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北京竹枝词看故宫大事及其社会反响
[一个老北京的情怀]老北京情怀
![[一个老北京的情怀]老北京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d008f6a1c850ad02df804190.png)
[一个老北京的情怀]老北京情怀民国元年我出生在北京一个家境衰败的蒙古族家庭。
父亲名景文,当时在日本人办的三井洋行当中文打字员。
他接触到社会上一些新思潮,经常和朋友一起议论国事。
后来,父亲因为向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捐款而遭解雇,家境便更加艰难。
我是在北京第五高等学校读的高小。
一九二五年我十三岁,到御医李秀生大夫家当学徒。
每天除背诵艰涩难懂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外,还要干“扫天刮地儿、铺炕叠被儿、做饭做菜儿”的杂活儿。
我不喜学医,十六岁便离开了李大夫家。
此后的五年中我一直没有工作,便靠给商店画广告、设计包装挣钱养家。
一九三三年,我考入了地质部新生代研究室做绘图员。
除绘制大量古生物化石外,还为北京周口店猿人头骨复制着色,得到中外考古家的肯定。
为了谋生,我先后在辅仁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兼职,当过新华中学美术教员。
一九四一年我又转到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任画师,负责编审汉代石刻画像全集两部,并摹绘数百幅汉代石刻画。
到一九五四年我转到中国美术研究所时,已经是中年以后的事了。
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生计,我干过多种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艺术,坚持在剪纸和绘画方面做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回想起来,这和我所受到的各方面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我的母亲鲍氏善于刺绣,花样多是自己画的,配线鲜亮而雅致。
有时衣服破了,她会依洞绣上一朵小花或一只昆虫。
她还经常剪些窗花贴在窗户上,使贫困的生活添一番乐趣。
她不但心灵手巧,而且非常和善,街坊来求花样,她总是乐于帮忙。
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十二三岁也开始学着铰些花样。
而到街头画速写及临摹古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的两位舅舅和四姨都会书画,尤其四姨对我的影响极深。
她的国画笔法简洁,内容高雅纯净,就像她的人品。
她送我的《踏雪寻梅图》一直贴在我住室的隔扇墙上。
我从事剪纸艺术的工具一把小剪子就是敬爱的四姨送的。
小时候,胡同西口有一户人家盖房,磨砖对缝的旧式楼房,画匠师徒在门道两边墙上和影壁上绘画古装仕女、楼台、山水的壁画。
民国时期北京城的古玩玉器消费探析

民国时期北京城的古玩玉器消费探析
安晓奇
【期刊名称】《北京档案》
【年(卷),期】2022()2
【摘要】“大雅于今已式微,海王村店古书稀,如何碧眼黄须客,卷尽元明板本归。
[1]一首民国时期的《最新京都新竹枝词》反映出在京外国人对于名人字画以及古旧书籍的追逐。
海王村琉璃厂与厂甸市集等地因其古籍、古玩玉器事业早已有名。
《辛丑条约》之后使馆界兴起,更多的外国殖民者进入北京,东西洋人花费重金购买名人字画、古玩玉器。
民国前期,逊清小朝廷不堪重负,大量宫廷藏品外流入市场,造成畸形繁荣。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安晓奇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鑫诚集团董事长李军出席第二届中国玉文化节暨第七届安徽(蚌埠)玉器奇石古玩盆景博览会
2.安徽(蚌埠)第五届玉器奇石古玩盆景博览会隆重开幕
3.古玩玉器
4.2018年苏州艺都首届全国古玩玉器交流会举行
5.中山巨龙笑傲古玩市场高端平台成就经典文化——中山三乡巨龙国际古玩博览中心引领中国古玩市场消费潮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故宫 台北故宫的故事

