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隧道超前预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研究,毕业范文,毕业专题,.doc
隧洞超前预报,过程检测,保证安全范文

当它挖隧道,安全不是笑话!故须高科技。
我们说的是使用超酷隧道的预警系统这些婴儿配备了各种传感器,以监视诸如落石,潜水泄漏,甚至气体泄漏等潜在问题。
而得到这个——当有麻烦酿造时,他们可以自动提醒工人!就像有个超级英雄在地下看着你有了这些系统的工作,我们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在隧道施工冒险中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除了有警报系统外,还必须注意隧道的建造过程,以便抓住任何潜在
的问题或危险。
这可能需要使用激光扫描仪、地面穿透雷达和远程摄
像机等监测工具。
通过对建设工程进行监控,可以迅速发现任何问题,并采取行动予以纠正。
这有助于防止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如期进行。
实施预先警报系统和流程监测在确保隧道建设的安全和成功方面发挥
着关键作用。
通过及早通报潜在危害,系统监测施工过程,可以有效
减轻工人和周围环境的内在风险。
这一战略方针符合我们的政策,即
优先重视所有参与建筑工作的个人的福利和安全,同时坚持我们对环
境管理的重视。
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保证隧道建
设项目的安全无缝。
研究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工程论文

研究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工程论文研究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工程论文1常用隧道预报方法的基本原理1.1TSP隧道地震波探测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隧道地震超前预报测量系统简称TSP(TunnelSeismicPredic-tion),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从瑞士安伯格(AMBERG)测量技术公司引进的一套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探测系统,也是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TSP和其他的反射地震波方法一样,采用了回声测量原理: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大约24个炮点布成一条直线)用小量炸药激发产生,产生的地震波在岩石中以面波的形式向前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岩性突变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返回来,一部分地震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被两个三维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一般左边墙和右边墙各一个)接收。
通过对接收信号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便可推断空洞断层,岩石破碎等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产状及岩石力学参数。
1.2红外探水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地球表层岩体的温度起到主导作用的是地球地热场。
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深度方向每增加1km,地热场的温度则相应的增加30℃,而与其垂直的水平方向,地热场的`温度变化却非常小,由此得出结论,在一定深度下,开挖隧道的岩体,可将其看做位于一恒定温度场中,为一常温场,温度的变化几乎为零。
所以,当预计即将开挖的掌子面后方存在含有水的岩层,如溶洞、裂隙水等,且该含水岩层与开挖岩体存在一定的温度差时,岩体中会产生相应的热传导和对流作用,那么温度场即不再为恒温场,故而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异常场,由于这种异常的存在,故掌子面上会存在着温度的差异,所以利用红外辐射测温法测定这种温度变化差异,就可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含水层情况。
这种方法就是红外探水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1.3其他几种超前预报方法超前预报法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之外,还包括HSP水平声波刨面法、声波CT技术等几种方法,相对而言,这几种方法运用较少。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原理及新方法应用实例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综合物探方法一览表 表-1
按照《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8]105号中的划分,隧道内的物 理探测方法有以下四类:
⑴弹性波反射法;
⑵电磁波反射法;
⑶红外探测法;
⑷高分辨直流电法. 下面按上述分类探讨物探方法在隧道超前 地质预报中的原理及方法.
⑵ 由于地质灾害体的存在,仅依靠施工揭露再行处理 的办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常常发生各种突发事故,造成 投资增加、人员和施工设备伤害、工期延误等诸多问题.
因此,采用科学的、先进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来 准确地预报隧道所通过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体的性质、规模 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2、物探方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物探方法原理与 施作要点
一、弹性波反射法 二、电磁波反射的法 三、红外探测法 四、高分辨直流电法
一、弹性反射波法
• 弹性波反射法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声波在不均匀地 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 况的一种物探方法,它包括地震波反射法、水平声波反射 法、负视速度法和极小偏移距高频反射连续剖面法等方法 .
