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4.价值观: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九年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孤独之旅》中所传递的坚韧、独立思考、感恩等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5.学习动机:在课程进行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课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孤独之旅》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字词、句式及主要内容,能准确地朗读、默写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分析课文的结构与写作手法,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2.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3.深入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4.对主人公在孤独中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孤独对人性的磨砺与塑造作用。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深层含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绘等要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2.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学会从人物心理、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实践,突破写作难点。
(二)教学设想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要注重表达清晰、自信,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1
五、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跟同学们互动)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只有经 历了风雨,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彩虹的绚丽。的确,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在欢 乐幸福中成长,也有人在孤独艰辛中长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 ,去体 验少年杜小康孤独的放鸭生活, 和杜小康进行一次零距&lm=-1&word=%D1% F4%B9%E2%D7%DC%D4%DA%B7%E7%D3%EA%BA%F3 (二) 、出示学习目三) 、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勾画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找学生 回答) (四) 、教师提问,学生跳读课文思考。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并给每个情节列小标题。 2、找出各个情节中反映杜小康心理的词语,并体会“孤独”的含义。 3、请欣赏电影《草房子》片断,%BF%D7%D3 学生提出自己在读文过程中产生的不懂问题,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 决。 学生问题预设: 1、文中描写鸭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2、品析文中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倒数第二段仅仅是在写鸭子吗?
归纳概括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并出示知识树(培养学生把握规律的能力)
巩固应用
用一种环境来表现你的心情,自己设置情境(巩固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运用。 )
拓展创新
畅谈“孤独”用“孤独是……。 ”写一句话在全班朗诵。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创 新精神) 结束语: 现在老师想送给同学们几句名言做为你们的座右铭, 激励你们遇到困难勇往直 前,愿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伴随《壮志在我胸》记录下去。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
解决问题
找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不清晰之处教师点拔。 在回答过程中将学生问题穿插 进去进行分析解决。 教师加入追问: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学完 这篇小说你有什么启示? (老师提问及学生提问的目的:教师牵引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给不会提问的学生提 示,让他们有事做,实现全员参与。学生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学习。解 决以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为主,教师点拔次之,培养自学能力。 )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理解人生的曲折与挫折。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学会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孤独的经历吗?孤独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总结收获,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复述《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情感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

2.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孤独之旅中的成长与蜕变。

3.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题。

1.2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2.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2分析课文中的细腻描写和独特表现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孤独之旅的思考。

1.2学生分享对孤独之旅的理解和感受。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交流分享。

3.合作探究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讨论孤独之旅中的成长与蜕变。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腻描写和独特表现技巧。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4.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6.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阅读练习。

2.学生写一篇关于孤独之旅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详细内容:一、课文内容解析1.《孤独之旅》讲述了主人公在孤独的旅途中,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

2.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成长过程。

二、课文主题分析1.课文主题是成长与蜕变,通过主人公的孤独之旅,揭示了人在困境中成长的必要性。

2.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5篇(实用)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5篇(实用)

In the end, I couldn't hold it, and finally I said it. I was tired of myself and my heart. I didn't dare to think about the future, and I didn't want to see the past. Everything was expected but slowly destroye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2021年《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5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

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

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初步把握鉴赏小说的一般原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理解人生的曲折与挫折。

(2)学会面对困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受。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课文讨论:(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孤独感受。

(2)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强调课后的复习和练习。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教学成果。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题思想,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孤独之旅中的成长历程。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孤独”、“成长”等。

2.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草房子》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孤独之旅》。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标注生字词、重点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孤独之旅是如何体现的?请用具体事例说明。

(2)小组分享: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主题:孤独之旅中的成长历程。

(2)分析人物形象:陆鸭、翠翠、翠翠的奶奶等。

(3)讲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如文中对环境的描绘、对人物心情的衬托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了解字词含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课后作业的设计,既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3.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孤独?旅途中的孤独又意味着什么呢?”学生甲:“孤独可能是一种独自面对困境的感觉。

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10课孤独之旅三维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10课孤独之旅三维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10课孤独之旅三维9篇第10课孤独之旅三维 1教学目标:1、品味小说的环境描写,能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感受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难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

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放鸭之旅即是孤独之旅。

讲述了杜小康从茫然恐惧、害怕孤独到不再恐惧,坚强的心路历程。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杜小康的孤独:离开家、伙伴、母亲的孤独;空旷浩茫的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去感受杜小康的孤独。

