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07 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一(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特训(人教版)

专题07 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一(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特训(人教版)

专题07 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一(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3分)在▱ABCD中,AB=6,AD=4,则▱ABCD的周长为()A.10B.20C.24D.12【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6,AD=BC=4,∴▱ABCD的周长为:2×(AB+AD)=2×(6+4)=20,故选:B.2.(3分)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解答】解:A.,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3.(3分)若甲、乙、丙、丁四人参加跳远比赛,经过几轮初赛,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方差分别是:=0.34,S乙2=0.21,S丙2=0.4,S丁2=0.45.你认为最应该派去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答】解:∵=0.34,S乙2=0.21,S丙2=0.4,S丁2=0.45,∴S乙2<<S丙2<S丁2,∴乙的成绩更加稳定,故选:B.4.(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A、原式==,所以A选项错误;B、与不能合并,所以B选项错误;C、与不能合并,所以C选项错误;D、原式==,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5.(3分)下列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5,12,13B.2,3,C.4,7,5D.1,,【解答】解:A、52+122=169=13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22+()2=9=3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42+52=41≠7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12+()2=()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6.(3分)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解答】解:当x取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选项A中的曲线,当x取一个值时,y的值可能有2个,不满足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故A中曲线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选:A.7.(3分)数学老师为了判断小颖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对小颖在中考前的6次模拟考试中的成绩进行了统计,老师应最关注小颖这6次数学成绩的()A.方差B.中位数C.平均数D.众数【解答】解:由于方差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故老师最关注小颖这6次数学成绩的稳定性,就是关注这6次数学成绩的方差.故选:A.8.(3分)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D=BC B.∠A=∠B,∠C=∠DC.AD∥BC,AD=BC D.AB=AD,CD=BC【解答】解:A.由AB∥CD,AD=BC,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由∠A=∠B,∠C=∠D,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由AD∥BC,AD=BC,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由AB=AD,CD=BC,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9.(3分)如图,一次函数y1=x+b与一次函数y2=kx+4的图象相交于点P(2,﹣2),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4的解集是()A.x>﹣2B.x<﹣2C.x<2D.x>2【解答】解:∵一次函数y1=x+b与一次函数y2=kx+4的图象相交于点P(2,﹣2),∴当x>2时,x+b>kx+4,即关于x的不等式x+b>kx+4的解集是x>2.故选:D.10.(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步骤,通过折叠得到④,再沿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平铺后得到⑤,其中FM、GN为折痕,若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之比为4:5,则的值为()A.B.C.D.【解答】解:如图,连接HF,直线HF与AD交于点P,∵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之比为4:5,设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为4x2,5x2,∴GF2=4x2,∴GF=2x,∴HF==2x,由折叠可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x2+4×5x2=24x2,∴PM2=24x2,∴PM=2x,∴FM=PH=(PM﹣HF)=(2x﹣2x)=(﹣)x,∴==.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1.(3分)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解答】解:∵二次根式有意义,∴2x﹣1≥0,解得:x≥.故答案为:x≥.12.(3分)如图,在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14米,另一棵树高9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13米.【解答】解:如图所示,AB,CD为树,且AB=14米,CD=9米,BD为两树距离12米,过C作CE⊥AB于E,则CE=BD=12,AE=AB﹣CD=5,在直角三角形AEC中,AC===13.答:小鸟至少要飞13米.故答案为:13.13.(3分)已知a,b,c,d的平均数是3,则2a﹣1,2b﹣1,2c﹣1,2d﹣1的平均数是5.【解答】解:∵a,b,c,d的平均数是3,∴a+b+c+d=12,∴[(2a﹣1)+(2b﹣1)+(2c﹣1)+(2d﹣1)]÷4=(2a﹣1+2b﹣1+2c﹣1+2d﹣1)÷4=[2(a+b+c+d)﹣4]×=﹣1=﹣1=6﹣1=5,故答案为:5.14.(3分)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3、5、2、3,则正方形E的边长是.【解答】解:设中间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x、y,正方形E的边长为z,则由勾股定理得:x2=3+5=8,y2=2+3=5,z2=x2+y2=13;即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为:z2=13.则正方形E的边长是.故答案为:.15.(3分)已知直线y=kx+b,若k+b+kb=0,且kb>0,那么该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解答】解:∵k+b+kb=0,且kb>0,∴k+b=﹣kb<0,k和b同号,∴k<0,b<0,∴直线y=k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一象限,故答案为:一.16.(3分)已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与三角形三边有如下数量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一半的平方与第三边中线平方之和的2倍.即:如图1,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有AB2+AC2=2(BD2+AD2).请运用上述结论,解答下面问题:如图2,点P为矩形ABCD外部一点,已知P A=PC=3,若PD=1,则AC的取值范围为﹣1≤AC<2.【解答】解:如图,连接BD交AC于O,连接PO,∵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AO=CO=BO=DO,∵PO是△ACP的中线,也是△PBD的中线,∴P A2+PC2=2(AO2+PO2),PB2+PD2=2(PO2+OD2),∴P A2+PC2=PB2+PD2,∴9+9=1+PB2,∴PB=,在△PBD中,﹣1≤BD≤+1,∴﹣1≤AC≤+1,当点P在AD上时,CD===2,∴AC===2,故答案为:﹣1≤AC<2.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17.(6分)计算:(1)﹣+;(2)(+1)(﹣1)+÷.【解答】解:(1)原式=3﹣4+=0;(2)原式=()2﹣1+=2﹣1+=1+.18.(8分)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BC、AC、AB边上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BC,连接BE、DF.请判断BE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D、E、F分别是BC、AC、AB的中点,∴DE是△CAB的中位线,EF是△ABC的中位线,∴DE∥AB,EF∥BC,∴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2)解:BE与DF的位置关系为:BE⊥DF,如图所示,理由如下:由(1)得:DE是△CAB的中位线,EF是△ABC的中位线,∴DE=AB,EF=BC,∵AB=BC,∴DE=EF,∵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DEF是菱形,∴BE⊥DF.19.(8分)已知一次函数y=(m﹣3)x+m+1的图象经过点(1,2).(1)求此一次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2)求此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解答】解:(1)把x=1,y=2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m﹣3)+m+1=2.解得m=2.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3.函数图象见右图.(2)当x=0时,y=3;当y=0时,x=﹣3.所以直线和x、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3=.20.(8分)某校九年级的一次数学小测试由20道选择题构成,每题5分.共100分.为了了解本次测试中同学们的成绩情况,某调查小组从中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50人;(2)调查的学生中,该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90分;(3)调查的学生中,该次测试成绩的众数为95分;(4)补全条形统计图;(5)若测试成绩80分或80分以上为“优秀”,则估计该校九年级800名学生中,本次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是多少?【解答】解:(1)本次调查的学生有:5÷10%=50(人),故答案为:50;(2)∵3+18=21,21+12=3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0+90)÷2=90(分),故答案为:90;(3)85分的学生有50﹣(2+5+12+18+3)=10(人),故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5分,故答案为:95;(4)由(3)知,85分的学生有10人,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5)800×=768(人),即该校九年级800名学生中,本次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是768人.21.(8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AB=6,BC=8,将△DCE沿DE翻折,使点C落在点A处.(1)设BD=x,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62+x2=(8﹣x)2;(2)分别求DC、DE的长.【解答】解:(1)∵将△DCE沿DE翻折,使点C落在点A处.∴AD=CD,AE=EC,设BD=x,则DC=AD=8﹣x,∵AB2+BD2=AD2,∴62+x2=(8﹣x)2,故答案为:62+x2=(8﹣x)2;(2)由(1)得62+x2=(8﹣x)2,解得x=,∴BD=,∴DC=BC﹣BD=8﹣=.∵AB=6,BC=8,∴AC===,∴CE=AC=5,∴DE===.22.(10分)甲、乙两名同学沿直线进行登山,甲、乙沿相同的路线同时从山脚出发到达山顶.甲同学到达山顶休息1小时后再沿原路下山.他们离山脚的距离S(千米)随时间t(小时)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中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求出甲、乙两名同学上山过程中S与t的函数解析式;(2)若甲同学下山时在点F处与乙同学相遇,此时点F与山顶的距离为0.75千米;①求甲同学下山过程中S与t的函数解析式;②相遇后甲、乙两名同学各自继续下山和上山,求当乙到山顶时,甲离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解答】解:(1)设甲、乙两同学登山过程中,路程s(千米)与时间t(时)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S甲=k1t,S=k2t乙由题意,得2=4k1,2=6k2∴k1=,k2=,∴解析式分别为S甲=t,S乙=t;(2)①当y=4﹣0.75时,,解得t=,∴点F(,),甲到山顶所用时间为:4=8(小时)由题意可知,点D坐标为(9,4),设甲同学下山过程中S与t的函数解析式为s=kt+b,则:,解答,∴甲同学下山过程中S与t的函数解析式为s=﹣t+13;②乙到山顶所用时间为:(小时),当x=12时,s=﹣12+13=1,当乙到山顶时,甲离乙的距离是:4﹣1=3(千米).23.(12分)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6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M从点B向点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N为CD上一点,且∠MAN=60°,连接AM交BD于点P.(1)求菱形ABCD的面积;(2)如图1,过点D作DG⊥AN于点G,若BM=4﹣2,求NG的长;(3)如图2,点E是AN上一点,且AE=AP,连接BE、OE.试判断:在运动过程中,BE+OE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2,∠ABC=∠ADC=60°,AC⊥BD,∴△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AOB=90°,∠ABO=∠CBO=30°,∴OA=AB=1,OB=OA=,∴AC=2AO=2,BD=2OB=2,∴S菱形ABCD=•BD•AC=×2×2=2.(2)如图1中,过点A作AT⊥CD于T.∵△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ACN=∠ABM=60°,AB=AC,∵∠MAN=∠BAC=60°,∴∠BAM=∠CAN,∴△BAM≌△ACN(ASA),∴BM=CN=4﹣2,∵AC=AD,AT⊥CD,∴CT=DT=1,AT=,∴TN=CT﹣CN=1﹣(4﹣2)=2﹣3,∴AN===3﹣,∵S△ADN=•AN•DG=•DN•AT,∴DG==,∴GN===2﹣.(3)如图2中,取CD的中点G,连接BG,CE,EG,过点G作GH⊥BD于H.∵∠BAC=∠P AE=60°,∴∠BAP=∠CAE,∵AB=AC,AP=AE,∴△BAP≌△CAE(SAS),∴∠ABP=∠ACE=30°,∵∠ACD=60°,∴∠OCE=∠GCE,∵∠COD=90°,∠ODC=∠ADC=30°,∴CD=2OC,∵CG=GD,∴OC=CG,∵CE=CE,∴△OCE≌△GCE(SAS),∴OE=EG,∴BE+OE=BE+EG≥BG,在Rt△BGH中,∵∠GHB=90°,GH=DG=,BH=,∴BG===,∴BE+OE≥,∴BE+OE的最小值为.24.(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l1:y=x﹣2和直线l2:y=2x﹣4相交于点A.(1)已知点P(1﹣t,9﹣3t),求证:无论t为何值,点P总在直线y=3x+6上;(2)直线y=3x+6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平移线段BC,使点B、C的对应点M、N分别落在直线l1和l2上,请你判断四边形BMN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2)问的条件下,已知直线y=mx﹣6m+8 把四边形BMNC的面积分成1:3两部分,求m的值.【解答】(1)证明:对于直线y=3x+6,当x=1﹣t时,y=3(1﹣t)+6=﹣3t+9,∴P(1﹣t,9﹣3t)在直线y=3x+6上.(2)解:∵直线y=3x+6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B(﹣2,0),C(0,6),∵线段MN是由线段BC平移得到,∴可以假设M(t,t﹣2),N(t+2,t﹣2+6),即N(t+2,t+4),∵N(t+2,t+4)在直线y=2x﹣4上,∴t+4=2(t+2)﹣4,解得t=4,∴M(4,2),N(6,8),∴BM==2,BC==2,∴BM=BC,∵BC=MN,BC∥MN,∴四边形BMNC是平行四边形,∵BC=BM,∴四边形BMNC是菱形.(3)∵直线y=mx﹣6m+8,∴x=6时,y=8,∴直线y=mx﹣6m+8经过定点(6,8),∴直线y=mx﹣6m+8经过点N(6,8),∵直线y=mx﹣6m+8把四边形BMNC的面积分成1:3两部分,∴直线y=mx﹣6m+8经过BC的中点G或经过BM的中点H,∵G是BC的中点,H是BM的中点,∴G(﹣1,3),H(1,1),把G(﹣1,3)代入y=mx﹣6m+8得到m=,把H(1,1)代入y=mx﹣6m+8得到m=,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的值为或.。

