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发文因同济大学校长称

合集下载

探寻高校合并的最佳切入点_同济大学推行体制改革的思考_吴启迪

探寻高校合并的最佳切入点_同济大学推行体制改革的思考_吴启迪

探寻高校合并的最佳切入点——同济大学推行体制改革的思考□吴启迪 编者按 教育体制、规模结构、资金资源、教学质量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办学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或多或少会遇到之类棘手问题。

如何认识并积极探求去除桎梏的途径?有些高校已有解题思路,有的则初尝实验之果。

最近我们从上海理工大学召开的沪东北片部分高校校长研讨会上,采撷一组文章,颇有启迪参考价值。

也欢迎各级校院长积极撰稿对学校改革、发展作理论与实践上的深入探讨。

在全国深化高教体制改革中,将原来隶属于上海地方的上海城建学院和隶属于国家建材工业局的上海建材学院并入同济大学,是国家教委和上海市酝酿多时的重要决策,这一打破条块分割、调整高教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大举措,引起了高教界的普遍关注。

上海市把这一改革作为上海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标志性工程。

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充分肯定了这一改革的示范意义,称之为高校合并的“同济模式”。

作为深化高教改革的新尝试,从酝酿、决策、两校正式并入到实质性运转至今,已有一年多了。

认真总结并校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高教改革的新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一、两校并入后的变化和思路(一)并校运作的特点在并校实践中我们“以共同目标团结人,以事业发展凝聚人”,特别注意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1.在“完全融合”上下功夫。

一是领导班子的融合。

新同济在原同济党政班子基础上,充实了原两校领导,调整了分工。

党政新班子成员都站在新同济的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班子内以诚相待,协调得较好。

二是学科的融合。

初步确定8个学科群为“九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同时,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的生长点,筹建土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据原三校已有的商贸类专业特色及其师资建立商学院。

此外,并校后,机、电、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力量也都有所加强,这就为工、理、文的进一步渗透、交叉和结合提供新的机遇。

三是干部和教师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安排原两校干部,原同济中层干部的换届从1996年3月推迟到1996年11月。

盘点5所不能被忽视的特殊类大学

盘点5所不能被忽视的特殊类大学

盘点5所不能被忽视的特殊类大学盘点5所不能被忽视的特殊类大学1、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和举办、上海市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这所高校因为成立时间短,不为人们所熟知。

成立时间:2013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师资:上科大师资建设的目标是按照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1000人规模的专任教师队伍,规划选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

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

截至2015年12月底,学校已选聘382位专任教师,其中90位常任教授,292位特聘教授。

这些专任教师中包括3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士、2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9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63位国家/外专/青年/上海人才。

这样的师资力量让人惊叹!特点: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建,师资雄厚,有雄厚的财力支撑,但专业设置偏向理工科。

据媒体报道,该校校务委员会由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市长、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任主任,成员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翁铁慧,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等,可见其所受之重视。

上海科技大学目前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

其本科招生采取“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多元选择”的创新模式:综合评价,即学校依据学生高中阶段整体情况及上海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参与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高考加分优惠政策;录取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结合高考成绩排序后择优录取。

本科生入学一年后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公正公开的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学校2013年开始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研究生,2015年招收了385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在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开启新征程彰显新担当矢志新奋斗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在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开启新征程彰显新担当矢志新奋斗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在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开启新征程彰显新担当矢志新奋斗2021年07月07日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以及线上参加的亲友们:在举国欢庆建党百年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迎来了2021届毕业生的这场青春盛典。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代表方守恩书记,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向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4215位本科毕业生、5680位硕士毕业生、1015位博士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师长致以诚挚的感谢!同学们,每一届毕业生都拥有各自值得铭记的“独家‘济’忆”。

回望在同济的求学岁月,你们度过了芬芳的青春年华,积累了知识,收获了友谊,见证了自己的成长,目睹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共同亲历了新时代祖国建设发展的一个个历史性时刻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真切地体悟着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抗击疫情的决胜所带来的喜悦与荣光,也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应有的奋斗与奉献。

毕业的钟声已经敲响,在同学们即将迈向新的征程、走上新的起点之际,我有几点嘱托,与大家共勉:一是开启新征程,要把民族复兴的使命铭记心中。

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步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梦想。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同学们,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里,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把民族复兴的使命铭记心中,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同济人,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

建校初期,同济校董袁希涛就提出殷切期望:“救弱莫若医,救贫莫若工。

务望诸君,各求深造,以养成将来救国之人才”,把办学宗旨与富国强民紧密联系。

七十多年前,同济大学“一·二九”事件在上海乃至中国的学生爱国运动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先辈英烈爱国精神的代代传承下,同济人从来都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壮丽史诗的书写者。

九年来,同济应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所需、尽学校所能,助力云龙成功实现脱贫。

钟万勰: 计算力学里的“爱国大义”

钟万勰: 计算力学里的“爱国大义”

