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地形图(续)
诱发电位地形图

诱发电位地形图佚名【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024)001【总页数】21页(P38-58)【正文语种】中文一、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概念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apping)是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图经快速付立叶转换而成为的地形图。
是研究被检查者在给予外界特定条件视觉的刺激下皮层电位的分布状态。
二、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基本方法和原理(一)基本方法1.按做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图的方法做出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图(方法附后);2.将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图经快速付立叶(FFT)技术转变为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二)基本原理将视觉诱发电位的曲线图进行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变为地形图。
附视觉诱发电位的曲线图方法简介:目前常用的光刺激方法:1.棋盘格翻转式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Shift-VEP,Ps-VEP);2.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hotic VEP,P-VEP)。
检查方法:1.视屏和受试者眼距为60~70cm;2.记录电极按10~20系统Oz处(如区别双枕情况,可用O1,O2);3.参考电极:Fz;两乳突;双耳垂;4.接地:Fpz;右腕;两眉中点处;5.刺激间隔时间:1次/秒;1次/2秒;1次/5秒;1次/10秒,每秒1次波幅低,每5 秒1次波幅高。
三、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临床应用价值(一)可协助大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
1.大脑肿瘤的诊断;2.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3.脱髓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等。
(二)可协助眼科疾病的诊断。
(三)可协助判断上述疾病的疗效和预后等。
四、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诊断原则(一)结合临床资料,如病史和临床表现等。
(二)诱发电位地形图的改变特征。
1.病变部位电位下降或电位消失;2.病变出现时相延迟(传导慢,潜伏期延长);3.正常电位和极性变化发生紊乱。
五、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apping)其表现特点为:在P100波峰处显示双侧枕部出现对称性正相电位升高,其空间电位分布特点为:由枕区向前电位逐渐下降,极性由正相转为负相,由中线向外侧电位下降的改变。
肌电图专辑【七】视觉诱发电位解读

肌电图专辑【七】视觉诱发电位解读VEP检查是神经科和眼科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原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是对视神经进行光刺激时,从头皮记录到(枕叶皮层接受视觉刺激后产生)的电活动。
VEP的解剖基础是基于视觉传导通路的完整与否:视觉通路由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视中枢)组成。
二.检查方法VEP常用检测方法有:闪光刺激VEP(flash VEP,FVEP)和模式翻转刺激VEP(pattern reversal VEP,PRVEP)。
闪光VEP受视敏度影响小,主要不足是波形及潜伏期变异较大(仅供参考),主要用于不能配合PRVEP检查的患者。
PRVEP的优点是:波形简单易于分析、阳性率高、容易记录、可重复性好,因此临床应用最广泛。
最常用的是黑白棋盘格PRVEP,分为全视野、半视野两种。
本文主要介绍单眼全视野黑白棋盘格PRVEP。
记录方法:通常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前应粗测视力并行矫正。
a.记录电极:可置于O1、Oz、O2的位置;b.参考电极:通常置于Fpz(也有Fz说)。
c.刺激方式:单眼全视野or半视野刺激。
受试者必须密切配合,注视视屏固定亮点(特别是半视野刺激时,常易引起视觉疲劳)。
三.正常VEP的识别正常VEP在枕区可以记录到一个NPN三相复合波,此复合波中的正向波(向下的波)波形清晰稳定、容易识别,此波为P波,其通常在接受刺激后约100ms左右出现,故又称为P100,是评价VEP的主要指标。
在P100之前和之后分别有两个负向波(向上的波),二者通常在接受刺激后75ms和145ms出现,故分别称为N75、N145。
由于N75难以辨认、N145潜伏期及波幅变异大,故临床将P100作为唯一可靠的波成分。
四.异常VEP的病理生理基础P100潜伏时反映的是眼睛接受到刺激以及刺激经视觉传导通路传导至枕叶皮质所需时间。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
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 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在3-15ms范围内。
运动单位经电位时限的测 量
3.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 值加上负相峰值。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一、2适用范围
诱发电位: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障碍 (听神经-脑干、视神经-
皮 层、各个部位躯体感觉通路、 各个部位运动通路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V
IV III II I
VI V II
IV V
III II
I
刺激
I
II
末梢听神经 近端听神经
刺激: 阈值70dB peSPL
头 部和躯干刺激点
Erb Point
Thoracodorsalis
Long Thoracic Crural
正中神经传导
记录.