新初二数学下期末一模试卷带答案

新初二数学下期末一模试卷带答案

新初二数学下期末一模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 1.若2(5)x -=x ﹣5,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5B .x ≤5C .x ≥5D .x >5 2.均匀地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3.若代数式1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且x≠1B .x≥﹣1C .x≠1D .x≥﹣1且x≠1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AD 边上一点E ,且4BE =,3CE =,则AB 的长是( )A .3B .4C .5D .2.55.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8ab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9B .6C .4D .36.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高的B 处断裂,树顶A 落在离树底部C 的8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A .10米B .16米C .15米D .14米7.对于函数y =2x +1下列结论不正确是( )A .它的图象必过点(1,3)B .它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C .当x >12时,y >0 D .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8.若函数y=(m-1)x∣m ∣-5是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 ) A .±1 B .-1C .1D .2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以下说法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BC=90°B .AC=BDC .OA=OBD .OA=AD 10.无论m 为任何实数,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x +2m 与y =-x +4的图象的交点一定不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1.下列各组数,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 .2,3,4B .7,24,25C .8,12,20D .5,13,1512.如图,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顶点C 恰好落在AB 的中点C '上.若6AB =,9BC =,则BF 的长为( )A .4B .32C .4.5D .5二、填空题13.如图,直线l 1:y =x +n –2与直线l 2:y =mx +n 相交于点P (1,2).则不等式mx +n <x +n –2的解集为______.1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k≠0)经过(2,-1),(-3,4)两点,则其图象不经过第________象限.15.函数1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16.将直线y=2x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_____.17.若二次根式2019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D于点M,N;②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③作AP射线,交边CD于点Q,若DQ=2QC,BC=3,则平行四边形ABCD周长为_____.19.一组数据:1、2、5、3、3、4、2、4,它们的平均数为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方差是_______.20.已知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cm和8cm,则第三边上的高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小颖用的签字笔可在甲、乙两个商店买到.已知两个商店的标价都是每支签字笔2元.但甲商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支以上,从第11支开始按标价的7折卖;乙商店的优惠条件是:从第1支开始就按标价的8.5折卖.(1)小颖要买20支签字笔,到哪个商店购买较省钱?(2)小颖现有40元,最多可买多少支签字笔?22.某商店销售A型和B型两种电脑,其中A型电脑每台的利润为400元,B型电脑每台的利润为500元.该商店计划再一次性购进两种型号的电脑共100台,其中B型电脑的进货量不超过A型电脑的2倍,设购进A型电脑x台,这100台电脑的销售总利润为y元.(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该商店购进A型、B型电脑各多少台,才能使销售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3)实际进货时,厂家对A型电脑出厂价下调a(0<a<200)元,且限定商店最多购进A型电脑60台,若商店保持同种电脑的售价不变,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设计出使这100台电脑销售总利润最大的进货方案.23.某店代理某品牌商品的销售.已知该品牌商品进价每件40元,日销售y(件)与销售价x(元/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实线),付员工的工资每人每天100元,每天还应支付其它费用150元.(1)求日销售y (件)与销售价x (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该店员工人共3人,若某天收支恰好平衡(收入=支出),求当天的销售价是多少?24.甲、乙两名射击选示在10次射击训练中的成绩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请解答下面的问题; 选手A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a 8 8 c 乙 7.5b 6和9 2.65 (1)补全甲选手10次成绩频数分布图.(2)a = ,b = ,c = .(3)教练根据两名选手手的10次成绩,决定选甲选手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理由).25.设a 8x =-b 3x 4=+c x 2=+(1)当x 取什么实数时,a ,b ,c 都有意义;(2)若Rt △ABC 三条边的长分别为a ,b ,c ,求x 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a≤0),由此性质求得答案即可.【详解】,∴5-x≤0∴x≥5.故选C.【点睛】(a≥0(a≤0).2.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最下面的容器较粗,第二个容器最粗,那么第二个阶段的函数图象水面高度h 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长缓慢,用时较长,最上面容器最小,那么用时最短.故选A.考点:函数的图象.3.D解析:D【解析】【分析】此题需要注意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详解】依题意,得x+1≥0且x-1≠0,解得x≥-1且x≠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4.D解析:D【解析】【分析】由▱ABCD中,∠ABC和∠BCD的平分线交于AD边上一点E,易证得△ABE,△CDE是等腰三角形,△BEC 是直角三角形,则可求得BC 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CD ,AD=BC ,∴∠AEB=∠CBE ,∠DEC=∠BCE ,∠ABC+∠DCB=90°,∵BE ,CE 分别是∠ABC 和∠BCD 的平分线,∴∠ABE=∠CBE=12∠ABC ,∠DCE=∠BCE=12∠DCB , ∴∠ABE=∠AEB ,∠DCE=∠DEC ,∠EBC+∠ECB=90°,∴AB=AE ,CD=DE ,∴AD=BC=2AB ,∵BE=4,CE=3,∴5==,∴AB=12BC=2.5.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证得△ABE ,△CDE 是等腰三角形,△BEC 是直角三角形是关键.5.D解析: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b ,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详解】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bQ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18422ab =⨯= 214()252ab a b ∴⨯+-= 2()25169a b ∴-=-=3a b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稍有难度;利用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直角三角形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B【解析】【分析】根据大树折断部分、下部、地面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由题意得BC=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10米.所以大树的高度是10+6=16米.故选:B.【点睛】此题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本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此题也可以直接用算术法求解.7.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k、b的值依据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当x=1时,y=3,故A选项正确,∵函数y=2x+1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B、D正确,∵y>0,∴2x+1>0,∴x>﹣12,∴C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熟记性质并运用解题是关键.8.B解析:B【解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概念,形如y=kx+b(k≠0,k、b为常数)的函数为一次函数,故可知m-1≠0,|m|=1,解得m≠1,m=±1,故m=-1.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利用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kx+b(k≠0,k、b为常数),可得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求解即可,这是一个中考常考题题,比较简单.9.D【解析】【分析】根据矩形性质可判定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详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90°,AC=BD,OA=OB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由于直线y=-x+4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因此无论m取何值,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第三象限.故选C.11.B解析:B【解析】试题解析:A、∵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72+242=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82+122≠20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52+132≠15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B.1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点C′是AB边的中点,AB=6,∴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BF=9-BF,在Rt△C′BF中,BF2+BC′2=C′F2,∴BF2+9=(9-BF)2,解得,BF=4,故选A.二、填空题13.>1【解析】∵直线l1:y=x+n-2与直线l2:y=mx+n相交于点P(12)∴关于x 的不等式mx +n <x +n -2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 解析:x >1【解析】∵直线l 1:y =x +n -2与直线l 2:y =mx +n 相交于点P(1,2),∴关于x 的不等式mx +n <x +n -2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14.三【解析】设y=kx+b 得方程组-1=2k+b4=-3k+b 解得:k=-1b=1故一次函数为y=-x+1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易得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不经过第三象限故答案:三 解析:三【解析】设y=kx+b ,得方程组 解得:k=-1,b=1,故一次函数为y=-x+1,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易得,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不经过第三象限.故答案:三.15.x >1【解析】【分析】【详解】解:依题意可得解得所以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解析:x >1【解析】【分析】【详解】解:依题意可得10x ->,解得1x >,所以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16.【解析】【分析】根据直线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求解即可【详解】解:直线y2x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平移变换直线平移变换的规律是:对直线y=kx+b 而言:解析:23y x =-.【解析】【分析】根据直线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求解即可.【详解】解:直线y =2x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23y x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平移变换. 直线平移变换的规律是:对直线y=kx+b 而言:上下移动,上加下减;左右移动,左加右减.例如,直线y=kx+b 如上移3个单位,得y=kx+b +3;如下移3个单位,得y=kx+b -3;如左移3个单位,得y=k (x +3)+b ;如右移3个单位,得y=k (x -3)+b .掌握其中变与不变的规律是解决直线平移变换问题的基本方法. 17.x >2019【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解答【详解】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即x-20190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x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解析:x>2019【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解答.【详解】x-2019≥ 0,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x≥ 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18.【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AQ是∠DAB的平分线∴∠DAQ=∠BAQ∵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BC=AD=3∠BAQ=∠DQA∴∠DAQ=∠DAQ∴△AQD是等腰三角形∴DQ=AD解析:【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AQ是∠DAB的平分线,∴∠DAQ=∠BAQ.∵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BC=AD=3,∠BAQ=∠DQA,∴∠DAQ=∠DAQ,∴△AQD是等腰三角形,∴DQ=AD=3.∵DQ=2QC,∴QC=12DQ=32,∴CD=DQ+CQ=3+32=92,∴平行四边形ABCD周长=2(DC+AD)=2×(92+3)=15.故答案为15.19.33【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解析:3,3,3 2 .【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平均数=1(12533424)38⨯+++++++=,将数据重新排列是:1、2、2、3、3、4、4、5,∴中位数是3332+=, 方差=222221(13)2(23)2(33)2(43)(53)8⎡⎤⨯-+⨯-+⨯-+⨯-+-⎣⎦=32, 故答案为:3,3,32. 【点睛】此题考查计算能力,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正确掌握各计算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0.8cm 【解析】【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再用面积法求解【详解】解: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6cmBC=8cmCD ⊥AB 则(cm )由得解得CD =48(cm)故答案为48cm 【点解析:8cm【解析】【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再用面积法求解.【详解】解: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6cm ,BC =8cm ,CD ⊥AB ,则2210AB AC BC =+=(cm ), 由1122ABC S AC BC AB CD ==V g g , 得6810CD ⨯=g ,解得CD =4.8(cm).故答案为4.8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斜边上的高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型.三、解答题21.(1)两个商店一样 (2)24支【解析】【分析】(1)分别算出甲、乙两商店购买20支签字笔的价格,比较大小即可;(2)设小颖在甲、乙两商店购买()10x x >支签字笔的费用是1y 和2y 元,分别令1y =40和2y =40,求出相应x ,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甲:()21020.7201034⨯+⨯⨯-=元,乙:20.852034⨯⨯=元,两个商店一样省钱;(2)由题意可知用40元可以买到签字笔的支数大于10,设小颖在甲、乙两商店购买()10x x >支签字笔的费用是1y 和2y 元,则()121020.710y x =⨯+⨯⨯-1.46x =+,当140y =时,得40 1.46x =+, 解得:2247x =, ∴在甲商店最多可买24支签字笔;220.85 1.7y x x =⨯=,当240y =时,得40 1.7x =, 解得92317x =, ∴在乙商店最多可买23支签字笔,∵23<24,∴小颖最多可买24支签字笔.【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用一次函数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然后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2.(1) =﹣100x+50000;(2) 该商店购进A 型34台、B 型电脑66台,才能使销售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46600元;(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总利润=A 型电脑每台利润×A 电脑数量+B 型电脑每台利润×B 电脑数量”可得函数解析式;(2)根据“B 型电脑的进货量不超过A 型电脑的2倍且电脑数量为整数”求得x 的范围,再结合(1)所求函数解析式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可得;(3)据题意得y=(400+a )x+500(100﹣x ),即y=(a ﹣100)x+5000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0<a <10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②a=100时,y=50000,③当100<m <200时,a ﹣100>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分别进行求解.【详解】(1)根据题意,y=400x+500(100﹣x )=﹣100x+50000;(2)∵100﹣x≤2x ,∴x≥1003,∵y=﹣100x+50000中k=﹣100<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为正数,∴x=34时,y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6600,答:该商店购进A 型34台、B 型电脑66台,才能使销售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46600元;(3)据题意得,y=(400+a )x+500(100﹣x ),即y=(a ﹣100)x+50000, 3313≤x≤60, ①当0<a <10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34时,y 取最大值,即商店购进34台A 型电脑和66台B 型电脑的销售利润最大.②a=100时,a ﹣100=0,y=50000,即商店购进A 型电脑数量满足3313≤x≤60的整数时,均获得最大利润; ③当100<a <200时,a ﹣100>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60时,y 取得最大值.即商店购进60台A 型电脑和40台B 型电脑的销售利润最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3.(1)2140(4058)82(5871)x x y x x -+⎧=⎨-+<⎩剟…;(2)55元 【解析】【分析】(1)分情况讨论,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解题,(2)根据收支平衡的含义建立收支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行求解是解题关键.【详解】解:(1)当40≤x≤58时,设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b (k≠0),将(40,60),(58,24)代入y =kx+b ,得: 40605824k b k b +=⎧⎨+=⎩ ,解得:2140k b =-⎧⎨=⎩, ∴当40≤x≤58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2x+140;当理可得,当58<x≤71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x+82.综上所述: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140(4058)82(5871)x x y x x -+⎧=⎨-+<⎩剟…. (2)设当天的销售价为x 元时,可出现收支平衡.当40≤x≤58时,依题意,得:(x ﹣40)(﹣2x+140)=100×3+150,解得:x1=x2=55;当57<x≤71时,依题意,得:(x﹣40)(﹣x+82)=100×3+150,此方程无解.答:当天的销售价为55元时,可出现收支平衡.【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熟悉待定系数法,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24.(1)4;(2)8、1.2、7.5;(3)从平均数看,甲成绩优于乙的成绩;从方差看,甲的方差小,说明甲的成绩稳定.【解析】【分析】(1)根据甲的成绩频数分布图及题意列出10﹣(1+2+2+1),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平均数公式、中位数的求法和方差公式计算得到答案;(3)从平均数和方差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甲选手命中8环的次数为10﹣(1+2+2+1)=4,补全图形如下:(2)a=67284921010+⨯+⨯+⨯+=8(环),c=110×[(6﹣8)2+2×(7﹣8)2+4×(8﹣8)2+2×(9﹣8)2+(10﹣8)2]=1.2,b=872+=7.5,故答案为:8、1.2、7.5;(3)从平均数看,甲成绩优于乙的成绩;从方差看,甲的方差小,说明甲的成绩稳定.【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求法.25.(1)483x-≤≤;(2)x=25或2.【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列不等式组求解;(2)根据a、b、c分别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由勾股定理分别求解.【详解】解:(1)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得80 34020xxx-≥⎧⎪+≥⎨⎪+≥⎩,解得48 3x-≤≤;(2)当c为斜边时,由a2+b2=c2,即8-x+3x+4=x+2,解得x=-10,当b为斜边时,a2+c2=b2,即8-x+x+2=3x+4,解得x=2,当a为斜边时,b2+c2=a2,即3x+4+x+2=8-x,解得x=2 5∵48 3x-≤≤∴x=25或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运用.在没有指定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情况下,注意分类讨论.。

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

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右表所示,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那么应选___________去.甲乙丙丁平均分85909085方差50425042A.甲B.乙C.丙D.丁2.某校10名学生参加某项比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

