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六章)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1)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

(2)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3)孙樵的《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孙樵的文章证实了唐代确有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

“开元杂报”就是抄件。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

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

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当然也没有广告。

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5)据考证,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即今人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

(6)敦煌进奏院状(归义军进奏院状):是现在仅存两份唐代的官报,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申派驻在朝廷的进驻官发回沙洲的,因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即归义军进奏院状。

(7)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8)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又成立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进奏院。

(9)定本制度:宋代的官报的审查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办法是: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这种制度始于公元999年只实施到南宋末。

(10)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6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6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青年》:(第⼀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15⽇创刊于上海。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化运动的开始。

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

在新⽂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从创刊到1922年7⽉⽌,共9卷。

陈独秀主编。

1918年与李⼤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第4卷第1号开始,实⾏轮值主编制。

主编⼈有陈独秀,钱⽞同,刘半农,胡适,李⼤钊,沈尹默等。

《新青年》在新⽂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哪⼏个⽅⾯? 答:《新青年》⾼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学提倡新⽂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化运动。

它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 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系列政论:《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等,并在《通信》栏对尊孔⾔论“词⽽辟之”。

他以袁世凯称帝的事实理论指出“主张尊孔,势必⽴君,主张⽴君,势必复辟”。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切⿊暗愚昧现象。

陈独秀撰写《偶像破坏论》⽀持此观点。

③发起⽂学⾰命,提倡新⽂学反对旧⽂学,提倡⽩话⽂反对⽂⾔⽂。

胡适的《⽂学改良刍议》拉开了⽂学⾰命的序幕。

紧接着陈独秀的《⽂学⾰命论》,提出⽂学⾰命的三⼤主义。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代青年。

2、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主编、主要撰稿⼈。

1918年与李⼤钊等合办《每周评论》。

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

⼴⼤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

3、《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化的束缚,提出六⽅⾯要求:①⾃主的⽽⾮奴⾪的;②进步的⽽⾮保守的;③进取的⽽⾮退隐的;④世界的⽽⾮锁国的;⑤实利的⽽⾮虚⽂的;⑥科学的⽽⾮想象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详细版)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详细版)

中新史笔记(框架+考点版)(参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中国新闻通史》刘家林)(加灰底的条目为考过的真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露布:又称露报。

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行宣传鼓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

指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古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时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介。

2.“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3.邸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等,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

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

它发源于唐朝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至明代,内容更为丰富,还有农事、天象、灾害报道和社会新闻。

邸报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和军事战报。

邸报的特征:①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②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③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

4.进奏院状:是我国唐朝由进奏官不定期从都城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报纸,是官报的雏形。

它的内容主要涉及皇帝活动、诏旨、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和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

其特点是不定期、无报头。

5.“敦煌进奏院状”: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发行于公元887年,是唐僖宗时期,由驻京的归义军进奏院发回给归义军节度使的进奏院状。

内容是进奏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区别于传统的官文书,且具有“新闻信”的性质。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上古—1815年)1.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有哪些?(3~~5个)结绳(结珠)、实物表意、肢体语言(动作体态)、声音、图画、语言、文字传播2.唐朝有报纸的根据是什么?(史料与实物)1.有史料为证:唐人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相关文字记载2.有实物为证:1907年被取走收藏在伦敦大英图书馆和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

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特点是均无报头。

3.官报的称谓与形式答:唐代驻首都的各地进奏院发布的,被当时人称为“进奏院状”、“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等,已经具有一定官报性质,是一种在当时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

4.宋代小报与官报有什么不同?答:1)小报是民间小报 2)小报消息快、内容新、新闻性强 3)小报是非法报纸,屡遭政府查禁 4)小报可出售,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5)小报读者范围更广 6)小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往往是在野派对当权派的攻击工具 7)小报虚假新闻多5.定本制度与报房答: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朝制定了对官报的定本制度,即进奏官将编好的邸报送请枢密院审查,通过审查的邸报样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准擅自增删,该制度是我国第一个新闻检查制度。

