池中负极反应为Al-3e-+4OH-===AlO-2+2H2O。
( )(3)相同情况下,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
( )(4)原电池反应时,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入正极,然后通过溶液流回负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学案(含解析)苏教版

第2讲原电池化学电源[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考点一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1.概念和反应本质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3.(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深度思考1.在下列原电池图示中依据电子流向和离子移动方向画出形成闭合回路的原理。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2)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3)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4)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答案(1)√(2)×(3)×(4)√题组一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内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能变化答案 D解析A项,内电路中不存在电子的移动;B项,若是由铝、镁、氢氧化钠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则负极是铝;C项,若是由锌、铜、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则正极表面析出铜,没有气泡产生。
2.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答案 B解析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C错;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负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2+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④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错。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2 原电池 化学电源题组训练2(含解析)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原电池化学电源一次电池1.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 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解析】选B。
A、根据总反应:5MnO2+2Ag+2NaCl Na2Mn5O10+2AgCl,可知,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错误;B、反应方程式中5MnO2得电子生成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正确;C、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D、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Cl是氧化产物,错误。
2.(2020·漳州模拟)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是实际应用电池系列中比能量最高的一种电池,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非水的LiAlCl4的SOCl2溶液为电解液。
亚硫酰氯既是电解质,又是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碳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SOCl2+4e-4Cl-+S+SO2↑,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电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Li-e-Li+B.放电时发生的总反应:4Li+2SOCl24LiCl+SO2↑+SC.锂电极上的电势比碳电极上的低D.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电池总反应和效率均不变【解析】选D。
锂电池中锂为电池的负极,失电子生成锂离子,反应式:Li-e-Li+,A正确;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电池正负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时电极反应相加,4Li+2SOCl24LiCl+SO2↑+S,B正确;锂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电势比正极低,C正确;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锂电极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造成电极的损耗,D错误。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原电池化学电源课时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原电池化学电源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cf6a54af5335a8103d22000.png)
第2节原电池化学电源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C.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解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A正确;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B正确;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构成原电池,导线中会产生电流,C 正确;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锌片作负极,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D错误。
答案:D2.(2016·上海卷)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图1 图2A.铜棒的质量B.c(Zn2+)C.c(H+) D.c(SO2-4)解析:该装置构成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
A项,在正极Cu上溶液中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Cu棒的质量不变,错误;B项,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错误;C项,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正确;D项,SO2-4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错误。
答案:C3.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强弱为X>Y解析:外电路电子流向为X→外电路→Y,电流方向与其相反;X极失电子,作负极,Y 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X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Y为碳棒,X 为铁。
答案:D4.(2016·全国卷Ⅲ)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2-4。
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2原电池化学电源练习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2原电池化学电源练习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2017·洛阳期末)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原电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解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晶体硅,A项错误;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由负极(锌)流向正极(铜),B项正确;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C项正确;由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原电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答案A2.下列示意图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解析Cu、C与稀硫酸不反应,A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装置能构成原电池;C装置中的“导线”不是盐桥,不能构成原电池;D装置中缺少盐桥。
答案B3.下列事实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A.将镁粉、铁粉和食盐一块加到水中迅速反应放热B.铁被钝化处理后不易腐蚀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D.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解析将镁粉、铁粉和食盐一块加到水中,构成原电池装置,金属镁是负极,镁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铁被钝化后,在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膜,保护内部金属不易被腐蚀,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金属锌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Zn、Cu、硫酸会构成原电池装置,Zn为负极,使得Zn和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镀层破损后,镀锌铁和潮湿空气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Zn为负极,Fe为正极,Fe被保护,镀锡铁和潮湿空气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Fe为负极,Sn为正极,Fe被腐蚀速率加快,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6 第2单元原电池化学电源课时分层训练苏教版1.(2017·泉州模拟)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C.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D项,a极为负极,电子由负极(锌片)流出。
