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五
高中化学选修5化学方程式总汇

1. 2. 3.+Br 2(液溴)FeCl3■NO 2+H 2O有机化学方程式(选修五)烷烃(甲烷为例)1. CH 4+C12光照「CH 3cl +HCl.2. CH ,+(3n +1)/2O,点燃-nCO.+(n +1)HO n2n+2222烯烃(乙烯为例)1. 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2.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3. CH 2=CH 2+HCl 催化剂qCH 3cH 2cl5. nCH 2=CH 2催化剂.KH 2—CH 2t6.C n H2n+3n/2O2n CO 2+n H 2O炔烃(乙炔为例)2. CH 三CH +HCl 催化剂=CH 2=CHCl △3. CH 三CH +Br 2-CHBr=CHBr4. CH 三CH +2Br 2-CHBr 2—CHBr 25. nCH 2=CHCl 催化剂.[CH 2—fHi n 催化剂Cl6. C 4H 104t 一小二C 9H ,十CH410加热、加压2426苯4. CH 2=CH 2+H 2 催化剂A△CH 3—CH 31.CH 三CH +2H 2催化剂-*CH 3—CH+HNO 3浓硫酸 55〜60℃—Br +HBr2催化剂A△1. CH 3cH 2Br +NaOH H ‘O「CH 3cH 20H +NaBr△醇2. CHCHBr +NaOH 7~~^CHRH 9f+NaBr +HO32△22醇1.2CH 3cH 20H +2Na -2CH 3cH 2ONa +H 2T2. CH 3cH 2OH +HBr —△--CH 3CH 2Br +H 20浓硫酸3. CH 3CH 2OH 丁CH 2=CH 2T+H 2O170催化剂2CHCHOH +O 。
x2CHCHO +2HO322△32催化剂2CHCH(OH)CH +O,■2CHCOCH +HO332y^3327.C (CH 3)3OH +O 2催化剂.很难被氧化△酚(苯酚为例) +2Na -2ONa+H 2TfONa3.2+凡。
化学选修五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五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选修五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选修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涉及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有机反应机理等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下面将提供一些化学选修五课后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一、选择题1.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醛的是:A. 乙酸B. 甲醛C. 丙酸D. 丁酸答案:B. 甲醛2.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酮的是:A. 丙酮B. 甲酸C. 乙醇D. 甲醛答案:A. 丙酮3.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酯的是:A. 乙酸B. 甲醛C. 丙酸D. 乙酸乙酯答案:D. 乙酸乙酯4.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醚的是:A. 乙酸B. 甲醛C. 丙酸D. 乙醚答案:D. 乙醚5.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醇的是:A. 乙酸B. 甲醛C. 丙酸D. 乙醇答案:D. 乙醇二、填空题1. 甲醛的结构式为______。
答案:HCHO2. 丙酮的结构式为______。
答案:CH3COCH33. 乙酸乙酯的结构式为______。
答案:CH3COOC2H54. 乙醚的结构式为______。
答案:C2H5OC2H55. 乙醇的结构式为______。
答案:CH3CH2OH三、简答题1. 请解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答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进行命名的。
其中,主链上的碳原子数目决定了化合物的前缀,而功能基团则决定了化合物的后缀。
根据主链上的碳原子数目,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烷、烯、炔等不同类别。
功能基团包括醛、酮、酸、酯、醚、醇等,每种功能基团都有相应的命名规则。
2. 请解释有机反应机理。
答案:有机反应机理是指有机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变化过程。
有机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两类:极性反应和非极性反应。
极性反应是指反应中涉及到电子的重新分配,包括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加成反应等。
非极性反应是指反应中不涉及电子的重新分配,包括自由基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
高中化学选修5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2. 了解重要的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3. 酯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4. 醛、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1. 结构特点:讲解不同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结构特点和分子结构。
2. 命名规则: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三、深入学习不同功能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 羧酸及其衍生物:讲解羧酸、酸酐、酯、醛缩酮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 酯类化合物:介绍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3. 醛、酮类化合物:解析醛、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四、综合运用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和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加深学生对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A.丁烷 B.乙烯
C.甲苯 D.CH3CH2CH(CH3)2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六分。
下列三种物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A 芳香化合物: 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B 芳香烃: 含有苯环的烃。
C 苯的同系物: 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AB C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六分。
【练习】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有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物的分类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六分。
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定义:___绝__大_多__数_含__碳__的_化__合__物称为有机物.
