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红蛋白检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在急性心梗中的诊断意义

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在急性心梗中的诊断意义关键词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AMI是一系列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终事件,它从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疾病开始,经过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进入无Q波心肌梗死,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AMI 患者发病早期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强调AMI早诊断、早治疗。
而血清学心肌酶学将是一项很好的早期诊断指标。
在急性心梗发生后,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都将从被损害的心肌组织中释放出来。
心梗发生1~3小时期间,肌红蛋白(Mb)被释放。
接下来4~6小时,肌钙蛋白(cTnI)被释放。
相比较而言,肌红蛋白对于心肌组织没有特异性,它们也出现在其他的骨骼肌肉损伤中。
而肌钙蛋白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其浓度的升高可以用于判断心梗的发生。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的测定,探讨这两项生化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意义。
资料与方法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诊为AMI的患者。
年龄32~70岁。
检验方法:入院疑似AMI患者每4小时采血1次。
确诊AMI患者后每12小时采血1次,至1周停,所有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清,及时测定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浓度。
仪器:日立7180E全自动生化仪,参数按试剂盒要求。
结果肌红蛋白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100.0%,肌钙蛋白94.4%和92.0%,肌红蛋白明显高于肌钙蛋白(P<0.05或P<0.01),而肌钙蛋白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95.8%和97.1%,肌红蛋白为83.3%,58.3%和78.3%,肌钙蛋白明显高于肌红蛋白(P<0.05或P<0.01)采用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其特异性达100.0%,高于单纯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讨论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快速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或排除AMI,方法简便快捷,适合于急诊及院前急救。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是心脏和肌肉疾病中检测非常重要的蛋白。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人的病症,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
它主要参与心肌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细胞胞质功能的调节,促进心肌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它由两个亚基组成,α亚基和β亚基,α和β亚基的表达量会随着人的年龄和性别的变化而不同。
肌红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可以诊断心肌梗死,其中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肌梗死。
临床上,通过测量肌红蛋白的表达量,可以在梗死中确定梗死类型,进而实施恰当的治疗。
此外,在心脏手术前测量肌红蛋白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安全性。
肌钙蛋白是心脏和肌肉疾病检测中最常用的蛋白之一。
它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和肝脏细胞,主要由α和β亚基组成,其β亚基的表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在心脏病中,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会导致肌钙蛋白的表达量升高。
因此,测量肌钙蛋白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灌注状况以及心脏手术后患者体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在肌肉疾病中,肌钙蛋白的表达量也会发生变化,这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肌肉病。
比如,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病人肌钙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病人的表达量会随病症的进展而减少。
另外,肌病痉挛症、肌营养不良症、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肌肉病也会导致肌钙蛋白表达量的升高。
总之,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在心脏和肌肉疾病中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人的病症,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
因此,医生应当充分了解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提供的信息来诊断和治疗心脏和肌肉疾病。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产显示病灶组织和临近甲状腺组织分界明显[1]。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在国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学者认为其多与遗传、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有关,且病情易反复[2]。
传统中医在甲状腺结节治疗方面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
我院的自拟方汽柴散结胶囊具有舒肝解郁、行气化瘀、软坚散结等效用,非常符合该症气机郁滞、阻塞脉络等病机特点。
本研究则分析其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BTN 患者80例,按照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5.5±4.7)岁,单发性结节21例、多发性19例;观察组40例,男性1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4.0)岁,单发性结节18例、多发性2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彩超确诊甲状腺结节,弹力成像和细胞学检查鉴别为良性者;甲状腺腺体增大,触诊可有单个结节或多个大小不等结节。
(2)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标准;(3)年龄在 28至70 周岁之间;(4)已知情同意者,依从性好,配合观察,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基本要求。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妊娠期、哺乳期、其他术后患者及精神病患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对照组口服夏枯草胶囊治疗,均在餐后口服,每次服用2粒,每天给药2次2粒/次。
观察组则口服芪柴散结胶囊(生产企业: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51613)治疗,组方:黄芪,柴胡,香附,陈皮,赤芍,夏枯草,昆布,荔枝核,丝瓜络,牡蛎,浙贝母,泽兰叶,当归,丹参,三棱,生山楂,王不留行,金银花,蒲公英,延胡索等。
5粒/次,3次/d 。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是衡量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和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重要指标,通常出现于心肌梗死患者。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测定,是高效快速诊断心脏病的客观可靠的手段,促进了早期心肌梗死的有效及时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临床作用。
肌红蛋白是心肌细胞内所分泌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其正常浓度很低,当发生心肌梗死时,体表浓度会急剧升高。
