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外交战线的胜利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参加日内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1)

(2)国内形势: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形势: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内容: (1)“另起炉灶” ①含义②作用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3)“一边倒” ①含义②原因③作用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内容:
二、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成就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 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内容
含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另起炉灶” 交关系,而在新的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 净屋子再 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 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 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 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 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 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 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 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 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
利
弊多
大
一边倒?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pt课件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2013·广东文综·17)
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析】这是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材料反映的是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关系不好,故排除A、D。中国并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错。
互不干 涉内政
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 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从修改和适用范围而言,你发现五项原则有何特点? 10
三、突破束缚——五项原则的意义 1. 转变:放松外交的“紧箍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 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 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11
三、突破束缚——五项原则的意义 2.逆袭:改善外交的“大环境”
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
20
15
1955 亚非会议
10
建交国数量 5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5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
1960年春天毛泽东已经在 内部明确地讲:“和平共处是没 有的”,至少我们和帝国主义没 有和平共处,只有冷战共处。
14
一个永恒的难题! 人类如何寻找更好的相处之道?
漫画:俄罗斯出兵乌克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十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十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于1954年提出,由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首次提出并得到广泛支持。
这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以和平相处为前提,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在国与国之间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
其中,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以及互不干涉内政是尊重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互不侵犯是反对战争和通过武力解决争端的原则。
平等互利是为了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和平共处则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而十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补充,于1974年提出。
这十项原则是: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对方选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互不联合第三方对抗、互不结盟、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和协商而不是武力、合作共赢。
十项原则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从这十个原则中可以看出,和平共处十项原则更加强调了国家主权和独立、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一系列基本原则。
而且,十项原则中明确了国家之间应互相尊重对方选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这是对国际社会多样性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互相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和领土完整也是十项原则中的重要内容。
十项原则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十项原则都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强调了国家主权和独立、和平解决争端、互相尊重等基本原则。
十项原则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为国际和平与稳定作出的努力。
这些原则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方针,也是国家之间平等相处、和平共处的重要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面总结概括了当代国际间关系与交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相互尊重主权”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从而形成了完善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相互补充发展,具备了比单一原则更丰富全面的内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国际强行法性质,对国际事务具有普遍约束指导作用。
强行法在《维也纳条约公约》中被称为“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
按照该公约规定,它“是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使得改变之规律”。
强行法,或是国际法强行规则,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公认为必须绝对遵守和严格执行的法律规范,他不得被任意选择、违背或改变。
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强行法规则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还必须符合上述其他要求。
(三)它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完善了国际法原则体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发展,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事情之一。
它向自19世纪以来形成的当代国际关系体系提出了挑战;他是少数西方国家垄断国际事务的强权政治失去了国际道义的基础;他开创了国家无论大小。
去强弱,一律平等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国际问题的一时代;它第一次以基本准则的形式,确立了人类数千年来孜孜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和平,在和平中发展,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四)它为国与国交往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为准则。
中国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先倡导者之一,50年来,在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与世界上16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00多个国家开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所有邻国和周边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在国际事务中,中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来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1· 海南卷,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 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 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 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 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比较分析 能力。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减弱了那些怀 疑中国或……敌对情绪”,对应方针即“求同存 异”。故选A。
益。改变了中国半殖
意 义
民地的地位,在 政治上建立起独 立自主的外交关 系
使新中国在斗 争中不至于处 于孤立无援的 地位
有利于巩固 新中国的独 立和主权
(4)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 定。
史料二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评价
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同苏联在外交上保持一致, 有利于新中国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为自己创建一 个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同盟,使我们疏远了一些 较为中立、温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中国建立 并不断发展广泛的国际联系、改善国际生存环境。也使我 们的外交决策受到一定限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一边 倒”的外交方针把意识形态抬高到不适当的地位,误认为 只要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同质,国家间的一些问题都可以 迎刃而解,反而忽视了“国家利益”这一国家关系中最重 要的制约因素。 ——李景治《试析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
【2011•淄博一模】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 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 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 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形成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与 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的角度,即当时世界政 治局势的理解,强调的应是毛泽东的“世界改变了尼 克松”。结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C、D三项说 法都是错误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和内容

1954年,我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包括:1.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即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对方的领土和主权,不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自主权。
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一项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2. 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即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和自主,不得干涉他国内政,不得侵犯他国领土,不得动辄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3. 平等互利:即国家之间应平等相待,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对方的意愿和利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4. 和平共处:即国家之间应和平相处,不得动辄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而应通过对话协商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5. 互相合作、共同拓展:即国家间应进行合作,共同发展,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共同拓展自身利益。
时至今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准则,被广泛奉行和遵循。
这五项原则涵盖了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互不侵犯、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提出的,但其普遍性和适用性一点都不逊色于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在现今国际社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深入人心,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部冲突和地区动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基础上,各国应通力合作,推动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政府于1954年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外交政策原则,涵盖了国家间相互尊重、互不侵犯、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
这五项原则虽然最初是在中印两国建交过程中提出的,但其普遍性和适用性一点都不逊色于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许多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本原则。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理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________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国家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外交方针(1)基本方针:奉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2)基本政策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________________一边。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知识拓展] “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
(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外交成就(1)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与苏联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________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知识拓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
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3)参加日内瓦会议①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________》。
②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________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于1954年首次在《中印关于和平共处的互相尊重的五项原则的共同声明》中提出,并在此后被广泛接受和推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
1.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各国应相互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侵犯别国领土。
2. 互不侵犯:各国应互相尊重彼此的领土和领海,并保持互不侵犯的原则。
不通过武力征服、侵略或控制别国。
3. 平等互利:各国应平等对待,互相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
在国际事务中,各国应遵守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多边合作,促进各国的共同利益。
4. 和平解决争端:各国应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相互之间不使用武力,不威胁使用武力,不进行侵略战争。
5. 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各国应互相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不通过恶意破坏或分裂别国来达到自身利益。
这些原则强调了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等原则,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3、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一、外交政策和原则
1、什么是外交: 2、外交的特点 (1)
(2) 以实力为依托 (3) 秘密协商。
(2) (3)
(1) 以国家利益为目标。
3、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1)对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人民和进步 力量欢欣鼓舞。 (2)帝国主义和反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外交的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政策
原则
1、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 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 地位参加;且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
任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 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 己的贡献。 成就:同所有的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加强同周边国家的 友好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 的力量, 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的作用。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 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 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 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 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杜鲁门主义相比发生了什 么变化? (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的两大 步骤是什么?
一、五十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 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同17国建交 外交政策的成熟(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
“以
参加日尼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 的地位参加) 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二、70年代以后国际地为进一步提高
1、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4、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 作关系 5、九十年代中国外交的任务及成就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 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4、参加亚非会议
A B
提出“求同存异”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 后,我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1、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4、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
合作关系 5、九十年代中国外交的任务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