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姓的来源,姓赫连的名人_百家姓

合集下载

昆仑,赫连,祁连,贺兰,以及汉语发音

昆仑,赫连,祁连,贺兰,以及汉语发音

昆仑,赫连,祁连,贺兰,以及汉语发音根据古汉语的语言,据在下考证,昆仑,赫连,祁连,贺兰,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天".在中国北方的游牧部落中,以hilan(天)为名的部落很早就有了,后来,南北朝的时候,进入中原的部落中,就有贺兰部,这个部落中,出了很多以贺兰为姓的名人,北方有贺兰山,宁夏还有贺兰县,关于赫连,史书上记载说,刘勃勃改用赫连为姓的\的意思是徽赫与天连,其实是牵强附会.中国史书上牵强附会的东西多了去了,再比如赫连勃勃的统万城,史书上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

又是牵强附会,统万(音统曼)乃是来自于北方阿尔泰语系的一个词汇,匈奴语里,统万的意思是"万",再比如匈奴的"头曼单于",突厥的"土门可汗",南北朝的时候,有以土门为姓的,也有用作名的,开漳圣王的母系祖先中,就有姓吐万的,是鲜卑人.再比如,晚唐时候的少陀突厥部的李国昌,李克用之父,原名诛邪赤心(音朱耶).关于朱邪这个姓,古人是这么解释的,说李国昌生于雕的窝里,后来被收养了,很多人一起把他养大,所以他有多个父亲,因此以"诸爷"为姓,后来改为发音相同的"朱邪".其实大谬不然,朱邪,是对西边一个叫"处月"的突厥部的另一种音译罢了,这个部落游牧于阿尔泰山一带,后来竞争不过其他部落,又被吐蕃人欺负,不得已投靠大唐,进入中原.回到正题,关于祁连,汉语普通语中,"q"这声母是很晚才有的,这个声母一部分汉字的声母"q",另一部分是从"c"演变而来.而祁这个字的声母是从k演变来的.在汉语中,k,g,h这三个声母是有相同的起源的,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古汉语中的外来译音,异族语言中相同的一个音,汉语中可能会有很多种音译,且不论韵母,光是声母就会取k,g,h三中种,由此产生的可选的汉字就更多了.比如,可汗,另一种音译是合罕.大家可以注意到,在汉语中,这三个声母的关系,比如一个声旁通常可以表示k,g,h三种音,这种例子很多,比如声旁可,有何,舸,柯.声旁各,有恪,格,貉.关于昆仑,这是中国人心中很神圣的地方,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人们相信其他神仙也在那里.<山海经>中,昆仑山是众山之冠,屈原也想要登昆仑兮食玉英.可是这个词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来词,只是这个词很早就被引入汉语里了.一般的说法是,这个词,来自于印欧语系中的吐火罗语.在下以为不然,应该是从别的语言里传入吐火罗语的,和上面相同的原因,k=h,昆仑山的意思就是天山.虽然这个中国已经有了昆仑山,贺兰山,祁连山,天山,分处不同的地方,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天山,。

五胡十六国胡夏废帝赫连昌的皇后

五胡十六国胡夏废帝赫连昌的皇后

五胡十六国胡夏废帝赫连昌的皇后梁氏,胡夏武烈皇帝赫连勃勃的皇后。

梁皇后的生平事迹、生卒时间,史书不详。

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

赫连勃勃原是匈奴铁弗部人,原名刘勃勃,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皇帝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

前秦瓦解后,铁弗部受到北魏的攻击,刘卫辰被杀,年幼的刘勃勃逃奔薛干部,结果被薛干酋长献给了没弈干。

后来,刘勃勃受到后秦皇帝姚兴的宠遇,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今陕西延安)。

此后一直从属后秦。

后秦弘始九年(丁未,公元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后,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定国号为夏,都城则设在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则)。

后为了别于三代的夏朝,故史称‘大夏’,又因其建国者为匈奴人,又称‘胡夏’。

胡夏凤翔二年(甲寅,公元414年),梁氏虽不是赫连勃勃的原配夫人,但因生有赫连勃勃的长子赫连璝,而被册封为王后。

五胡十六国胡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的皇后---梁氏胡夏凤翔六年(戊行,公元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时,乘虚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是为胡夏武烈帝。

