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概论复习题2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代换系:是指受体材料的染色体被外源染色体取代后形成的个体。
2.基因工程:是根据预先设计要求,借助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体中,使后者定向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者生产某种产品。
3.遗传标记:是指可遗传的、特定的、易于识别的生物体特性。
4.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离体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5.不对称杂交:在原生质体融合前,利用X 射线等处理其中的一个亲本,使其核基因组失活,然后用这种失活的原生质体与正常或者经过化学处理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这种原生体融合方式叫不对称杂交。
6.异附加系:是指添加了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7.遗传工程:是根据预先设计要求,借助实验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者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体中,使后者定向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者生产某种产品。
8.细胞学标记:是指某个体或者物种特有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带型特性。
9.外植体:是指从特定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材料。
10.不对称杂种:在不对称杂交交时,供体原生质体只给受体原生质体提供其基因组中的少量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并与受体原生质体的完整基因组染色体共存。
这种不对称杂交所产生的融合细胞,叫不对称杂种。
11.共抑制:当受体被导入一个与受体内某基因同源的基因时,导入的基因及受体中与外源同源的基因的表达都可能减弱的现象。
12.遗传累赘:当一条载有目的基因的外源染色体导入受体后,受体往往表现出供体亲本的某些不良特性的现象。
13. 愈伤组织:是指在培养或自然条件下植物细胞经脱分化不断增值形成的由薄壁细胞组成的不定组织。
14.染色体组:维持某一物种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也是该物种发生数目变异时所所需的最低数的一套染色体。
15.原生质体:是指去掉纤维素外壁的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二、简答题1. 请你说明互补选择(杂种体细胞选择方法)的原理。
互补选择法是利用天然或者人工诱发的营养缺陷型及抗性突变细胞对异核体进行选择。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一、选择题1. 生物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生物体或生物原料进行加工改造,以生产所需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技术。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A. 医药制造B. 农业改良C. 环境治理D. 计算机编程2.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A. 基因克隆B. 基因编辑C. 基因治疗D. 基因预测3. 细胞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细胞培养,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以下哪项?A. 获得大量细胞用于研究B. 研究细胞生长的最佳条件C. 制造生物武器D. 生产生物制品4.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涉及对生物基因组的直接操作?A. 基因测序B. 转基因技术C. 蛋白质工程D. 基因敲除5.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生物降解B. 污染监测C. 气候变化研究D. 生物农药的开发二、填空题1. 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______年代,当时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将外源DNA引入大肠杆菌中,开启了基因工程的新纪元。
2.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被称为______作物,这类作物能够提高产量、抗病虫害等。
3. ______是一种通过体外操作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胚胎发育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领域。
4.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克隆技术,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1996年成功克隆的哺乳动物——______。
5. 环境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处理污水,其中好氧微生物在______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分解有机物质。
三、简答题1. 请简述CRISPR-Cas9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2. 描述PCR技术的基本步骤,并解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阐述生物技术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4. 讨论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5. 分析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生物技术概论考试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变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技术,它具有高技术的“六高”特征是指哪“六高”, 答: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2. 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答: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都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每一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都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它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 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生物技术涉及到很多个方面,有医学、林农业、食品、环境、能源、化学品等等,不仅仅是局限于生物这一方面,例如研究使用到高科技电子设备,两者必须结合才能进行研究。
生物分子学也被运用到计算机的研发中去。
4. 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
答:传统生物技术诞生较早。
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