腕
刺激. 1
潜伏期 3.5 ms
刺激2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肘 距离 mm: 240
8.2 ms
Diff.: 4.7 ms C.V.: 51 m/s
感觉传导检查
刺激
传导阻滞 严重脱髓鞘病变
髓鞘损伤
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刺激和纪录的位置与MCV相反。
臂丛 腋窝
正中神经 肘
尺神经 腕 正中-尺 掌
上肢刺激点
桡神经 正中 腕
尺神经 肘上
尺神经 肘下
股神经 腓神经
下肢刺激点
坐骨神经 腓神经 腓肠神经
脑电地形图在精神病学研究中的应用(续)

由 Wa e l r创立 。方 法 学 纷 繁 多 样 , 常 把 t 通 wa e 的实验 方法称 为标 准 C V, lr t N 它是在 以下 两 个特 定刺激 条件 下形成 的 。 给受 试者一 个执 行 某一 操 作 任务 命 令 刺激 ( 。 之前先 给一个警 告刺 激 S 。S S) 即预告 信号 ( 条件 刺激 ) 为命 令 信 号 , 个 刺 激一 般 棚 ,S 两
( 如声 、 、 光)感觉通道模式 ( 如视觉 、 听觉) 等解
剖 、 理 因素有关 , 生 更重 要 的是 反 映 个体 的心 理 状 况 , 其是 与注 意 、 尤 记忆 、 识别 、 断 、 能 和思 判 智 维等认 知功 能 状 态密 切 相 关 , 因而 E P又 称 为 R 认 知 电位 (cgiv o ni s) ont ept t l 。 i e a E P和普通诱 发脑 电 区别 R 1 要 求受试 者意识 是 清醒 的。 . 2 所 有刺激 不 是单 一 重 复 的 闪光 或 短声 刺 .
档感世越 踏 丹娄 f
E P定 义 R
E P是 指 给 于 某 种 特 定 刺 激 ( 所 谓 “ R 即 事 件” , ) 并要 求个体 对此 “ 事件 ” 出反应 时 , 作 大脑
对所 接受 的事 件信 息 进 行识 别 、 辨 、 待 和判 分 期
断等 处理加 工 , 准备作 出运 动反应 的心理 作业 并 时 , 随产 生 的脑 电活 动 。 伴 这种脑 电活 动 已不 仅 限 与刺 激 的物 理 属 性
五、 临床应 用
音、 言语及其 他 自然 或非 自然声 音 .
视 觉刺 激 可 以有 不 同强 度 和 色 州 的 光 、 单
词、 句、 语 数字 、 母 、 宁 符号 、 几何 图形 、 问距离 、 空
诱发电位地形图及其临床应用

诱 发 电位地形 图( v kdp t t l a pn ) E o e oe i p ig nam
是研究 被检 查 者 在 给 予 外界 特 定 条 件 的刺 激下皮 层 电位的分 布状 态 。 常用 的刺 激 有 视 觉 刺 激 、 觉 刺 激 和 电 刺 听 激 。它 主要研 究在 特定 时间范 围 内。
迹 。我们 建议 , 阶段 B A 现 E M作 出的任 何新结 论
没 在平 均功率 中。 因此 我们 建 议 目前 只 能把 黑 白 曲线 与彩 图 同步显示 , 进行 对照 分析 以弥补 不足 。
和 医学上 的报 告 , 应有 常规 E G 的结 果 作 为 均 E
印证 和对照 。
4 智能 障碍 的诊 断 , 、 如脑发 育不全 、 痴呆 等 5 脱髓鞘 性疾病 , 、 如多发性 硬化 的诊断
6 脑死亡 的判 断和 昏迷 的预后判 断等 、
( ) 协助 眼科 和耳 鼻咽喉 科疾病 的诊 断 二 可
圄
2 脑瘤视觉 诱发 电位 地形 图表现 、
( 可协助判 断上述 疾病 的疗效和预后 等 三) 四、 诱发 电位地形 图的诊断 原则
Ui : op T
将诱 发 电位 的 曲线 图进 行 快 速付 叶转 换
( F ) 变为地 形 图。 FT ,
三 、 发 电位地形 图 的临床应 用价值 诱 ( ) 一 可协助 大脑器 质性疾 病 的诊断
1 大脑 肿瘤 的诊断 、
2 急性脑 m管病 的诊 断 、 3 先天性 发育 畸形 的诊断 、
与健侧对 比 下降大 于百分之 五十 。
C、 个大 脑半球 极性变 化紊乱 , 整 失去 ¨ 常 的 |
极性 改变 ( 由正相 转 为负牛I } l 的改变发 牛改 变 ) 。 () 2 后视路 病变 A、 病变侧 枕 区 相 电位 消火 B、 变删枕 区 电』 病 下降 () 3 枕叶病变 , 视路痫 变改变大致相同 。 () 1 双侧 枕 区止 相 电位 不 对 称 , 差在 百 分 之
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EVP)是大脑皮质枕叶区对视刺激发生的电反应,是代表视网膜接受刺激,经视路传导至枕叶皮层而引起的电位变化。
实际应用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给予神经系统某一部位适宜刺激,在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通常把与刺激信号有严格关系的特定反应电位称为特异性诱发电位,这种特异性诱发电位是诱发信息以神经发放形式,在神经通路不同水平上不断组合形成的一系列神经电活动。
