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理工大学人机工程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复习题带答案版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器和环境。
2.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工程技术或交叉学科。
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标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提高工作时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4.人体测量是指对人类身体各方面的特征数据度量。
5.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而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6.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7.脊髓是脊神经与脑之间的神经通道。
8.人体的感觉系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人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是视觉。
(眼睛给1分)9.脊髓的主要功能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
10.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11.通常把疲劳分成两种,即精神疲劳/脑力疲劳和肌肉疲劳/体力疲劳。
12.在劳动中,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或由于厌倦而不愿意继续工作的一种状态成为疲劳。
13.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I= 3 T + 7 M。
14.人体测量数据可分为静态尺寸/结构尺寸和动态尺寸/功能尺寸。
15.视觉显示器必须保证3项基本要求:即可识性、能见性和清晰性。
16.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脑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
17.皮肤有三种感觉:压力觉、痛觉和温度变化的感觉。
18.人体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
19.活动代谢是人在从事特定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能量代谢。
20.一般作业将工作面的高度确定在人体肘部以下5-10cm。
21.确定作业姿势时,首先应考虑选择坐姿,其次选择坐-立姿。
22.机器向人传递信息的装置称为显示器,控制信息传递的装置为控制器。
23.人用以将控制信息传递给机器,使之执行控制功能的装置是控制器。
24.声压是用声级计或声压级仪表来测量的。
25.听觉的适宜刺激是一定频率的声波,人可以听到声音的强度范围为 0~120 分贝。
26.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27.记忆所包含的两个基本过程为记或储存和忆或提取。
28.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获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学复习内容说明:《人机工程学》考试分为A、B试卷,时间为2个小时,题型有辨析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
以下为复习内容,请大家好好准备,只有认真复习,才会取得好成绩,反之亦反。
友情提醒: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请带好铅笔、橡皮、草稿纸、尺、快速手绘表现工具——马克笔或彩铅等习惯用的手绘工具(因试卷纸张太薄,马克笔可能不适用)。
注意:虽然为开卷考试,但不可掉以轻心,考题均出自课堂内容,务必温习课本相关内容,重点在于理解知识点,知道如何应用,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PS:学校要求只允许带本课程规定教材,不允许带其她教材、参考书、笔记本、打印资料、复印资料等其她任何资料,不然以作弊论处,请各位同学注意,自觉遵守考场规则。
(没有教材的同学请注意,请及时购买。
当然,对于有信心全部掌握在脑子里的学霸例外。
)祝大家考出好成绩!人机工学一般定义:人机工程学就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以及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人:就是指操作者,或使用者。
机:泛指人可操作与可使用的物,可以就是机器,也可以就是用具或生活用品、设施、计算机软件等各种与人发生关系的一切事物。
环境:环境就是人与机共处的环境,如作业场所与作业空间,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等。
研究的基本途径就就是系统的将人的能力、极限、特点、行为与动机等相关信息应用到人们使用的事物与过程的设计与环境中。
研究对象就是人-机-环境系统,研究产品设计中与人有关的问题,将人的需求与能力置于设计技术体系的核心位置。
研究目的就是使系统高效运行且系统中的人获得安全、健康与舒适,为产品、系统与环境的设计提供与人相关的科学数据。
追求实现人类与技术完美与谐融合的目标。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实现高效、舒适、健康、安全等目标。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就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与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与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P3)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么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英文Ergonomics测量基准和基准面(P35)(1)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沿身体中线对称地把身体切成左右两半的千锤平面,称为正中矢状面;与正中矢状面平行的一切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冠状面垂直于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将身体切成前、后两部分的平面。
水平面垂直于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面;水平面将身体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平面,又称法兰克福平面。
(2)测量基准轴铅垂轴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水平面的一切轴。
矢状轴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冠状轴的一切轴。
冠状轴通过各关节中心并垂直于矢状面的一切轴。
人体尺寸测量均在测量基准面内、沿测量基准轴的方向进行。
运动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P139)1.运动准确性2.运动准确性的影响因素:1)运动速度与准确性2)运动方向与准确性3)动作类型与准确性4)运动量与准确性图形符号设计的一般原则:(P222)1)图形符号含义的内涵不应过大,使人们能够准确的理解,不产生歧义。
2)图形符号的构形应该简明,突出所表示对象主要的和独特的属性。
3)图形符号的构形应该醒目、清晰、易懂、易记、易辨、易制。
4)图形的边界应该,明确、稳定。
5)尽量采用封闭轮廓的图形,以利于对目光的吸引积聚。
常用的操纵器编码方式有:形状编码、大小编码、色彩编码、操作方法编码、位置编码、符号编码等。
(P148)1.形状编码使用不同的操作器具有各自不同、鲜明的形状特点,便于识别、避免混淆。
操纵器的形象编码还应注意:1)形状最好能对它的功能有所隐喻、有所暗示,以利于辨认和记忆;2)尽量使操作者在照明不良的条件下也能够分辨,或者在戴薄手套时还能靠触觉进行辨别。
2.大小编码大小编码,也称为尺寸编码,通过操纵器大小的差异来使之相互易于区别。
人机复习资料

一、手持式作业工具设计原则 ?