在公元前221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灭花的活疫苗。
到了明代,就已经广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
16世纪,我国的医生已经知道被疯狗咬伤可传播狂犬病。
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
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制作面包。
而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
1944年Avery等阐明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生物技术概论复题及答案1、生物技术:是利用现代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以生物体、体系或其衍生物为基础,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2、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
人们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也称为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在细胞为基本单位的情况下,通过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如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13、供体:提供一些手续操作需要的生物体或器官等。
14、受体:接受操作的生物体或器官、组织或细胞。
(完整版)《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试卷-2

农学专业《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试卷—2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基因组文库:3.星号活性:4.多克隆位点:5.分子杂交:6.植物组织培养:7.单倍体:8.连续发酵:9.酶分子修饰:10.蛋白质组学:二、填空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20世纪70年代技术的建立为标志.常用的酶切方法有单酶切、双酶切和等几种。
3.由RNA反转录合成的DNA称为。
4。
DNA重组类型有和。
5.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称为。
6.组织培养中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称为。
7.是目前最好的人工种子包埋剂。
8.进行微生物深层培养的设备统称为。
9.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常用于控制发酵液pH的生理酸性物质是 .三、正误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DNA都是线性DNA. ()2.PCR扩增全过程中需在每次高温变性后添加耐热性DNA聚合酶。
()3.细胞培养中,细胞分化和次生代谢积累之间存在正相关。
( )4.真核基因的重要表达调控元件有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和修饰序列。
()5.微生物酶的发酵生产中,培养基中高浓度的无机盐有利于酶产量的提高。
()6.用乳糖基因插入失活法,筛选出白色噬菌斑为重组子。
()7.E.coliDNA连接酶既可用于双链DNA片段互补粘性末端之间的连接,也能催化双链DNA平末端之间的连接。
()8.一个生物体的蛋白质组与基因组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9.基因组文库大于cDNA文库. ()10.酵母菌和霉菌都喜欢生长在偏碱性的环境中。
()四、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到括号内。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采用下列那种酶能阻止线性的质粒DNA分子再环化:()A.DNA连接酶B. 碱性磷酸酯酶 C。
生物概论试题及答案

生物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物质结构B. 生物现象C. 社会行为D. 心理活动答案:B2.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以下哪个不是细胞的组成部分?A. 细胞膜B. 细胞核C. 线粒体D. 叶绿体答案: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3.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A. DNAB. RNAC. 蛋白质D. 染色体答案:C4. 哪个过程是生物体进行能量转换的主要方式?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消化作用D. 排泄作用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但不是组成部分)6. 基因突变是指什么?A. 基因数量的变化B. 基因位置的变化C. 基因结构的变化D. 基因功能的增强答案:C7. 以下哪个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基因测序C. 物种分布D. 所有选项答案:D8. 哪个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A. 界B. 门C. 纲D. 种答案:D9. 下列哪个是生物体的生殖方式?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克隆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哪个现象说明了生物的适应性?A. 保护色B. 拟态C. 冬眠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生物学中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界、门、纲、目、科、属、种12.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
答案:生态系统多样性13. 达尔文的进化论核心是____。
答案:自然选择14.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____。
答案:减数分裂15. 生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____。
答案:无性生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生物适应环境的几种方式。
答案: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包括形态结构的适应、生理功能的适应、行为方式的适应等。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组成部分,通过生物过程或技术手段,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科学。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 信息技术D. 酶工程答案:C2.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来获得新特性的技术?A. 克隆B. 基因编辑C. 细胞培养D. 蛋白质工程答案:B3.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A. 生物农药B. 基因治疗C. 酶制剂D. 生物燃料答案:B二、填空题4. 生物技术可以通过_________技术生产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用于污水处理。
答案:基因工程5. 利用生物技术,科学家可以通过_________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的作物。