在动脉血中,肌红蛋白往往仅用1小时就可检测出,能及时判断是否患有心肌梗死,以便由此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
研究表明,肌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提前诊断心肌梗死,而且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协助临床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穿刺后心肌梗死的复发可能性。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大分子量的肌蛋白,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前后的6-9小时出现在血浆中。
肌红蛋白及其后定量的升高是发生心肌坏死的急性阶段,而肌钙蛋白则是第二阶段,有利于衡量心肌坏死的总体大小以及总供氧需求量,使临床医生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便于科学施治。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
若患者具有CK—MB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
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
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
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
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
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进行诊断。
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
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
下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CK-MB增加2.2倍以上,前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均提示心肌出现再灌注,上述标准的敏感度为85%,敏感度为100%。
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肌钙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横纹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外,肌钙蛋白是肌动蛋白肌球蛋白ATP酶的抑制物。
肌钙蛋白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形式,肌钙蛋白I仅仅存在于心脏组织。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全血肌红蛋白(H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是心肌梗死后释放的生物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标志物,它们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临床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一、全血肌红蛋白(Hb)全血肌红蛋白是一种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心肌梗死时,由于心肌细胞受到严重缺血和缺氧的影响,导致肌红蛋白大量释放入血液中。
全血肌红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肌梗死的病情,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其生理机能下降,心肌缺血的影响更加明显,所以全血肌红蛋白的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是炎症标志物,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组织的损伤,机体会启动炎症反应,导致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升高。
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可以反映心肌梗死后的炎症情况,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提高诊断准确性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全面分析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和炎症情况,提高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
2. 提高早期诊断率3. 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邱伟【摘要】目的:研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9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1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以及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以及对照组(P<0.05).结论: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5【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冠心病【作者】邱伟【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221003【正文语种】中文冠心病具有进展性、慢性以及终身性等临床特点,其发生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从而造成心肌缺氧、缺血、坏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功能和内皮功能等出现异常变化[1-2]。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患者开展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选择治疗方法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是冠状动脉造影由于价格昂贵、有创性、对人员和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等而无法在临床上进行普及。
近年来,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检测广泛应用在临床的诊断中。
因此,本研究对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5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
排除标准:排除高度高血压、脑梗死、高度高脂血症、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肺梗死患者。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 P<O . 0 5 )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t h e t h r e e i n d i c a t o r s wi t h my o . c T n l a n d h s — CR P c a n c o mp l e me n t e a c h o t h e r i n
5 5 4 0・
吉林 医学2 0 1 3 年9 月第 3 4 卷第 2 7 期
・
临床 研 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绞痛 的鉴 别 ,严 格 控制 好高 血 压 、高血 脂 、血 脑卒 的临床 指 标 ,便 于心 肌梗 死 型冠 心病 及 不稳 定 型心 绞痛 病
高峰值 ,平均为 ( 8 8 8 . 7± 4 7 . 0)I X g / L,与治疗前肌 红蛋 白 ( 5 3 4 . 3 ±1 9 7 . 6 ) g / L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肌 红 蛋 白异 常 持续 ( 3 7 . 8 ±6 . 3 )h 。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患 者 疼 痛 发 作 期 和 间 歇 期 肌 红 蛋 白分 别 为 ( 5 5 . 8±2 1 . 4)I Xg / L和 ( 4 0 . 9 4 - 1 2 . 0) g / L , 自身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 P < 0 . 0 1 o 1 0 0例非 心 肌 梗 死 型冠 心
①广东省珠海红旗 医院 通信作者 :刘统南
广东
珠海
5 1 9 0 2 0
②广东省湛江 中心人 民医院
邻关 系 、血供情 况及性 质 ,对 泌尿 系统 疾病 的诊断及 临床治疗有独特 的临床应用 价值。
参 考 文 献 ・
[ 1 】 王杭 ,王国民 . C T尿路成像 和 I V U检查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的比较 研究 [ J ] . 中华泌尿 外科 杂志 ,2 0 1 0 ,3 1 ( 6 ) : 4 0 2 - - 4 0 4 . [ 2 2 ] 罗龙飞 ,李华南 ,梁卫 东 . 浅析 1 6 排螺旋 C T诊断周 围小肺癌 的 征象分析 [ J ] . 中国医学 创新 ,2 0 1 3 ,1 0( 2 ) : 1 1 1 - 1 1 2 .