1、一般设计原则
(1)必须有效地实现预定功能。
(2)必须与其使用者身体成适当比例。
(3)不应引起过度疲劳。
(4)必须以一些形式向其使用者提供一些感官反馈。
2、考虑生理因素
(1)避免静态肌肉负载。
(2)避免不协调的腕部方位。
(3)避免掌部组织受压。
六、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在产品制造阶段的作用?
1,有助于解决优化手工作业流程。
2,改善工人的安全程度。
3,减少对工人的赔偿代价。
4,降低停工期和再培训成本。
七、人体模型的姿势操纵方法?
1,常规的方法是控制每个关节角度值来改变姿势。
2,鉴于多个关节角度的特定组合表达一个特定姿势。
2,手从上往下运动比从下往上运动快。
3,在水平面内手的前后运动比左右运动快。
4,做旋转运动比做直线运动快。
5,对一般人来说,右手运动比左手运动快。
6,手向着身体方向比离开身体方向运动快。
7,单手操纵比双手操纵的精度高,且速度快。
8,顺时针方向运动比逆时针方向快
十一、人体作业姿势与用力的特征?
3,最小阻力应大于操作人员手脚的最小敏感压力。
4,操纵阻力主要包括静摩擦力、弹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惯性。
十三、在设计操纵装置时应注意那些要素?
1,要避免持续性的静态下肌肉用力。
2,当操纵精度要求很高时,不应使用很大的肌力。
3,要考虑男女用力的差别。
4,操纵装置的施力要与作业时身体的姿势联系考虑。
2,指针的宽度长度.一般指针尖的宽度应与刻度标记的宽度对应,可与短刻度等宽.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分析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1.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有测量法、体测试法、询问法、实验法三类。
2. 人对20 Hz〜20000H濒率范围内的声音较为敏感。
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3. 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局部组成。
4. 当人体侧卧、躯干与大腿成适度弯曲时,脊椎形状最接近自然状态。
5. 皮肤有三种感觉系统:一是触觉感受器;二是温度感受器;三是痛觉感受器。
6. 感觉的根本特性有1。
适宜刺激:感官最敏感的刺激形式:〔感官类型/感觉器官/适宜刺激/刺激来源/识别外界的特征〕;2 。
感觉阈限〔又称为刺激阈〕,分为:1〕觉阈下限,2〕觉阈上限,3〕别感觉阈限。
7. 高温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有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和循环系统。
8. 能量代谢分为根底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能量代谢量三种。
9.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10. 控制器按操纵的身体部位不同、分为手控制器、脚控制器和膝控制器三类。
11. 人体测量的根本姿势可分为:姿、坐姿。
12. 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正中矢状面。
13. 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
14. 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
15. 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
16. 在作业空间设计中,当容膝空间较小时,应优先考虑采取立姿作业。
17. 空气的冷热程度叫做气温。
18. 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
19. 我国法定温标采用摄氏温标20. 适应是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以致消失的现象。
21.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措施主要哪四个方面考虑: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通风降温、降低温度。
22. 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措施包括:做好防寒和保暖工作、采用热辐射取暖、提高作业负荷、注意个人防护、增强耐寒体质。
23. 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静视野、注视野、动视野。
24. 实验说明,在人的各种感觉通道的简单反响时中,痛觉的反响时间最长。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Man-Machine Engineering1.人机工程学的命名:美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西欧Ergonomics(人类功效学)2.学科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里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
3.人机工程学发展有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经验人机工程学特点:人适应于机器;2.科学人机工程学特点:机器适应于人;3.现代人机工程学特点:人机互适。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方法?1.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2.机器特性的研究;3.环境特性研究;4.人、机关系的研究;人、环境关系的研究;6.机、环境关系的研究;7.人、机、环境系统特性的研究。
2.研究方法:1.观察分析:a.瞬时操作分析法b.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c.动作负荷分析法 d.频率分析法 e.危象分析法f.相关分析法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发。