野外施测时采用:在掌子面后方60米处,朝掌子面方 向每隔5m对隧道周边探测一次,每次探测顺序依次为左边 墙、左拱腰、拱顶、右拱腰、右边墙和隧底中线,共探测 12个断面,这样沿隧道轴线方向共形成6条探测曲线,分别 为左边墙探测曲线、左拱腰探测曲线、拱顶探测曲线、右 拱腰探测曲线、右边墙探测曲线和隧底中线探测曲线.
• 按照《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8]105号中的规定: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物 探与钻探相结合、长距离预报与短距离预报相结合、地面 与地下相结合、超前导坑与主洞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 对各种方法的预报结果综合分析解释,相互印证,有利于提 高预报的准确率,积极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 支撑.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地质勘察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全面、准确的探测
局限性
受地质条件、设备设施 限制
地质勘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
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应用
提升隧道地质探测精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优化
加强地质信息解读能力
案例分析:地质勘察技术在某隧道工 程中的应用
技术指导
地质雷达技术的应用 钻孔声波技术的应用
技术标准
制定地质勘察的技术标 准 明确监测指标和标准值
数据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数据交流与合作
培训需求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监督机制
建立技术监督体系 确保技术规范执行
隧道地质超前预 报技术未来展望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人 工智能、数据融合、智能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 一步深化和创新。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推广 将为隧道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提升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同时 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水电隧道施工中常见的 地质问题
效果评估
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在 工程中的实际效果
技术创新介绍
最新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的应用
案例四:某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超 前预报技术应用
地质调查
岩土勘探 地下水勘探
监测措施
地质构造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难防范措施
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紧急处理措施
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地质预报结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在工程进度管 理中的作用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几年来,隧道开挖工程越来越趋于断面大、长度长的发展趋势。
同时不可预见的工程地质灾害问题也是制约隧道开挖的重要原因。
超前的地质预测能够使地质灾害产生机率大大降低,而且能够为项目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工程;研究引言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规模地建设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时,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
作为深埋于山体中的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在施工的时候,因为前方复杂的地质条件,受地质勘探技术水平限制,施工中存在很多潜在与不确定的地质因素。
所以在隧道施工时,通过技术方法实施超前预报、预测隧道掘进方向的地质状况,便于提早、及时地使用有效的开挖与支护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些年各级项目管理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隧道施工阶段中提前引进超前地质预报的必要性。
1、展开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和其超前地质预报的重要性:1.1勘测设计过程的地质工作量投入所限,不够勘察精度,造成设计和实际不符的状况经常出现,由此导致的地质灾害给隧道施工与运营带来非常大的危害;1.2对隧道所处地质背景宏观把握的是勘测设计过程的地质预估预评价,不可能对繁杂的地质状况做出微观的把握;1.3复杂长隧道的地质改变直接影响着施工技术和工期;1.4只有在施工期人为作用(施工开挖)导致地质的变化才会显现出来;1.5施工期需要熟悉地质,不可以只是停留在定性评价上,要有定量的评价;1.6作为地质工作的全过程的构成部分,是积累经验提升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正确率与水平的需要,是建设隧道项目完整地质资料的需要。
由此可见隧道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正确预报施工前方地质条件,是确定项目对策、项目措施的重点,是项目施工安全的前提,是控制与合理应用项目投资的关键原因。
2、超前预报方法和内容2.1地质分析法a. 地质素描法(1)原理。