2.报房:是指设有编报、抄报、印报、送报和兼有探报的综合性办报机构,它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6.两种民间小报:宋代小报与清朝《京报》的主要不同答:《京报》是册装的书,长方形的小册子,内容与官报基本一样,是合法民间报纸,“无官报之名,有官报之实”,基本印刷,而宋代小报是非法报纸,虚假新闻多。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察世俗》的基本情况答:1)创办:1807年马礼逊来到中国,1813年米怜被派到中国协助,因在中国不能传教,所以米怜在马六甲于1815年8月15日创办《察世俗》。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6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6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 5、文学改良运动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八大主义”:“ 一曰言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 不用典。七曰不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曰,推倒雕琢的、阿 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 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 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在职业基础上,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 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 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 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 度。
• 3、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
– (1)内容
• (1)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 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2)新 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 益集团的宣传员;(3)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 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 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4)他 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 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 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 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 制。
• 葛红兵:五四之前,传统中国文化以理性为本位,以人伦关系的秩 序有度为基础,我将之称为“群体伦理本位文化”,我所定义的 群体伦理本位文化在世界性范围内属前工业文化,它的天然土壤 是小农经济及其衍生物族类社会,族类意识是群体伦理本位文化 的基本纽带,它的基本的规约是整个族类的群居点必须统一在一 个一元的权力构架中,以对抗大自然的狂暴,因为族类群居的根 源在于人类在整体上处于与大自然为敌的状态,生产力的底下使 得族类劳动的收益极低,人们在青壮年时不能积蓄足够的财富来 维持自己年老力衰时的生活,这时人们生育子女是为了使自己的 老年生活得到保障。这样整个族类群居点的关注焦点就放在了老 人身上,对年老的恐惧成了社群的中心恐惧,这种恐惧使它们发 明了一整套制约方式,来制约青年人,使青年对老年俯首帖耳。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要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要点

新闻史1、黄远生2、于右任3、章太炎4、王韬5、梁启超6、邹韬奋7、陈独秀8、范长江9、徐宝璜10、苏报案11、癸丑报灾12、新华日报13、四大副刊14、新华通讯社1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6、红色中华通讯17、申报18、时务报19、循环日报20、中国日报21、民报22、新青年23、每周评论24、向导周报25、政治周刊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重点:古代——1949年第一章:1、邸报:出现时间,主要内容,形式,统治者对官报的检查,谁曾经谈过这些问题,著书立说。

它的社会影响。

2、小报:谁发明的,社会影响,内容,时间,特点。

是非法的民间报纸。

3、京报:合法的民间报。

特点第二章外人有华办报的两个阶段:1515——1840——世纪末。

1、1840年后报纸出现的背景。

2、《察世谷每月统记传》3、《万国公报》4、《申报》5、《字林西报》6、《蜜蜂华报》第三章: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郑观应,洪仁轩,王韬的《循环日报》。

以康有为始,报刊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

维新派的时务文体,梁启超的《时务报》,其写作方式、特点以上报刊的特点和历史进步作用。

2、评价改良派的报刊第四章: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主张及对革命的作用2、《中国日报》3、《苏报》和“苏报案”4、《民报》:竖三民:民呼、民吁,民立5、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6、章太炎7、湖北《大江报》8、革命派的办报思想9、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迫害与摧残10、民初著名记者: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第五章:1、《新青年》发展的三个阶段:1915——1918;1919——1920。

9;1920。

9——1922。

72、五四时期新闻报刊的重大改革运动3、四大副刊4、瞿秋白5、徐宝璜第六章:1、党成立初期的主要报刊:《向导》《先驱》《中国青年》《热血日报》2、毛泽东的《湘江评论》和周恩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3、民间大报的出现4、《政治周报》《中国农民》5、《大公报》6、《申报》7、《世界日报》8、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9、中国早期的广播电台第七章:1、蒋介右如何重视抓新闻媒介2、***领导地区的新闻媒介发展3、《红星报》4、九一八后抗日情绪高涨,新闻工作者如何?5、范长江,邹韬奋,斯诺第八章:1、《救亡日报》2、《新华日报》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5、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6、“苏联呼声”第九章:1、国民党统治区发生的拒检运动2、“反客里空”运动3、延安新化广播电台在解放中的宣传与影响4、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工作者讲话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1、1956年的新闻改革2、1957年反右斗争对新闻界的影响3、1958年大跃进宣传媒介所出现的问题4、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报道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重点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开元杂报(06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原件早已失存。