5.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有几个方面?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2.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3.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5.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6.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普通测量法;2.摄像法;3.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a.手动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测量仪b.非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测量仪7.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被测者姿势有哪些,测量的基准面有哪些,1.被测者姿势:a.立姿b.坐姿2.测量基准面:a.矢状面b.正中矢状面c.冠状面d.横断面e.眼耳平面3.测量方向:a.足侧端b.外侧c.远位e.尺侧f.腓侧4.支承面和衣着5.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8.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重点看百分位数,百分位数以及它的运算方式,上课做过练习,小尺寸,大尺寸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9.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看一下几个人体尺寸,会查表,数据1.人体主要尺寸2.立姿人体尺寸3.坐姿人体尺寸4.人体水平尺寸10.人在工作位置上的活动空间尺度有哪些1.立姿的活动空间2.坐姿的活动空间3.单腿跪姿的活动空间4.仰卧的活动空间11.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看表2-912.人体尺寸应用方法流程是什么,看大标题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4.确定心里修正量;5.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第三章: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13.视觉机能及其特征,视觉系统的构成,视觉机能有哪些,还有水平面视野,垂直面里的视野,重点看39页这两段视觉系统的构成: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1.视觉机能:a.视角与视力b.视野与视距c.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d.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e.色觉与色视野f.暗适应和明适应水平视野:双眼视区大约在左右60°以内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还包括字、字母和颜色的辨别范围垂直视野:假定标准视线是水平的,定为0°,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一下70°。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定义:研究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目的:一、使人工作更有效;二、使人工作更安全;三、使人工作更舒适阶段:萌芽期、初兴期、成长期、发展成熟期人机工程学的作用:优化人机环境系统、改善环境、提高工效、增强舒适性。
第二章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被称为感觉。
知觉:对感觉性质的识别称为知觉。
认知:识别出被知觉的事物称为认知。
(一)、知觉及基本特性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的反映。
这一在头脑中形成的总体印象是由各种感觉综合而成的。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它即取决于个人的相关经验、也取决于对事物属性感觉的完整性。
基本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5、错觉在人的错觉现象中,错视觉最为明显。
多数情况下,错觉在有规则的图形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二)、感觉的基本特性1、适宜刺激:感觉器官只对相应的刺激起反应。
2、适应: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若刺激强度不变,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逐渐变弱,这种现象叫适应。
3、特殊感觉和投射:各种感觉刺激所到达的感觉中枢部位都不同,因而能产生各种不同性质的感觉,这叫特殊感觉。
4、余觉人能感觉到其变化的最小变化量△I称为辨别域。
(三)、视觉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及视觉中枢共同完成的。
瞳孔的大小由有色的虹膜控制,眼睛的焦距是由眼周肌肉调整晶状体的曲率来实现的。
产生视感的视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类。
人眼所能感受的光线波长为380~780nm,对小于380nm的紫外线和大于780nm的红外线都不能引起视觉反应。
视野:以绿、红、蓝、黄、白的顺序依次变宽明适应和暗适应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两种适应形式。
明适应比暗适应的速度快。
明适应一般1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而暗适应可长达30分钟左右。
视觉特征:1、视力:2、眼睛的聚焦能力3、视野4、明适应和暗适应5、色觉6、向光性(四)、听觉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Hz之间(年龄在12-25岁的年轻人能够察觉到16 Hz的声波。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1.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人机工程学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综合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及能力和需求等因素,研究系统中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依据设备或工具的功能和要求进行人机系统的设计和研究,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一门科学。