地质素描法就是凭借描述记录隧道地质的有关信息,而且绘制成图表,结合目前的有关资料,对隧道开挖实施地质条件的预测。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在我国基础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背景下,随之出现大量山区隧道工程,所处环境较为特殊,隧址区地质环境复杂度高,加大了隧道开挖难度,易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塌方、突泥等不良问题,难以营造足够安全的施工环境,造成财产损失的同时甚至直接威胁到工程人员安全。
在此背景下,基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可精确获悉前方隧道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措施。
关键词: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工程;应用1隧道工程中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1.1工程概况某隧道工程位于高原地区,在地形方面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起伏,其自然坡度在20~45°之间,局部是陡崖,工程施工所面临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中砂岩岩性杂,并且有着较软的岩质,一旦遇到水便会增加其软化的可能性。
该隧道施工需要穿过9层地层,此外还要穿越3个断层。
为了有效应对复杂地质以及多重负面因素对于隧道正常施工所造成的危害,本工程施工采用了地质雷达法、TSP 地震波探测等相融合的综合性手段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科学开展对围岩破碎程度以及富水程度等的预测以及分析工作,第一时间对所涉及到的预报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搜集以及整理,进而为后续施工方法的调整以及施工方案的更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1.2方法应用1.2.1超前水平钻探在本工程中,工作人员所使用的为意大利产C6钻机,该钻机不仅有着扭力大的特点,还能够从源头上保障取芯的完整度,有助于降低超前地质预报相关工作对于施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克服多种地层条件的限制性因素,高效完成钻进工作。
本工程超前水平钻孔相关调查结果的显示,其冲洗液的颜色为灰黑色,流量呈现出相对均匀的特点,不存在卡钻等现象。
1.2.2GPR地质雷达法GPR地质雷达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地质探测工作的精确性,其在应用阶段可以针对掌子面25m左右范围之内的地质体展开全方位的探测工作,具体包括断层破碎带以及岩溶等,可以体现出极高的分辨效率。
除此以外,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在不良地质的勘测中体现出较强的价值,同时其还能够在深层复杂条件下进行高分辨的探测,由此可见,该技术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同工程条件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取与应用论文

不同工程条件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选取与应用摘要:通过对隧道工程条件的分析,根据工程条件的不同对隧道进行简单分类。
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针对不同工程条件提出相对应的隧道超前预报方法,使得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的选择更有针对性,并提高预报的效率及准确性。
对于埋深较深,勘察精度不高的长大山岭隧道,采用以长距离为主,中短距离预报方法加以验证,长短距离预报方法相结合,地质方法及物探方法相结合相互验证的预报方法进行预报。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及城际铁路中埋深较浅,勘察精度较高的隧道,采用以中短距离预报为主,地质方法及物探方法相结合相互验证的预报方法进行预报。
关键字: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预报工程条件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复杂的铁路隧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并高效且保证质量的完成隧道工程,隧道超前预报所起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采用合理的方法实施超前预报工作,对预报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目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在工程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案例[1-2],各种预报方法的适用性及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3-4]。
然而,在不同工程条件下,如何确保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的选择能更有针对性,能快捷、准确的得出预报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隧道工程条件的简单分类山岭隧道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地质勘察资料,大量的山岭隧道工程建设实践表明,由于地质勘察精度、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作出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而来的隧道洞内塌方、涌水、涌泥、涌砂、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从而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