对于这10名学生的参赛成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众数是90 B.中位数是90C.平均数是90 D.参赛学生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之差是15 3.小明、小华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10次,两人的平均成绩均为7.5环,如图做出了表示平均数的直线和10次射箭成绩的折线图.S1,S2分别表示小明、小华两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则有()A.S1<S2B.S1>S2C.S1=S2D.S1≥S24.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进行了10次射击,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选手甲乙丙丁平均数(环)9.09.09.09.0方差0.25 1.00 2.50 3.00则成绩发挥最不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下列图象中,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6.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A.20210x yy x+-=⎧⎨-+=⎩B.20210x yy x-+=⎧⎨+-=⎩C.20210x yy x-+=⎧⎨--=⎩D.2010x yy x++=⎧⎨+-=⎩7.如图,直线443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OB上,若将ABC 沿A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则点C 的坐标是( )A .(0,1)B .20,3⎛⎫ ⎪⎝⎭C .30,2⎛⎫ ⎪⎝⎭D .(0,2)8.关于函数(3)y k x k =-+,给出下列结论: ①当3k ≠时,此函数是一次函数;②无论k 取什么值,函数图象必经过点(1,3)-; ③若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0k <;④若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k 的取值范围是03k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9.如图,ABC 中,//DE BC ,//EF AB ,要判定四边形DBFE 是菱形,可添加的条件是( )A .BD EF =B .AD BD =C .BE AC ⊥D .BE 平分ABC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77-=±B .()277-=- C .111142= D .1514=11.如图,菱形ABCD 中,4AB =,60A ∠=︒,点E 是线段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作EDF ∠交BC 于点F ,且60EDF ∠=︒,则BEF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6B .3C .43D .423+12.如图,在△ABC 中,∠C =90°,点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连结AD .若CD =2,BD =4,则AC 的长为( )A .4B .3C .23D .3二、填空题13.若一组数据4,x ,5,7,9的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14.已知一组数据-1,x ,0, 1,-2的平均数是0,这组数据的极差和标准差分别是 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6y k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若AOB 的面积为12,则k 的值为_________.16.如图,矩形ABCO 的对角线AC 、OB 交于点1A ,直线AC 的解析式33y x =-+,过点1A 作11AO OC ⊥于1O ,过点1A 作11A B BC ⊥于1B ,得到第二个矩形111A B CO ,1A C 、11O B 交于点2A ,过点2A 作22A O OC ⊥于2O ,过点2A 作22A B BC ⊥于2B ,得到第三个矩形222A B CO ,…,依此类推,这样作的第n 个矩形对角线交点n 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D CD =,F 是AD 的中点,CE AB ⊥,垂足E 在线段AB 上.下列结论①DCF ECF ∠=∠;②EF CF =;③3DFE AEF ∠=∠;④2BECCEFSS<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_.(请填序号)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平分ABC ∠,CF BE ⊥,连接AE ,G 是AB 的中点,连接GF ,若4AE =,则GF =_____.19.()9920020211(0.25)2232(2)(3)22π-⨯--+--÷-⨯+-=∣∣_________20.如图,A 点坐标为(3,0),C 点坐标为(0,1),将OAC 沿AC 翻折得ACP △,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体育水平,初二1班的体育刘老师对全班4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模拟测试(得分均为整数),成绩满分为10分,1班的体育委员根据这次测试成绩,制作了统计图和分析表如下:初二1班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分析表平均分 方差 中位数 众数 男生 2 8 7 女生7.921.998(1)这个班共有男生 人,共有女生 人; (2)补全初二1班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分析表;(3)你认为在这次体育测试中,1班的男生队、女生队哪个表现更突出一些?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2.受疫情影响,某地无法按原计划正常开学.在延迟开学期间该地区组织了在线教学活动.开学后,某校针对各班在线教学的个性化落实情况,通过初评决定从甲、乙、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作为在线教学先进班级,下表是这三个班的五项指标的考评得分表(单位:分):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请确定如下的“五项指标的考评得分分析表”中的a、b、c的值:(2)如果学校把“课程设置”、“课程质量”、“在线答疑”、“作业情况”、“学生满意度”这五项指标得分按照2∶2∶3∶1∶2的比例确定最终成绩,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应推荐哪个班为在线教学先进班级?2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台阶.为了鼓励全民阅读,某图书馆开展了两种方式的租书业务:一种是使用租书卡,另一种是使用会员卡,图中1l,2l分别表示使用租书卡和会员卡时每本书的租金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1)直接写出用租书卡和会员卡时每本书的租金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小红准备租某本名著50天,选择哪种租书方式比较合算?小明准备花费90元租书,选择哪种租书方式比较合算?24.如图,在▱ABCD中,AB=12cm,BC=6cm,∠A=60°,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以1cm/秒的速度向点A移动,用t表示移动的时间(0≤t≤6).(1)当t为何值时,△PAQ是等边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PAQ为直角三角形?25.计算题: (1)127123-+ (2)20+516345-⋅ 26.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左边是楼梯,右边是滑道,已知滑道AC 与AE 的长度一样,滑梯的高度4,1BC m BE m ==.求滑道AC 的长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本题首先可通过四位同学的平均分比较,择高选取;继而根据方差的比较,择低选取求解本题. 【详解】通过四位同学平均分的比较,乙、丙同学平均数均为90,高于甲、丁同学,故排除甲、丁;乙、丙同学平均数相同,但乙同学方差更小,说明其发挥更为稳定,故选择乙同学.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以及方差,平均数表示其平均能力的高低;方差表示数据波动的大小,即稳定性高低,数值越小,稳定性越强,考查对应知识点时严格按照定义解题即可.2.C解析:C【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的定义和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分别列出算式,求出答案.【详解】解:∵90出现了5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90;故A正确;∵共有10个数,∴中位数是第5、6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是(90+90)÷2=90;故B正确;∵平均数是(80×1+85×2+90×5+95×2)÷10=89;故C错误;参赛学生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之差是:95-80=15;故D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用到的知识点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关键是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有关数据,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3.A解析:A【分析】各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就越小;反之,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就越好.【详解】根据图形可得,小明、小华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10次所得的成绩中,小明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离散程度小,而小华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离散程度大,故S1<S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方差和折线统计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反之波动越大.【详解】由表可知:丁的方差最大,这四个人中,发挥最不稳定的是丁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熟知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反之波动越大是解题关键.5.A解析:A 【分析】依据函数的定义,x 取一个值,y 有唯一值对应,可直接得出答案. 【详解】解:A 、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可能有2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A 选项不是函数, B 、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B 选项是函数, C 、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C 选项是函数, D 、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D 选项是函数, 故选:A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概念,任意画一条与x 轴垂直的直线,始终与函数图象有一个交点,那么y 是x 的函数.6.B解析:B 【分析】由图易知两条直线分别经过(-1,1)、(1,0)两点和(0,2)、(-1,1)两点,设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再根据所求的解析式写出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组成方程组便可解答此题. 【详解】由图知,设经过(-1,1)、(1,0)的直线解析式为y=ax+b (a≠0). 将(-1,1)、(1,0)两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解得1-212a b ⎧=⎪⎪⎨⎪=⎪⎩故过(-1,1)、(1,0)的直线解析式y=1122x -+,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为2 y +x -1=0. 设经过(0,2)、(-1,1)的直线解析式为y=kx+h (k≠0). 将(0,2)、(-1,1)两点代入解析式中,解得12k h =⎧⎨=⎩故过(0,2)、(-1,1)的直线解析式为y=x+2,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为x-y+2=0.因此两个函数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20210x y y x -=⎧⎨+-=⎩故选择:B 【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在于要写出两个函数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需先求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7.C解析:C 【分析】先求得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0,4),由此可求得AB =5,再根据折叠可得AD =AB =5,故OD =AD ﹣AO =2,设点C (0,m ),则OC =m ,CD =BC =4﹣m ,根据222CO OD CD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直线y =4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当x =0时,y =4;当y =0时,x =﹣3,则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3,0)、B (0,4), ∴AO =3,BO =4,∴在Rt ABC 中,AB =5,∵折叠,∴AD =AB =5,CD =BC , ∴OD =AD ﹣AO =2,设点C (0,m ),则OC =m ,BC =4﹣m , ∴CD =BC =4﹣m ,在Rt COD 中,222CO OD CD +=, 即2222(4)m m +=-, 解得:m =32, 故点C (0,3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题目将图象的折叠和勾股定理综合考查,难度适中.8.D解析:D 【分析】①根据一次函数定义即可求解;②根据(3)(1)3y k x k k x x =-+=+-即可求解;③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30k -<,0k <,即可求解;④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03k x k=>-,即可求解; 【详解】①根据一次函数定义:0k ≠函数为一次函数,故正确;②(3)(1)3y k x k k x x =-+=+-,故函数过(-1,3),故正确;③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30k -<,0k <,解得:0k <,故正确;④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03k x k =>-,解得:03k <<,故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确定函数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 9.D解析:D【分析】当BE 平分∠ABC 时,四边形DBFE 是菱形,可知先证明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BD=D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当BE 平分∠ABC 时,四边形DBFE 是菱形,理由:∵DE ∥BC ,∴∠DEB=∠EBC ,∵∠EBC=∠EBD ,∴∠EBD=∠DEB ,∴BD=DE ,∵DE ∥BC ,EF ∥AB ,∴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BD=DE ,∴四边形DBFE 是菱形.其余选项均无法判断四边形DBFE 是菱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D解析:D【分析】根据二次根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77=-=,故该选项错误; B77=-=,故该选项错误;C2==,故该选项错误;D2==,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1.D解析:D【分析】只要证明DBE DCF ∆≅∆得出DEF ∆是等边三角形,因为BEF ∆的周长4BE BF EF BF CF EF BC EF EF =++=++=+=+,所以等边三角形DEF ∆的边长最小时,BEF ∆的周长最小,只要求出DEF ∆的边长最小值即可.【详解】解:连接BD ,菱形ABCD 中,60A ∠=︒,ADB ∴∆与CDB ∆是等边三角形,60DBE C ∴∠=∠=∠︒,BD DC =,60EDF ∠=︒,BDE CDF ∴∠=∠,在BDE ∆和CDF ∆中,DBE C BDE CDF BD CD ∠=∠⎧⎪∠=∠⎨⎪=⎩,DBE DCF ∴∆≅∆,DE DF ∴=,BDE CDF ∠=∠,BE CF =,60EDF BDC ∴∠=∠=︒,DEF ∴∆是等边三角形,BEF ∆的周长4BE BF EF BF CF EF BC EF EF =++=++=+=+,∴等边三角形DEF ∆的边长最小时,BEF ∆的周长最小,当DE AB ⊥时,DE 最小=,BEF ∴∆的周长最小值为4+,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最小值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学会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所以中考常考题型.12.C解析:C【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D=BD,再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详解】解:∵点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BD=4,∴AD=BD=4,∴22224223AC AD C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先判断出x是5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为6然后代入方差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数据4x579的众数为5∴x=5S2=(4﹣6)2+2×(5﹣6)2+(7﹣6)2+解析:16 5【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先判断出x是5,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为6,然后代入方差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数据4,x,5,7,9的众数为5,∴x=5,1(45579)65x=+++++=,S2=15[(4﹣6)2+2×(5﹣6)2+(7﹣6)2+(9﹣6)2]=165,故答案为16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众数、方差的统计意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4【解析】试题解析:4【解析】试题∵x=0-(-1+0-2+1),解得x=2,故极差为:2-(-2)=4,则方差s 2=15[(-1-0)2+(2-0)2+(0-0)2+(1-0)2+(-2-0)2]=2,.15.或【分析】求出AB 点坐标在Rt △AOB 中利用面积构造方程即可解得k 值【详解】由直线与y 轴于B 则则∴直线与x 轴于A 令则∴∴∴∴∴解得:由k≠0符合题意则k 的值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 解析:32-或32【分析】 求出A 、B 点坐标,在Rt △AOB 中,利用面积构造方程即可解得k 值.【详解】由直线6y kx =+与y 轴于B ,则0x =,则6y =,∴(0,6)B ,直线6y kx =+与x 轴于A ,令0y =,则60kx +=,6x k =-, ∴6,0A k ⎛⎫- ⎪⎝⎭, ∴6OA k =-,6OB =, ∴1122AOB S OA OB =⋅=△,∴64k -=, ∴64k-=±, 解得:132k =-,232k =, 由k≠0,符合题意, 则k 的值为32-或32. 故答案为:32-或3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问题,掌握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利用面积构造方程,会解方程是解题关键. 16.【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先求出然后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和根据规律即可得到和从而求出点的坐标【详解】解:根据题意∵直线的解析式为令x=0则;令y=0则∴由矩形的性质则点∴;同解析:11,22n n ⎛⎫- ⎪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先求出OA =1OC =,然后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1O C 和11A O ,根据规律,即可得到n O C 和n n A O ,从而求出点n A 的坐标.【详解】解:根据题意,∵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令x=0,则y =y=0,则1x =, ∴OA =1OC =, 由矩形的性质,则点112AC AC =,∴11122O C OC ==,1112AO AO ==同理可求:221111()242O C O C ===,2221111()22A O AO ===; ……111()22n n n O C O C -==,11()22n n n n n A O A O ===, ∴111()122n n n n OO OC O C =-=-=-, ∴点n A的坐标为:112n ⎛- ⎝⎭;故答案为:112n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坐标与图形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找到点的规律进行解题.17.②③④【分析】如图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作EN ∥BC 交CD 于NFK ∥AB 交BC 于K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作EN ∥ 解析:②③④【分析】如图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作EN ∥BC 交CD 于N ,FK ∥AB 交BC 于K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作EN ∥BC 交CD 于N ,FK ∥AB 交BC 于K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H ,∴∠A=∠FDH ,在△AFE 和△DFH 中,A FDH AFE HFD AF DF ∠=∠⎧⎪∠=∠⎨⎪=⎩,∴△AFE ≌△DFH ,∴EF=FH ,∵CE ⊥AB ,AB ∥CH ,∴CE ⊥CD ,∴∠ECH=90°,∴CF=EF=FH ,故②正确,∵DF=CD=AF ,∴∠DFC=∠DCF=∠FCB ,∵∠FCB >∠ECF ,∴∠DCF >∠ECF ,故①错误,∵FK ∥AB ,FD ∥CK ,∴四边形DFKC 是平行四边形,∵AD=2CD ,F 是AD 中点,∴DF=CD ,∴四边形DFKC 是菱形,∴∠DFC=∠KFC ,∵AE ∥FK ,∴∠AEF=∠EFK ,∵FE=FC ,FK ⊥EC ,∴∠EFK=∠KFC ,∴∠DFE=3∠AEF ,故③正确,∵四边形EBCN 是平行四边形,∴S △BEC =S △ENC ,∵S △EHC =2S △EFC ,S △EHC >S △ENC ,∴S △BEC <2S △CEF ,故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2【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解即可得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进而可得是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在平行四边形中∴∵平分∴∴∴∵∴∵是的中点∴是的中位线 解析:2【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解CBE BEC ∠=∠,即可得CB CE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 EF =,进而可得GF 是ABE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E BEC ∠=∠,∵BE 平分ABC ∠,∴ABE CBE ∠=∠,∴CBE BEC ∠=∠,∴CB CE =,∵CF BE ⊥,∴BF EF =,∵G 是AB 的中点,∴GF 是ABE △的中位线, ∴12GF AE =∵4AE =,∴2GF =;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GF 是ABE △的中位线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分别利用积的乘方逆运算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各项即可求解【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混合运算掌握积的乘方逆运算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的性 解析:π7-【分析】分别利用积的乘方逆运算、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各项,即可求解.【详解】解:()992002011(0.25)2232(2)22-⨯--+--÷-⨯∣∣ ()9910011(0.25)491π35222⎛⎫=-⨯-+--⨯-⨯+- ⎪⎝⎭ ()991(0.254)410π4532⎛⎫=-⨯⨯-+-⨯-+- ⎪⎝⎭()14π32255=-⨯-++- π7=-,故答案为:π7-.【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混合运算,掌握积的乘方逆运算、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在Rt △COA 中根据OA=和OC=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得到根据翻折性质可得继而可得在Rt △PAG 中根据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求出AG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PG 的长从而得到P 点坐标 解析:33,22⎛⎫ ⎪ ⎪⎝⎭【分析】在Rt △COA 中,根据OA=3和OC=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得到30CAO ∠=︒,根据翻折性质可得CAO PAC ∠=∠,继而可得60PAO ∠=︒,30GPA ∠=︒,在Rt △PAG 中,根据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求出AG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PG 的长,从而得到P 点坐标.【详解】如下图,过点P 作PG x ⊥轴于点G ,∵3,OC=1,∴22+2OA OC =,∴12OC AC =, ∴30CAO ∠=︒, ∵△AOC 沿AC 翻折得到△APC , ∴CAO PAC ∠=∠,∴=60PAO ∠︒,=30GPA ∠︒,3,∴1322AG AP ==,2232PG PA GA =-=, ∴333 ∴点P 的坐标为332⎫⎪⎪⎝⎭,, 故答案为:3322⎛⎫ ⎪ ⎪⎝⎭,.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20,25;(2)7.9,8;(3)女生队表现更突出,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条形图可得男生总人数,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可得女生人数;(2)根据平均数和众数定义可得.(3)可从平均数、方差、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解:(1)这个班共有男生1+2+6+3+5+3=20(人),共有女生45﹣20=25(人),故答案为:20、25;(2)男生的平均分为120×(5+6×2+7×6+8×3+9×5+10×3)=7.9(分),女生的众数为8分,补全表格如下:理由为:女生队的平均数较高,表示女生队测试成绩较好;女生队的方差小,表示女生队测试成绩比较集中,整体水平较好;女生队的众数较高,女生队的众数为8,中位数也为8,而男生队众数为7低于中位数8,表示女生队的测试成绩高分较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利用众数、方差、平均数、众数作出决策.注意方差越小,说明数据越稳定.22.(1)a=10,b=8,c=8.6;(2)推荐丙班级为网上教学先进班级.【分析】(1)直接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分的概念即可求解;(2)先根据各项得分的权重求得各班的最终成绩,然后比较即可判断.【详解】解:(1)∵甲班的五项指标得分由小到大重新排列为:6、7、10、10、10∴甲班的中位数为:10分;∵乙班的五项指标得分为:10、8、8、9、88分出现次数最多,∴乙班的众数是:8分;∵(9+10+8+7+9)÷5=8.6(分),∴丙班的平均分是:8.6分;∴a =10,b =8,c =8.6.(2) 甲:10×20%+10×20%+6×30%+10×10%+7×20%=8.2(分)乙:10×20%+8×20%+8×30%+9×10%+8×20%=8.5(分)丙:9×20%+10×20%+8×30%+7×10%+9×20%=8.7(分),∴推荐丙班级为网上教学先进班级.【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正确理解每个概念是解题关键.23.(1)10.3y x =,2200.2y x =+;(2)当50x =时,选择使用租书卡比较合算,当90y =时,选择会员卡比较合算.【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进行求解即可;(2)分别算出当50x =时y 的值,与当90y =时x 的值,然后选择符合题意的即可.【详解】(1)设l 1的函数解析式为y 1=k 1x ,将x=200,y=60代入y 1=k 1x 得:60=200k 1,解得k 1=0.3,∴设l 1的函数解析式为:10.3y x =,设l 2的函数解析式为y 2=k 2x+b 2,将x=0,y=20与x=200,y=60分别代入y 2=k 2x+b 2得:2222020060b k b =⎧⎨+=⎩, 解得220.220k b =⎧⎨=⎩, ∴l 2的函数解析式为2200.2y x =+;(2)当50x =时,10.35015y =⨯=,2200.25030y =+⨯=,∴12y y <,∴选择使用租书卡比较合算;当90y =时,1300x =,2350x =,∴12x x <,∴选择会员卡比较合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24.(1)t =2;(2)t =3或65t =.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列出关于t的方程,进而即可求解.(2)根据△PAQ是直角三角形,分两类讨论,分别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AP=2t(米),AQ=6-t(米).∵∠A=60°,∴当△PAQ是等边三角形时,AQ=AP,即2t=6-t,解得:t=2,∴当t=2时,△PAQ是等边三角形.(2)∵△PAQ是直角三角形,∴当∠AQP=90°时,有∠APQ=30°,即AP=2AQ,∴2t=2(6-t),解得:t=3(秒),当∠APQ=90°时,有∠AQP=30°,即AQ=2AP,∴6-t=2·2t,解得65t=(秒),∴当t=3或65t=时,△PAQ是直角三角形.【定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5.(1)3;(2)1【分析】(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2)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详解】解:(1=-=(2==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及相关运算的运算法则.26.5m【分析】设AC xm =,则(),1AE AC xm AB AE BE x m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2AB BC AC +=,即()22214x x -+=,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AC xm =,则(),1AE AC xm AB AE BE x m ===-=-,由题意得:090ABC ∠=,在Rt ABC ∆中,222AB BC AC +=,∴()22214x x -+= 解得8.5x =,∴8.5AC m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题意建立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四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一)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化简后能与2合并的是A。

12B。

8C。

$\frac{2}{3}$D。

$\frac{2}{5}$2.以下以各组数为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5,12,13B。

1,2,5C。

1,3,2D。

4,5,63.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方程应变形为A。

$(x+2)^2=3$B。

$(x+2)^2=5$C。

$(x-2)^2=3$D。

$(x-2)^2=5$4.如图,两把完全一样的直尺叠放在一起,重合的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一定是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无法判断5.下列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A。

$y=-x$B。

$y=x+1$C。

$y=-2x+1$D。

$y=x-1$6.下表是两名运动员10次比赛的成绩,$s_1^2$,$s_2^2$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测试成绩的方差,则有成绩。

|。

8分。

|。

9分。

|。

10分。

|甲(频数)|。

4.|。

2.|。

3.|乙(频数)|。

3.|。

2.|。

5.|A。

$s_1^2>s_2^2$B。

$s_1^2=s_2^2$C。

$s_1^2<s_2^2$D。

无法确定7.若$a,b,c$满足$\begin{cases}a+b+c=0,\\\ a-b+c=0,\end{cases}$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0(a\neq 0)$的解是A。

1,0B。

-1,1C。

1,-1D。

无实数根8.如图,在△ABC中,$AB=AC$,$MN$是边$BC$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不与点$B$重合,点$N$不与点$C$重合),且$MN=\frac{1}{2}BC$,$MD\perp BC$交$AB$于点$D$,$NE\perp BC$交$AC$于点$E$,$BM=NC=x$,$\triangle BMD$和$\triangle CNE$的面积之和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