二、“鸭群”的作用1、放鸭之旅即是孤独之旅。

可见鸭群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鸭群孤独吗?杜小康的坚强心路和鸭子有怎样的联系?2、找有关鸭群的环境描写,批注你的感受。

3、明确:鸭群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重点讨论鸭群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失学后,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甘苦中的喜悦,是人生的成果。

二、引读“芦苇荡”21.24.25段。

(重点讨论烘托了杜小康怎样的心情)1、一读一评。

2、明确:芦苇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三、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自学“暴风雨”一段。

1、自读,批注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推动了——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2、交流讨论。

1、——气氛。

哪些词你可以感受到——的气氛?心情呢?(相机训练朗读)2、这场暴风雨和杜小康的坚强有什么联系?3、小结。

完善批注。

四、小结。

今天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再次感受了杜小康的心路历程。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不同角度去看一部小说,既能够深入,又很有趣。

五、拓展与作业关于“孤独”的名句,收集,表达。

板书设计: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推动了——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第10课孤独之旅三维 2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阼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
杨田春万州外国语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文轩及《草房子》。

2、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3、理解在孤独与成长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关系。

教程与方法:
阅读赏析交流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孤独困难中直面人生,敢于挑战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作文片断)同学们,上课之前先给大家展示一个东西,这是这次月考我们班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大家看到红线部分,这字迹比较有个性,我来为大家念念。

从他的这几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童年的什么心理?(既怀念童年,又向往长大)我们对童年的那份纯真与美好有着无限的怀念,这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

”我们不想长大,但我们同时又向往长大,长大后可以背起行囊去追逐梦想。

然而,人生就是一趟风雨兼程的路,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必定要经历不少烦恼、磨难,包括孤独。

今天,我们就要跟随杜小康的脚步行走在成长的路上,感受那份成长中的孤独。

请打开课本,看到第九课《孤独之旅》。

(板书:题目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关于作者作品我们已经在预习资料上了解过了。

本文出自曹的那部小说?(长篇小说《草房子》)
三、孤独之旅
(一)昨天的杜小康
同学们请看到《预习资料》,在《草房子·红门一》里,ppt昨天的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预:家庭优渥,学习优异,班长
师:总之是住的好,长得高,穿的暖,用的也不错,学习成绩还特别好。

昨天的杜小康可谓是人人羡慕的富家小少爷啊。

(板书:昨日:富家少爷)然“福兮祸之所倚”,天有不测风雨,命运的巨轮很快就朝杜小康碾来,杜小康如此优越的生活,就在他父亲一次踌躇满志中陷入困顿。

同学们,在发给你们的的《预习资料》“家庭变故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杜小康的人生风雨来了,他落魄了,ppt于是就踏上了今天的“孤独之旅”。

(板书:孤独少年)(二)今天的杜小康
1、PPT出示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

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
师:这是曹文轩在《前方》散文里对离家的阐述,你觉得杜小康离家放鸭属于怎样的原因?
生预:无奈(师追:那个词?)
明确:只好(板书:离家——无奈)
过渡:杜小康就这样无奈地带着他的鸭群离家前行,往哪里去呢?(生预:芦荡)前方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是风和日丽,还是斜风细雨,抑或是狂风暴雨,这在杜氏父子面前,都是未知的。

2、Ppt出示: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曹文轩《前方》
师:面对前方的茫然,杜小康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刚到芦荡时,他经历着怎样的心理感受呢。

可否用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下。

师:我先给大家一个提示,杜小康刚到芦荡时有一段环境描写,我们可以到这个典型环境中去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看到21段,之前讲过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我先来为大家朗读一下,大家听读并体会杜见到这样一种环境时的感受。

杜小康此时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感受呢,用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下
生预:恐慌,害怕,胆怯。

(师点:像万重大山围过来,永远逃不走:23段有个词足以概括)
明确:害怕并且心里有点慌。

(板书:路上——恐慌)
师:杜小康以前的乐观自信此时已飞灰湮灭,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其心惶惶如丧家之犬。

芦荡的旖旎风光,在他心里却如万重大山。

在现实面前,他该如何选择呢?回望故乡,其路漫漫;眺望前方,其路茫茫。

家是回不了了,杜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前行。

3、PPT出示(曹又告诉们,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读这句话)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曹文轩《前方》
师: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杜小康前方出现的艰辛和危险究竟是什么呢?(生预:暴风雨、孤独)
师:是的,暴风雨、孤独。

首先,我们来看他们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板书:芦荡——孤独)杜小康在芦荡安顿下来后,究竟经历着怎样的孤独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体会。