答案:转基因三、简答题6. 简述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生产发酵食品如酸奶、啤酒、面包等;通过酶技术改进食品加工过程,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具有特定风味或营养价值的作物品种等。
7. 阐述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其潜在风险。
答案: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将正常或修复后的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以修复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从而治疗遗传性疾病。
潜在风险包括免疫反应、基因整合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的基因表达调控问题等。
四、论述题8. 论述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生物修复土壤和水体、以及利用转基因植物吸收和转化有害物质等。
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通过筛选和培养能够分解石油成分的微生物,将其应用于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加速污染物的分解过程,恢复生态环境。
结束语:生物技术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其应用范围广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思考,希望能加深对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和应用的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进化生物技术性选择(完全和繁殖相关的、某些个体超出同种相同性别其它个体的优越之处) 细胞周期同功器官半保留复制获得性免疫细胞分化同源器官中心法则世代交替克隆病毒粒子二、选择题:1、以下关于细胞的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构成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参与植物体的每一项生命活动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构成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形态结构都一样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构成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可能分化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D、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一个植物体都只由一个细胞分化而来构成2、为防止发胖,一些人禁食油脂,少食淀粉类食品,而增大蛋白质摄入量。
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可能是()A. 淀粉虽少,但大部分可转变成脂肪B. 水和空气形成脂肪C. 蛋白质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最终形成脂肪D. 淀粉与蛋白质协同作用促进脂肪的合成3、夏天食品易发生腐败,这是空气中微生物在食品上大量生长繁殖的结果。
而放人冰箱贮藏的食品,其腐败的速度则要慢得多,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隔绝空气,微生物和食品的代谢速度均减慢B.低温下,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减慢C.低温下,食品本身的代谢速度减慢D.缺乏光照.微生物的合成作用速度减慢4.下面对生物工程的应用成果说法正确的是()①用白血病患者细胞中分离出的癌基因制备DNA探针可检测肝炎②真核生物的基因一定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③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可制成定向消灭癌细胞的“生物导弹”④利用发酵工程可获得大量微生物的代谢产物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B.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C.细胞不会衰老、死亡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6.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他揭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
在下列各项中,除哪项以外,都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不可缺少的因素()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C.各基因在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7.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亦称艾滋病,通过对该病的病原体的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它与下列哪一结构相类似()A.核糖体B.中心体C.线粒体D.染色体8.下列有关生命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有()将高茎圆粒豌豆与矮茎皱粒豌豆(均为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二代具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促甲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后,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将盆栽的番茄从阳光下移到暗处后发现,番茄对水分的吸收量减少了,而对K+的吸收量却有所增加,说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母亲色盲父亲正常与父亲色盲母亲正常所得后代不同,说明控制色盲的基因位于细胞质内9. 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
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这种耕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是正常的B.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现正常个体10.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其目的基因的表达体现在棉铃虫食用棉花叶片后死亡B.用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幼苗,长成的四倍体玉米植株所结籽粒大,但结实率低C.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白菜—甘蓝植株,突破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D.若玉米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很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11.下面哪个是单糖()A.糖原B.脱氧核糖C.淀粉D.蔗糖12.人体在下列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原癌基因向癌基因转变的有()A. 受到辐射B. 吸烟C. 感染病毒D. 上述各项13.下列不是构成生物体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A. 多糖B. 水C. 脂肪D. 蛋白质14.下面具有双层细胞膜结构的细胞器()A. 细胞核B. 核糖体C. 叶绿体D. 高尔基体15.人体主要的A TP 代谢来源是()A. 发酵和糖酵解B. 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C. 卡尔文循环和电子传递链D. 底物磷酸化16.下面属于软体动物门的生物()A. 蜗牛B. 虾C. 海星D. 蛔虫17. 物种命名的双命名法是由哪国分类学家创立的()A. 英国B. 法国C. 瑞典D. 德国18.下面不属于细胞的是()A. 蛋黄B. 肝脏C. 变形虫D. 植物纤维19.果园中同时种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桃树,开花时蜜蜂相互传粉,但不同的果树年年照样结各自中味的果实,不会因相互传粉而改变口味。