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初三体育素质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成绩如下所示,有两个数据遮盖,如图:编号12345方差平均成绩得分3834■3740■37A.35 2 B.36 4 C.35 3 D.36 32.某市6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3.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m,9.9m B.9.7m,9.8m C.9.8m,9.7m D.9.8m,9.9m 4.某校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进行了第一次体育中考模拟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成绩(分) 24 25 26 27 28 29 30人数(人) 65 5 8 7 7 4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班一共有42名同学B.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8C.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27D .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27分 5.如图,已知直线1:2l y x =,过点()0,1A 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C ,过点C 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 )A .()10,5B .()0,10C .()0,5D .()5,106.甲,乙两车分别从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车出发2h 后休息,当两车相遇时,两车立即按原速度继续向目的地行驶.设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 (h ), 甲,乙两车到B 地的距离分别为y 1(km ), y 2(km ), y 1, y 2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甲车的速度是45a km /h ;②乙车休息了0.5h ;③两车相距a km 时,甲车行驶了53h .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7.甲乙两地相距3600m ,小王从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同时,小张从乙地沿同一路线匀速步行前往甲地,两人之间的路程(m)y 与小王步行的时间(min)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的折线段AB BC CD --所示,已知小张先走完全程.结合图象,得到以下四个结论:①小张的步行速度是100m/min;②小王走完全程需要36分钟;③图中B点的横坐标为22.5;④图中点C的纵坐标为288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A.1 B.2 C.3 D.48.如图,直线y=kx(k≠0)与y=23x+2在第二象限交于A,y=23x+2交x轴,y轴分别于B、C两点.3S△ABO=S△BOC,则方程组236kx yx y-=⎧⎨-=-⎩的解为()A.143xy=-⎧⎪⎨=⎪⎩B.321xy⎧=-⎪⎨⎪=⎩C.223xy=-⎧⎪⎨=⎪⎩D.3432xy⎧=-⎪⎪⎨⎪=⎪⎩9.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B BC=,点D是ABC内部一点,DE BC⊥,DF AB⊥,垂足分别为E,F,若3CE DE=,53DF AF=, 2.5DE=,则AF=()A.8 B.10 C.12.5 D.1510.在ABCD 中AB BC ≠.F 是BC 上一点,AE 平分FAD ∠,且E 是CD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AB BF =;②AF CF CD =+;③AF CF AD =+;④AE E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②④11.已知51a =-,62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无法确定12.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 .21cmB .22cmC .42cmD .23cm二、填空题13.一组数据1x ,2x ,3x ,4x ,5x 的平均数是5,方差是3,则143x -,243x -,343x -,443x -,543x -的平均数是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14.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2,那么另一组数据3x 1﹣2,3x 2﹣2,3x 3﹣2,3x 4﹣2,3x 5﹣2的平均数是_____.1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像,则关于x 的不等式1mx n ->的解集是__________.16.已知一次函数5y x m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交于点(2,4)(,k m -是常数),则关于x 的方程5x kx m =-的解是________.17.已知梯形的上底长是5cm ,中位线长是7cm ,那么下底长是_____cm . 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50ABC ∠=︒,BD 平分ABC ∠,过A 点作//AE BC 交BD 于点E ,EF BC ⊥于点F 若6AB =,则EF 的长为________.≈,则340≈__________.19.若 3.4 1.84420.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______cm.三、解答题21.某校需要选出一名同学去参加温州市“生活中的数学说题”比赛,现有5名候选人参加该校举办的模拟说题比赛,挑选出成绩最高者参加说题比赛.已知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如表所示.某校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1)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2)由于C、E两名候选人成绩并列第一;所以学校决定根据两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按2:3:5的比例最后确定成绩,最终谁将参加说题比赛.已知C、E两名候选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情况如表所示.22.为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某初中学校组织全校1200名学生参加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为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学校考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调查分析. (1)学校设计了以下三种抽样调查方案:方案一: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指定部分学生成绩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方案二:从初一、初二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男生成绩及在初三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女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三:从三个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__________.(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 (2)学校根据样本数据,绘制成下表(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及以上为“及格”): 样本容量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10093.5100%70%10080分数段统计(学生成绩记为x ) 分数段 080x ≤<8085x ≤<8590x ≤<9095x ≤<95100x ≤≤频数5253040请结合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内; ②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23.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2,5-,并且与y 轴相交于点P ,直线132y x =-+与y 轴相交于点Q ,点Q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C =90°,AD =12cm ,AB =18cm ,CD =23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D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 =3时,PB = cm .(2)当t 为何值时,直线PQ 把四边形ABCD 分成两个部分,且其中的一部分是平行四边形?(3)四边形PBQD 能否成为菱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5.计算:(1)1850+ (2)(73)(73)+-26.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边BC 上的两点,AD =AE ,点E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点M ,连接AM ,DM ; (1)如图1,当∠BAC =60°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若∠BAD =α,则∠AEB =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③求证:DA =DM ;(2)如图2,当∠BAC =90°时,依题意补全图形,用等式表示线段DC ,EC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编号3的得分,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7,∴编号3的得分是:375(38343740)36⨯-+++=;方差是:222221[(3837)(3437)(3637)(3737)(4037)]45-+-+-+-+-=;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2.C解析:C 【解析】这组数据中,21出现了1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1, 第15个数和第16个数都是22,所以中位数是22. 故选C.3.B解析:B 【分析】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 ,因此中位数是9.7m , 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m , 故选B . 【点睛】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4.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解:该班共有6+5+5+8+7+7+4=42(人), 成绩27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众数为27;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142(24×6+25×5+26×5+27×8+28×7+29×7+30×4)=27, 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第21名和第22名成绩的平均数为27分,错误的为B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 【分析】求出B 点的坐标,再求出直线BC 的解析式,从而可得CO 的长度,进一步得出CD 的长度,即可求解. 【详解】 解:∵A (1,0) ∴OA=1当y=1时,112x =,即x=2, ∴B (2,1) ∵BC ⊥l∴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2x+b , 把B (2,1)代入得,b=5, ∴CO=5,当y=5时,152x =,解得,x=10, ∴点D 的坐标为(10,5)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解题时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6.A解析:A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算出甲的速度,由此可判断①,甲乙相遇时甲走路程为2akm ,计算出时间可判断②,分甲乙相遇前和相遇后两个时间段考虑甲乙相距akm 时的时间,可判断③. 【详解】解:由函数图象可知,甲5小时到达,速度为4/5akm h ,故①正确; 甲与乙相遇时,时间为42 2.545a aha -=,所以乙休息了2.520.5h -=,②正确;乙的速度为:2/2aakm h =, 在2小时时,甲乙相距4242255a a a akm --⋅=, ∴在2小时前,若两车相距a km 时,445a a a a t t -=⋅+⋅,解得53t h =,当两车相遇后,即2.5小时后,若两车相距a km 时,44(0.5)5aa a a t t +=⋅-+⋅, 解得5518t h =, ∴两车相距a km 时,甲车行驶了53h 或5518h ,故③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7.B解析:B 【分析】根据小张先走完全程可知,各个节点的意义,A 代表刚开始时两人的距离,B 代表两人相遇,C 代表小张到达终点,D 代表小王到达终点,根据这些节点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判断结论的正确与否. 【详解】解:由图可知,点C 表示小张到达终点,用时36min , 点D 表示小王到达终点,用时45min ,故②错误;∴小张的步行速度为:360036100(/min)m ÷=,故①正确; 小王的步行速度为:36004580(/min)m ÷=, 点B 表示两人相遇,∴3600(10080)20(min)÷+=, ∴两人20min 相遇,(20,0)B ,故③错误; ∵362016(min)-=,∴从两人相遇到小张到终点过了16min , ∴16(10080)2880()m ⨯+=, ∴小张到达终点时,两人相距2880m , ∴点C 的纵坐标为2880,故④正确, ∴错误的是②③,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8.C解析:C 【分析】 先根据223y x =+可得B 、C 的坐标,进而确定OB 、OC 的长,然后根据3S △ABO =S △BOC 结合点A 在第二象限确定A 点的纵坐标,然后再根据点A 在y =23x+2上,可确定点A 的横坐标即可解答.【详解】 解:由223y x =+可得B (﹣3,0),C (0,2), ∴BO =3,OC =2,∵3S △ABO =S △BOC , ∴3×12×3×|yA|=12×3×2, 解得y A =±23, 又∵点A 在第二象限,∴y A =23, 当y =23时,23=23x+2,解得x =﹣2, ∴方程组0236kx y x y -=⎧⎨-=-⎩的解为223x y =-⎧⎪⎨=⎪⎩.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9.C解析:C【分析】根据比例关系设DF=x ,可判断四边形DEBF 为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和比例关系分别表示CB 和AB ,再根据AB BC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x ,从而得出AF .【详解】,DE BC DF AB ⊥⊥,90DEB DFB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四边形DEBF 为矩形,∴BF=DE=2.5,DF=EB ,设DF=3x ,则EB=3x ,∵53DF AF =,∴AF=5x ,AB=5x+2.5,∵3CE DE =,∴CE=7.5,∴CB=7.5+3x ,∵AB=CB ,∴5x+2.5=7.5+3x ,解得x=2.5,∴512.5AF x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借助相关性质表示对应线段的长度是解题关键.本题主要用到方程思想.10.C解析:C【分析】首先延长AD ,交FE 的延长线于点M ,易证得△DEM ≌△CEF ,即可得EM =EF ,又由AE 平分∠FAD ,即可判定△AEM 是等腰三角形,由三线合一的知识,可得AE ⊥EF ,进而可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解:延长AD ,交FE 的延长线于点M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M =∠EFC ,∵E 是CD 的中点,∴DE =CE ,在△DEM 和△CEF 中,M EFC DEM CEF DE CE ∠=∠⎧⎪∠=∠⎨⎪=⎩,∴△DEM ≌△CEF (AAS ),∴EM =EF ,∵AE 平分∠FAD ,∴AM =AF ,AE ⊥EF .即AF =AD +DM =CF +AD ;故③,④正确,②错误.∵AF 不一定是∠BAD 的角平分线,∴AB 不一定等于BF ,故①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B解析:B【分析】将a=,b=进行分母有理化,再比较即可.【详解】解:451451 515151a,46262 626262b,∵<1<∴16+<+∴a 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不等式的性质,实数比较大小等知识点,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结合题意,得小正方形的边长=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长-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长;结合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即可得到小正方形的边长及其面积.【详解】结合题意,可知:小正方形的边长=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长-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长∵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小正方形的边长=5cm-3cm=2cm∴小正方形的面积=222=4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二、填空题13.1748【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的变形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4x1-34x2-34x3-34x4-34x5-3的平均数是4(x1+x2+x3+x4+x5)解析:17 48【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的变形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4x1-3,4x2-3,4x3-3,4x4-3,4x5-3的平均数是15[4(x1+x2+x3+x4+x5)-15]=17,∵新数据是原数据的4倍减3;∴方差变为原来数据的16倍,即48.故答案为:17;48.【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一般地设有n个数据,x1,x2,…x n,若每个数据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再同加或同减去一个数,其平均数也有相对应的变化,方差则变为这个倍数的平方倍.14.4【解析】【分析】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先求数据x1x2x3x4x5的和然后再用平均数的定义求新数据的平均数【详解】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有15(x解析:4【解析】【分析】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先求数据x1,x2,x3,x4,x5的和,然后再用平均数的定义求新数据的平均数.【详解】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有(x1+x2+x3+x4+x5)=2,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是(3x1-2+3x2-2+3x3-2+3x4-2+3x5-2)=4.故答案是:4.【点睛】考查的是样本平均数的求法及运用,解题关键是记熟公式:.15.【分析】将不等式写成可以理解为一次函数当时求x的取值范围由函数图象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不等式可以写成即一次函数当时x的取值范围由函数图象可得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解题的解析:4x >【分析】将不等式1mx n ->写成1mx n ->,可以理解为一次函数y mx n =-,当1y >时,求x 的取值范围,由函数图象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不等式1mx n ->可以写成1mx n ->,即一次函数y mx n =-,当1y >时,x 的取值范围,由函数图象可得4x >.故答案是:4x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16.【分析】由题意可知当x=-2时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的函数值相同从而可得到方程的解【详解】解:一次函数图象与正比例函数图象交于点所以则则所以方程的解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解析:2x =-【分析】由题意可知当x=-2时,一次函数5y x m =+与正比例函y kx =的函数值相同,从而可得到方程的解.【详解】解:一次函数5y x m =+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 kx =图象交于点(2,4)-,所以5y x m y kx=+⎧⎨=⎩,则5x m kx +=,则5x kx m =-, 所以,方程5x kx m =-的解是2x =-,故答案为:2x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就是它们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17.9【分析】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可求得其下底【详解】解:由已知得下底=2×7-5=9cm 故答案为9【点睛】主要考查了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数量关系: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解析:9【分析】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可求得其下底.【详解】解:由已知得,下底=2×7-5=9cm .故答案为9.主要考查了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数量关系: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 18.3【分析】过点A 作AM ⊥CB 交CB 延长线于点M 根据题意可知∠ABM=30°可求AM=3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EF 【详解】解:过点A 作AM ⊥CB 交CB 延长线于点M ∵∴∠ABM=30°∴AM=AB=解析:3【分析】过点A 作AM ⊥CB ,交CB 延长线于点M ,根据题意可知,∠ABM=30°,可求AM=3,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EF .【详解】解:过点A 作AM ⊥CB ,交CB 延长线于点M ,∵150ABC ∠=︒,∴∠ABM=30°,∴AM=12AB=12×6=3, ∵AM ⊥CB ,EF BC ⊥,∴AM ∥EF ,∵//AE BC ,∴四边形AMFE 是平行四边形,∵AM ⊥CB ,∴四边形AMFE 是矩形,∴EF=AM=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恰当的作辅助线,构造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9.【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即可得【详解】因为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解析:18.44【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即可得.因为 3.4 1.844≈, 所以340 3.4100=⨯,.10034=⨯,10 3.4=,10 1.844≈⨯,18.44≈,故答案为:18.4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0.13【分析】如图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 关于的对称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将圆柱沿A 所在的高剪开展平如图所示则作A 关于的对称点连接则此时线段即为蚂蚁走的最短路径过B 作于点则在中由 解析:13【分析】如图,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 关于MM '的对称点A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 B '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将圆柱沿A 所在的高剪开,展平如图所示,则10cm MM NN '='=,作A 关于MM '的对称点A ',连接A B ',则此时线段A B '即为蚂蚁走的最短路径,过B 作BD A A ⊥'于点D ,则5,''123312cm BD NE cm A D MN A M BE ===+-=+-=,在Rt A B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13cm A B A D BD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等,正确利用侧面展开图、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85;(2)最终候选人E 将参加说题比赛【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直接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C 、E 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75,83,85,90,90,则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85分;故答案为:85;(2)∵C 的平均成绩是:952803905235⨯+⨯+⨯++=88(分), E 的平均成绩是:852*********⨯+⨯+⨯++=89(分), ∴88<89,∴最终候选人E 将参加说题比赛.【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2.(1)方案三;(2)①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9095x ≤<分数段内;②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为840人【分析】(1)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2)①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出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所落的分数段; ②用优秀率乘以该校共有的学生数,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要调查学生的答题情况,需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则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方案三.答案是:方案三;(2)①∵由表可知样本共有100名学生,∴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是第50和51个数的平均数,∴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落在9095x ≤<分数段内;∴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9095x ≤<分数段内;②由题意得:120070%840⨯=(人).∴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为840人.【点睛】解决此题,需要能从统计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本题的关键,用到的知识点是抽样的可靠性,中位数的定义,用样本估计总体等.23.y=−4x−3【分析】因为直线y=−12x+3与y轴相交于点Q,所以点Q的坐标是(0,3),点P在y轴上,且与点P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的坐标是(0,−3),把(0,−3),(−2,5)代入一次函数y=kx+b.求出k,b的值,得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详解】解:∵直线132y x=-+与y轴相交于点Q,∴当x=0时,y=3,∴点Q的坐标是(0,3),∵点Q与点P关于x轴对称,∴点P的坐标是(0,−3),把(0,−3),(−2,5)代入一次函数y=kx+b得3{25 bk b--+==,解得b=−3,k=−4.∴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4x−3.【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问题,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有四步:(1)设──设函数表达式;(2)列──列方程(组);(3)解──求方程(组)的解;(4)写──写出函数关系式;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24.(1)15;(2)t=6或233;(3)能,t=5.【分析】(1)先求出AP,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讨论,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解;(3)由菱形的性质可求DP=BP,由勾股定理可求解.【详解】解:(1)当t=3时,则AP=3×1=3cm,∴PB=AB﹣AP=18﹣3=15cm,故答案为:15.(2)若四边形PBCQ是平行四边形,∴PB=CQ,∴18﹣t=2t,∴t=6,若四边形PQDA是平行四边形,∴AP=DQ,∴t=23﹣2t,∴t =233, 综上所述:t =6或233; (3)如图,若四边形PBQD 是菱形,∴BP =DP ,∵222AP AD DP +=,∴22144(18)AP AP +=-,∴AP =5,∴t =51=5, ∴当t =5时,四边形PBQD 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分类思想,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灵活运用分类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5.(1)822)4 【分析】(1)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原式=325282=(2)原式=227)3)734-=-=.【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合并运算,难度不大,注意在计算中一些公式的运用.26.