不是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例如:(1)碳的氧化物(CO,CO2) (2)碳酸(H2CO3)及其盐(Na2CO3 、NaHCO3等) (3)氢氰酸(HCN)及其氰化物(NaCN等) (4)硫氰酸(HSCN)及硫氰化物(KSCN等) (5)氰酸(HCNO)及其盐(NH4CNO等) (6)碳化物(SiC 、CaC2等)
①CH3-Cl
卤代烃
②CH3C≡CH
炔烃
③CH3CH2OH
醇
④CH3CH2Br
卤代烃
⑤ CH3醇OH
⑥CH3CH醚2OCH2CH
⑦CH3CHCH2CH3 ⑧CH3-C=CHCH3 ⑨CH3C-OH
CH3
烷烃
烯烃 CH3
羧酸 O
⑩ HO-
酚
-OH ⑾
环烷烃
⑿
芳香烃
CH3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六分。
醇 —OH 羟基
CH3CH2 OH 乙醇 CH3 OH 甲醇
CH2 OH 酚 —OH
CH2 CH2 OH OH
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案选修五

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案选修五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单质和合金的定义及区别;
2. 熟悉几种常见的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 了解几种常见的金属合金的成分和性质。
二、教学内容:
1. 单质的定义和性质;
2. 几种常见的金属单质:铁、铝、铜、锌等的性质和用途;
3. 合金的定义和性质;
4. 几种常见的金属合金:黄铜、白银、不锈钢等的成分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铁、铝、铜、锌等金属制品引出单质与合金的话题;
2. 讲解单质:给出单质的定义,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单质的性质;
4. 讲解合金:给出合金的定义,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合金的成分和性质;
5.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6. 结语: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单质和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准确地区分单质和合金;
2. 知识掌握:考察学生对单质和合金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后测试结果来评估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
1. 了解更多的金属单质和合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 研究金属单质和合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重要性和价值;
3. 参与相关实验项目,进一步掌握单质和合金的实际应用技术。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2. 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巧;3. 了解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燃烧和爆炸的区别与联系;2. 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3. 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爆炸的区别与联系;2. 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2. 实验法:进行燃烧和爆炸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3. 探究法:通过让学生分组探讨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导入,如:“什么是燃烧?燃烧和爆炸有何区别?”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讲解基本原理(15分钟)1. 讲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定义和区别;2. 介绍燃烧和爆炸的化学反应过程及特点;3. 分析燃烧和爆炸的热效应和释放的能量。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燃烧实验: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2. 安排学生进行爆炸实验: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硝酸铵铜管爆炸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四、讨论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向全班展示;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复习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但是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有序。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答案(全)

人教版化学选修5 课后习题答案(全)第一单元、习题参考答案1 A 、D2 D3 (1 )烯烃(2)炔烃(3 )酚类(4)醛类(5 )酯类(6)卤代烃1.4 4 共价单键双键三键2.33.B4.C(CH3)45.CH3CH=CH21.B2. (1)3,3,4- 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三甲基苯四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2 )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2.C10H8NO2 348 C20H16N2O43.HOCH2CH2OH4.(1)2,3,4,5-四甲基己烷(2)2-甲基-1-丁烯(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4)2,2,5,5- 四甲基庚烷5.(1)20 30 1 (2)5 6%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
(1 )俗名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得到的名称。
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
(2 )普通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 以内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等词区分。
如:直链烷烃或其直链烷烃的衍生物用“正”字表示,如“正己烷”正“戊醇”等。
在烃的碳链末端带有甲基支链的用“异”字表示,如“异己烷”异“丁烯”等。
限于含有五、六个碳原子的烷烃或其衍生物中,具有季碳原子(即连接四个烃基的碳原子)的用“新”字表示,如“新己烷”新“戊醇”等。
上述习惯命名法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需用系统命名法。
在介绍系统命名法之前,先熟悉基的命名。
(3)基名一个化合物失去一个一价原子或原子团,余下的部分称为“基”。
如烷烃(RH )失去一个氢原子即得到烷基(R-),常见的烷基有: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烃基:(4)系统命名法随着有机化合物数目的增多,有必要制定一个公认的命名法。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化学选修五方程式汇总一、烷烃1、取代反应①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只写出第一步反应)注:但共有种产物,其中的产量最多,有种有机产物。