由于诱发反应与诱发刺激之间在时间上有恒定的关系,因此根据神经冲动传导时间便可以判定诱发电位中不同的反应所代表神经通路的水平。
如果某一水平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诱发电位的相应部分就会出现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改变。
一般地说:(1)F-VEP异常提示视网膜至视皮层之间的病变,异常程度与视功能障碍程度相一致,视网膜病变通过ERG 可以识别;(2)F-VEP正常、P-VEP异常提示屈光系统的病变,屈光系统的病变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可以验证;(3)F-VEP正常、P-VEP正常表示视功能正常;(4)F-VEP 正常、P-VEP检查不配合或眼科常规检查正常提示自诉的视功能障碍情况不真实。
眼球钝挫伤致眼部毁损,符合重伤第十条的评定为重伤。
造成视力障碍的,按障碍程度进行评定。
VEP除对视功能障碍可以进行定量评定外,对于各种视功能障碍的病变也有一定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虽然VEP是一种客观评定视功能的方法,但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还注意以下问题:(1)VEP属于皮层电位,精神状态对VEP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测试中应保持被试者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
(2)对于P- VEP的测试结果判定,要特别注意被试者的注视程度,注视不良可以造成P-VEP的潜伏时间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对此不要误认为视功能的障碍;(3) 个别视野严重损伤的患者,虽然有时视力较好(0.1~0.3),但也可以造成VEP的无波,因此在分析VEP结果的同时要注意中心视功能和周边视功能情况。
肌电图-诱发电位

巨大体感诱发电位----皮层兴奋性增高
• 皮质性肌阵挛,kojevnikov持续性局灶癫痫,负性肌阵挛,常伴巨大运动诱 发电位,提示感觉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听觉诱发电位
• 给声音刺激后,头顶头皮记录到的电位 • 检查方法:click声音,强度75-85dB,或声域加60dB,刺激频率10-15Hz,
神经。以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主。 • 记录电极:盘状电极,至少3个记录点(外周、脊髓、皮层)
• 上肢 C3' C4' (Cz后2cm,左右旁开7cm处)、颈7、Erb's点(锁骨上窝中点)-N9 N13 N20
• 下肢 CZ (Cz后2cm,左右旁开2cm处)T12、PF点(腘窝)-N22 N32 P40 N55
肌收缩,是一个真正的反射。
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
• 评估面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延髓、脑桥功能。三叉神经眼支眶上支传入,面 神经传出。
• 早发用
• MS、颈椎病、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 • 是对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的补充 • 术中监测,保护运动传导束
evoked spinal potention
F波
• 神经干在超强刺激下,肌肉动作电位M波后出现的一个小的动作电位。 • 刺激神经顺向去极化产生肌肉动作电位,逆向去极化,传到脊髓前角细胞,
• 最常用,受试者注视视屏固定亮点,特别是半视野刺激时,容易视觉疲劳。
• 闪光VEP
• 精神病、婴幼儿、昏迷不能配合者 • 受视敏度影响小,能了解视网膜至枕叶通路是否完整。适用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者 • 不足:波形、潜伏期变化大
• 记录
• 记录电极:双侧O1、O2,多导时可T5、T6 • 参考电极:Fz
诱发电位基本知识

诱发电位脑电图及脑电分布图、神经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构成现代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学的三大内容。