2、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1)人的因素:人的人机学参数、生理因素、作业特征(2)机的因素:显示装置、控制装置等机械设备的设计、安全防护装置(3)环境因素:光环境、噪声环境、振动环境、微气候等作业环境设计(4)人机系统综合研究:人机匹配、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设计3.人机工程学的三个著名试验(1)肌肉疲劳试验:1884年德国莫索对人体疲劳现象进行研究,对作业人体通以微电流,发现电流随人体疲劳程度不同而变化。
(2)铁锹作业试验:美国泰勒1898年对铁锹作业效率研究,对“铲量”分别为5Kg、10Kg、17Kg、30Kg的四种铁锹进行铲煤作业试验,10Kg的铁锹效率最高。
(3)砌砖作业试验:1911年美国吉尔伯勒斯用快速摄像机拍砌砖动作,去掉多余无效的动作后,效率由120块/小时提高到350块/小时。
4.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5.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人:机械的操作者或使用者人机界面: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机:人所操纵或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机构、工具等目的: 对人机系统建立合理可行的方案,根据人和机的功能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使二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最大功效,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产环境。
6.研讨:身边事物人机设计的合理与不当分析第二章复习题:1. 为什么说人体测量参数是一切设计的基础?2. 人体测量的基本姿势有哪些?a.立姿: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时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两足端分开大致成45o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工程学定义: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研究对象:人、机器、环境。
目标: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是提高工作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核心:着重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机器和工作环境更好的适应人的需要。
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客户满意为准则
必须意识到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
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不能孤立地解决问题
强调设计过程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
主要任务:建立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方案,使人——机——环境系统达到最优化的配合,充分发挥人与“机”的作用,做到人尽其力,“机”尽其用,环境尽其美,经济效益尽其好。
使整个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让人类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研究内容:研究人体形态特征,即人体测量
研究人在工作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研究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应用领域:产品和工具设计及改进
作业的设计与改进
环境的设计与改进
管理的设计与改进
工程学应用体系:人体,工程,环境科学
人体测量:指借助人体测量仪器,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人体身体各方面数据特征(主要是尺寸)的度量。
人体测量数据
人体构造尺寸,即静态尺寸,人在静止的状态下,即站立不动、坐着不动或静卧等情况下测量的尺寸(静态人体测量)
人体功能尺寸,即动态尺寸,它包括在工作姿态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下测量的尺寸(动态人体测量)
人的三个主要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其余为辅助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脊髓传导功能是脊神经和脑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
反射功能人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应答反应
大脑半球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视觉的产生
视觉的产生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活动来完成的。
80%以上的信息
来源。
视觉三要素:光、视看对象、眼睛
眼球的运动规律
★眼球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
★视线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运动,
看圆形物体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看得迅速。
★人眼对左上方的观察优于右上方,对右上方的观察又优于左下方,右下方的观察最差。
★两眼球的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
听觉系统的组成:人耳为听觉系统,它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声音的频率:
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f表示,单位为Hz。
人耳能感受到的频率范围:20~20000 Hz