(1)①见解析;② 60°+α;③见解析;(2)2222DC EC AM +=;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题意可直接进行作图;②由题意易得△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有∠B=∠C=60°,由AD=AE ,则有∠ADE=∠AED ,然后问题可求解;③由②易得∠DAM=60°,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D=AE=AM ,进而可得△ADM 是等边三角形,然后问题可求证;(2)由题意易证△DMC 是直角三角形,则有222DC CM DM +=,进而可证△AD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有2=,从而等量代换即可求解.DM AM【详解】(1)解:①由题意可得如图所示:②解:∵∠BAC=60°,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AD=AE,∠BAD=α,∴∠ADE=∠AEB=60°+α故答案为60°+α;③证明:由②可得∠BAD=∠EAC,∵∠BAC=60°,∴∠BAD+∠DAC=60°,∵点E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是点M,∴AC垂直平分EM,∴AE=AM,∠EAC=∠MAC,∴∠MAC=∠BAD,DA=MA,∴∠MAC+∠DAC=60°,∠DAM=60°,∴△ADM是等边三角形,∴DA=DM;(2)由题意可得如图所示:线段DC,EC,AM之间的数量关系:222+=DC EC AM2证明:∵点E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是点M,∴AC垂直平分EM,∴AE=AM,∠EAC=∠MAC,∴∠MAC=∠BAD,DA=MA,∵∠BAC=90°,∴∠DAM=90°,∴△DA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M=,∵AC垂直平分EM,∴EC=CM,∵∠ACB=45°,∴∠ACB=∠ACM=45°,∴∠MCD=90°,∴在Rt△DMC中,222+=,DC CM DM∴222+=.2DC EC A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6、4、a 、3、2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A .8B .5C .6D .32.某校八年级有八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之和除以8,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B .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C .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 .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3.甲、乙两人各射击次,甲所中的环数是,,,,,,且甲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方差是4.根据以上数据,对甲,乙射击成绩的正确判断是( ) A .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B .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C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相同D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无法比较4.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机对居住在该小区的40名居民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锻炼时间(时) 3 4 5 6 7 人数(人)6131452这40名居民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A .14,5B .14,6C .5,5D .5,6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5.如图,直线5y x =+和直线y ax b =+相交于点P ,根据图象可知,方程组5y x y ax b =+⎧⎨=+⎩的解是( )A .510x y =⎧⎨=⎩B .1520x y =⎧⎨=⎩C .2025x y =⎧⎨=⎩D .2530x y =⎧⎨=⎩6.甲,乙两车分别从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车出发2h 后休息,当两车相遇时,两车立即按原速度继续向目的地行驶.设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 (h ), 甲,乙两车到B 地的距离分别为y 1(km ), y 2(km ), y 1, y 2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甲车的速度是45a km /h ;②乙车休息了0.5h ;③两车相距a km 时,甲车行驶了53h .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7.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 ) A .24y x =+B .31y x =-C .31y x =-+D .24y x =-+8.对函数22y x =-+的描述错误是( ) 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B .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C .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D 5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a b a b b a +-=-B .224x yxy +=C .()235a a -=-D .81111911=10.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那么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的是( ) A .OAB OBA ∠=∠; B .OAB OBC ∠=∠; C .OAB OCD ∠=∠; D .OAB OAD ∠=∠. 11.在Rt △ABC 中,∠C =90°,点P 在边AB 上.BC =6, AC =8, ( )A .若∠ACP=45°, 则CP=5B .若∠ACP=∠B ,则CP=5C .若∠ACP=45°,则CP=245 D .若∠ACP=∠B ,则CP=24512.在△ABC 中,BC=a ,AB=c ,AC=b ,则不能作为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 ). A .∠A=∠B-∠C B .∠A :∠B :∠C=2:5:3 C .a :b :c =7:24:25D .a :b :c =4:5:6二、填空题13.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14.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x 甲=82分,⎺x 乙=82分,S 2甲=245,S 2乙=190.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__班 15.正方形111A B C O 、2221A B C C 、3332A B C C ……按如图的方式放置,点1A ,2A ,3A …和点1C ,2C ,3C …分别在直线()0y kx b k =+>和x 轴上,已知点1(1,1)B ,2(3,2)B ,按此规律,则点4B 的坐标是______.16.如图,正方形ABCD ,CEFG 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A ,E 在直线12y x =上,如果正方形ABCD 边长是1,那么点F 的坐标是______.17.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要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种情况)18.如图,在正八边形ABCDEFGH 中,AE 是对角线,则EAB ∠的度数是__________.19.3045a 0.5122240b 542217()x y +中,最简二次根式有__个.20.如图,Rt ABC △,90ACB ∠=︒,3AC =,4BC =,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B F '的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小明调查了班级里40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写结果)(1)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 ; (2)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 ;(3)若该校共有学生1000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 人.22.为宣传6月6日世界海洋日,某校九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竞赛活动.为了解全年级500名学生此次竞赛成绩(百分制)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并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表1)和统计图(如图).表1知识竞赛成绩分组统计表 组别分数/分 频数A6070x ≤< aB7080x ≤< 10 C8090x ≤< 14 D90100x ≤<18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________个参赛学生的成绩,表1中a =________; (2)所抽取的参赛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的“组别”是________;(3)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约多少人?23.如图,已知直线11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 ABC △,90BAC ∠=︒.(1)A 点坐标为________,B 点坐标为________; (2)求直线BC 的解析式; (3)点P 为直线BC 上一个动点,当S3SAOPAOB =时,求点P 坐标.24.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DF 平分D ∠,若以点D 为圆心,DC 长为半径作弧,交边AD 于点E ,联结EF 、BE 、EC .(1)求证:四边形EDCF 是菱形;(2)若点F 是BC 的中点,请判断线段BE 和EC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5.计算:(18322(2)132362483+26.学校操场边上一块空地(阴影部分)需要绿化,测出3m CD =,4m AD =,12m BC =,13m AB =,AD CD ⊥.(1)求证:90ACB ∠=︒. (2)求需要绿化部分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a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数据6、4、a 、3、2平均数为5, ∴(6+4+2+3+a )÷5=5, 解得:a=10,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5[(6-5)2+(4-5)2+(10-5)2+(2-5)2+(3-5)2]=8. 故选:A . 【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2.B解析:B 【分析】A 、由于这八个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故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应等于所有学生成绩的和除以学生人数;B 、由于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等于所有学生成绩的和除以学生人数,故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八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C 、由于这八个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故这10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不一定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平均数也能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是有可能相等的. 【详解】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应等于所有学生成绩的和除以学生人数,而这八个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B、由于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等于所有学生成绩的和除以学生人数,故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八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故正确;C、中位数不一定与平均数相等,故错误;D、众数与平均数有可能相等,故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关系,它们有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3.B解析:B【解析】【分析】要判断甲,乙射击成绩的稳定性就是要比较两人成绩的方差的大小,关键是求甲的方差.甲的这组数中的众数是8就说明a,b,c中至少有两个是8,而平均数是6,则可以得到a,b,c三个数其中一个是2,另两个数是8,求得则甲的方差,再进行比较得出结果.【详解】∵这组数中的众数是8,∴a,b,c中至少有两个是8,∵平均数是6,∴a,b,c三个数其中一个是2,∴ (4+1+1+4+4+16)=5,∵5>4,∴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4.C解析:C【解析】【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者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本组数据中,把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详解】由统计表可知:体育锻炼时间最多的是5小时,故众数是5小时;统计表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最中间两个人的锻炼时间都是5小时,故中位数是5小时.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的能力.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5.C解析:C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x=20,y=25即满足函数y=x+5,也满足函数y=ax+b ,即2025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y=x+5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y=ax+b 的解,恰好满足了方程组的解. 【详解】∵一次函数图像的交点为(20,25), ∴方程组5y x y ax b =+⎧⎨=+⎩的解是2025x y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关系,熟练驾驭数形结合思想,准确理解交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算出甲的速度,由此可判断①,甲乙相遇时甲走路程为2akm ,计算出时间可判断②,分甲乙相遇前和相遇后两个时间段考虑甲乙相距akm 时的时间,可判断③. 【详解】解:由函数图象可知,甲5小时到达,速度为4/5akm h ,故①正确; 甲与乙相遇时,时间为42 2.545a aha -=,所以乙休息了2.520.5h -=,②正确;乙的速度为:2/2aakm h =, 在2小时时,甲乙相距4242255a a a akm --⋅=, ∴在2小时前,若两车相距a km 时,445a a a a t t -=⋅+⋅,解得53t h =,当两车相遇后,即2.5小时后,若两车相距a km 时,44(0.5)5aa a a t t +=⋅-+⋅, 解得5518t h =, ∴两车相距a km 时,甲车行驶了53h 或5518h ,故③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7.B解析:B 【分析】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y 随x 增大而增大,则0k >;图象经过点(1,2),可得k 、b 之间的关系式.综合二者取值即可.【详解】解: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图象经过点(1,2),2k b ∴+=;y 随x 增大而增大,0k ∴>.即k 取正数,满足2k b +=的k 、b 的取值都可以.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一次函数的性质,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条件即可.8.B解析:B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判断A 、B 两项,求出直线与x 轴的交点即可判断C 项,求出直线与y 轴的交点,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连线段长度,进而可判断D 项,于是可得答案. 【详解】解:A 、因为﹣2<0,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函数22y x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当y=0时,220x -+=,所以x=1,所以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2),所以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连线段长度等于22+=,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2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基础题目,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原式=a2−b2,故A错误;B.2x与2y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B错误;C.原式=a6,故C错误;D.原式=911,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0.D解析:D【分析】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OAB=∠ACD,∵∠OAB=∠OAD,∴∠DAC=∠DCA,∴AD=CD,∴四边形ABCD是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11.D解析:D【分析】四个选项,A、C选项CP为顶角的平分线, B、D选项CP为底边上的高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等于5,利用等面积法可得底边上的高线等于245,易得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它斜边上的高线、中线和直角的角平分线不是同一条,可得正确的为D选项.【详解】解:∵∠C=90°,点P在边AB上.BC=6,AC=8,∴22228610AB AC BC+=+=,当CP为AB的中线时,152CP AB==,若∠ACP=45°,如图1,则CP为直角∠ACB的平分线,∵BC≠AC,∴CP与中线、高线不重合,不等于5,故A选项错误;若∠ACP=∠B,如图2∵∠ACB=90°,∴∠A+∠B=90°,∴∠A+∠ACP =90°,∴∠APC=90°,即CP为AB的高线,∵BC≠AC,∴CP与中线不重合,不等于5,故B选项错误;当CP为AB的高线时,1122ABCS AC BC AB PC =⋅=⋅△,即11861022PC⨯⨯=⨯⋅,解得245PC=,故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等.能根据等面积法算出斜边上的高线的长度是解题关键.12.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依次判断.【详解】A 、∵∠A=∠B-∠C ,∴∠A+∠C =∠B ,得到∠B=90︒,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 B 、设∠A=2x ,∠B=5x ,∠C=3x ,故235180x x x ++=︒,解得x=18︒,∴∠B=5x=90︒,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C 、设a=7x ,则b=24x ,c=25x ,∵222(7)(24)(25)x x x +=,∴222+=a b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D 、设a=4x ,b=5x ,c=6x ,∵222(4)(5)(6)x x x +≠,∴222a b c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直角三角形根据边或角判定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由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x==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方差解题关键 解析:2【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由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x=()210125-+-+++ =0,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22222201000102025s --+--+-+-+-== ,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14.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故可由两班的方差得到结论【详解】∵S2甲>S2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 解析: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故可由两班的方差得到结论.【详解】∵S 2甲>S 2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5.【分析】首先求得直线的解析式分别求得的坐标可以得到一定的规律再分别求得的坐标可以得到一定的规律据此即可求解【详解】解:∵的坐标为(11)点的坐标为(32)∴正方形边长为1正方形边长为2∴的坐标是(0 解析:(15,8)【分析】首先求得直线的解析式,分别求得123,,?··A A A 的坐标,可以得到一定的规律,再分别求得123,,?··B B B 的坐标,可以得到一定的规律,据此即可求解.【详解】解:∵1B 的坐标为(1,1),点2B 的坐标为(3,2),∴正方形111A B C O 边长为1,正方形2221A B C C 边长为2,∴1A 的坐标是(0,1),2A 的坐标是(1,2),代入y=kx+b 得:12b k b ⎧⎨+⎩==, 解得:11b k ⎧⎨⎩==, ∴直线的解析式是:y=x+1.∵111A B =,点2B 的坐标为(3,2),∴1A 的纵坐标是: 012=,1A 的横坐标是: 0021=-,∴2A 的纵坐标是:1+1=12,A2的横坐标是:1121=-,∴A3的纵坐标是:2+2=4=22,A3的横坐标是:1+2=3=221-,∴A4的纵坐标是:4+4=8=32,A4的横坐标是:1+2+4=7=321-,据此可以得到n A 的纵坐标是:12n -,横坐标是: 121n --.∵点1B 的坐标为(1,1),点2B 的坐标为(3,2),∴点3B 的坐标为(7,4),∴n B 的横坐标是:2n -1,纵坐标是:12n -,即n B 的坐标是(121,2n n --).∴4B 的坐标是(15,8).故答案是:(15,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和坐标的变化规律,正确得到点的坐标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令y =1可得x =2即点A (2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点E 的横坐标待入解析式即可求得点E 的纵坐标继而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点F 的坐标【详解】∵正方形边在轴的正半轴上∴AB =BC =CD =AD =1C 解析:93,22⎛⎫ ⎪⎝⎭【分析】令y =1可得x =2,即点A (2,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点E 的横坐标,待入解析式即可求得点E 的纵坐标,继而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点F 的坐标.【详解】∵正方形ABCD ,CEFG 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AB =BC =CD =AD =1,CE =CG =EF =GF ,AB 、CD 、CE 、FG ⊥x 轴,∵顶点A ,E 在直线12y x =令y =1,则x =2∴点A (2,1)∴点E 的横坐标为3将x =3代入直线12y x =,得32y = ∴点E 、F 的纵坐标是32 即32CE FG EF === ∴点F 的横坐标为39322+= 即点F (92,32)故答案为:(92,32)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涉及到正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求得点A 、E 的坐标.17.(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填写【详解】解:∵AD ∥BCAD=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AD=BC (答案不唯一)【点睛】解析:AD BC =(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填写.【详解】解:∵AD ∥BC ,AD=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AD=BC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有多种答案,如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填写AB ∥CD 等.18.【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八边形是正八边形∴=∠HAB=×=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多边形的性质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解析:67.5︒【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八边形ABCDEFGH 是正八边形,∴EAB ∠=12∠HAB=12×()821808-⨯=67.5︒. 故答案为:6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多边形的性质,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9.2【分析】将各二次根式能化简的依次化简后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是最简二次根式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以及化简解析:2【分析】将各二次根式能化简的依次化简后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22,∴是最简二次根式, 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以及化简二次根式.20.【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和余角定理可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出DF 的值最后用勾股定理得出的值【详解】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三角形外角定理)(都是的余角同角的余角相等)∴∵在中 解析:45【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和余角定理可知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 FD '是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出DF 的值,最后用勾股定理得出B F '的值.【详解】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3CD AC ==,4B C BC '==,∠=∠ACE DCE ,BCF B CF '∠=∠,CE AB ⊥,∴431B D B C CD '-=-'==;∵ECF DCE B CF ∠=∠+∠',EFC B BCF ∠=∠+∠(三角形外角定理),B ACE ∠=∠(B 、ACE ∠都是A ∠的余角,同角的余角相等),∴ECF EFC ∠=∠,∵在Rt ECF △中,90ECF EFC ∠+∠=︒,∴=45ECF EFC ∠∠=︒,∴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 CE =,∵EFC ∠和BFC ∠互为补角,∴135BFC B FC '∠=∠=︒,∴==1354590B FD B FC EFC ''∠∠-∠︒-︒=︒,B FD '为直角三角形, ∵1122ABC S AC BC AB CE =⋅=⋅△, ∴AC BC AB CE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5AB =, ∴125CE =,∴125EF =,95ED AE ===∴35DF EF ED =-=,∴45B F '==. 故答案为:45. 【点睛】 本题考查折叠性质与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折叠性质及勾股定理,运用等面积法求出CE 的值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30元;(2)50元;(3)250.【分析】(1)根据众数的定义即可判判断;(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判断;(3)先计算出样本中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然后在乘以总人数即可;【详解】(1)花费30元的有12人,最多,故众数是30元;(2)一共有40个数据,排序后第20、2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6+12=18<20,6+12+10=28>20,故第20、21个数据都是50元,故中位数是50元;(3)10÷40×2400=600(人),故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50人. 22.(1)50; 8;(2)C 组;(3)320人【分析】(1)利用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中D 组的信息可得样本容量,从而得出表1中A 对应的人数;(2)成绩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2人,即第25和第26位,取二者的平均值即可;(3)先求出80分以上的比例,然后乘总人数可得.【详解】解:(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学生:1836%50÷=(人),8a =(2)∵抽样了50人,则最中间的为第25和第26位的平均值第25位落在C 组,第26位落在C 组∴中位数落在C 组(3)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有141850032050+⨯=(人)【点睛】本题考查调查与统计,解题关键是结合残缺不全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得出样本容量.23.(1)(3,0);(0,1).(2)直线BC的解析式为y=1 2x+1.(3)点P的坐标为(4,3)或(-8,-3).【分析】(1)分别代入y=0,x=0,求出与之对应的x,y的值,进而可得出点A,B的坐标;(2)过点C作CE⊥x轴于点E,易证△ABO≌△CA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点C 的坐标,根据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3)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AOP=3S△AOB,即可求出点P的纵坐标,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P坐标.【详解】解:(1)当y=0时,-13x+1=0,解得:x=3,∴点A的坐标为(3,0);当x=0时,y=-13x+1=1,∴点B的坐标为(0,1).故答案为:(3,0);(0,1).(2)过点C作CE⊥x轴于点E,如图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OBA+∠OAB=90°,∠OAB+∠BAC+∠EAC=180°,∴∠OBA=∠EAC.在△ABO和△CAE中,90AOB CEAOBA EACAB CA∠∠︒⎧⎪∠∠⎨⎪⎩====,∴△ABO≌△CAE(AAS),∴AE=BO=1,CE=AO=3,∴OE=OA+AE=4,∴点C的坐标为(4,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k≠0),将B (0,1),C (4,3)代入y=kx+b ,得:143b k b ⎧⎨+⎩==, 解得:121k b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12x+1. (3)∵S △AOP =3S △AOB ,即12OA•|y P |=3×12OA•OB , ∴12×3|y P |=3×12×3×1, ∴y P =±3. 