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省直事业单位通用知识:中国航天那些事
2017年吉林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十大时政新闻解剖

2017年吉林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十大时政新闻解剖“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每一个小小梦想都能够慢慢实现”。
不知道为什么,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成龙大哥的这首歌的旋律在我脑海中不自觉的就跳出来了,可能是因为2016年的时光就这么毫不留恋的跟我们说了再见,也可能是因为我希望2017年的我们的每一个愿望都能够实现,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原因,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必须要抓住时光付出自己的努力,而小编今天要做的就是为各位在公考路上不断前行的小伙伴助力!只要是已经开始接触事业单位考试的小伙伴都知道时政在这个考试中独特的位置,所以在事业单位的考生的的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得时政者得公基。
作为助力者的小编就必定会急考生之所急,送考生之所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016年的十大时政新闻考点吧。
各位小伙伴看到十大新闻的时候觉得量有点大,但是这十大新闻一总结也就是主要有两类,其一是科技成果类,主要是航天科技成果,其二是人文类,接下来小编就对这两类问题带着各位小伙伴一起来调理并且深入的学习一下吧。
【人文类】“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链接:一、概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2.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3.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
一般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简称“节”),后一个气叫“中气”(简称“气”)。
注意:并不是每个月都必须有一节一气,遇到闰月有可能“有节无气”。
二、渊源:1.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一、航天知识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
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
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不是。
2017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神舟十一号,升起中国制造强国梦

2017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神舟十一号,升起中国制造强国梦2016年10月21日13:40: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时政热点是公职类考试的命题来源之一,不仅笔试会有相关的内容,面试中也会根据一些热门的新闻进行命题,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近期时政热点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神舟十一号升空,升起中国航天梦,也升起了中国制造强国梦。
中国能够掌握前沿航天技术,表明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实力,在更多领域取得更大突破,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两天后,飞船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驻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并在那里工作生活30天,为建设空间站、实现太空长期驻留奠定基础。
又一“高大上”的“大国神器”直上九天揽月,在太空中写下中国名字。
此次太空飞行将长达33天,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最新实力。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解决一些老问题;每一次验证的技术都比上一次更先进,更完美。
未来,神舟家族成员注定将源源不断进入太空,一步步实现中国人自己的航天梦。
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着航天科技进步的奇迹,成就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
今天,航天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减灾等多个领域。
拉阔视野,在与世界强国的同场竞技中,我们不但要有优异的“单科成绩”,还要有不俗的“总分”,这样才更有竞争力。
落在制造业上,不仅需要高精尖的航天产品制造技术,还要有先进的工业产品制造能力。
反观我国的制造业,有些产品已经在走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之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比如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装备,2014年出口额约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
吉林省直事业单位考试通用知识习题(二)答案

吉林省直事业单位考试通用知识习题(二)答案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群:254776102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5.【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答案】D。
推荐内容:
吉林事业单位微信:jlsydwoffcn
更是事业单位习题关注:人人主页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公教育官方网站:
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
2017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练习题(六)

2017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练习题(六)1、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 )号深海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其最大下潜深度为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为我国深渊科考提供了新的科考手段。
A.悟空号B.蛟龙号C.海翼号D.希望6号2、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质量互变规律D.实践决定认识3、我国制定的存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计划是( )。
A.“985”工程B.“星火”计划C.“863”计划D.“火炬”计划4、被称之为“茶圣”的是( )。
A.米芾B.杜康C.陆羽D.吴道子5、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 )。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A.雄安新区B.滨海新区C.长春新区D.赣江新区1.【答案】C。
解析:科技日报3月9日消息,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其最大下潜深度为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为我国深渊科考提供了新的科考手段。
2.【答案】B。
解析:诗词中体现了作者对于秋季有着和他人不同的看法,这体现出意识的主体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3.【答案】D。
解析: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之后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故A项错误。
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故B项错误。
2017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最新科技常识汇总