并且,随着隧道工程技术的进步和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在以前的“地质禁区”的修建,隧道修建越来越长,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的隧道越来越多,所遇到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而山岭隧道勘测设计阶段的地质预估预评价是对隧道所处地质背景的宏观把握,不可能对复杂的地质情况作出微观的把握。
浅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与分析

浅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与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隧道介质物性差异特点分析和常见物探超前预报方法,隧道超前地质综合预报方法体系和组织机构。
而不同的地质情况所采取的地质预报手段也不同,故针对具体工程需选取合适的预报方法。
关键词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分析雷达1 前言随着我国铁路公路路网建设的发展,很多长距离、高海拔、大埋深的隧道开始修建,但由于隧道所在地的地质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千差万别,针对不同工程地质背景的隧道需采用不同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常规地质素描判断、TSP203、超前地质探孔、超前导坑、地质雷达。
2常用地质超前预报方法2.1 地质素描判断法沿线地表的地质素描包括:地层岩性特征,结构面性质及岩性产状,断层,地下水出露点,地表塌陷坑洞等。
2.2 TSP203TSP203是采用了回声测量原理。
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在隧道的右边墙,大约24个炮点布成一条直线)用小量炸药激发产生。
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
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
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三分量传感器接收。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取“多点激发、一点接收”的测量方法,多点激发产生的地震波相互跟踪检验,故能提供一种精确的测量。
反射信号的强弱与反射界面两侧的岩性有很大关系,反射界面两侧的岩性差异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越强,预报的范围也就更大。
图1TSP203现场测试炮眼示意图2.3超前地质探孔此方法为目前地质超前预报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它可直观的反映出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内的地质情况。
依据钻机在钻进过程中的推力、扭矩、钻速、成孔难易、出水情况以及对所取岩芯的分析,可较好的判断掌子面前方的岩层岩性及含水状态,指导施工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长距离探孔和短距离探孔相结合,长距离探孔探查长度不少于60m,搭接5m,地质构造复杂地区搭接10m~20m,一般不少于3孔贯通,孔均带一定角度外插角,复杂地质构造地段不少于6孔贯通,钻探中遇见异常时再增加30m短距离超前钻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隧道超前预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研
究,毕业,毕业专题,
博士:隧道超前预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研究
隧道超前预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研究
肖宽怀;
【导师】王绪本;
【基本信息】成都理工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2012,博士
【摘要】我国中、西部为多山地区,在地铁、隧道、引水隧洞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地下工程占有比重较大,并多为项目建设的控制性工程。
在地形条件较差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断层带、褶皱、节理裂隙等构造比较发育,地下水丰富,隧道围岩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和危险。
在隧道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隧道开裂、侧移、坍方冒顶、突泥、涌水、诱发山体滑坡等工程与地质病害频繁发生。
为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工期、投资和人员设备安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已被列为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是一个国际前沿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各国都在进行研究。
就国内外目前应用和研究的总体水平来看,超前预报技术还处于发展之中,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
本次研究工作及成果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将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研究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成果
与预报实验结合,对现有预报技术特别是TSP预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改进了观测系统布置、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扩展了其适用范围,提高了预报精度。
