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太平天国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合集下载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

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消灭了百万清军,促使了清王朝中央集权向汉族地方势力分化,对地方控制的能力削弱。

战争也促使土地回归农民,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

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之勇敢作战,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势力和坚决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表现出农民不仅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也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历时14年,转战18省。

1.《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三)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1.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作用。

2.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失败原因:(一)主观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2.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一是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近现代史纲要)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近现代史纲要)

天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金田起义开始,一直到1864天京陷落,轰轰烈烈进行了十三年,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与走向都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说是成功的,打着反清反帝的旗号,高歌猛进,曾一度打到天津,离攻陷北京只有一步之遥,同时颁发各种新法令,推行各种新制度,传播了平等思想,为接下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它同时也是失败的,它所推行的许多制度只是纸上谈兵,并未真正实行,同时领导者的思想修养不足,安于享乐,导致最终的失败。

下面,我将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分别谈谈这次起义带来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在思想上,太平天国带来的意义体现于拜上帝教的创立和一些制度的创立于推行。

1843年 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在家乡广东花县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并称呼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

这就是太平天国的前身,以教立国,结合基督教与中国儒教创立的拜上帝会。

这说明洪秀全已意识到了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不足,希望引入西方的一些先进观念来拯救中国,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从思想上学习西方,而不单单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建国以后推行的《天朝田亩制》,更是开了世界上共产主义的先河,也因此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同时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度,既剥夺了地主的权利与地位,还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的开端。

之后的《资政新篇》,则是第一次在中国提出的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

在行动上,太平天国既打击了封建的清朝,同时也动摇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地位。

虽说最后的太平天国的和败亡和拜上帝教有密切关系;《天朝田亩制》也过于理想化,只是在前期的时候帮助了太平军拉拢人心,贮备物资,而在最后却演变为统治阶级腐化的根源;《资政新篇》也缺乏对客观环境和历史现状的分析,导致只是一纸空文;最后也未能推翻清政府,将洋人赶出国门。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做法都从一定程度打击了封建统治,宣传了新的思想,打开中国人思想上的大门,让饱受压迫的国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萌生的反抗的念头,为将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虽然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

(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

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发生的历史联系上。

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第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

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有显著的影响。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意义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意义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意义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期至晚期。

这场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复杂多样。

本文将探讨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场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内部存在严重的分裂。

虽然起初是由洪秀全领导的天地会发动的起义,但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洪秀全的领导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内部派系斗争和权力争夺导致了内部动荡,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

其次,太平天国缺乏有效的军事和政治策略。

太平天国领导层缺乏足够的军事经验和战略指导,无法应对清朝军队的反击。

此外,太平天国未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体系,导致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有效地组织和动员人力资源。

第三,外部干扰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英国、法国等列强在中国推行不平等条约,剥夺中国的主权和资源。

这些列强对中国进行的侵略和掠夺,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抵抗力量,并给清朝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太平天国的失败带来了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场起义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显示了中国农民对压迫和剥削的强烈反抗意识。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使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力量。

虽然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但这场起义为后来的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农民阶级的觉醒和斗争提供了样板和经验。

其次,太平天国的失败也揭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如国家治理、社会秩序和农民福祉等。

太平天国的失败表明,在革命进程中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的政府体系是一个关键问题。

同时,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反映了中国农民起义缺乏足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农民起义运动的局限性。

最后,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强调了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太平天国的崩溃导致清朝重新巩固了统治地位,重新确立了中央集权。

这一事件凸显了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也为后来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启示。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内部分裂、军事政治策略不当和外部干扰等。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起义动员了百万农民群众,历时14年,建立了农民政权,消灭了大量清军;晚清时,地方势力达到强盛时期,形成军阀割据。

同时,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北方有捻军起义,南方有天地会、小刀会等领导的起义,西南地区有苗族、彝族领导的起义,西北地区有回民起义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反清斗争高潮,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设立了由洪秀全亲自主持的“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

(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提出了反映农民拥有土地要求的《天朝田亩制度》,公开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方案表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

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等人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寻求出路的新努力。

(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给英法联军和由外国军官组织与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洋枪队”以沉重的打击和教训,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