2017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最新科技常识汇总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科技常识考查中经常会出现科技常识,而这些科技常识往往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这些知识进行总结,能够更好让我们把握相关的知识点: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
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
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2017重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国航天那些事

1962年3月初,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达酒泉卫星发射场,3月21日,导弹发射失败。经过认真总结研究,对导弹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1964年6月底,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成功。从此,中国有了自行设计的导弹。
(四)中国“两弹”第一次联手
1964年,中国新研制的导弹飞行试验与原子弹塔爆试验获得成功,为“两弹”结合创造了前提。1966年10月,头部装载核弹头的导弹实现空中核爆炸,“两弹”结合试验圆满完成。
一、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一)中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1958年初,中国在酒泉的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1965年,在酒泉发射场建造了可以发射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有两个工位的发射场区。发射工位最壮观的设施是高55米的一号龙门塔。之后又续建了一个重型卫星的发射工位。
(二)第一枚火箭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性液体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虽然飞行高度只有8千米,但是迈出了中国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五)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当晚,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从此中国有了人造卫星。
(六)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
从1970年开始,中国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1975年,确定选用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方案。1984年3月,完成了卫星、火箭在技术阵地的测试工作。4月8日,火箭发射成功。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5月14日,通信试验结束,正式交付使用。从而使中国的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
(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行走技术的国家。翟志刚是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17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最新科学类常识汇总

2017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最新科学类常识汇总在事业单位常识考试中,礼仪常识里面也常蕴含不少科学类元素,古代礼仪知识就是一个经常涉及到的范围,对此,我们对于常见于考试中的古代礼仪进行了整理和总结:1、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
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
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
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
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
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
“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
“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
“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2、成年礼。
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
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
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
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
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3、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
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
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
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4、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
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
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5、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吉林省直事业单位通用知识:中国航天那些
事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竞争日趋激烈,已经进入微积分时代,需要分分必争,再小的知识点,再少的分值都不能放过。
2017年各地市的事业单位的考试公告陆续出来,通过梳理各地事业单位历年真题可知,航天科技知识是常考地带。
中公教师带你梳理一下中国的航天科技大事,总结重要航天科技的“第一”,为各位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一)中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1958年初,中国在酒泉的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1965年,在酒泉发射场建造了可以发射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有两个工位的发射场区。
发射工位最壮观的设施是高55米的一号龙门塔。
之后又续建了一个重型卫星的发射工位。
(二)第一枚火箭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性液体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虽然飞行高度只有8千米,但是迈出了中国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三)中国的第一枚导弹
1962年3月初,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达酒泉卫星发射场,3月21日,导弹发射失败。
经过认真总结研究,对导弹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1964年6月底,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成功。
从此,中国有了自行设计的导弹。
(四)中国“两弹”第一次联手
1964年,中国新研制的导弹飞行试验与原子弹塔爆试验获得成功,为“两弹”结合创造了前提。
1966年10月,头部装载核弹头的导弹实现空中核爆炸,“两弹”结合试验圆满完成。
(五)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当晚,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从此中国有了人造卫星。
(六)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
从1970年开始,中国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
1975年,确定选用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方案。
1984年3月,完成了卫星、火箭在技术阵地的测试工作。
4
月8日,火箭发射成功。
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
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
开始。
5月14日,通信试验结束,正式交付使用。
从而使中国的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
(七)中国长征火箭第一次商业发射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对外承揽商业发射服务。
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亚洲通信公司签订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
1990年4月7日,中国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跃起,直上九霄。
长征火箭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八)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号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发射成功,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九)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
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绕地球飞行14圈后,10月16日6时返回地面,返回舱完好无损。
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十)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
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行走技术的国家。
翟志刚是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十一)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承载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飞向太空。
其中,刘洋为中国首位踏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
二、牛刀小试
1990年,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 )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A.资源一号
B.风云一号
C.亚洲一号
D.尖兵一号
【答案】C。
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亚洲通信公司签订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
1990年4月7日,中国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
长征火箭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