当y=3时,12x+1=3, 解得:x=4,∴点P 坐标为(4,3);当y=-3时,12x+1=-3, 解得:x=-8,∴点P 的坐标为(-8,-3).∴当S △AOP =3S △AOB 时,点P 的坐标为(4,3)或(-8,-3).【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点A ,B 的坐标;(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C 的坐标;(3)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结合S △AOP =3S △AOB ,求出点P 的纵坐标.24.(1)见解析;(2)线段BE 和EC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ED=DC ,根据SAS 证明△EDF ≌△CDF ,可得EF=CF ,根据梯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由等角对等边可得CF=CD ,再根据菱形的判定即可求解;(2)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DF 平分EDC ∠,∴EDF CDF ∠=∠.由题意,ED DC =.在△EDF 与△CDF 中,ED DC EDF CDF DF DF =⎧⎪∠=∠⎨⎪=⎩.∴△EDF ≌△CDF .∴EF CF =.∵四边形ABCD 为梯形.∴AD ∥BC .∴EDF DFC ∠=∠.∴DFC CDF ∠=∠.∴CF CD =.∴ED CD CF EF ===.∴四边形ECDF 是菱形.(2)线段BE 和EC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理由如下:∵点F 是BC 的中点,∴BF CF =.∴BF ED =.∵ED ∥BF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BE ∥DF .∵四边形EDCF 是菱形,∴EC ⊥DF .∴BE ⊥EC .【点睛】考查了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及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熟悉相关定理进行正确推理是关键.25.(1)5226【分析】(1)把每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后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项合并;(2)按照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按照除法法则计算二次根式的商,再把所得结果各项化简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得到最终答案.【详解】解:(1)原式=22422 =(2412+-=(2)原式=3=(12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和化简方法是解题关键 . 26.(1)证明见解析;(2)224m【分析】(1)由AD ⊥CD ,可得△ACD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C=5,在△ABC 中,AB=13,BC=12,AC=5,可知222AB BC AC =+ ,继而证得∠ACB= 90︒;(2)根据S 阴影=ABC ACD SS -计算即可. 【详解】(1)证明:∵AD CD ⊥,∴ACD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222AC CD AD =+,∵3m CD =,4m AD =,∴5m AC =,在ABC 中,2213169AB ==,2212144BC ==,22525AC ==,∴222AB BC AC =+,∴ACB △为直角三角形,∴90ACB ∠=︒.(2)ABC ACD S S S =-阴1122AC BC CD AD =⋅-⋅ 111253422=⨯⨯-⨯⨯ 306=-()224m =答:需要绿化的面积为224m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21-2022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要使四边形ABCD 成为平行四边形,则应增加的条件是( )A .AB =CDB .∠BAD =∠DCBC .AC =BD D .∠ABC +∠BAD =180°2.如图,将四边形ABCD 去掉一个60°的角得到一个五边形BCDEF ,则∠1与∠2的和为( )A .60°B .108°C .120°D .240°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CD 边于E ,AD =3,EC =2,则AB的长为( )A .1B .2C .3D .54.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31k x x =+无解,则k 的值为( ) A .0B .0或-1C .-1D .0或13 5.若关于x 的方程1044m x x x --=--无解,则m 的值是( ) A .2- B .2 C .3- D .36.下列事件中,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A .用长度分别是4cm ,4cm ,9cm 的细木条首尾顺次相连可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B .以长度分别是5cm ,4cm ,3cm 的线段为三角形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 .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D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恰好是同一条边上的高线与中线重合7.下列各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2161x +B .221x x +-C .2224a ab b +-D .214x x -+ 8.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 .22(2)(2)4x y x y x y +-=-B .221()1x y xy xy x y --=--C .a 2-4ab+4b 2=(a-2b )2D .ax+ay+a =a (x+y ) 9.812﹣81肯定能被( )整除.A .79B .80C .82D .8310.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1.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721x m x -⎧⎨-≤⎩<的整数解有且仅有3个,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56m ≤<.B .56m <<C .56m ≤≤D .56m <≤ 12.下列几组数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 .3,4,6B .1,13C .5,12,14D 555 二、填空题13.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这个多边形的外角的度数为______.14.如图,小亮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15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5米,又向左转30°…… 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点A 时,共走了_____米.15.(1)分解因式39x x -= ______________.(2)已知5a b +=,3ab =,则22a b += ________.(3)某种球形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为0.000000102m ,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计算:111x x---的结果是________. 17.已知x 2-3x -1=0,则2x 3-3x 2-11x +1=________.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1,()1,0,()1,0-,一个电动玩具从坐标原点O 出发,第一次跳跃到点1P ,使得点1P 与点O 关于点A 成中心对称;第二次跳跃到点2P ,使得点1P 与点2P 关于点B 成中心对称;第三次跳跃到点3P ,使得点3P 与点2P 关于点C 成中心对称,第四次跳跃到点4P ,使得点4P 与点3P 关于点A 成中心对称;第五次跳跃到点5P ,使得点5P 与点4P 关于点B 成中心对称……照此规律重复下去,则点2021P 的坐标为_________.19.不等式组20,360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20.在等边ABC 中,点D 是边BC 上一点,点E 在BA 延长线上,ED EC =,2BD =,3CD =,则BE =____.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点M 为CD 的中点求证:2AM =BE22.某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外出去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步行,一部分学生骑车.已知骑车的路程是12km .而步行路程是骑车路程的23.若骑车的速度是步行学生速度的2倍,且骑车时间比步行所需时间少用20分钟,求骑车的平均速度.23.计算或因式分解 (1)计算()()22021391272116+-+--- (2)计算()()()2322232a ab ab ⋅-÷-(3)因式分解:323108x xy -(4)因式分解:2221a b b -+-(5)先化简,再求值:()()()()225x y x y x y x x y ++-+--.其中21x =+,y 是2的小数部分.24.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特例感知(1)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重合,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得到BF CG =.请给予证明.猜想论证(2)当三角尺沿AC 方向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垂足为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联系拓展(3)当三角尺在图2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移动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请你判断(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5.设一次函数y 1=(k -1)x +5-2k , y 2=(k +1)x +1-2k .(1)若函数y 1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0,-3),求函数y 1的表达式.(2)若函数y 2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3)当x >m 时,y 1<y 2,求m 的取值范围.26.如图,在ABC 中,5AB AC ==,3BC =,点D 在AC 边上且点D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B 的距离相等.(1)尺规作图:作出点D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BDC 的周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错误,当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时,也满足条件.B 正确,∵//AD BC ,∴180BAD ABC ︒∠+∠=,∵BAD DCB ∠=∠,∴180DCB ABC ︒∠+∠=,∴//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 错误,当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时,也满足条件.D 错误,∵180ABC BAD ︒∠+∠=,∴//AD BC ,与题目条件重复,无法判断四边形ABCD 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2.D解析:D【分析】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到∠B+∠C+∠D的度数,进而让五边形的内角和减去∠B+∠C+∠D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度数.【详解】∵四边形的内角和为(4−2)×180°=360°,∴∠B+∠C+∠D=360°−60°=300°,∵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1+∠2=540°−300°=24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知识,求得∠B+∠C+∠D的度数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3.D解析:D【分析】首先证明DA=DE,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CD,AB=CD,∴∠DEA=∠EAB,∵AE平分∠DAB,∴∠DAE=∠EAB,∴∠DAE=∠DEA,∴DE=AD=3,∴CD=CE+DE=2+3=5,∴AB=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D解析:D【分析】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始终注意分母不为0这个条件,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无解确定出k的值即可.【详解】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33x kx k =+ ,即 ()313k x k -=- ,当310k -=,即 13k =时,方程无解; 当x=-1时,-3k+1=-3k ,此时k 无解;当x=0时,0=-3k ,k=0,方程无解; 综上,k 的值为0或13 .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分式方程的无解求参数的值,是需要识记的内容.分式方程无解的条件是: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无解,或解这个整式方程得到的解使原方程的分母等于0. 5.D解析:D【分析】 根据方程1044m x x x--=--无解,得出方程有增根,利用增根的定义可求得x =4,并把x =4代入转化后的整式方程m +1−x =0,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解:去分母得:m +1−x =0, ∵方程1044m x x x--=--无解, ∴x =4是方程的增根,∴m =3.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无解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增根的定义,并能准确求出增根. 6.D解析:D【分析】根据随机事件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分式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用长度分别是4cm ,4cm ,9cm 的细木条首尾顺次相连不可能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是不可能事件,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32+42=52,∴以长度分别是5cm ,4cm ,3cm 的线段为三角形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是必然事件,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是必然事件,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恰好是同一条边上的高线与中线重合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还涉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式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是解答的关键. 7.D解析:D【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 2161x +只有两项,不符合完全平方公式;B. 221x x +-其中2x 、-1不能写成平方和的形式,不符合完全平方公式;C. 2224a ab b +-,其中2a 与24b - 不能写成平方和的形式,不符合完全平方公式;D. 214x x -+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定义, 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正确掌握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8.C解析:C【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B 、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C 、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正确;D 、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9.B解析:B【分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后,判断即可.【详解】解:原式=81×(81﹣1)则812﹣81肯定能被80整除.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熟练掌握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B解析: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判定即可;【详解】A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B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D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1.D解析:D【分析】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不等式的解集,利用取解集的方法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解集中整数解有3个,即可得到m 的范围.【详解】解不等式0x m -<,得:x m <,解不等式721x -≤,得:3x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 m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有且仅有3个,∴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3、4、5,则56m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题意找出整数解是解本题的关键.12.D解析:D要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详解】解:A、32+42≠6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12+12≠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52+122≠14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2+(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ABC的三边满足a2+b2=c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13.60°【分析】首先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180(n-2)=720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180(n-2)=72解析:60°【分析】首先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180(n-2)=720,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180(n-2)=720,解得:n=6,∴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是:360°÷6=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熟记公式是关键.14.【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360°求解即可【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边数==12即12×15米=180米故答案为: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能熟记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是解此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360°求解即可.【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边数=36030=12, 即12×15米=180米,故答案为: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能熟记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15.x (x +3)(x -3)19【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x 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变形求解即可;(3)绝对值小于1的数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解析:x (x +3)(x -3) 19 71.0210-⨯【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x ,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变形求解即可;(3)绝对值小于1的数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 ×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解:(1)39x x -=x(x 2-9)= x(x +3)(x -3);(2)∵5a b +=,3ab =,∴22a b +=(a+b)2-2ab=25-6=19;(3)0.000000102=71.0210-⨯.故答案为:(1)x(x +3)(x -3);(2)19;(3)71.0210-⨯.【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科学记数法等知识,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分析】先把分式化成同分母再根据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1x x-. 【分析】先把分式化成同分母,再根据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111x x---=()111111x x x x x x------- =2111x x x x-+-+- =21x x- 故答案为21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7.4【分析】根据x2-3x -1=0可得x2-3x =1再将所求代数式适当变形后分两次整体代入即可求得值【详解】解:∵x2-3x -1=0∴x2-3x =1∴==将x2-3x =1代入原式==将x2-3x =1代解析:4【分析】根据x 2-3x -1=0可得x 2-3x =1,再将所求代数式适当变形后分两次整体代入即可求得值.【详解】解:∵x 2-3x -1=0,∴x 2-3x =1,∴3223111x x x --+=223132611x x x x -+-+=()22233111x x x x x -+-+将x 2-3x =1代入原式=221113x x x +-+=23)13(x x -+将x 2-3x =1代入原式=31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因式分解法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降次”思想和整体思想. 18.(-20)【分析】计算出前几次跳跃后点P1P2P3P4P5P6P7的坐标可以得出规律继而可求出点的坐标【详解】解:根据题意得:点P1(02)P2(2-2)P3(-42)P4(40)P5(-20)P6解析:(-2,0)【分析】计算出前几次跳跃后,点P1、P2、P3、P4、P5、P6、P7的坐标,可以得出规律,继而可求出点2021P的坐标.【详解】解:根据题意得:点P1(0,2)、P2(2,-2)、P3(-4,2)、P4(4,0)、P5(-2,0)、P6(0,0)、P7(0,2),,∴每6次为一个循环,∵202163365÷=,∴点2021P的坐标与点P5的坐标相同,即为(-2,0),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坐标的变化规律探究,中心对称的定义,正确掌握中心对称的定义确定点的坐标,发现规律并运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详解】解:由①得:x<0由②得:x<-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解析:2x<-【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详解】解:20 360xx->⎧⎨+<⎩①②由①得:x<0,由②得:x<-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分析】作EG∥AC可得等边三角形EB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D=CG即可解决问题【详解】作EG∥AC交BC的延长线于G∵△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G=∠ACB=60°又∠B=6解析:3+【分析】作EG∥AC,可得等边三角形EB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D=CG即可解决问题.【详解】作EG∥AC交BC的延长线于G,∵△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G=∠ACB=60°,又∠B=60°∴△EBG是等边三角形,∴EB=EG=BG∴CG=AE,∵ED=EC∴∠EDC= ∠ECD,又∠B=∠G∴∠BED= ∠GEC∴△BED≌△GEC (AAS)∴2∴22=3+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21.详见解析【分析】作CN∥AM,交DA延长线于N,根据AM∥CN,点M是CD的中点,得到AM是△DCN的中位线,推出CN=2AM,AE=AN,根据∠BAC=∠DAE=90︒证出∠CAN=∠BAE,证得△BAE≌△CAN,推出BE=CN,由此得到结论.【详解】如图,作CN∥AM,交DA延长线于N,∵AM∥CN,点M是CD的中点,∴AM是△DCN的中位线,∴CN=2AM,AD=AN,∴AE=AN,∵AD⊥AE,AB⊥AC,∴∠BAC=∠DAE=90︒∴∠EAN=90︒,∴∠CAE+∠EAN=∠BAC+∠CAE,∴∠CAN=∠BAE,∵AB=AC,AE=AN,∴△BAE≌△CAN,∴BE=CN,∴2AM=BE..【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题中辅助线的引出是解题的关键,在三角形中,已知一边中点时,通常是利用中点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2.骑车学生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小时.【分析】设步行学生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则骑车的平均速度是2x千米/小时,由题意得出等量关系为:步行所用时间-骑车所用时间=20分钟,由此列出分式方程,解方程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步行学生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则骑车的平均速度是2x千米/小时,12×23=8,依题意得:81220260x x-=,解得:x=6,经检验:x=6是所列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则2x=12,答:骑车学生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小时.【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54;(2)94ab -;(3)3(6)(6)x x y x y +-;(4)(1)(1)a b a b +--+;(5)9xy ,9【分析】(1)先算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乘方,再算加减法,即可求解;(2)先算积的乘方,再根据单项式的乘除法法则,求解即可;(3)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分解因式,即可;、(4)先括号,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5)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1)原式=()5(3)214+-+-- =54; (2)原式=()22433(2)(9)8a a b a b⋅÷- =94ab -; (3)原式=223(36)x x y -=3(6)(6)x x y x y +-;(4)原式=22(21)a b b --+=22(1)a b --=[][](1)(1)a b a b +---=(1)(1)a b a b +--+;(5)原式=222224455x xy y x y x xy +++--+=45xy xy +=9xy ,∵y的小数部分,∴1y =,∴当1x =+,1y =时,原式=9xy 11)=9.【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实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化简求值,分解因式,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4.(1)证明见解析;(2)CG DE DF =+,证明见解析;(3)CG DE DF =+,理由见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 证明FAB GAC ≌,即可得到FB CG =; (2)连接AD ,由ABC ABD ADC S S S =+可以得到111222AB CG AB DE AC DF ⋅⋅=⋅⋅+⋅⋅,又因为AB AC =,即可得到结论CG DE DF =+.(3)同(2)的证明方法一样;【详解】(1)证明:如图1中,90F G ∠=∠=︒,FAB CAG ∠=∠,AB AC =,(AAS)FAB GAC ∴≌,FB CG ∴=.(2)解:结论:CG DE DF =+.理由:如图2中,连接AD .ABC ABD ADC S S S =+,DE AB ⊥,DF AC ⊥,CG AB ⊥,111222AB CG AB DE AC DF ∴⋅⋅=⋅⋅+⋅⋅, AB AC =,CG DE DF ∴=+.(3)解:结论不变:CG DE DF =+.理由:如图3中,连接AD .ABC ABD ADC S S S =+,DE AB ⊥,DF AC ⊥,CG AB ⊥,111222AB CG AB DE AC DF ∴⋅⋅=⋅⋅+⋅⋅, AB AC =,CG DE D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正确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5.(1)133y x =-;(2)112k -<<;(3)2m ≥. 【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即为常数项b 的值,可得k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后即可得出函数解析式;(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均大于0,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3)先根据y 1<y 2列出不等式求解,再根据解集即可判断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函数y 1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0,-3),∴5-2k =-3,解得4k =,∴133y x =-;(2)∵函数y 2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10120k k +>⎧⎨->⎩解得112k -<<; (3)若y 1<y 2,则(1)52(1)12k x k k x k -+-<++-,整理得24x -<-,∴2x >,∵当x >m 时,y 1<y 2,∴2m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1)掌握一次函数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即为常数项b 的值是解题关键;(2)中理解函数的系数与所在象限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3)中需注意m 的取值是一个范围.26.