声音的强度:
(1)声压:声波通过传播媒介时产生的压强,用P表示,单位是Pa。
人耳可听到的强度范围是0-120dB,超过120dB耳朵会痛
(4)声压级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值取对数再乘以20,单位为分贝(dB)。
皮肤上分布着三种感受器:触觉、痛觉和温度变化的感觉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
成人共有206块骨
作业姿势的基本类型:立姿端坐姿靠椅坐姿卧姿
确定作业姿势的一般原则:一般以坐姿为好,其次是坐—立姿,除非立姿不可,才选择立姿。
能量代谢: 人体能量的产生与消耗
种类:基础代谢率安静代谢率活动代谢率
安静代谢率= 1.2 基础代谢率(常温下)
活动代谢率=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
我国的劳动强度分级ⅠⅡⅢⅣ
疲劳的概念:疲劳是指在劳动中,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或由于厌倦而不愿意继续工作的一种状态。
分类: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记忆(瞬时短时长时记忆)和思维)
情感过程(激情心情热情)
意志过程(特征:能够自觉确立目的自觉能动性对行为的调节作
用具有对心理调节作用具有坚持的作用)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注意是依附和伴随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功能
注意的特点: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接收过程加工处理过程信息传递过程
反应时间
概念刺激呈现到开始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反应时间,简称反应时。
分类简单反应时(刺激与反应都是一个,预先知道刺激的内容和反应方式,不
必费时间去识别、判断、反应容易,反应时短。
)
选择反应时(刺激信号多而复杂,需要分析,思考和选择)
运动时间
概念运动时间为运动开始至运动结束所耗费的时间,即完成反应动作的时间。
手的运动规律
*一般右手运动速度快,右手从左向右运动可比由右向左运动速度快。
*手朝向身体的运动比离开身体的运动速度快,前后往复运动比左右往复运动速度快。
*从上往下运动比从下往上运动速度快。
*水平面内的运动比垂直面内的运动速度快。
*旋转运动比直线运动速度快,且顺时针比逆时针运动速度快。
作业空间:人在操作机械时所需的操作活动空间和机器、设备、工具和操作对象所占空间的总和。
作业空间设计解决合理地布置操纵器、显示器以及控制台、工作座椅的设计中人体尺度问题。
分类:行动空间:行动空间是人在作业过程中,为保证信息交流通畅、便捷而需
要的运动空间。
活动空间:人从事各种作业都需要有足够的操作活动空间。
心理空间:人身空间 人身空间是指环绕一个人的随人移动的具有不可见
的边界线的封闭区域,其他人无故闯入该区域,
则会引起人在行动上的反应。
领域性它与人身空间的区别,在于领域的位置是固定的,
而不是随身携带的,其边界通常是可见的,具有
可被识别的标记。
作业空间设计:水平面工作区域(最大工作区域,正常工作区域)
以肘关节为中心,前臂和手能自由到达的正常区域
以肩关节为中心,臂和手伸直的最大区域
垂直面工作区域,最大工作区域定义为以肩峰点为轴,上肢伸直
在矢状面上移动时,手的移动轨迹所包括的范
围;将正常工作区域定义为上臂自然下垂,以
桡骨点为轴,前臂在矢状面上移动时,手的移
动轨迹所包括的范围。
立体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设计
工作面的最佳高度应在肘下50 mm
调节高度方法:
一是调节机器的高度;
二是调节座椅或脚垫板以调节操作者肘部的高度;
三是调节工件的高度。
仪表面板设计
确定仪表面板形式的原则是使操作者在不转动头部和眼球的情况下,即可看清全部仪表。
椅面高度应以小腿加足高的进行设计。
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原则:能见性,清晰性,可识性
显示器的空间位置设定:观察角度水平视线偏15°为最佳观察角
视觉作业中心视野优于边缘视野
控制器的布置原则
1.重要性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的重要程度决定其位置,安排优先权。
2.使用频率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在完成任务中使用的频率决
定其位置,安排优先权。
3.功能原则:按照控制器的功能关系安排其位置,将功能相同
或相关的控制器或显示器组合在一起。
4.使用顺序原则:对使用顺序固定的控制器,按他的使用顺序安排位置。
5.控制器间要留有适当的间距
微气候舒适温度应在21±3℃范围内
舒适湿度为40%~60%。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温环境会导致热循环机能失调,造成急性中暑或
热衰竭。
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开始下降
噪声:噪声是一种令人烦恼的影响工作效率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声音。
声级用声级计仪表或声压级仪表进行测量。
噪声控制措施
1. 控制噪声源 减少机器设备本身的振动和噪声。
2. 控制噪声传播 消声、隔声、吸声、隔振、阻尼等局部措施。
3. 个人防护 带防护用具。
震动危害:长期使用振动着的工具进行操作,会引起振动病。
振动病损害最严重的部位,是手指的血管和神经,使末梢循环和运动出现障碍,表
现为一指或多指指端麻木、僵硬、疼痛、对寒冷敏感、遇冷时手
指因缺血而发白(白指病)等。
振动控制
1) 隔离振源。
2) 设计减振坐椅、弹性垫,以缓冲振动对人的影响。
3) 采用新工艺代替风动工具,或采取减振、防振措施,以减轻手的振动。
4) 增加设备的阻尼,如采用吸振材料、安装阻尼器或阻尼环、附
加弹性阻尼材料等,以减轻设备的振动。
5) 采用钢丝弹簧类、橡胶类、软木、毡板、空气弹簧和油压减
振器等多种形式的减振器。
6) 降低设备减振系统的共振频率。
7)缩短工人暴露于振动环境的时间,加强手部的保暖。
照明
视觉疲劳:作业者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作业视觉机能衰退,作业能力明显下降,眼睛疲倦等现象。
照明与工作效率:改善照明条件不仅可以减少视觉疲劳,而且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照明与事故:适当的照明条件下,可以减少识别物体的错误率,防止事故发生。
改善措施 1.合理控制光源的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减少亮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