PPT出示:体悟孤独
我先请一个同学来朗读几段(29—31),其他同学思考,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杜小康的孤独来?这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孤独?
Ppt出示:示例:“……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上孤独。

”杜小康退学后独自在家的孤独与在芦荡里所遭受的孤独相比算不上孤独,这说明杜小康此时所面临的孤独是空前的,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无法比拟的孤独。

(原句+分析+总结)生谈孤独(谈到“无法忍受的孤独”时,男生齐读感受)
师总结:根据同学们的分析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种:(ppt出示答案)无人可见的孤独;无话可说的孤独;无处不在的孤独;无法忍受的孤独
师过渡:这种种孤独加上离家以来一直跟着他们的那份恐慌,这一切让杜无法忍
受了。

这时候,他希望逃离。

但是,逃离能解决问题吗?不能,杜氏父子心里都清楚,孤独已不可回避。

怎么办呢?
4、PPT出示:(曹为我们出了一招,齐读)“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

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师:曹告诉我们不但不能逃离,还得与孤独结伴而行,直面孤独。

面对孤独,杜小康是最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生预:接受,适应。

师:杜小康接受了现实,(什么少了?)恐慌少了。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更大磨难又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
生:暴风雨
师:出示PPT暴风雨来时杜小康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暴风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学生阅读暴风雨部分,并概括出杜小康的性格。


勇敢:……
坚强:……
有责任心:……
冷静:……
(生说完点击PPT展示)(点击《阳光总在风雨后》背景音乐)
人总要经历些风雨才能见彩虹嘛
师:暴风雨驱散了杜小康的鸭群,也驱散了他对孤独的恐慌。

暴风雨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发展了、壮大了的杜小康,他坚强起来了。

面对孤独,他不再逃离,而是像海燕一样勇敢向前、搏击风雨。

(板书:坚强——风雨;不成熟——成熟)师:杜小康长大了,所以,这仅仅只是一趟放鸭之旅或者孤独之旅吗?这不仅仅是一趟放鸭之旅或孤独之旅,更是成长之旅。

(板书:成长之旅)
5、师:那么伴随他成长的还有什么呢?
生预:鸭们,鸭们也长大了。

师:于是“八月的一天”鸭下蛋了。

面对此情此景,杜小康又有什么反应?生: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

(我们可以来朗读感受下,这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激动而且声音要大。

一生示范再齐读)(板书:下蛋——惊喜)
师:为何有这样的反应呢?
明确:来年春天就可以回家了;就会有钱还清债务了,就有钱读书了……
(视频欣赏《草房子》片断)
师:当他手捧温热的鸭蛋,回想这一路走来(从无奈离家到一路的恐慌,再到受尽孤独,最后坚强起来,且有所收获),他最应感谢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是孤独,是芦荡,是鸭们,是湖,是夜晚,……
出示PPT:(其实)它(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

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

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

(摘自《论孤独》)——曹文轩
师:人生就是一场苦旅,我们都是孤独的旅者。

今天,我们和杜小康一起走过了芦荡的孤独之旅,这趟苦旅后,杜小康将会主宰成长之路。

同学们可以看看资料上的明天的杜小康又是怎样的?
(三)明天的杜小康
后面又有什么遭遇?鸭没了——父亲病重——摆地摊(见《学习资料》)但他当时精神状态怎样?(不绝望、不害怕)
PPT出示:“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桑乔(《草房子》里油麻地小学校长)
师: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从杜小康能独自冷静面对鸭群被扣、父亲病重、甚至学校前面摆地摊这种种残酷的现实来看,明天的杜小康将会是一位成熟坚强的真猛士。

(板书:明天:“坚强猛士”)
四、师小结
在哲学上存在这么一个理论:成长中的人,若被命运拉入了一种困境,在绝望之际,会有重新诞生的奇迹。

同学们,我有时会在你们的作文中看到一种与你们年龄极不相称的厌世情绪,或是因为创伤或是因为无法言说的孤独,我都理解得。

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孤独是人生常态,我们要像曹文轩在《感动》里告诉我们的与:孤独结伴而行;要像《傅雷家书》所说的用坚强直面孤独;更要像《秋天的怀念》里史铁生的母亲告诉他的:在这孤独的人生里,要好好儿活!
五、课后任务:感悟成长(PPT)
六、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昨天:富家少年今天:孤独少年(不成熟——成熟)明天:坚强猛士无奈———→恐慌————→孤独————→坚强————→惊喜
∣∣∣∣
∣∣∣∣
∣∣∣∣
离家———→路上————→芦荡————→风雨————→下蛋
成长之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