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的故事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它们都源于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宫,位于北京的中心。
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14年完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内的建筑和文物反映了明清两代皇家的生活、政治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然而,在近代历史中,由于战乱和政治变革,部分故宫文物离开了北京,其中一部分被带到了台湾。
1948年底,国民政府在内战战场上节节败退,为了保存文化和文物,决定将故宫文物运往台湾。
据统计,国民党在离开大陆前,运到台湾的故宫文物一共有2900多箱。
这些文物在台湾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展示,成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重要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外双溪,是一座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的宫殿式建筑。
它于1962年开始建造,1965年落成,总面积近16公顷。
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展示故宫文物为主,同时也收藏了其他地区的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在台北故宫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如今,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衰
落到复兴的历程。
同时,它们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故宫简介和历史介绍

北京故宫简介和历史介绍
《北京故宫那些事儿》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北京故宫呀。
故宫那可是大名鼎鼎啊!我记得我第一次去故宫的时候,哇,那场面,真的把我给震住了。
一走进故宫,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似的。
那红墙黄瓦,那高大的宫殿,真的太壮观了。
我当时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东瞅瞅西看看,眼睛都不够用了。
我还特别仔细地观察了那些宫殿的门,上面的铆钉啊,雕刻啊,真的是太精美了。
故宫的历史那可悠久了去了。
它以前可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妃子们住的地方。
想象一下,那么多的人在这一大片宫殿里生活,得有多热闹啊。
这里发生过多少故事呢,什么皇帝处理朝政啦,妃子们争宠啦,感觉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
我在故宫里还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像那些古代的文物啊,什么瓷器啦、书画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我当时就在想,这些东西可都是宝贝啊,经过了这么多年还能保存得这么好,真不容易。
我在故宫里逛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走。
每走一步都感觉能发现新的惊喜。
逛累了,我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想象着以前这里的生活。
感觉时间都好像停止了一样。
说真的,故宫真的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
它见证了那么多的历史,承载了那么多的故事。
我们现在能有机会去参观它,真的是太幸运了。
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去,再好好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哎呀,说了这么多,感觉还是没把故宫的好给说完。
总之呢,北京故宫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去感受的地方。
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哦,相信你们也会被它深深吸引的!。
关于北京故宫古诗

关于北京故宫古诗
北京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一幢代表中华文明的宫殿建筑,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北京故宫的古诗。
1. 《故宫联句》刘海粟
紫禁之巅
金阁夜开豆蔻
翠华秋点玉簪
宫漏残声
2. 《故宫怀古》萨都剌
小楼深巷青瓦约
旧院荒园绿杨依
夜阑卧听钟鼓闭
碧落沉沉梦不归
3. 《登故宫北阙楼》王之涣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飞矶北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故宫秋思》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5. 《春日故宫》杜牧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轻上,风急蒲编折折鸣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6. 《题故宫》于敏中
五亿银囊怒青衫
百万雄师挥大斧
东家西家尽开颜
不知所云谁与语
以上就是几首关于北京故宫的诗歌,这些诗句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
都流露出对这座宏伟的建筑的赞叹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心。
在今天步入故宫博物院时,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些先贤之士留下的文化氛围,让人倍感荣幸和敬畏。
2016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高考历史三模试题

松江区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控试卷高三历史(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016.5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封建制度 B.种姓制度 C.门阀制度 D.奴隶制度“公民大会”上参与了重要事务的表决,会议结束后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
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 梭伦执政时期B.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C. 希腊“古典时代”D. 希腊“古风时代”3. 希罗多德在《历史》声明,他在处理各种演说词时“一方面尽量保持实际上所用词句的一般意义;同时使演说者说出我认为每个场合所要求他们说出的话来。
”这说明A《历史》中存在合乎情理的虚构 B 希罗多德在虚构写作《历史》C《历史》中的演说是客观史料 D希罗多德不注重调查研究4.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了许多玉米。
回去赚了大钱。
他说,我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A.欧洲一些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5. 河北古称燕赵大地,山东称齐鲁大地,浙江为吴越文化,这种称法源于A.传说时期的禅让制 B.夏代的王位世袭制6.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A.百家争鸣 B.商业繁荣C.士的兴起 D.七国纷争7.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故宫建筑的纪念意义与历史故事