]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37742166】A.装置Ⅰ和装置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B.装置Ⅰ和装置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C.装置Ⅰ和装置Ⅱ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D.放电过程中,装置Ⅰ左侧烧杯和装置Ⅱ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A项,装置Ⅰ中的负极为Zn;B项,装置Ⅱ中的正极反应为2H++2e-===H2↑;C项,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装置Ⅰ中向左侧移动。
]3.(2013·全国卷Ⅱ)“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C.正极反应为:NiCl2+2e-===Ni+2Cl-D .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B [A 项,在负极Na 失电子生成Na +,正极反应为NiCl 2+2e -===Ni +2Cl -,故电池反应中有NaCl 生成;B 项,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二价镍离子;C 项,正极上NiCl 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iCl 2+2e -===Ni +2Cl -;D 项,钠在负极失电子,被氧化生成Na +,Na +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4.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导学号:37742167】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 B [利用原电池的形成和工作原理解决问题。
在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则①作原电池的负极,②作正极,故活动性①>②;活动性相对较差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故金属的活动性①>③;有气泡产生的电极发生的还原反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故活动性④>②;质量减少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离子而溶解,为原电池负极,故活动性③>④,由此可得金属活动性:①>③>④>②。
]5.LiFeS 2电池是目前电池中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已知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4Li +FeS 2===Fe +2Li 2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i 为电池的正极B .电池工作时,Li +向负极移动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S 2+4e -===Fe +2S 2-D .将熔融的LiCF 3SO 3改为LiCl 的水溶液,电池性能更好C [A 项,由Li 0→Li 2+1S 发生氧化反应,可知Li 为电池负极;B 项,电池工作时,阳离子(Li +)移向正极;D 项,由于2Li +2H 2O===2LiOH +H 2↑,故不能用LiCl 的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6.(2017·安阳模拟)甲醇(CH 3OH)是一种有毒物质,检测甲醇含量的测试仪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a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H2O===CO2↑+6H+C.当电路中有1 mol电子转移时,正极区n(H+)增加1 molD.将酸性电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不可能产生电流B[A项,该装置为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项,正极区H+生成H2O;D项,碱性条件仍可以构成原电池。
]7.(2017·昆明模拟)糖生物电池是一种酶催化燃料电池(EFC),它使用便宜的酶代替贵金属催化剂,利用空气氧化糖类产生电流。
下列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该电池不宜在高温下工作B.若该电池为酸性介质,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阳离子向正极迁移D.若该电池为碱性介质,以葡萄糖为原料并完全氧化,负极反应式为C6H12O6-24e-+6H2O===6CO2↑+24H+D[酶在高温下会失去生理活性,A项合理;若该电池为酸性介质,则H+会在正极与O2发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项合理;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可知,放电过程中阳离子移向正极,C项合理;若该电池为碱性介质,则负极反应式为C6H12O6+36OH --24e-===6CO2-3+24H2O,D项不合理。
]8.利用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设计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其装置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K+移向正极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C.电池充电时镍电极上NiOOH转化为Ni(OH)2D.电池充电时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C[原电池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项正确;该电池中H2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故OH-参与反应,B项正确;放电时,正极(镍电极)上发生化合价降低的还原反应,即由NiOOH转化为Ni(OH)2,充电时正好相反,由Ni(OH)2转化为NiOOH,C项错误;充电时,该新型二次电池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碳纳米管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碳纳米管电极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D项正确。
] 9.锂空气电池能够提供相当于普通锂离子电池10倍的能量,因此它是最有前途的电池技术之一。
如图是锂空气电池放电和充电时的工作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时,b极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D.充电时,溶液中Li+由b极向a极迁移D[根据题给装置图判断,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A、C 项错误;电池充电时,b极发生的反应式为4OH--4e-===O2↑+2H2O,B项错误;充电时,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D项正确。
]10.已知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电工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铜接铝,瞎糊弄”,所以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说的燃料电池都以铂为电极,将燃烧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燃料电池中,可燃物在________极反应,________在另一极反应。
(3)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的强弱。
请写出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
[解析] (2)可燃物被氧化失电子,在电源负极发生反应。
[答案] (1)铜铝接触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铝的腐蚀,易造成电路断路(2)负 助燃物 (3)Cu -2e -===Cu 2+ 2Fe 3++2e -===2Fe 2+11.(2017·贵阳市模拟)由于锂密度小,活动性强,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
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
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 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 +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 2晶格中,生成LiMnO 2。
(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填字母)。
(2)电池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nO 2可与KOH 和KClO 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K 2Mn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 2MnO 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nO 4和M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给信息“Li +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 2晶格中”及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可知b 为正极,a 为负极,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b 极流向a 极。
(2)负极上Li 失电子生成Li +:Li -e -===Li +,正极上反应为MnO 2+e -+Li +===LiMnO 2。
(3)不能用水代替混合有机溶剂,因为Li 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4)根据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推出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 2+KClO 3+6KOH=====高温3K 2MnO 4+KCl+3H 2O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的KMnO 4和M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 (1)b a(2)Li -e -===Li + MnO 2+e -+Li +===LiMnO 2(3)否 Li 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4)3MnO 2+KClO 3+6KOH=====高温3K 2MnO 4+KCl +3H 2O 2∶1B 组 专项能力提升(建议用时:15分钟)12.随着各地“限牌”政策的推出,电动汽车成为汽车族的“新宠”。
某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钴酸锂(LiCoO 2)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且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Li +通过,电池反应式为Li x C 6+Li 1-x CoO 2放电充电C 6+LiCo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