2、氧化反应①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甲烷燃烧:③烷烃燃烧通式:3、分解反应①甲烷高温下分解:②十六烷催化裂解:③丁烷催化裂化:一、烯烃1、加成反应①乙烯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的加成反应:②乙烯制工业酒精:③乙烯与氢气反应:④乙烯与氯化氢反应:⑤1,3-丁二烯与氯气发生1,2-加成:⑥1,3-丁二烯与氯气发生1,4-加成:2、氧化反应①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乙烯燃烧:③烯烃燃烧通式:④乙烯氧化法制乙醛:3、加聚反应①乙烯发生加聚反应:②2-丁烯发生加聚反应:③乙烯与苯乙烯发生共聚反应:一、炔烃实验室制备乙炔:1、加成反应①乙炔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1:1加成反应:②乙炔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1:2加成反应:③乙炔与氢气1:1反应:④乙炔与氯化氢1:1反应:2、氧化反应①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乙炔燃烧:③炔烃燃烧通式:3、加聚反应①乙炔发生加聚反应:②丙炔发生加聚反应:三、芳香烃1、取代反应①卤代:苯与液溴、铁粉的取代反应②硝化: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共热③磺化:苯与浓硫酸共热④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⑤甲苯与氯气光照:(1:1)⑥甲苯与氯气氯化铁催化:(1:1)2、氧化反应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或乙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苯甲酸。
②苯在空气中燃烧③苯和苯的同系物在空气中燃烧通式④烃(C x H y)燃烧通式3、加成反应①苯与氢气加成:②甲苯与氢气加成:四、卤代烃1、水解反应①溴乙烷的水解②1,2-二氯乙烷的水解2、消去反应①溴乙烷的消去反应②2-氯丙烷的消去反应③1,2-二溴乙烷的消去反应五、醇1、置换反应①乙醇与金属钠的置换反应②乙二醇与金属钠的置换反应③丙三醇与金属钠的置换反应2、消去反应①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70℃(实验室制备乙烯)②2-丙醇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消去反应3、取代反应①乙醇与浓氢溴酸混合共热②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③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④乙二醇与足量的乙酸发生酯化4、氧化反应①乙醇在空气中燃烧:②乙醇催化氧化:③2-丙醇催化氧化:④乙醇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一 选择题1.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 ) A .质谱 B .红外光谱 C .紫外光谱 D .核磁共振谱 2.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苯酚B.CH 2=CH —CH=CH 2C.苯乙烯D. 甲苯3.结构简式为(CH 3)2CHCH 2CH(C 2H 5)CH(CH 3)CH 2CH(C 2H 5)CH 3 的烃的名称为( )A .2,5—二甲基—4,7—二乙基辛烷B .2,5,7—三甲基—4—乙基壬烷C .4,7—二甲基—2,5—二乙基辛烷D .3,5,8—三甲基—6—乙基壬烷4.下列化合物发生的水解反应不可以称为皂化反应的是( ) A .硬脂酸甘油酯B .油酸甘油酯C .乙酸苯甲酯D .软脂酸甘油酯5.分子式为C 5H 10的有机物,其中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6.在卤代烃RCH 2CH 2X 中化学键如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B .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 .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 D .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7.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使用温度计有如下3种情形①温度计的液泡浸没在液体反应物液面以下;②温度计的液泡置于水浴中;③温度计的液泡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下列实验使用温度及正确的是( )A 、苯的硝化反应---①B 、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乙烯---①C 、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③D 、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②8.下列物质:①蔗糖 ②麦芽糖 ③ 淀粉 ④纤维素 ⑤油脂 ⑥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分别进行水解,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一定只有一种的有( )A ①⑤⑥B ②③④⑥C ①③④⑥D ②③④9. 1 mol与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 )A .5 molB .4 molC .3 molD .2 mol 10.下列分子式一定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 6H 10B .C 7H 8 C .CH 4OD .C 2H 4Cl 211. 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 )时,需要经过的反应依次是 ( )A. 加成→消去→取代B. 消去→加成→消去C. 取代→消去→加成D. 消去→加成→水解 1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 苯乙烯中含有的C =C 数为4N AB .2.8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 AC .0.1molC n H 2n+2中含有的C -C 键数为0.1nN AD .标准状况下,2.24LCHCl 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13.某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Cl,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B .能使溴水褪色C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3mol H 2反应D .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 醇溶液反应14.有机物Cl CH CH CH -=-3能发生的反应有 (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⑤ 聚合反应 ⑥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 .全部B .除⑤外C .除①外D .除①、⑤外15.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
如将CO 2和H 2以1︰3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
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
该化工原料可能是 ( )A.烷烃B.烯烃C.炔烃D.芳香烃密 线 内 不 准 答 题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CH 2-CH -CH 3OHOH16.1mol 有机物A (分子式为C 6H 10O 4)经水解得到1molB 和2molC ;C 经消去反应得到D ;D 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由此可知A 的结构简式为 ( ) A HOOC(CH 2)4COOH B HOOC(CH 2)3COOCH 3 C CH 3COO(CH 2)2COOCH 3 D CH 3CH 2OOC-COOCH 2CH 3 17.下列各醇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是( ) A .CH 3OH B .C 2H 5OHC .CH3CH 2OH D .CH 3CCH 2OHCH 3CH 318.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 A . OH B .CH 2(CHO)-CH 2-CH(OH)-COOHCH (Cl )COOHC .CH 3—CH=CH —COOHD .CH 3CH(OH)CH 2CHO19.某种“光敏性高分子”材料在荧光屏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应用广泛。