梁王后又升格为皇后。

其所生的长子赫连璝被册立为太子。

赫连勃勃执政时十分残暴,曾发胡夏10万众筑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

史书记载:建造时统万城时,巡工发现墙面能用铁锥子刺入一寸,便将工匠处死,其尸也被注入墙内。

因此,统万城的城墙坚硬如铁。

胡夏真兴七年(甲子,公元424年),赫连勃勃想废黜太子赫连璝,改立第五子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

赫连璝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率兵七万人北上进攻赫连伦。

赫连伦率兵三万迎击,双方在高平大战。

赫连伦兵败身死。

赫连勃勃的第三子太原公赫连昌率骑兵一万袭击赫连璝的大军,斩杀赫连璝后,收服了八万五千部众,回到国都统万。

于是,此子被赫连勃勃封为了太子。

胡夏真兴七年(公元425年),赫连勃勃卒,其子赫连昌继位,是为胡夏废帝。

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

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

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姓氏是中国人的重要身份标识,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有很多古老的姓氏,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时代。

本文将介绍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

1. 皇甫皇甫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商代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传说皇甫姓源于伏羲氏的玄孙伯宗,后来分为多个分支。

皇甫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皇甫谧、皇甫冉和皇甫正。

2. 赫连赫连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赫连姓源于游牧民族赫连部,后来成为北魏时期的王族姓氏。

赫连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赫连勃勃和赫连昌。

3. 田常田常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田常姓起源于商朝末年的贵族田氏,后来分为多个分支。

田常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田常子和田常仲。

司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

司马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贵族司马氏,后来成为西汉时期的王族姓氏。

司马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司马相如和司马懿。

5. 淳于淳于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

淳于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贵族淳于氏,后来成为战国时期的大族姓氏。

淳于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淳于髡和淳于意。

6. 东方东方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东方姓起源于游牧民族东方氏,后来成为汉族姓氏。

东方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东方朔和东方念。

7. 南宫南宫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南宫姓起源于战国时代的贵族南宫氏,后来成为汉族姓氏。

南宫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南宫萧和南宫义。

皇帝简史(50)胡夏赫连勃勃——一个可以让婴儿止夜啼的暴君

皇帝简史(50)胡夏赫连勃勃——一个可以让婴儿止夜啼的暴君

皇帝简史(50)胡夏赫连勃勃——一个可以让婴儿止夜啼的暴君姓名: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后改会胡姓赫连生卒时间:381年-425年,享年44岁在位时间:7年出身:匈奴铁弗部人,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后代,如何上位:背叛后秦、杀死岳父后称天王;如何死的:自然去世帝号含义: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年号含义:龙升、凤翔、昌武、真兴主要辅政大臣: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赫连勃勃,其祖先一直姓刘,刘邦的刘。

据说这个匈奴去卑部落是刘邦的后代,是光武帝的第七世孙刘进伯在讨伐匈奴时失败被擒,后在匈奴娶妻生子,生了尸利。

刘去卑就是尸利的孙子,赫连勃勃是刘去卑的第五世孙。

这个部落估计就是刘进伯的后代繁衍而来,而且和建立后赵的刘渊是同族,都是出身汉代刘氏血统之后。

刘去卑曾经在东汉末年,董卓之乱时派兵保护过当时汉献帝东归洛阳。

而赫连勃勃家世代都是这个部落的首领。

但赫连勃勃父亲刘卫辰是通过篡位,抢夺权利而成为部落首领的。

生平:356年,刘卫辰的父亲去世,其兄刘悉勿祈继承首领位置。

359年刘悉勿祈,刘卫辰杀死侄子,自立为部落首领。

同一年,刘卫辰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派出使者向前秦投降。

并要求在长城以内的定居,要求前秦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耕种。

这是从曹操征服北方少数民族一直在实施的民族政策,迁居游牧民族或山区少数民族,包括匈奴、羌族、氐族、乌桓等民族都是由曹操迁入内陆定居,并变成了半游牧半农耕逐渐向农耕为主的方向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开启和促进了胡汉民族交流和融合。

估计刘卫辰是为了稳定权力,再加上看到农耕民族在粮食等生存资料供应方面的优势,所以才提出迁居内陆,实行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方式,春天来秋天走。