70年代采用叠加平均处理技术将极其微弱的与外界刺激有锁时关系的诱发电位信号从背景噪声中提取出来,使诱发电位真正成为临床应用性诊断技术。
此后20余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称之为“临床诱发电位学”。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用波宽为0.1~0.2ms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沿着神经通路部位安放记录电极,检取诱发电位信号。
在头部常依据脑电图按10~20 系统方法安放。
根据刺激和记录部位可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作如下分类:1.按刺激部位(1)上肢正中神经SEP。
(2)下肢胫后神经SEP。
这两种SEP临床上最常用,许多临床神经电诊断室均将它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3)节段性SEP:刺激皮节或皮神经。
(4)三叉神经SEP:刺激上下唇、牙龈或面部。
2.按记录部位(1)神经电位:例如锁骨上窝欧勃(Erb)点臂丛神经电位、腘窝胫后电位、腰骶部马尾神经电位。
(2)脊髓电位:颈和腰部。
(3)皮质(近场)电位:常记录早成分(刺激后50或100ms时程内电活动)。
(4)皮质下(远场)电位:这些电位虽起源于脑皮质下深部,可以通过容积传导和电场扩布,在头皮表面记录到。
(一)正中神经SEP用电流刺激一侧腕部的正中神经干,产生传入神经冲动,常规记录导联有三:导联1 同侧锁骨上窝欧勃(Erb)点——N9。
导联2 第7颈椎棘突(C7)——N13。
导联3 对侧顶部(Pc)——N20。
以前额正中部(FPz)作为公共参照点构成3个记录导联。
测量指标和正常参考值(均值±标准差)见下表。
正常参考值峰潜伏期(ms)峰间潜伏期(ms)测量指标N9 N13 N20 N9~N13 N13~N20 N9~N20绝对值9.70±0.76 13.50±0.92 19.00±1.02 3.80±0.45 5.50±0.42 9.30±0.53侧差0.20±0.20 0.20±0.17 0.30±0.25 0.20±0.21分析与评价锁骨上窝欧勃点的N9电位是臂丛神经动作电位,它的诊断作用为:①了解上肢周围神经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及遗传 性疾病 以及内科 、儿科等常见病 等等。
总准确率为 9 6 . 8 %。 三 、应用价值 此 电脑 专家助诊系统 ,经临床应用 ,实践 证
以协助 诊断 。助诊 系统 主要 由五个 库完成 :①症 征和 B A特 征等提 示库 ;② 当前病 历 库 ;③ 几率 数学库 ;④ 当前 几率 数学库 ;⑤病 历储存库等 。 其可助 诊及病历储 存外 ,还设有病 历查询及 医学
更长 时间 )动态观察疾病 的动态变化 ,能更好地
观察病情 、指导治疗和协 助判 断预后 。其每个疾
病的诊断要点与脑 电地形 图相 同, 不再一一介绍 , 详见脑 电地形图部分 。
生 理学的影像诊 断技 术。它的诊断方 法和对疾病
脑电地形图电脑专家助诊系统
脑 电地 形 图 ( B A或 B E A M)自 8 0年代 向世 以来 ,在 国内外 已逐步应用 于临床 ,至今其诊 断 方法 仍依据 医生 进行诊 断 ,尚未进入诊 断电子计 算 机化 。我们 于 1 9 8 4 年 开 始研制 电子计算 机 化 的专家 助诊 系统 , 并逐步 应用于脑电地形图诊断 。 经多年 的研制应用 ,已基本完成 一部脑 电地形 图 电脑专 家助诊 系统 ,经临 床应 用 ,效果满 意。现 简要介绍如下 。
实其有较 高的临床应用 和科 学研 究价值 ,现概 括
如下 。
( 一) 较 准确 地协助脑 电地形 图诊断 和鉴别
诊断 。因其集 中了专家的经验 , 并 经统计学处理 ,
・
l l 0・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 0 1 7年第 2 4卷第 2期 J M E PJ u n e 2 01 7, Vo 1 . 2 4, No . 2
的诊 断要点与脑 电地形 图相 同,其优点在 于动态
和视频脑电地形图可 以长时间 ( 数小时至 2 4 h 或
( V i d e o — B E A M)是 由动 态 和视 频脑 电图 的曲线 图 经过快 速付立 叶转换 ( F r r )变 为动态 和视频
脑 电地形 图 ,犹如脑 电地形 图一样 ,也 是一种 电
・
1 O8 ・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 0 1 7年第 2 4卷第 2 期
J ME PJ u n e 2 01 7,Vo 1 . 2 4, No . 2
.