(1)见解析;(2)8【分析】(1)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根据作图得到AD=BD ,把周长转化为AC+BC 即可.【详解】(1)用尺规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2)由作图可知,AD=BD,△BDC的周长=BD+CD+BC=AD+CD+BC=5+3=8.【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的进行尺规作图,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准确计算.。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 A .50分B .82分C .84分D .86分2.某次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如下表,通过计算可知两组的方差为S 2甲172=,S 2乙256=,下列说法:①两组的平均数相同;②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 ③甲组成绩的众数>乙组成绩的众数;④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均是80,但成绩≥80的人数甲比乙组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总体比乙组好;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比甲组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甲组好. 其中正确的有( )个A .2B .3C .4D .53.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 ) A .甲B .乙C .丙D .丁4.某校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进行了第一次体育中考模拟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成绩(分) 24 25 26 27 28 29 30 人数(人)6558774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该班一共有42名同学B .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8C .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27D .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27分5.如图①,E 为矩形ABCD 的边AD 上一点,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B E D --运动到点D 停止,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 s .现P ,Q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x s ,BPQ 的面积为2()y cm ,若y 与x 的对应关系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A .296cmB .284cmC .272cmD .256cm6.如图,已知直线1:2l y x =,过点()0,1A 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C ,过点C 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 )A .()10,5B .()0,10C .()0,5D .()5,107.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42313312x y a x y a +=+⎧⎪⎨-=+⎪⎩的解为非负数,且a 使得一次函数(1)3y a x a =++-图象不过第四象限,那么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 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②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为165y x =+ ③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④该植物最高为15厘米A .①②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9.如图,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45EAF ∠=︒,已知6AD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内角都是直角),2DF =.则AEF 的面积AEFS =( )A .6B .12C .15D .3010.已知三个数2,2,4如果再添加一个数,使这四个数成比例,则添加的数是( ). A .22B .22或2 C .22,42或82 D .22,2或4211.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24,点D 在线段AC 上,点F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4,BC CF =四边形DCFE 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6B .8C .3D .412.如图,四边形ABCD 中,90BCD ∠=︒,BD 平分ABC ∠,8AB =,13BD =,12BC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50B .56C .60D .72二、填空题13.今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枇杷树中各选了5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x (单位:千克)及方差S 2(单位:千克2)如表所示:甲 乙 丙 x45 45 42 S 2 1.82.31.8__.14.若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 15.已知直线11:n n l y x n n+=-+(n 是不为零的自然数).当1n =时,直线1:21l y x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1A 和1B ,设11AOB (其中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的面积为1S ;当2n =时,直线2l :3122y x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2A 和2B ,设22A OB 的面积为2S ;……依此类推,直线n l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n A 和n B ,设n n A OB 的面积为n S .则1S =________,123n S S S S +++⋅⋅⋅+=________.16.已知一次函数3y x 的图像经过点(,)P a b 和(,)Q c d ,那么()()b c d a c d ---的值为____________.17.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E 、F 分别为DB 、BC 的中点,若AB =8,则EF =_____.18.33919.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其夹角为45︒,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20.已知:如图,ABC中,∠ACB=90°,AC=BC=2,ABD是等边三角形,则CD的长度为______.三、解答题21.小云统计了自己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单位:千克),相关信息如下:a.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统计图:b.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分时段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如下:时段1日至10日11日至20日21日至30日平均数100170250(2)已知该小区4月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为60,则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4月的多少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记该小区5月1日至1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12,5月11日至2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22,5月2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32.直接写出s12,s22,s32的大小关系.22.嘉淇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射击训练,一共射击 7 次,经过统计,制成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1)这组成绩的众数是;中位数是;(2)求这组成绩的方差;23.我市全民健身中心面向学生推出假期游泳优惠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方案一:购买一张学生卡,每次游泳费用按六折优惠; 方案二:不购买学生卡,每次游泳费用按八折优惠.设某学生假期游泳x (次),按照方案一所需费用为1y (元),且11y k x b =+;按照方案二所需费用为2y (元),且22y k x =.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求y 1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单独购买一张学生卡的费用和购买学生卡后每次游泳的费用;(2)求打折前的每次游泳费用和k 2的值;(3)八年级学生小明计划假期前往全民健身中心游泳8次,应选择哪种方案所需费用更少?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在BD 上,且BE DF =,连接AE 并延长,交BC 于点G ,连接CF 并延长,交AD 于点H .(1)求证:AE CF =;(2)若AC 平分HAG ∠,判断四边形AGCH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5.计算:(183(26)27+ (211513(1)(0.5)2674÷;(3)5 2311x yx y+=⎧⎨+=⎩;(4)4(2)153123x yy x+=-⎧⎪+⎨=-⎪⎩.26.阅读下面的情景对话,然后解答问题:老师: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异三角形.小华: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小明:那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奇异三角形呢?(1)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小华的说法:“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______正确(填“是”或“不是”)(2)在Rt ABC中,两边长分别是a=10c=,这个三角形是否是奇异三角形?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计算出各项学习成绩的分数再相加即是数学成绩.【详解】研究性学习成绩为:8040%32⨯=分期末卷面成绩为:9060%54⨯=分数学成绩为;325486+=分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定义计算. 2.C解析:C【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方差、平均数的概念来解答.【详解】解:①平均数:甲组:(50×2+60×5+70×10+80×13+90×14+100×6)÷50=80,乙组:(50×4+60×4+70×16+80×2+90×12+100×12)÷50=80,②S甲2=172<S乙2=256,故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③甲组成绩的众数90>乙组成绩的众数70;④成绩≥80的人数甲组33人比乙组26人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80=乙组成绩80,故错误.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24人比甲组20人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甲组好.故①②③⑤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定义性质.3.C解析:C【解析】【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选出方差最小,而且平均数较大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详解】∵3.6<7.4<8.1,∴甲和丙的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方差最小,发挥稳定,∵95>92,∴丙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高,∴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丙.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解答.【详解】解:该班共有6+5+5+8+7+7+4=42(人),成绩27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众数为27;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142(24×6+25×5+26×5+27×8+28×7+29×7+30×4)=27,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第21名和第22名成绩的平均数为27分,错误的为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 【分析】过点E 作EH BC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EH=AB=6,由图2可知当14x =时,点P 与点D 重合,则12AD =,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从函数的图象和运动的过程可以得出:当点P 运动到点E 时,10x =,30y =, 过点E 作EH BC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1103022y BQ EH EH =⋅=⨯⨯=,解得:EH=AB=6, ∴BE=10×1=10,228BH AE BE AB ==-=,由图2可知:当14x =时,点P 与点D 重合,4ED ∴=,8412BC AD ∴==+=,矩形的面积=1267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从图像中得出当10x =,14x =时,点P 的位置,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 【分析】求出B 点的坐标,再求出直线BC 的解析式,从而可得CO 的长度,进一步得出CD 的长度,即可求解. 【详解】 解:∵A (1,0) ∴OA=1 当y=1时,112x =,即x=2,∴B (2,1) ∵BC ⊥l∴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2x+b , 把B (2,1)代入得,b=5, ∴CO=5,当y=5时,152x =,解得,x=10, ∴点D 的坐标为(10,5)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解题时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7.C解析:C 【分析】由题意,先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结合解为非负数得到a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42313312x y a x y a +=+⎧⎪⎨-=+⎪⎩解方程组,得:521322x a y a ⎧=+⎪⎪⎨⎪=-+⎪⎩,∵方程的解是非负数,∴50213022a a ⎧+≥⎪⎪⎨⎪-+≥⎪⎩,解得:532a -≤≤, ∵一次函数(1)3y a x a =++-图象不过第四象限, ∴1030a a +>⎧⎨-≥⎩,∴13a -<≤,∴a 的取值范围是13a -<≤,∴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 有:0,1,2,3,共4个;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运算法则,正确求出a的取值范围.8.A解析:A【分析】①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50天后植物的高度不变,也就是停止长高;②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线段的解析式,③把x=4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④把x=50代入②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CD∥x轴,∴从第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故①的说法正确;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经过点A(0,6),B(30,12),∴30126k bb+=⎧⎨=⎩,解得156kb⎧=⎪⎨⎪=⎩,所以,直线AC的解析式为165y x=+(0≤x≤50),故②的结论正确;当x=40时,14065y=⨯+=14,即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故③的说法正确;当x=50时,15065y=⨯+=16,即第5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6厘米;故④的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仔细观察图象,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9.C【分析】延长CD 到G ,使DG=BE ,连接AG ,易证ADG ABE △≌△所以AE=AG ,BAE=DAG ∠∠ , 证AFG AEG △≌△,所以 GF=EF ,设BE=DG=x ,则EF=FG=x+2,在ECF Rt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222462x x 解得求出x ,最后求AGF S △问题即可求解.【详解】解:延长CD 到G ,使DG=BE ,连接AG ,在正方形ABCD 中,AB=AD ,90ADB B C ADC ∠=∠=∠=∠=︒ 90ADG B ∴∠=∠=︒,ADG ABE(SAS)∴△≌△,,AG AE BAE DAG ∴=∠=∠,45EAF ∠=︒ ,45DAF BAE ∴∠+∠=︒ ,GAF=45DAG DAF ∴∠∠+∠=︒,GAF=EAF ∴∠∠,又AF=AF ,AFG AEG ∴△≌△(SAS),EF=FG ∴,设BE=DG=x ,则EC=6-x ,FC=4,EF=FG=x+2,在ECF Rt △中,222=FC CE EF +,()()22246=2x x ∴+-+,解得,x=3, GF=DG DF=2+3=5∴+,AEF AGF 11S =S =GF AD=56=152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正确构造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所添的数当作比例式a:b=c:d中的任何一项,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设添加的这个数是x当2:24:x=时,242x=,解得22x=,当2:42:x=时,242x=,解得22x=,当2:4:2x=时,422x=,解得22x=,当2:2:4x=时,28x=,解得42x=.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注意写比例式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写,顺序不同,结果不同.11.A解析:A【分析】想办法证明S阴=S△ADE+S△DEC=S△AEC,再由EF∥AC,可得S△AEC=S△ACF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AF、EC.∵BC=4CF,S△ABC=24,∴S△ACF= 14×24=6,∵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DE∥CF,EF∥AC,∴S△DEB=S△DEC,∴S阴=S△ADE+S△DEC=S△AEC,∵EF∥AC,∴S△AEC=S△ACF=6,∴S 阴=6.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高模型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A解析:A【分析】据勾股定理求出DC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 ,求出AE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详解】过D 作DE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E ,则90∠=∠=︒E C ,90BCD ∠=︒,BD 平分ABC ∠,DE DC ∴=,在Rt B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13125CD BD BC --=,5DE ∴=,在Rt BE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13512BE BD DE =--,8AB =,1284AE BE AB ∴=-=-=,∴四边形ABCD 的面积BCD BED AED S S S S ∆∆∆=+-111222BC CD BE DE AE DE =⨯⨯+⨯⨯-⨯⨯ 11112512545222=⨯⨯+⨯⨯-⨯⨯ 5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能求出DE=DC 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甲【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比较稳定【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又甲的方差比乙小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 解析:甲【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比较稳定.【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又甲的方差比乙小,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树进行种植,则应选的品种是甲; 故答案为:甲.【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14.【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 解析:83【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11x y +=,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x y 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 ∴()4579166x y +++++=, ∴11x y +=,∴,x y 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846256661[]676963-+-+-+-+-=; 故答案为83. 【点睛】 本题是一道数据统计中的综合性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应当熟练掌握,特别是记忆方差的计算公式.15.【分析】首先求得S1S2Sn 的值然后由规律:×=−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当n =1时直线l1:y =−2x +1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1和B1则A1(0)B1(01)∴S1=××1=∵当n =2时直线l 解析:1422n n + 【分析】 首先求得S 1,S 2,S n 的值,然后由规律:11n +×1n =1n −11n +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当n =1时,直线l 1:y =−2x +1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 1和B 1,则A 1(12,0),B 1(0,1), ∴S 1=12×12×1=14, ∵当n =2时,直线l 2:y =−32x +12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 2和B 2, 则A 2(13,0),B 2(0,12), ∴S 2=12×13×12, ∴直线l n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 n 和B n ,△A n OB n 的面积为S n =12×11n +×1n , ∴S 1+S 2+S 3+…+S n =12×12×1+12×13×12+…+12×11n +×1n =12×(1−12+12−13+…+1n −11n +) =12×(1−11n +) =22n n +. 故答案为:14,22n n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规律:△A n OB n 的面积为S n =12×11n +×1n 与11n +×1n =1n −11n +. 16.-9【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将点P (ab )和Q (cd )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出a−bc−d 的值然后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并求值【详解】解:∵一次函数y =x +3的图象经过点P (ab )和Q解析:-9.【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将点P (a ,b )和Q (c ,d )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出a−b 、c−d 的值,然后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并求值.【详解】解:∵一次函数y =x +3的图象经过点P (a ,b )和Q (c ,d ),∴点P (a ,b )和Q (c ,d )满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 =x +3,∴b =a +3,d =c +3,∴b−a =3,c−d =−3;∴()()b c d a c d ---=(b−a )(c−d )=3×(−3)=-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经过函数的某点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并且一定满足函数的解析式.17.2【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在中是斜边上的中线分别为的中点是的中位线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 解析:2【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D ,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在Rt ABC ∆中,90ACB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8AB =,118422CD AB ∴==⨯=, E 、F 分别为DB 、BC 的中点,EF ∴是BCD ∆的中位线,114222EF CD ∴==⨯=,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首先把和化成与原根式相等的根指数相等的根式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和根式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把根式化成与原根式相等的根指数相等的根式解析:<首先把3和39化成与原根式相等的根指数相等的根式,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63(3)327==,623(9)981==,663(3)(9)∴<,339∴<.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和根式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把根式化成与原根式相等的根指数相等的根式.19.【分析】画出图形证明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EHG=45°计算出MG 得到四边形EFGH 的面积从而得到结果【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EFGH 分别是各边中点过点G 作EH 的垂线垂足解析:122【分析】画出图形,证明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EHG=45°,计算出MG ,得到四边形EFGH 的面积,从而得到结果.【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各边中点,过点G 作EH 的垂线,垂足为M ,AC=6,BD=8,可得:EF=HG=12AC=3,EH=FG=12BD=4,EF ∥HG ∥AC ,EH ∥FG ∥BD ,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AC 和BD 夹角为45°,可得∠EHG=45°,∴△HG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HG=3,∴MG=233222=, ∴四边形EFGH 的面积=MG EH ⋅=62,∴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22,故答案为:122.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位线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0.【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AB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D=2∠DAB=∠ABD=60°证出AB ⊥CD 于E 且AE=BE=1求出AE=CE=1由勾股定理求出DE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C 解析:31+ 【分析】 由勾股定理求出AB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D=2,∠DAB=∠ABD=60°,证出AB ⊥CD 于E ,且AE=BE=1,求出AE=CE=1,由勾股定理求出DE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CB=90°,AC=BC=2,∴AB=()()2222222AC BC +=+=,∠CAB=∠CBA=45°, ∵ABD 是等边三角形,∴AB=AD=BD=2,∠DAB=∠ABD=60°,∵AC=BC ,AD=BD ,∴AB ⊥CD 于E ,且AE=BE=1,在Rt △AEC 中,∠AEC=90°,∠EAC=45°,∴∠EAC=∠ACE=45°,∴AE=CE=1,在Rt △AED 中,∠AED=90°,AD=2,AE=1,∴DE=223AD AE -=,∴CD=31+.31.【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运用勾股定理求出DE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173;(2)2.9;(3)222123s s s >>【分析】(1)结合表格,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可得;(2)结合(1)所求结果计算即可得出答案;(3)由图a 知第1个10天的分出量最分散、第3个10天分出量最为集中,根据方差的意义可得答案.【详解】解:(1)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10010170102501017330⨯+⨯+⨯≈(千克), 故答案为:173;(2)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4月的173 2.960≈(倍), 故答案为:2.9;(3)由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统计图知:第1个10天的分出量最分散、第3个10天分出量最为集中,222123s s s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和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22.