钟万勰:计算力学里的“爱国大义”作者:吴琳吕东光来源:《华声文萃》2020年第09期钟万勰,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中国计算力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1934年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

1962年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工作至今。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创“离散辛数学”是钟万勰对世界计算力学的贡献,更是中国计算力学跻身世界的“国之重器”。

通过“离散辛数学”,钟万勰建立了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之间的模拟关系。

这一关节点的打通,实现了结构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相互贯通,力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纠正了国际计算力学界一直认为的“动力学能量与差分‘保辛’相矛盾”,即“保辛”则不能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就不能“保辛”的错误认识,为动力学控制理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出版时,钱学森为此写来贺信:“是您使弹性力学的工程计算体系适应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要求,真是立了大功!”美国工程院院士卞学鐄教授称他的弹性力学新体系是首创。

《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获首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一等奖。

1993年,钟万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奋斗钟万勰没留过学,但他精通英语、俄语,全凭自学。

钟万勰学习的刻苦劲头,有目共睹。

食堂买饭排队时在看书,生病被怀疑是癌症住院期间在看书,照顾生病的妻子时在看书,候机、等船在看书,甚至“文革”时期开大会,他也拿着一本量子力学的英文书在底下看。

钟万勰的好学精神与从小的家庭熏陶有关。

他父亲钟兆琳是上海交通大学著名教授,我国电机学的创始人。

钟万勰小学、中学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

1952年,他考入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大学期间,钟万勰就显示出过人的数学天赋以及博览群书的自学能力。

毕业前夕,钟万勰撰写了两篇颇有见地的论文,其中《各向异性平面弹性的接触问题》由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推荐给全国力学学会成立大会。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钱伟长看到文章后说:“钟万勰你来给我当助教,你把力学学懂了。

中国“最老”的18所高校

中国“最老”的18所高校

中国“最老”的18所高校1.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

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3.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5.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6.南京大学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7.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8.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

1951年经院系调整更名为天津大学。

9.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在201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在201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在201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在201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永不止步你们还要感谢你们的老师。

你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使他们高兴,你们的每一点失误也常常会使他们寝食难安。

虽然他们有时也许会过于严格,有时也许会失之随意,有时也会说一些不中听的话,但是他们日夜操劳,为你们付出了他们生命中的三年,这一切也都是为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们xxx初级中学的老师都是优秀的,他们才华横溢、敬业奉献,苦中求乐,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

亲爱的2014届毕业生同学们:上午好!在这个充满回忆和希望、感伤又喜悦的日子里,我们共聚在大礼堂,隆重举行2014届毕业典礼。

首先我代表同济大学向2014届全体毕业生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完成了人生当中又一重要阶段的学习,我很自豪地看到你们在同济度过的大学时光里自强不息,淋漓尽致地谱写了青春拼搏的绚丽篇章;教室里、操场上、实验室、图书馆,你们用奋斗的汗水践行着追求卓越的精神。

接下来你们或是继续深造,或是就业创业,祝贺你们扬帆起航,开始新的征程!同学们,今年的五四青年节里,习总书记的北大讲话引起了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和未来的重任,你们将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干、开拓人生,与整个民族的荣耀复兴共奏激昂的乐章。

行行出状元,希望同学们在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同济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百年同济,是一部以“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为题的厚重大书。

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同济在工程技术方面独树一帜,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全体同济人的功劳,更是同济学子努力的硕果。

今年5月20日,在同济大学校庆暨毕业晚会上进行了“卓越奖”颁奖,有感于同济人追求卓越的动人事迹和风采,我多次表示“非常感动”。

热爱同济的9个理由

热爱同济的9个理由

热爱同济的9个理由热爱同济的9个理由有:1. 历史底蕴深厚:同济大学成立于1907年,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2. 综合实力一流:同济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3. 科研水平拔尖:同济大学拥有多个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发平台,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 人才培养优秀:同济大学以培养“社会栋梁和行业精英”为目标,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5. 国际化程度高:同济大学与世界各地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和深造机会。

6. 社会责任感强烈:同济大学致力于服务国家和社会,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贡献智慧和力量。

7. 校园环境优美:同济大学校园环境幽雅,建筑风格独特,是学生安心学习、舒心生活的理想之地。

8. 师资力量雄厚:同济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9. 社会声誉良好:同济大学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毕业生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和认可。

综上所述,热爱同济的9个理由涵盖了学校的历史底蕴、综合实力、科研水平、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社会责任感、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和社会声誉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同济大学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使得它成为众多学生和学者向往的高等学府。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这是同济大学的前身。

1912年,该学堂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1923年,同济德文医工学堂正式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

在1937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于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同济大学校长发声感言

同济大学校长发声感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回顾同济大学过去一年的辉煌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

在此,我要代表同济大学全体师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年来,我们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在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心声和感悟。

一、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同济大学始终牢记“兴学强国”的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育人为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三是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行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使命。

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一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二是加大科研投入,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四、开放办学,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办学是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