后来苻坚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将刘卫辰的部落安排在关内居住和发展。

但这个刘卫辰并没有固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曾经两次反叛苻坚,但苻坚一直宽容以待之。

可能也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打击这种还处于游牧化的少数民族。

在淝水之战后,刘卫辰乘机占领朔方,一度兵强马壮,发展了三万多人的军队。

豪言一统的胡夏国主赫连勃勃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豪言一统的胡夏国主赫连勃勃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豪言一统的胡夏国主赫连勃勃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夏国主赫连勃勃是仇恨的产物,在他的血液里野性和仇恨充斥着,他的一生既伟大又落寞。

他走上权力的巅峰,成为一国之君又被后人所鄙夷,他的一生为着复仇而生,却抱憾而去。

终究成为十六国的一抔土、一缕烟。

胡夏国主赫连勃勃简介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建立者。

他是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后代,与前赵光文帝刘渊同族。

赫连勃勃的曾祖父刘虎,在前赵昭武帝刘聪在位时,因是宗室的缘故被封为楼烦公,担任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雄据肆卢川。

赫连勃勃的祖父刘务桓招集部落,成为各部落中最强盛的,而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入居塞内,前秦天王苻坚任命他为西单于,随后他的父亲被北魏军队所杀,赫连勃勃便投奔叱干部,因为忌惮北魏的势力,叱干部只得把救下的赫连勃勃送去了后秦。

赫连勃勃这个人,骁勇骠悍,善骑射,多智谋,称雄漠北。

书上说他身高八尺有余,腰带十围,生性善辩聪慧,风度仪表很美。

后秦的皇帝姚兴见到他,觉得此人定非俗人,便对他宠爱有加,赫连勃勃早年归附后秦姚兴,深得姚兴信任。

姚兴对赫连勃勃信任有加,有十分敬重他,朝中的大小事务都让赫连勃勃参加,准备升任此人,却不知这样做无异于引狼入室。

赫连勃勃生性暴躁,态度轻慢无礼,而已招致了许多朝中大臣的不满,姚兴的弟弟也多次劝谏他不要对赫连勃勃太信任,赫连勃勃傲慢奉事主上,残忍地治理军队,贪婪暴虐又不讲亲情,对于去留看得很轻,如果亲宠他超过分寸,最终会成为边境上的祸害。

姚兴听过弟弟的建议后,这才作罢。

义熙二年406年,姚兴任命赫连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把三交五部鲜卑以及杂族共二万多部落配给他,镇守朔方。

赫连勃勃私自扣留了姚兴的马匹,发展军队到达了三万。

假借高平川游猎之由杀死了自己的岳父没奕于,吞并了他的军队。

为扩充军队连自己的岳父都杀了,真是丧尽天良。

很快这匹狼就将獠牙死死钳住了秦的咽喉,义熙三年,赫连勃勃叛秦自立,自称天王、大单于,赦免境内罪犯,建年号为龙升,设置和任用百官。

赫连姓的来源,姓赫连的名人百家姓

赫连姓的来源,姓赫连的名人百家姓

赫连姓的来源赫连(Hèlián)是汉字姓氏之一,属于少数民族汉化后的姓氏。

据史书记载,赫连姓源于匈奴。

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曾在汉朝时期威胁中原王朝。

赫连部是匈奴的一支。

在北魏时期,赫连部落逐渐融入汉族社会。

这些部落领袖的后代逐渐将赫连作为自己的姓氏。

因此,赫连姓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匈奴时期。

据《通典》记载:赫连氏为赤山部贵族,属汉化后的匈奴姓氏。

在汉代时,赫连氏普遍被汉朝统治者使用为官署名或封国名称。

如汉朝设有赫连侯国、天水郡赫连县。

唐代时,赫连姓的人口较为集中,尤以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一带最为多见。

赫连姓现在已经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了,据统计,全国赫连姓人口约为20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

赫连这个姓氏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存在,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变迁,但赫连姓仍然保留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姓赫连的名人赫连昌赫连昌,唐朝宰相,字子显,赫连氏,长安人。

唐高宗朝时,赫连昌官至左仆射、左庶子,后又任司空、太子少保,威名显赫。

赫连昌多次进言,坚持反对宰相李林甫的贪污腐败,并争取革新政治,为历史留下了积极的评价。

赫连昌博学多才,精通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等领域,著有《赫连集》。

他也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作品风格清丽自然、明快流畅,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赫连真赫连真,著名足球教练,一度担任中国国家队主教练。