敦煌进奏院状: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

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万历邸钞》:是一种明代万历朝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的旧抄本,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六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六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六章)第六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一、共产党领导的报刊(早期):1、共产党机关报:⑴《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主编,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⑵《前锋》月刊(1923年7月1日,上海)和《新青年》(1923年6月15日,广州),瞿秋白主编。

2、青年团机关报:⑴《先驱》半月刊,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刊,邓仲夏、刘仁静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份机关报;⑵《中国青年》,1923年10月22日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当时最出色的报刊之一。

3、工人报刊:⑴《劳动周刊》,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人报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⑵《工人周刊》,1921年7月在北京创刊,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

二、国共合作时期的新闻事业:1、统一战线刊物:⑴《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主编毛泽东,“请看事实”;⑵《中国农民》,1926年1月1日创刊于广州,主编毛泽东,载有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李大钊的《土地与农民》、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⑶《中国军人》,1925年2月创刊于广州,主编王一飞。

2、五卅刊物:⑴《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⑵其它:上海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日刊》、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工商学联合会日刊》、上海学联《血潮日刊》等。

三、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1、私营大报的发展:⑴北京:成舍我《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⑵天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大公报》;⑶上海:史量才《申报》。

2、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1918.10.14,北大新闻学研究会⑴1922年,任白涛《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实用新闻学著作;⑵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著作;⑶1923年,徐宝璜《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成立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⑷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我国第一本新闻事业通史;⑸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在上海创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六章)
第六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共产党领导的报刊(早期):
1、共产党机关报:
⑴《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主编,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
⑵《前锋》月刊(1923年7月1日,上海)和《新青年》(1923年6月15日,广州),瞿秋白主编。

2、青年团机关报:
⑴《先驱》半月刊,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刊,邓仲夏、刘仁静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份机关报;
⑵《中国青年》,1923年10月22日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当时最出色的报刊之一。

3、工人报刊:
⑴《劳动周刊》,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人报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
⑵《工人周刊》,1921年7月在北京创刊,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

二、国共合作时期的新闻事业:
1、统一战线刊物:
⑴《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主编毛泽东,“请看事实”;
⑵《中国农民》,1926年1月1日创刊于广州,主编毛泽东,载有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李大钊的《土地与农民》、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
⑶《中国军人》,1925年2月创刊于广州,主编王一飞。

2、五卅刊物:
⑴《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
⑵其它:上海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日刊》、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工商学联合会日刊》、上海学联《血潮日刊》等。

三、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
1、私营大报的发展:
⑴北京:成舍我《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
⑵天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大公报》;
⑶上海:史量才《申报》。

2、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
*1918.10.14,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⑴1922年,任白涛《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实用新闻学著作;
⑵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著作;⑶1923年,徐宝璜《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成立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
⑷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我国第一本新闻事业通史;
⑸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在上海创办。

*1931.10.23,中国新闻研究会在上海成立
*1932.3.20,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在上海成立
*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中国第一)成立
*1956.6,中共中央《红旗》创刊
*1957.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记协)成立,12月出版《新闻战线》
*1959.9,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扩为北京广播学院
3、广播及通讯事业的诞生:
⑴通讯社:
①1872年林兹在上海创办远东路透分社(依据1870年1月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及美联社签定的“三社四边”协定,路透在中国享有独占发稿权,垄断30年之久。

)
②1904年骆侠挺在广州创办中兴通讯社,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
③1904年王慕陶在布鲁塞尔创办远东通讯社,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海外通讯社;
④1920.6 中共在上海最早成立中俄通讯社(中共成立后改称“华俄通讯社”)
⑤1924.4 国民党在广州最早成立中央通讯社
*1931.11.7 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于江西瑞金,1937.1,,在延安改为新华通讯社。

⑵电台:
①1923.1.23 中国境内第一座电台奥斯邦(美)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②1926.10.1 中国人第一座官办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奉系刘翰)
③1927.3.19 中国人第一座民办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1928.8.1 中国国民党第一家全国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南京)
*1940.12.30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3.14迁至瓦窑堡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4、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⑴通过收买、资助手段控制新闻事业;⑵颁布禁令,对新闻事业进行严厉管制和残酷镇压;⑶肆意残杀新闻记者、报界人士。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