这是因为()A.只传粉而没有受精B.传粉受精但没有改变种子的基因型C.桃子雌蕊不接受其他品种的花粉D.传粉受精并不改变果肉细胞的基因型20.有时生产上引种而导致一些本地种的灭绝。
新种成灾的原因是()①新种内在的强繁殖力②温度等非生物因素适宜③失去原有天敌的控制④营养来源充足⑤空间充足,没有种内斗争⑥本地物种失去了适应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21、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会产生__.___。
a. 干扰素;b. 类毒素;c. 外毒素22. 藻类不具有下列特征_ ____。
a. 光合自养;b. 根、茎、叶分化;c. 多细胞生殖器官23. 真菌的营养方式为____。
a. 腐生;b. 腐生和寄生;c. 腐生、寄生和化能自养24. 植物学家主张高等植物由绿藻样祖先进化而来,理由是__ ___。
a. 两者之间结构相似;b. 两者之间的光合色素和储藏物质相同;c. 两者的生活环境相似25. _____之间存在趋同进化。
a. 鲨鱼和鲸鱼;b. 马和虎;c. 人和黑猩猩26. 寒武纪出现物种的爆发式突增,是由于生物_____的结果。
a. 适应辐射;b. 生存斗争;c. 定向选择27.地衣是_____。
a. 植物;b. 原生生物;c. 藻菌复合体三、填空题:1. 人科不同于猿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人科是灵长类中唯一( 能两足直立行走) 的动物。
所以,( 南猿) 是已知的最早的一类人科成员。
2. ( 脑的扩大) 和( 石器的制造) 是人属的重要特征,(能人) 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人属成员。
3.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和原绿藻) 三类。
4. ( 支原体) 是已知的最小的能在细胞外培养生长的原核生物。
5. 细菌分泌到体外介质中的毒素称(外毒素)。
它的成分是(蛋白质),经热处理后毒性消失,成为(类毒素)。
6. 高等植物又称(有胚)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和维管植物门)。
维管植物含( 蕨类) 植物和( 种子) 植物,后者包括(裸子) 植物和(被子)植物。
7.(孢)子体发达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
8、人类在动物界最终的分类位置为(按照生物分类的阶层写)()、()、()、()、()、()、()。
9.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10.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方式()、()。
11研究生物进化的几大证据()、()、()、()、()。
12.被子植物的三大组织系统()、()、()。
13.血细胞包括()、()、()。
14. 地球大约在()亿年前形成.。
四、问答题:1、根据酶的特性和催化作用原理说明蛋白质结构对于功能的重要性。
(1)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2)酶可以降低活化一个反应所需要的能量;(3)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和专一性。
2、说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被恩格斯喻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是关于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说。
现今的细胞学说包括三方面内容:细胞是一切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对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为一个生命活动单位,执行特定的功能;现存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①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⑥.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细胞学说将植物学和动物学联系在一起,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向微观领域的发展。
恩格斯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2)为生物进化理论打下基础,为辩证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提供了有力证据。
3、请通过具体事例阐述生命体独有的特征。
答:生命的特征: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在你的一生中,与你关系最为密切的各种生物加起来不过百十种,而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你甚至连见也没见过。
为什么我们还是要不遗余力地保护现存的各种生物?(1)资源;()保护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5、为什么一旦感染上艾滋病将很难治愈?导致艾滋病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那些?如何预防艾滋病?(1)艾滋病的变异和增殖的速度非常快;(2)免疫系统崩溃;(3)性、血等;(4)注意自身、关注他人。
6、请叙述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后在蛋白质中表达的过程,叙述时请正确应用tRNA、氨基酸、起始密码、肽键、反密码子转录、翻译、核糖体、RNA聚合酶、基因、mRNA、终止密码等词汇。
7、病毒、类病毒和朊粒是什么?它们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方面给你什么启示?病毒非生物性质构成:核酸、蛋白质(或只有核酸);无细胞结构;侵入寄主细胞之前,无代谢必须的酶系统,也不能产生ATP,所以,无新陈代谢活动;不能独立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更不能繁殖;可形成结晶——似无机物;明显的生命现象特征构成:最基本的两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侵入寄主细胞后借助寄主细胞一套生命物质系统复制自己、大量繁殖。
病毒给我们的启示一种不完全的生命形式;或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形式争议:生物?非生物?生物界(生命)、非生物界(非生命)无绝对界限、无不可逾越的鸿沟;类病毒比病毒小的颗粒无蛋白质外壳;300多个核苷酸构成,单链环状或线形RNA分子;类病毒、某些基因中的内含子核苷酸顺序相似;说明:类病毒可能来自于基因中的内含子;朊粒是一种蛋白质分子,也称蛋白质病毒;非生物性质无核酸——无复制转录功能;生物特性——具信号分子作用,能侵入寄主细胞,寄主细胞产生新的朊粒(即繁殖);疯牛病病原体——蛋白粒子Pron说明蛋白质可能也含遗传信息,——对中心法则的挑战、补充;生命现象的复杂性——有待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