其结构可表示为:对该“光敏性高分子”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式为(C 11H 11O 2)nB .它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 .它可以和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 .它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20.在苯和它的衍生物中, 由于侧链与苯环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使它们在性质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下列反应中不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21. m mol 乙炔跟n mol 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p mol 乙烯,将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 A.(3m+n)mol B.(25m+2n -3p )mol C.(3m+n+2p)mol D.( 25m+2n)mol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B 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甲苯和2,4-己二烯C 在酸性条件下,CH 3CO 18OC 2H 5的水解产物是CH 3CO 18OH 和 C 2H 5OHD 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23.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CHO现在试剂:①KMnO 4酸性溶液;②H 2/Ni ;③Ag(NH 3)2OH ;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4.将COONaOCOCH 3转变为COONaOH的方法为:( )A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共热后,再通入CO 2B .溶液加热,通入足量的HClC .与稀H 2SO 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 2CO 3D .与稀H 2SO 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25.乙酸与2.0g 某饱和一元醇A 反应,生成酯3.7g ,并回收到A 0.4g ,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32B .46C .60D .74二实验题26、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1)制备粗品将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 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口进入.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a.蒸馏时从70 ℃开始收集产品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三填空题27、(5)乙烯与乙烷混合气体共a mol,与b mol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水。
试求:(1) 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 ;(2) 当a=1时,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2/3时,则b= ,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 。
(3) a的取值范围是;b的取值范围是28.(5分)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若该有机物为链状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
(3)若该有机物1mol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注羟基连在双键碳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29.(8分)某含苯环的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的分子式为(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3)已知:。
请写出A与稀、冷的KMnO4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5)在一定条件下,由A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30、(10分)(1)苯氯乙酮是一具有荷花香味且有强催泪作用的化学试剂,它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则苯氯乙酮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d.水解反应 e.银镜反应 f.还原反应O―C―CH2Cl(苯氯乙酮)请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甲、乙、丙的顺序: 写出丁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3)由丙烯烃下列反应可制得F 、G 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①聚合物F 的结构简式: 。
②C 与新制的()2Cu OH 共热转化为D 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 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是: 。
31.(14分)有机物A (C 10H 20O 2)具有兰花香味,可用作香皂、洗发香波的芳香赋予剂。
已知:①B 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 、E 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
E 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Cl 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③F 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B 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2)D 、F 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依次是 、 。
(3)写出与D 、E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可能结构简式:。
(4)写方程式:A→B+E B→F B→C (5)C 能发生银镜反应,方程式为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ADBCA ABDAC DBBAB DBBDD DCAAA(2)有下列化合物: O―C ―CH 3 OH甲: ―COOH CH 3乙: ―CH 2OH CHO丙: ―O -C ―CH 3 OOH丁: CH 3-CH CH 2 ―O ―CH -C - CH 3nO G F加聚 Br 2ANaOH/H 2O △ B O 2/Ag △ D C 氧化 H 2/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