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四)强大效果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最早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利—纽曼(Elsabeth Noelle-Neumann)在《重归大众传媒的强力观》一文中提出。
它不是枪弹论的恢复,而是在适度效果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从受众角度出发探讨媒介间接的、潜在的、长期的影响,同时将传播过程置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多元化的宏观分析。
1.“沉默的螺旋”:最早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利—纽曼在《重归大众传媒的强力观》一文中提出。
大众传播的三个特质是它的累积性、普遍性和共鸣性。
(共鸣指对一个事件或议题的一致反映,共鸣的作用是克服选择性接触,因为共鸣的存在使得人们不能选择其他的消息,并且共鸣会造成一种印象,即大多数人看待议题的方式与媒介表现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
)大众传媒利用这些因素,形成潜移默化的累积渗透,与受众的从众心理、适宜的传播环境等相配合,便可能让大多数人依照大众传媒所表现或指引的方向来认识事物、形成意见和采取行动。
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不同的态度和信念而陷入孤立,因而会对自己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自己是站在少数人意见的这一边,便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或者放弃原有的看法,转而与主导意见趋同;如果他们觉得舆论在远离他们的意见,他们也会倾向于保持沉默;相反,如果他们感觉自己属于主流意见群体,则会比较愿意表达。
结果,被认为属于“主流”的意见就越来越强势,而被认为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越来越弱势,从而形成所谓的“螺旋”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介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是人们寻找、获得舆论信息的来源。
大众媒介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到孤立形成印象。
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表达支配意见,在社会上占有优势,对受众造成压力;同时又日益缺乏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最终使他们放弃表达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态度,形成一个沉默的螺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意见。
2015 年中国传媒大学mjc真题

2015 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真题
334一、名词解释
1.培养理论
2.简述以谋利为目的的媒介伦理失范表现4.简述四种以上重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二、简答1.我国地震报到中存在的问题2.如何处理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关系三、论述
湖南湘潭产妇死在手术台的舆论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440
新闻理论
名词解释:
1.新闻敲诈
2.新闻本源
3.
简答: 1.如何坚持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2.什么是舆论?舆论的特征是什么?新媒介环境下如何进行舆论引导?
论述: 1.简述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本质和特征
新闻史
名词解释:
1.时报
2.共产党月刊
3 爱德华莫罗
简答:
1 沦陷区伪日办报活动
2 申报副刊半月谈的改革论述五四时期副刊改革的过程及其意义
新闻业务
名词解释
1 随机新闻线索
2 体验式采访
3 描写性消息4引题
业务题:
根据材料:自来水系统的贪腐现象
1 策划广播节目
2 写140 字以内微评论。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真题

传播学一)传播学的建立与发展传播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于四五十年代形成一门学科。
(一)社会基础: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2、报业加上电影、广播、电视业,初步形成了传播业;3、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研究方法日益科学化,学说日益多样化。
(二)学科基础:主要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
1、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深化,新闻事业扩大到大众传播业,大众传播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便是“传播学”,即从大众传播这一个别传播规律上升到普遍的传播规律。
因此,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学以实务为导向,大众传播学注重理论建设,而传播学则是对传播本质的研究,讨论其核心问题。
2、社会学:(1)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如孔德的集体有机体观念;斯宾塞的有机体及社会进化范例;滕尼斯的社会契约理论;库利、米德的象征互动理论:(帕森斯等人的结构功能论范例;达伦多夫等人的冲突论范例;大众社会,社会分化范例)(2)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来自社会学,如(3)早期的传播学先驱也大多是社会学家,如拉扎斯菲尔德、韦弗、赖特等3、心理学:(1)传播学借用了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如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和模仿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论范例、实验图式范例、知行不和范例;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范例(2)传播学借鉴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霍夫兰和勒温—实验法)4、“三论”【见传播内容—信息】传播学的七种传统立场:1、修辞学传统:把传播学看作一门实用艺术。
传播者设计一些策略来达到感动受众的目的。
典型特征是充分利用逻辑和情感的力量。
根据这一传统,传播者的工作成效取决于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基本信条有:言辞具有相当大的力量;信息有益于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对传播进行评估,并逐步改进它。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真题(2006-2014年)经典9年真题18份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真题(2006-2014年)目录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2)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3)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4)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5)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6)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7)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8)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9)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10)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1)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2)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3)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4)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5)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6)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7)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8)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19)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英语复试真题 (20)近3年专业复试笔试部分真题 (24)近3年专业复试面试部分真题 (25)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次4分,共20分)1、发展新闻学2、舆论3、受众定位4、大众传播5、“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新闻与生俱来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我国新闻工作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中国人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人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106ab9843323968001c929c.png)
2015年中国人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苏报案”【分析】中国新闻史的考查范围,近代史上著名的镇压革命派办报案件,难度一般。
回答思路:总体介绍、案件始末、深远影响。
答:“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创办人为胡璋。
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为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苏报案”由此引发。
7月30日,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太炎、邹容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租界当局于1904年5月21日最终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苏报》案”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
但是同他们的愿望相反,这次事件发生以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更加迅猛,革命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声势。
2.约翰·古登堡【分析】古登堡是外国新闻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金属活字印刷是近代新闻传播的基石,难度一般。
答:约翰·古登堡(1397—1468),是一名德国工匠,是金属活字和近代印刷工艺的发明者,对人类的新闻传播事业有重要贡献。
1450年前后,谷登堡发明了字模浇铸金属活字,从事新型印刷事业,其印刷方式与以前的人工手抄新闻有了截然的不同,他不仅使用铜模铸造出合金材料的活字,并且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活字印刷工艺;同时他还制造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加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材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75.00)材料:7月10日下午5时许,湖南湘潭市雨湖区响塘乡金桥村乐乐旺幼儿园所属园车,在送幼儿回家途中,途径湘潭市交界的长沙市岳麓区干子村时,翻入水库。
此事故共致11人遇难,包括8名幼儿和3位成人。
事故发生地位于一山坳中,需经过一段长约2公里的水泥村路,再徒步行走一条小山路方可进入。
11日凌晨1点30分许,中新网记者在通往事发地途中看到,道路两旁停满了警车和其他车辆,每隔几百米的距离都有一名交警。
逾百名警察和特警手持警棍与盾牌,快速徒步前往校车落水所在地。
不少村民亦骑摩托车前往。
记者抵达事故地点时,水库周围挤满了围观的村民,一位潜水员正在水库中搜救,水库旁停着一辆起重机,现场不断传来嚎哭声。
一位伤心欲绝的中年妇女欲进入内场,但被警察拦下。
据当地村民介绍,校车落入的水库面积约10余亩,水深7~8米,平时用来养鱼和灌溉农田。
10日傍晚时分,这辆平时在干子村接送村中幼儿上下学的校车,在送完一个村的孩童后折返到另一个村的途中突发事故。
一位垂钓者发现水塘中若隐闪现灯光后报警。
一位周姓村民告诉记者,校车内共有8个孩子、3个大人,包括2名幼教和1名50余岁的司机。
凌晨4时许,起重机将落水校车打捞出水,11名遇难者遗体全部找到,其中幼儿8名,成人3名。
记者看到,该水库一面环山,四周长满了杂草和小树,无任何护栏。
旁边则是一条可允许两车通行的石子路。
从远处观望,这台落水的黄色校车挡风玻璃已碎,可明显看见一条静止弯曲的大腿。
在起重机即将离开现场时,记者多次听到鞭炮声不间断响起。
参与救援的消防官兵表示,因通往事故现场的山路狭窄且崎岖,救援车难以进入。
事故发生后,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市有关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
目前,事故勘察、善后处置工作仍在进行。
(分数:75)(1).根据上述材料策划一则深度报道,写出报道主题、拟采访对象、拟提出的问题、报道形式以及该报道适合的媒体。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236f477240c844769eaeefd.png)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伊丽莎白•诺丽•纽曼2.舆论3.大数据4.第三者效果5.焦点小组座谈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电视的出现带来的媒介情景的变化。
2.印刷术带来的社会变革。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谈谈社会弱势群体的媒介形象问题。
2.近年来国家在广播电视领域发布了哪些政策?代表了什么趋势?请用传播学原理分析。
3.如何建立互联网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伊丽莎白·诺丽·纽曼答:伊丽莎白·诺艾尔·诺依曼,德国政治学家,她在1935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及新闻学。
先后在柏林洪堡大学、柯尼斯堡大学以及密苏里大学等学术机构进行研究,并于1940年获得了公众意见领域研究的哲学博士学位。
著有《民意—沉默螺旋的发现之旅》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大众舆论如何影响个别意见及行为,并阐明了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2.舆论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
具体表现在:①公开性;②公共性;③急迫性;④广泛性;⑤评价性。
3.大数据答: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分数:10.00)1.新闻敲诈(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新闻敲诈是指借用媒体采访报道权力来获取利益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一、简答:
1、培养理论
2、媒介伦理失范表现
3、传播过程模式
二、论述:
1、地震灾难报道
2、两个舆论场
三、案例:湖南湘潭产妇舆论发展,谈谈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实务】
【公共课】
一、名词解释:隐性采访、延迟式导语、虚题、专刊
二、短评:
1、灾难报道中记者的心理准备
三、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的挑战以及如何核实信息防止新闻失实
【广电】
一、简述:
1、广播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报道角度是什么?
2、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要要如何选作角度。
二、透析中国两会的特点和新变化(侧重主流媒体在2014年的报道。
)分析以微博、微信表达方式的社交平台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