的预 防及 治 疗 。
【 关键词 】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肌红蛋 白
Re s e a r c h o n My o g l o b i n t o De t e c t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Co r o n a r y He a r t Di s e a s e a n d C0 r r e s p o n d i n g
【 3 ] 陈颖 ,凡学龙 . MS C T及其 后处 理技术 对强直性 脊 柱炎骶髂 关节
[ 8 】 郭献 目,童 婷婷 ,曹登 攀 . 原发 性输尿 管癌 的磁 共振诊 断 [ J 】 . 现 代泌尿外科杂志 ,2 0 0 8 ,1( 6 ) : 4 2 5 — 4 2 8 . [ 9 】 曾晓梅 . 小 肾癌 的多层螺旋 c T 诊 断价值分 析 [ J ] . 中外 医学研究 ,
[ 1 1 ] 赵 雁 鸣 ,舒 盛 捷 ,刘 白鹭 ,等 . 6 4 排V C T 泌 尿 系成 像 中 采用 分离 团 注技术 降低 患 者辐射 剂 量 的应用 【 J ] . 实用 放射 学 杂志 ,
2 0 1 0 ,2 6( 8) : 1 1 9 1 — 1 1 9 3 .
病 变的诊断价值 [ J 】 . 中外 医学研究 ,2 0 1 0 ,8( 1 2 ) : 2 4 — 2 5 .
病 组 活动 开 始 前 肌 红蛋 白浓 度 为 ( 3 3 . 8 ±1 2 . 0 ) g / L ,活 动后 为 ( 4 5 . 8 ±2 0 . 9) g , L ,前 后 比较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 P < 0 . 0 1 ) 。 不稳 定 型 心绞 痛 组 和非 心 肌 梗死 型 冠 心病 组 与 心肌 梗 死 型冠 心 病 组人 院肌 红蛋 白 比较差 异 均
心病 患者 的肌 红蛋 白浓 度 ,包 括 1 3 0 例 急性期 入 院的心 肌梗 1 0 0 例
非 心 肌 梗 死 型 冠 心 病 组 的结 果 。 结 果 :心 肌 梗 死 型 冠 心 病 患 者 中 4 8例 冠 脉 再 通 后 ( 4 5 . 0. 4 - 1 8 . 2 )m i n出现
.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  ̄LI U To n g - n a n,NI NG Xu e - H n g d / Me di c a l I n n o v a i t o n o fCh i n a 。2 0 1 5,1 2(1 5): 0 3 1 - 0 3 4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1 2 卷第l 富 瓣( 总 第3 3 3 婧 嗲 1 5 年5 l f 临床研究 L i n c h u a n g y a 州u
肌红蛋 白检测心肌梗死 型冠心病及影 响 因素 的研 究
刘统 南① 宁学玲 ②
【 摘要 】 目的:探讨 肌红蛋 白对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 比浊法测定 3 1 0 例冠
[ 4 ] 王小玲 ,吕松 . B超定位体外震 波碎石 ( E S WL) 治疗 输尿管 中段 结石 1 7 6 例分 析 [ J ] . 影像技术 ,2 0 1 4 ,2 6( 4 ) : 5 - 6 . [ 5 】 舒小钢 . 多层螺旋 c 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 的诊 断价值 [ J ] . 现 代诊 断与治疗 ,2 0 1 1 ,2 2( 5 ) : 3 0 7 — 3 0 9 .
2 0 1 4 ,1 2( 6) : 6 2 — 6 3 .
[ 1 0 】S t a c u l F,R o s s i A,C o v a M A. C T u r o g r a p h y: t h e e n d o f I VU [ J ] . R a d i 0 l Me d,2 0 0 8 ,1 1 3 ( 5): 6 5 8 — 6 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