一是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二是鼓励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三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明日报发文因同济大学校长称:整齐划一的教育难出创新人才——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裴钢抨击高考至上、基金跑钱、学术不自由等教育现状
整齐划一的教育难出创新人才
——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谈创新
本报记者齐芳发布时间:2010-06-10 05:04来源:光明日报2010年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名单
白以龙(数理科学奖):中科院院士、力学所研究员、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
杨学明(化学科学奖):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裴钢(生命科学奖):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
李德生(地球科学奖):中科院院士
吴良镛(技术科学奖):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小围着高考转,整齐划一的教育如何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1个研究小组需要申请6、7个基金才能支撑起来,不跑钱怎么办?”
“人情大于学术,没有良好的学术批判和争鸣的氛围,怎么创新?”
采访中,2010年陈嘉庚科学奖得主之一、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回答问题时的一连串反问,让大家陷入沉思。

裴钢:“幼儿园还爱问问题,小学还能问问题,中学就不愿意问问题,到大学就可能不知道怎么问问题啦”
“我上小学、中学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就教育的系统性而言,比现在的孩子差了很多。

”2010年陈嘉庚科学奖得主、物理化学家杨学明教授却很庆幸:“但是有一个好处是我没有完全被考试‘淹没’,一些自己的爱好没有被压抑。


“科学必有爱好。

”裴钢说:“可是现在,音乐、绘画、舞蹈……孩子们的一切爱好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升学。

对化石有兴趣?不行,将来出路不好。

对科考有兴趣?不行,将来挣不了大钱。

但是考试对错只有一个标准,在这样整齐划一的教育下,到了大学,孩子身上的求知欲和个性就都被修理干净了。


2010年陈嘉庚奖得主之一、力学家白以龙院士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老主任唐敖庆先生曾说过:‘做科学,要能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现象、进而提出新概念、发展新方法。

’我想,这就是创新。

”的确,创新的思维是发散的,是大多
数人都没想到的那点火花。

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怎么能创新?裴钢说:“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有所调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文学家……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的公民。


杨学明:“仅有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左右年轻人的跳板?这还不够”
在杨学明看来,人才流动性不够是阻碍创新的问题之一。

“就大多数研究所而言,一个人进到所里,基本就不太会离开了。

”人员要流动起来,才会有活力。

一是随着专业的进展和研究的深入,可能在另一个环境中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再有,有些人热爱科学,但不一定适合作科研,意识到不适合就应该及时调整。

“当然,我们还应该完善一种机制、体制,让优秀的年轻人能够逐渐脱颖而出。

”在这一点上,裴钢和杨学明有了共识。

“要一代比一代强!虽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有杰出青年基金,很多科技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个平台。

”杨学明做了个翻掌的手势,“‘一翻’就上去了,但是还不够。

”他和裴钢都认为在这一点上,美国做得比较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那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做呢?”听到记者发问,杨学明摇了摇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决策者们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意识地进行机制上的设计。


而裴钢认为,不愿学术批评、不敢学术批评的风气,已经阻碍了创新的发展。

“评价标准唯SCI论文是不行的,但是在人情和利益大于学术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任何客观标准,也许情况会更坏。


基础研究不能以成败、以论文论英雄,同行评议是最佳方法。

但如何能去除同行评议中的人情水分,评者能够客观公正,被评者能虚心冷静?“这其中有文化的原因、历史的原因,也有机制、体制的问题。

”裴钢说:“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事情。

”或许,当科研与经济利益不再那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时,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李德生:“创新不是‘拍脑袋’,而是安下心来的厚积薄发”
在2010陈嘉庚科学奖得主、石油地质学家李德生院士看来,创新不是“拍脑袋”,也不是关在屋子里对着故纸堆闭门造车。

“我们这个领域实践性很强,我大学毕业后没有去学校或是研究所工作,而是去了甘肃玉门油田。

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可是也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1945年到1977年的30多年间,李德生工作在玉门、延长、大庆、四川、胜利、大港、任丘等油气田……就是这样的积累,才带来了李德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构造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李德生说,各个领域都蕴藏着创新的机会,“年轻同志要能安得下心来,抓住一个领域不断努
力,10年、20年地努力下去,才能有所收获。


在几位获奖者中,杨学明有一个特别之处——他是“利用自行研制且领先于世界的科学仪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杨学明说,科学仪器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起码在我们这个领域,我还没有发现哪个重要成果是用现成的仪器获得的。

”杨学明说,科技工作者也应该注重仪器设备的研发,“特别是要结合科学问题来做,这可是我们最重要的武器!”
“兴趣爱好、持之以恒、团队精神、永远创新——这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

”裴钢说。

图:6月9日,获得陈嘉庚技术科学奖的吴良镛(左)接受祝贺。

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链接
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的前身为陈嘉庚奖,是以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励,用于奖励近年来获得原创性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在世中国公民。

陈嘉庚科学奖包括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6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每个奖项获奖人数一般为一人,最多不超过三人。

如无符合标准的项目,奖励可以缺项。

每人奖金30万元人民币,同时颁发奖章和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