(5)冲击了西方殖民者,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起义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

当时也有一些西方正义人士支持太平天国,如英国人呤唎帮助太平军买船、买军火,还参加了太平军。

2017考研政治史纲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2017考研政治史纲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史纲复习:太平天国运动
及其历史意义
一、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袖是洪秀全。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一个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是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④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天平天国起义是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习题演练】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建立的政权性质是封建专制政权
B.《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社会发展法案最终都未能付诸实施
C.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D.太平天国起义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太平天国运动的利与弊

太平天国运动的利与弊

太平天国运动的利与弊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利与弊,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运动的利与弊一、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发展有弊的表现:太平天国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太平天国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太平天国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近代化进程。

3、太平天国实行的政策是社会倒退,更加剧了历史的沉沦。

二、太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发展有利的体现:1、太平天国运动敲响了大清帝国的丧钟;2、是辛亥革命的成功明灯与火种;3、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4、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广西省和湖南省的崛起;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西化的“催化剂”;6、太平天国运动使世人领略到了华南边陲的人们的力量,不论是客家人还是壮人,都令世界为之一惊。

这些边缘势力人群,让主流人群汗颜;7、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世界政治势力的版图。

大清帝国从此日落西山,古老的东方帝国从此让位于新兴的大国,而日本也剩机崛起。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历史,无论好的方面,还是负面的,都对中国、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不能简单概括为“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只能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这场战争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宣布建立太平天国开始,一直持续到了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结束。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就是天京的陷落。

因为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消灭,同时一个国家的都城被攻陷,一般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覆灭。

太平天国运动在1856年天京事变之后,元气大伤,从此逐渐的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太平天国的力量逐渐的被削弱。

太平军的主力部队疲于应付湘军对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进攻,可以说已经完全的出于被动防守的态势。

1864年3月清军攻占杭州,浙江全省基本上也被清军控制。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摘要: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我国历史里发生的一次极具影响力的农民革命。

这次革命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给予了沉重打击,属于中国历史开展转折点。

不过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所带来的教训也是相当深刻的。

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共同参与的大规模战争,受农民阶级局限性影响,无法及时去除宗教性质,缺乏科学政治纲领与有效社会革命,故在内外镇压的夹击中失败。

而本文那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革命;局限性;宗教信仰;社会革命背景根据清政府的统计,康熙四十年〔1701年〕时,我国人口数量就已达2000万,后在嘉庆5年〔1800年〕增长至3亿,不到百年的时间人口数量却上升了15倍[1]。

在人口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人均耕地面积却越来越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百姓生活潦倒。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还存在一个循环套,每朝开国君主与元勋大多数源于民间,倡导节俭,生活简朴,且较体恤民间疾病,真正做到为百姓办事谋福,属于内政昌明吏治澄清的时代,不过太平日久后,不少人观念出现偏差,弥漫奢靡之风,为满足私欲,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动乱四起。

清王朝进入19世纪时,国家政治、社会与经济均沦陷到腐烂不堪的境地。

道光30年〔1850年〕,太平天国革命正式爆发。

这次运动持续了14年之久,势力开展至18个省,对中外反动势力给予了严惩,战事导致清廷国力严重受创,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开展的英勇斗争,具有时代意义与历史意义,不过也有局限性,主要包括:一、宗教信仰的局限性一直以来,中国历史上发起的民间运动均掺和着一些宗教性质,洪秀全与冯云山作为太平天国运动发起者,组建了“拜上帝会”宗教组织[2]。

而洪秀全接触基督教属于偶然时机,缺乏系统学习,并且未完全接受基督教教义,他将耶和华称作天父,耶稣作天兄,且自称天弟,认为自己是奉天父天兄之命拯救苍生,遵从者必将“无灾无难”,而违背者必将“蛇虎伤人”。

在教义传播里,洪秀全指出儒家与其非盟友,而属于教义主义的外敌,而清王朝官吏那么属于重点消除的妖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太平天国斗
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有天地会及其支派的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西南、西北有各族人民起义。

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达4年之久。

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但最终失败了。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表现是: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甚至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

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

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虽然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是: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1)《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历次农民运动“均贫富”、“等贵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表现出来。

《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