故宫建筑的纪念意义与历史故事故宫,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且精美的宫殿建筑之一,不仅承载着中国帝王家族的王权与权力,更是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
无数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让故宫成为了文化的象征,同时也赋予了它特殊的纪念意义。
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也是他们的居住、办公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自成文明,全盛于明代嘉靖年间,故宫的建筑规模壮观,布局严谨,雄伟壮观,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故宫被视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一个独特的建筑艺术宝库。
故宫的纪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居所,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帝王的辉煌时刻以及政治权力的转移。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参观故宫,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段历史,并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封建君主制度的运作。
其次,故宫作为一个宫殿建筑群,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故宫的建筑规模庞大,构造精巧,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
它的建筑和装饰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宫殿、殿门、画廊等,都富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这些建筑和装饰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也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
此外,故宫也是中国古代皇宫生活的缩影。
在故宫中,有着许多感人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比如,皇帝的出巡、举行盛大的宴会、亲政、娶妃等等,都发生在这里。
这些故事让人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古代皇宫的兴衰和变迁,以及君主们的生活和命运。
另外,故宫也是一个富有艺术价值的宝库。
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的瓷器、绘画、珍贵文物等,其中包括了许多国宝级的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故宫,人们可以欣赏到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元明《宫词》与清《竹枝词》中北京节令风俗考略