(1)10,9(2)87 【分析】(1)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按照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结合统计图得到答案;(2)先求出这组数的平均数,再求出这组成绩的方差.【详解】解:(1)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第1次:10环;第2次:7环;第3次:10环;第4次:10环;第5次:9环;第6次:8环;第7次:9环10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10;这7次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8,9,9,10,10,10,故中位数为9.(2)这组成绩的平均数为:()1107101098997++++++=, 这组成绩的方差为:()()()()2222181093992897977⎡⎤-⨯+-⨯+-+-=⎣⎦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中位数,众数及方差.掌握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3.(1)1530y x =+,单独购买一张学生卡的费用为30元,购买学生卡后每次游泳的费用为15元;(2)打折前的每次健身费用为25元,k 2=20;(3)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更少,理由见解析【分析】(1)把点(0,30),(10,180)代入11y k x b =+,得到关于1k 和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再利用1k 的含义可得答案;(2)根据方案一每次健身费用按六折优惠,可得打折前的每次健身费用,再根据方案二每次健身费用按八折优惠,求出2k 的值;(3)将x=8分别代入12,y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比较即可.【详解】解:(1)∵11y k x b =+过点(0,30),(10,180),∴13010180b k b =⎧⎨+=⎩, 解得:11530k b =⎧⎨=⎩, 11530,y x ∴=+由115k =可得:购买一张学生卡后每次健身费用为15元,b =30可得:购买一张学生卡的费用为30元;(2)由题意可得,打折前的每次健身费用为15÷0.6=25(元),则2250.820k =⨯=;220y x ∴=.(3)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更少.理由如下:由题意可知,11530y x =+,220y x =.当健身8次时,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115830150y =⨯+=(元),选择方案二所需费用:2208160y =⨯=(元),∵150<160,∴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更少.【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种优惠活动方案,求出12,y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4.(1)见解析;(2)四边形AGCH 是菱形,见解析【分析】(1)利用SAS 证明△AOE ≌△COF 即可得到结论;(2)四边形AGCH 是菱形.根据△AOE ≌△COF 得∠EAO=∠FCO ,推出AG ∥CH ,证得四边形AGCH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AD ∥BC ,AC 平分HAG ∠,得到GAC ACB ∠=∠,证得GA=GC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OB OD =,BE DF =,OB BE OD DF ∴-=-,即OE OF =,又AOE COF ∠=∠,AOE COF ∴≌,AE CF ∴=.(2)四边形AGCH 是菱形.理由:AOE COF ≌,EAO FCO ∴∠=∠,//AG CH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四边形AGCH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HAC ACB ∠∠∴=,AC 平分HAG ∠,HAC GAC ∠∠∴=,∴GAC ACB ∠=∠,GA GC ∴=,∴平行四边形AGCH 是菱形.【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菱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1;(2;(3)41x y =⎧⎨=⎩;(4)31x y =-⎧⎨=⎩【分析】(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然后化简后合并即可;(2)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3)利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4)先把原方程组整理后,然后利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详解】(1++=;(2(÷=-1 6=-3;(3)5 2311x yx y+=⎧⎨+=⎩①②,②﹣①×2得3y﹣2y=1,解得y=1,把y=1代入①得x+1=5,解得x=4,所以方程组的解为41 xy=⎧⎨=⎩;(4)原方程组整理为457 233x yx y+=-⎧⎨+=-⎩①②,①﹣②×2得﹣y=﹣1,解得y=1,把y=1代入②得2x+3=﹣3,解得x=﹣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31xy=-⎧⎨=⎩.【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也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6.(1)是;(2)①当c为斜边时,Rt△ABC不是奇异三角形;②当b为斜边时,Rt△ABC是奇异三角形.【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的奇异三角形的定义直接进行判断即可;(2)分c是斜边和b是斜边两种情况,再根据勾股定理判断出所给的三角形是否符合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详解】解:(1)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a2+a2=2a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是;(2)①当c为斜边时,Rt△ABC不是奇异三角形;②当b为斜边时,Rt△ABC是奇异三角形;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c为斜边时,=∴a=b,∴a2+c2≠2b2(或b2+c2≠2a2),∴Rt△ABC不是奇异三角形;②当b为斜边时,=,∵a2+b2=200,∴2c2=200,∴a2+b2=2c2,∴Rt△ABC是奇异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需要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公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决第(2)问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有一个水池,其底面是边长为16尺的正方形,一根芦苇AB 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 的长为2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 恰好碰到岸边的B′,则这根芦苇AB 的长是( )A .15尺B .16尺C .17尺D .18尺2.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数轴重合(点C 在正半轴上),5AB =,12BC =,若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则对角线AC BD 、的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A .5.5B .5C .6D .6.53.估计()-⋅1230246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 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 4.随机抽取某商场4月份5天的营业额(单位:万元)分别为3.4,2.9,3.0,3.1,2.6,则这个商场4月份的营业额大约是( )A .90万元B .450万元C .3万元D .15万元5.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下列选项中k 值可能是( )A .1B .2C .3D .4 6.如图,在ABCD 中,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个不同点,当E 、F 两点满足下列条件时,四边形DEBF 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A .AE =CFB .DE =BFC .ADE CBF ∠=∠D .AED CFB ∠=∠ 7.如图,菱形中,分别是的中点,连接,则的周长为( )A .B .C .D . 8.某单位组织职工开展植树活动,植树量与人数之间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本次植树活动共有30人B .每人植树量的众数是4棵C .每人植树量的中位数是5棵D .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是5棵9.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一人参加诗词大会比赛,经过三轮初赛,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86.5分,方差分别是S 甲2=1.5,S 乙2=2.6,S 丙2=3.5,S 丁2=3.68,你认为派谁去参赛更合适( )A .甲B .乙C .丙D .丁10.明君社区有一块空地需要绿化,某绿化组承担了此项任务,绿化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绿化组完成的绿化面积S (单位:m 2)与工作时间t (单位: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绿化组提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完成的绿化面积是( )A.300m2B.150m2C.330m2D.450m21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35+=B.32﹣2=3C.236⨯=D.632÷=12.如图,已知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8B.60C.76D.80二、填空题13.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__.14.2+1的倒数是____.15.已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6.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_____米.17.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它的高为.18.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EF=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19.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______.AE=,20.如图,在□ABCD中,AE⊥BC于点E,AF⊥CD于点F.若4AF=,且□ABCD的周长为40,则□ABCD的面积为_______.6三、解答题21.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竖直的墙AC上,这时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面下滑0.4米,那么点B将向左滑动多少米?22.为了了解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情况,“两会”期间,小明对班级同学一周内收看“两会”新闻的次数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所示(其中男生收看3次的人数没有标出).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该班级女生人数是__________,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2)对于某个群体,我们把一周内收看某热点新闻次数不低于3次的人数占其所在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叫做该群体对某热点新闻的“关注指数”.如果该班级男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比女生低5%,试求该班级男生人数;(3)为进一步分析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特点,小明给出了男生的部分统计量(如表).统计量平均数(次) 中位数(次) 众数(次) 方差 … 该班级男生 3 3 4 2 …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适当计算女生的有关统计量,进而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波动大小.23.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2,∠DAB=60°,点E 是AD 边的中点,点M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延长M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N ,连接MD ,AN .(1)求证: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2)当AM 的值为何值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请说明理由.24.已知:2y -与x 成正比例,且2x =时,8y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3y <时,求x 的取值范围.25.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 为8cm ,长BC 为10cm .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想一想,此时EC 有多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几何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EB'的长为16尺,则B'C=8尺,设出AB=AB'=x尺,表示出水深AC,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的方程的解即可得到芦苇的长.【详解】解: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2)尺,因为B'E=16尺,所以B'C=8尺在Rt△AB'C中,82+(x-2)2=x2,解之得:x=17,即芦苇长17尺.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是解题关键.2.A解析:A【解析】【分析】连接BD交AC于E,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90°,AE=12AC,由勾股定理求出AC,得出OE,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连接BD交AC于E,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AE=12 AC,∴222251213AB BC+=+=,∴AE=6.5,∵点A表示的数是-1,∴OA=1,∴OE=AE-OA=5.5,∴点E表示的数是5.5,即对角线AC、BD的交点表示的数是5.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先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化简,根据化简的结果即可确定出值的范围.【详解】(==2,而,所以2<2<3,所以估计(2和3之间,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夹逼法”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解析】1(3.4 2.9 3.0 3.1 2.6)35x=++++=.所以4月份营业额约为3×30=90(万元).5.B解析:B【解析】由图象可得2535kk<⎧⎨>⎩,解得5532k<<,故符合的只有2;故选B.6.B解析:B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A=OC,OB=OD,若AE=CF,则OE=O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B、若DE=BF,没有条件能够说明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则选项错误;C、∵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B=OD,AD∥BC,∴∠ADB=∠CBD,若∠ADE=∠CBF,则∠EDB=∠FBO,∴DE∥BF,则△DOE和△BOF中,EDB FBO OD OBDOE BOF ∠=∠⎧⎪=⎨⎪∠=∠⎩,∴△DOE≌△BOF,∴DE=B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故选项正确;D、∵∠AED=∠CFB,∴∠DEO=∠BFO,∴DE∥BF,在△DOE和△BOF中,DOE BOFDEO BFO OD OB∠=∠⎧⎪∠=∠⎨⎪=⎩,∴△DOE≌△BOF,∴DE=B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故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关键.7.D解析: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菱形的性质证明△ABE≌△ADF,然后连接AC可推出△ABC以及△ACD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又可推出△AEF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E的长,继而求出周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BC=CD=2cm,∠B=∠D,∵E、F分别是BC、CD的中点,∴BE=DF,在△ABE和△ADF中,,∴△ABE≌△ADF(SAS),∴AE=AF,∠BAE=∠DAF.连接AC,∵∠B=∠D=60°,∴△ABC与△ACD是等边三角形,∴AE⊥BC,AF⊥CD,∴∠BAE=∠DAF=30°,∴∠EAF=60°,BE=AB=1cm,∴△AEF是等边三角形,AE=,∴周长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涉及知识点较多,也考察了学生推理计算的能力.8.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A、∵4+10+8+6+2=30(人),∴参加本次植树活动共有30人,结论A正确;B、∵10>8>6>4>2,∴每人植树量的众数是4棵,结论B正确;C、∵共有30个数,第15、16个数为5,∴每人植树量的中位数是5棵,结论C正确;D、∵(3×4+4×10+5×8+6×6+7×2)÷30≈4.73(棵),∴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约是4.73棵,结论D不正确.故选D.考点:1.条形统计图;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9.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概念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甲的方差最小,则应该选择甲.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定义进行解题. 10.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4+=1200 {5k+b=1650k b,解得450 {600 kb==-故直线AB的解析式为y=450x﹣600,当x=2时,y=450×2﹣600=300,300÷2=150(m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1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得加减法法则及乘除法法则逐一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B.,故该选项计算错误,,故该选项计算正确,,故该选项计算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得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2.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AEB=90°,AE=6,BE=8,∴10==∴S阴影部分=S正方形ABCD-S Rt△ABE=102-168 2⨯⨯=100-24=76.故选C.考点:勾股定理.二、填空题13.y=3x+2【解析】【详解】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可得y=3x﹣1+3=3x+2故答案为y=3x+2解析:y=3x+2.【解析】【详解】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可得y=3x﹣1+3=3x+2.故答案为y=3x+2.14.【解析】【分析】由倒数的定义可得的倒数是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的知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的倒数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的知识与倒数的定义此题比较简单注意二次根式有理化主要利用了1.【解析】【分析】,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的知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1.1.【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的知识与倒数的定义.此题比较简单,注意二次根式有理化主要利用了平方差公式,所以一般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是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的式子.即一项符号和绝对值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绝对值相同.15.﹣1<x<1或x>2【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和数据即可求出答案【详解】y<0时即x轴下方的部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两个部分是−1<x<1或x>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像熟练掌握图像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x<1或x>2.【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和数据即可求出答案.【详解】y<0时,即x轴下方的部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两个部分是−1<x<1或x>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像,熟练掌握图像是解题的关键.16.【解析】在Rt△ABC中AB=5米BC=3米∠ACB=90°∴AC=∴AC+BC=3+4=7米故答案是:7解析:【解析】在Rt△ABC中,AB=5米,BC=3米,∠ACB=90°,4=∴AC+BC=3+4=7米.故答案是:7.17.【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知AC=6BD=8则菱形的面积S=×6×8=24∵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AOB为直角三角形AO=3BO=4∴AB==5∴菱形的高h==考点:菱形的性质解析:24 5.【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知AC=6,BD=8,则菱形的面积S=12×6×8=24,∵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AOB为直角三角形,AO=3,BO=4,∴225AO BO+==5,∴菱形的高h=SAB=245.考点:菱形的性质.18.【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BC再根据菱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EF分别是ABAC 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BC=2EF=2×3=6∴菱解析:【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BC,再根据菱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BC=2EF=2×3=6,∴菱形ABCD的周长=4BC=4×6=24.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菱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结合式kx+b>0时则y的值>0时对应x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故答案为:x<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解析:2x<【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结合式kx+b>0时,则y的值>0时对应x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故答案为:x<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正确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关键.20.48【解析】∵▱ABCD的周长=2(BC+CD)=40∴BC+CD=20①∵AE⊥BC于EAF⊥CD于FAE=4AF=6∴S▱ABCD=4BC=6CD整理得BC=CD②联立①②解得CD=8∴▱ABC解析:48【解析】∵▱ABCD的周长=2(BC+CD)=40,∴BC+CD=20①,∵AE⊥BC于E,AF⊥CD于F,AE=4,AF=6,∴S▱ABCD=4BC=6CD,整理得,BC=32CD②,联立①②解得,CD=8,∴▱ABCD的面积=AF⋅CD=6CD=6×8=48.故答案为48.三、解答题21.点B将向左移动0.8米.【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AC的长度,根据AC=AA1+CA1即可求得CA1的长度,在直角三角形A1B1C中,已知AB=A1B1,CA1即可求得CB2的长度,根据BB1=CB1-CB即可求得BB1的长度.【详解】解:在△ABC中,∠C=90°,∴AC2+BC2=AB2,即AC2+0.72=2.52,∴AC=2.4.在△A1B1C中,∠C=90°,∴A1C2+B1C2=A1B12,即(2.4–0.4)2+B1C 2=2.52,∴B 1C =1.5.∴B 1B =1.5–0.7=0.8,即点B 将向左移动0.8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及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正确运用,本题中求CB 1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2.(1)20,3;(2)25人;(3)男生比女生的波动幅度大.【解析】【分析】(1)将柱状图中的女生人数相加即可求得总人数,中位数为第10与11名同学的次数的平均数.(2)先求出该班女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即可得出该班男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再列方程解答即可.(3)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波动大小,需要求出女生的方差.【详解】(1)该班级女生人数是2+5+6+5+2=20,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中位数是3. 故答案为20,3.(2)由题意:该班女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为1320=65%,所以,男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为60%.设该班的男生有x 人,则136x x -++()=60%,解得:x =25. 答:该班级男生有25人.(3)该班级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平均数为122536455220⨯+⨯+⨯+⨯+⨯=3,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方差为:2222223153263353423520⨯-+⨯-+⨯-+-+-()()()()()=1310. ∵2>1310,∴男生比女生的波动幅度大.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23.(1)证明见解析;(2)AM=1.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ND ∥AM ,∴∠NDE=∠MAE ,∠DNE=∠AME ,∵点E 是AD 中点,∴DE=AE ,在△NDE 和△MAE 中,NDE MAE DNE AME DE AE ∠=∠⎧⎪∠=∠⎨⎪=⎩,∴△NDE ≌△MAE (AAS ),∴ND=MA ,∴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2)解:当AM=1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AB=2,∵平行四边形AMDN 是矩形,∴DM ⊥AB ,即∠DMA=90°,∵∠DAB=60°,∴∠ADM=30°,∴AM=12AD=1.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24.(1)y=3x+2(2)x <13 【解析】【分析】(1)根据y-2与x 成正比例可设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2k ,将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关系式中求出k 值,此题得解;(2)令y<3,由此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y -与x 成正比例,∴设2y kx -=,∵2x =时,8y =,∴822k -=,∴3k =,∴32y x =+;(2)∵3y <,∴323x +<, 即13x <. 故答案为(1)y=3x+2;(2)x <13. 【点睛】本类题目需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建立函数解析式,然后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25.3cm .【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B=CD=8,BC=AD=10,∠B=∠C=9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10,DE=EF,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6,则CF=BC﹣BF=4,设CE=x,则DE=EF=8﹣x,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42+x2=(8﹣x)2,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8,BC=AD=10,∠B=∠C=90°.∵长方形纸片ABCD折纸,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AF=AD=10,DE=EF,在Rt△ABF中,AB=8,AF=10,∴6=∴CF=BC﹣BF=4.设CE=x,则DE=EF=8﹣x,在Rt△CEF中,∵CF2+CE2=EF2,∴42+x2=(8﹣x)2,解得x=3∴EC的长为3cm.【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方程思想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