2、将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和散射成像技术应用到隧道超前预报中,实现了高精度波速分析和高频能量谱成像,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实现了方向扫描,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通过超前预报研究和实验,引进了新的预报理念,提出并应用了隧道内与隧道外探测相结合、地震波的构造探测与电磁法的含水性探测相结合、地球物理探测与地质调查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论证了地震反射方法用于隧道超前预报的可行性。
通过隧道超前预报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地震波的特点及其在隧道内介质条件下的传播规律,为预报最佳观测方案的设计、观测系统的合理布置、接收传感器频率的正确选择、波相的准确识别和拾取提供了理论及科学依据。
通过理论研究和方法实验提出的隧道综合预报技术理念突破了国内外现行超前预报的传统观念,提高了预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国内隧道超前预报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能起到极积的推进作用。
摘要4-5
Abstract 5-6
第1章引言10-29
1.1 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1.2 国内外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现状及进展12-24
1.2.1 工程地质调查、推断与超前导坑和超前钻探13
1.2.2 地质雷达探测预报方法13-14
1.2.3 红外线探水预报14-15
1.2.4 瞬变电磁法探水预报15-16
1.2.5 隧道内地震反射预报方法16-24
1.2.5.1 负视速度法17
1.2.5.2 陆地声纳法(LDS)17-18
1.2.5.3 水平地震剖面法(HSP)18-19
1.2.5.4 TBM 掘进机施工的隧道超前预报19-20
1.2.5.5 TSP 超前预报技术20-22
1.2.5.6 TGP 超前预报技术22-23
1.2.5.7 TRT 反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23-24
1.3 隧道超前预报方法技术的发展方向-综合预报法24-26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26-27
1.4.1 主要研究内容26-27
1.4.2 主要研究成果27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7-28
1.6 的主要创新点28-29
第2章隧道超前预报数值模拟计算研究29-50
2.1 数值模拟基本理论29-33
2.1.1 广义胡可定律29-31
2.1.2 运动微分方程31-32
2.1.3 几何方程32
2.1.4 弹性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32-33
2.2 波场特征及其在界面的耦合关系33-37
2.3 二维幅度谱及震源频谱V(ω)对测量波形二维谱的影响37-43
2.3.1 二维幅度谱37-40
2.3.2 震源频谱V(ω)对测量波形二维谱的影响40-43 2.4 隧道表面地震波的转换与传播特征43-46
2.5 隧道与围岩中的波场分析及其波相识别46-47
2.6 开挖面前方地质体反射波的模型实验47-49
2.7 隧道超前预报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49-50
第3章隧道超前预报实验50-66
3.1 超前预报实验工作概况50-55
3.1.1 GPR 探测预报实验50-51
3.1.2 TSP 探测预报实验51-54
3.1.3 预报实验效果分析54-55
3.2 大风垭隧道超前预报的效果分析55-61
3.2.1 断裂带的预报效果56-57
3.2.2 围岩富水带的预报效果57
3.2.3 软弱岩层的预报效果57-58
3.2.4 排除断层的预报效果58-59
3.2.5 围岩岩性识别的预报效果59-60
3.2.6 围岩工程类别的预报效果60-61
3.3 布陇箐隧道超前预报的效果分析61-62
3.4 地震反射波特征与地质因素关系的分析研究62-64 3.5 地质调查及岩石样品采集与测试64-66
3.5.1 现场地质调查64-65
3.5.2 岩样采集与测试65-66
第4章对TSP 技术的研究与改进66-73
4.1 TSP 技术分析66
4.2 对TSP 存在问题的改进66-73
4.2.1 对TSP 数据采集方法的改进67
4.2.2 对TSP 系统触发方式的改进67-68
4.2.3 传感器套管与围岩耦合质量的提高68-70
4.2.3.1 环氧树脂耦合68-69
4.2.3.2 锚固剂耦合69-70
4.2.4 围岩直达纵波速度分析存在的影响因素70
4.2.5 对TSP 技术地质解释准则需要完善70-72
4.2.6 需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72
4.2.7 提高识别围岩工程类别的能力72-73
第5章地震偏移成像技术73-88
5.1 地震资料的预处理73-77
5.1.1 二维滤波与消除面波处理73-74
5.1.2 剔除面波处理74-75
5.1.3 小波变换与地震反射信号的识别与加强75-76
5.1.4 瞬态谱分析与能量谱吸收特征分析76
5.1.5 地震波走时的读取76-77
5.2 地震偏移成像技术77-88
5.2.1 地震记录的编排与观测系统几何参数编辑77-79 5.2.2 偏移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79
5.2.3 偏移成像中的速度扫描79-82
5.2.4 偏移成像中的方向扫描82
5.2.5 地震波高频能量衰减偏移成像82-85
5.2.6 地震波前法走时反演成像85
5.2.7 地震偏移成像结果比较与分析85-88
第6章综合预报技术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88-109 6.1 个旧至大屯公路明珠隧道综合预报88-92
6.1.1 工程概况88-89
6.1.2 综合预报89-92
6.2 掌鸠河引水工程厂口隧洞综合预报92-99 6.2.1 工程概况92-93
6.2.2 高密度电法探测93-94
6.2.3 地震CT 探测94-96
6.2.4 TSP 探测96-98
6.2.5 综合探测预报成果98-99
6.3 国道213 线大风垭隧道综合预报99-109 6.3.1 工程概况99-100
6.3.2 GPR 探测预报100-101
6.3.3 高密度电法探测预报101-103
6.3.4 TSP 探测预报103-104
6.3.5 地震CT 探测104-106
6.3.6 综合预报成果及施工建议106-109
结论109-110
致谢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