元明《宫词》与清《竹枝词》中北京节令风俗考略
王岗
【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古人将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视为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风俗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出北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风貌.到了元代,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使得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农耕文化逐渐北上,在京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都城的风俗也开始从地域支流文化向京师主流文化转变.
【总页数】6页(P64-69)
【作者】王岗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学中做,做中学——对“风俗节令”教学的有效尝试 [J], 高拉飘
2.风俗图与家国志--《北京风俗图》叶恭绰跋文考略 [J], 张涛
3.云南岁时节令风俗中的祛病防疫方法探析 [J], 王雪艳
4.风俗图与家国志
——《北京风俗图》叶恭绰跋文考略 [J], 张涛
5.节令风俗中的中医药保健 [J], 贡树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竹枝词;故宫开放;古物南迁;故宫盗宝案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2018)05001406
若从 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外朝成立算 缘,他在某一年正月来到建平(今湖北秭归),看见
起,明清皇宫紫禁城的开放已经百年了,若从 1925 当地的小孩以吹笛、击鼓伴奏,边跳舞,边联唱一种
故宫博物院在紫禁城内廷成立算起,紫禁城的全面 歌曲,谁能唱得多,就是胜者。在刘禹锡看来,这种
开放已经九十年了。故宫博物院院史,以民国时期 民歌如“黄钟之羽”,和平中带有激昂的音调。这
最为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在各种文献资料中,民 些歌曲将吴音(伧)之柔媚与楚声(?)之激越融合
国时期的北京竹枝词,为我们研究剧烈时代变迁背 在一起,像《诗经·卫风》中的那些情诗一样宛转。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 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 雎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 如吴声。虽伧?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俚,乃写为《九 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 善歌者之。附议在故宫择地建筑极坚固的地库以资保存人民愿担负一部分费用14这反倒促使南京政府加快了南迁古物的进程专门从行政院内政部派来数名监运专员昼夜督率员警赶办装箱
第 32卷第 5期 白 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32,No.5
2018年 9月
在这一段序言中,刘禹锡将各地民歌一视同仁 地视为乐曲。刘禹锡叙述了自己创作竹枝词的机
于是改作较 文 雅 的 当 时 仍 在 传 唱 的 《九 歌 》,刘 禹 锡以屈原为师,也作了九首《竹枝词》,使善唱者流 传开去。
而比刘禹锡稍早的顾况、同时代的白居易也有 竹枝词风格的作品问世,但他们没有像刘禹锡那样, 以序言的方式对竹枝词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在刘禹 锡等借鉴民歌确立了竹枝词的体裁规范之后,竹枝 词作者蔓衍弥繁,其内容大都“谱一州之士风,究一 时之方俗”。[1]
景下的故宫大事及其激荡起的社会反响,提供了生 屈原在湖南因民间巫师唱的迎神送神歌歌词鄙陋,
动的文本。 一、竹枝词与北京竹枝词 竹枝词原在巴蜀民间流传,其作为一种文学体
裁被文人纳入创作视野,肇始于唐代刘禹锡。刘禹 锡诗集中的民歌风格的七言绝句 《竹枝词九 首》 《竹枝词二首 》《堤 上 行 三 首 》等 都 是 竹 枝 词 的 典 范,其中,在 《竹 枝 词 九 首 》的 序 言 中,刘 禹 锡 介 绍 了他创作竹枝词的经过:
收稿日期:2018-06-14
作者简介:张小李(1976—),男,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清代宫廷史。
14
从民国北京竹枝词看故宫大事及其社会反响
一首竹枝词,以浅显的语句,反映了两种景同情不 同的心态。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京城,民国时也一度是 首都,“都门 九 衢 交 会,五 方 臻 凑 ”,[2]南 来 北 往 的 商贾、士人云集。北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融合 各地文化,“羞 花 样 之 雷 同,俗 尚 乃 十 年 一 变 ”。[3] 南来北往的文人以竹枝词为载体,动态记录所见所 思所闻,形成了北京竹枝词创作群体。
现在流传的北京竹枝词的创作主体是清人以 及民国时人,其作品主要收录在 《清代北京竹枝 词》《北京 风 俗 杂 咏 》《北 京 风 俗 杂 咏 续 编 》《中 华 竹枝词》中的“北京地区”部分。这些竹枝词记述 了清朝以来北京的官场科举、风土人物、四时节令、 名胜古迹和民间技艺等等,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 状况和世道人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清末、民国文 人吟咏故宫的竹枝词,收录在 《北京风俗杂咏续 编》里。这 些 竹 枝 词,反 映 了 故 宫 的 重 大 历 史 事 件,以及当时文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是非常有价 值的史料。
二、民国北京竹枝词记述的故宫大事 清末民初,故宫见证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溥 仪退位与复辟、袁世凯称帝与取消帝制、从皇宫转 变为博物院、古物南迁等等,这些事件使故宫成为 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枢纽、国家危亡 的见证。民国北京竹枝词记述了故宫开放、古物南 迁、故宫盗宝案等重大事件。 (一)故宫开放 故宫向民众开放是分步完成的,1914年,古物 陈列所在武 英 殿 向 公 众 正 式 开 放,1915年 袁 世 凯 复辟帝制失败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逐 步归古 物 陈 列 所 管 辖 并 开 放。1925年 10月 10 日,故宫 博 物 院 在 紫 禁 城 的 后 宫 部 分 成 立。1931 年,故宫博物 院 接 收 太 庙,改 为 “故 宫 分 院 ”,第 二 年对外开放。 故宫开辟为博物馆,在社会上反响激烈。1935 年,北京著名文人社团薒园、清溪① 两社曾组织过 一次新年 团 拜 会,两 社 文 士 限 韵 联 诗,集 为 《故 都 竹枝词》。江苏太仓人陆增炜联句云: 玉?金鳌路不迷,院开博物仿欧西。 故宫从此无禾黎,骨洞纷陈任品题。[4] 虽然写这 首 竹 枝 词 时,距 古 物 陈 列 所 开 放 有 22年,距故宫博物院开放有 11年了,但从这首诗
JournalofBaichengNormalUniversity
Sep.,2018
从民国北京竹枝词看故宫大事及其社会反响
张小李 (故宫博物院 图书馆,北京 100009)
摘要:竹枝词是一种以反映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为旨归的文学体裁。民国时期,故宫 作为明清皇宫,是北京市民和文人关注的焦点。故宫开放、古物南迁及故宫盗宝案,在当 时的北京竹枝词中均有记述。这些竹枝词,既为研究者研究故宫的重大事件提供了史料, 也为研究当时以文人为代表的社会人士对故宫大事的认知及心态提供了生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