赫连真祖籍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在足球界被称为“辽宁中国人”,拥有非常高的声望。

赫连真执教期间,创造了国家队13场不败的记录,对中国足球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赫连真是一位执教风格极为严格的教练,训练强度极大,把训练当作精神准备和身体条件的完美融合。

他对足球的热爱和对国家队的责任感深深地感染了整个中国足球界。

赫连劭赫连劭,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字思贤,赫连氏。

赫连劭出身于郡望家族,曾任尚书右丞、侍中、光禄大夫、司空等职。

他是北魏文化繁荣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著有《魏书》、《北史》等大量文学作品。

国学宝典百家姓之《郝》姓介绍

国学宝典百家姓之《郝》姓介绍

国学宝典百家姓之《郝》姓介绍一、姓氏起源:1、出自华夏部落。

2、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

3、出自复姓。

据《新唐书·宰相书·宰相世系》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一作郝省氏或郝胥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个支的。

4、为古代乌桓国姓氏。

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

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5、为古代南方姓氏。

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世为长袭封王”。

二、迁徙分布: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绝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

至于郝姓南迁,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

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

历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但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

因为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所以很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

经过多年流传,南方绝大部分郝姓逐步改为何姓。

三、郡望堂号:【堂号】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

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

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据颜师古《急就篇注》云:“郝,京兆乡名,因地以命氏”。

西汉武帝置,其治所在今陕西周至一带。

历史趣闻十六国胡夏国赫连勃勃简介 赫连勃勃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十六国胡夏国赫连勃勃简介 赫连勃勃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十六国胡夏国赫连勃勃简介赫连勃勃是怎么死的导语: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 (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

),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

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

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榆林靖边北)。

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

413年,改姓赫连。

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

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

425年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

赫连勃勃简介投奔叱干赫连勃勃是铁弗匈奴部人,是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后代,与前赵光文帝刘渊同族。

赫连勃勃的曾祖父刘虎,在前赵昭武帝刘聪在位时,因是宗室的缘故被封为楼烦公,任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雄据肆卢川。

刘虎被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打败后出居塞外。

赫连勃勃的祖父刘务桓招集部落,其部再次强盛。

后赵皇帝石虎派遣使任刘务桓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

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入居塞内,前秦天王苻坚任命他为西单于,督摄河西各族,屯驻在代来城。

到前秦分裂时,刘卫辰拥有朔方之地,军队有三万八千人。

后来北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连姓的来源,姓赫连的名人赫连
一、寻根溯祖
据《晋书》所载:"刘元海之族也,僭称天王,书曰: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改姓姚,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齐,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或以因生为氏,或以父王之名,朕将以义易之。

帝王者,系为天子,是为徽赫,实在天连。

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

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

其非正统,皆以铁伐为氏。

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铁伐。

"(刘元海之族,篡位自称天王,有诏书曰:我的先祖,从北方迁至幽朔后,改姓姚,与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随母亲姓齐。

子孙随母姓是不合礼仪的。

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随母姓的,有随父姓的,我现在要根据礼法改变这种习惯。

帝王是上天之子,是显赫的徽记,天地相连的枢纽。

故现在改姓称赫连氏,顺应天意,永享天下。

天子位尊,不能与支庶同姓,其他非正统的子孙,皆以铁伐为氏。

愿我的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能征善战。

)由此可以看出,自刘元海起,其后代遂以赫连为姓,称为赫连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乐川堂"、"仁恕堂":北周有赫连达,是赫连勃勃之后,刚鲠有胆量。

他年少时随贺拔岳征伐有功,赐为长广乡男爵。

后1 / 2
来又迎接宇文泰匡,收复秦、陇、弘农,战于沙苑,皆有功。

武帝时拜大将军、夏州总管。

他廉俭仁恕,进爵仁恕,进爵乐川郡公卒。

赫连氏因以"乐川"、"仁恕"为堂号。

【郡望】赫连复姓望族居盛乐(相当于现在山西省祁县东部一带地区)、渤海。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

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赫连韬:唐代名人,有不羁之才。

与莆田陈黯、王肱、萧枢、林贤、福州陈蔇、陈发、詹雄合称"八贤"。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