・
继 续教 育 园地 ・
f
诱发 电位地形 图 ( 续)
典型病例介绍 : 病例 2 :左枕肿瘤 、癫痫发作
脑电地形 图时域分析上显示这一癫痼 病例在
病例 1 :右颞 占位 病灶 、癫痫发作
脑 电地形 图时域分析上显示这一癫痼 病例在 右 中颢 区局 限棘 波 病 灶 ( 图7 — 7 、7 — 8),而 且
左 枕 区 局 限棘 波 病 灶 ( 图7 — 1 0 、7 - 1 1 ),而且 未见 明显移动活动 区域和范 围的变化 , 较为固定 ,
、
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
本 专 家 助 诊 系统 是 采 用概 率 记 分法 ,以临
床症 征和 B A特征 为诊 断和鉴别 诊断课 题 ,把 患 者有实 际诊断意 义的症 征和所 查脑电地形 图特 征 等 ,根 据专 家的经 验 ,统计 出每 一症征 和 B A表
现在各疾病 中出现的百分 比( 几率 ) 、 所 占比重( 权 重 ),用 数字表示 ,以概率记分法 提示某种疾病 的可 能性 。每 一症 征和 B A特征 等都有一 相应 的
一
统 计等 内容 。此助诊 系统与脑 电地形 图诊断仪联 为一体 ,在每位病人 检查 脑 电地形 图后 ,经助诊 系统处理 , 即可打印 出脑 电地形图临床诊 断报告 ,
供 临床 医生 和病人参考使用 。
二 、临床应用
我们 先 后 用 此 电脑 助 诊 系统 ,对 6 0 0例 患 者进行 了诊断和鉴 别诊 断 ,其 中男性 患者 3 1 8例 ( 5 3 . 0 %) , 女性 2 8 2 例( 4 7 . 0 %) ; 最 大年龄 7 6 岁, 最小 年龄 6天。诊断和鉴别 诊断 的病种有 :急性 脑血 管病 、癫痫 ( 原发 和继发性 )、颅 内肿瘤 、 颅 内感染 性疾病 、脑外伤 、精 神及心理性疾病 和 智力障碍 、 变性疾病 、 脱髓鞘疾病 、 锥体外系疾病 、 神经 一肌 肉接头及 肌肉性 疾病 、常见脑病 、先 天
・1 0 9・
综上所述 ,应 用棘波软件快速 寻找脑 电图 中 的棘波成分 ,并 通过脑 电地形 图时域性 动态分析
棘 波在大脑活 动的区域与范 围 ,以帮助我们对癫 痼病灶 的定位诊 断 , 是 目前较 为理想 的检测工具 。
动态和视频脑 电地形图
动态 脑 电 地形 图 ( a m b u l a t o r y b r a i n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m a p p i n g ,A B E A M)和 视 频 脑 电 地 形 图
7
④
未见明显移动活动 区域和范 围的变化 , 较为 固定 , 与 MR显 示右颞 占位 性病 变 ( 图7 - 6)一致 。这
对颞 叶性癫痫的定位诊断及治疗起到极大的帮助 。
与 MR显示 左枕 占位性病 变 ( 图7 - 9)一致 。这 对枕叶性癫痫 的定位诊断及治疗起到极大 的帮助。
.
故此结 果可信度大 ,在临床有较 高的使 用价值。 ( 二) 可 消除一些人为 因素造 成的漏诊和误 诊 。每位临 床和腑 电地形 冈室 医生 ,由于其临 床 和脑 电地形 图的理论 和经验 的不 同,故 在诊断一 份脑 电地形 图时 ,也必然存 有一些差 异 ,这就可
喧 i
图7 - 6 MR显示右颞 区占位病灶
网7 - 9 MR显示左枕区 占位病灶
●
~
一
I +
、
‘l
,
…
_
¨
●
_
图7 — 8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 0 1 7 年第 2 4 卷第 2 期 J M E P . J u n e 2 0 1 7 , V o 1 . 2 4 ,N o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