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等高距知识

合集下载

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全)

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全)
(1)图中村庄A大致在
C
B A D
村庄B的
正北 方向。
(2)图中公路CD的
走向大致是
.
西南→东北,西→东
例题:A处潜水的流向为 ( C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南向北
图中河流流向为: 自东向西
三、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数字和文字
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4.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 )
A.1.2℃
B.1.2℃--2.4℃
C.2.4℃--4.8℃
D.0℃--2.4℃
其中n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读图1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P-Q两地间有 一座桥梁,该桥梁和其 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C 2、当地环保部门在桥 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 有高浓度的农药残留。 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 下列哪一个地区? A、甲 B、乙 B C、丙 D、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形状特征的判断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判断基本地形单元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缓坡、陡坡、峡谷等 (2)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 判断地貌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形状特征的判断
上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D) A.小溪 B.平原 C.沙滩 D.梯田 2.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B )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地形图基本常识

地形图基本常识

地形图基本知识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46 更新时间:2007-7-31 11:52:12(1)地形图基本知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学习五个方面:(2)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三是点的坐标及其量读;四是方位角、偏角的量读及换算;五是地貌的表示、识别与判读。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

(3)一、基本概念(4)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上的若干现象的图(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

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完整的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根据不同用图的目的和用图层次的需要,对所表示的内容进行了有原则的取舍及综合。

(5)地形是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形态和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的总称。

前者称为地貌,如山地、丘陵、平原;后者称为地物,如道路、房屋、河流和森林等。

所以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即比例尺大于1:1000000的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

我国军用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即: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

(6)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7)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表物体和自然、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地貌、土质、水系、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网、行政区划分)。

它广泛地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军队作战训练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还可以作为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8)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简称专题图。

它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如军事交通图、军事部署图、野战医院分布图等。

(9)二、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10)(一)、地形图比例尺1、定义地形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长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方里网间隔 10厘米 4厘米 2厘米 2厘米 .
相应实地长 1公里 1公里 1公里 2公里
坐标系与方里网
在1:1万---1:10万地形图上,只在内外 图廓间绘有间隔为1分的经、纬度刻划线, 称为分度带,不在图幅内绘制经纬网格。
1:25及1:50万地形图只绘经纬网,其间 隔见下表
118 o 120
122
20带
21带
120o 30
117
123
每幅1: 100万 图幅范 围内各 种比例 尺地形 图需绘 邻带方 里网的 图幅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1万 图 绘西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2.5万 图 绘东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3 0 分 内 的 1 : 1 0.万 、 1 : 5 万 、 1: 2.5万 图 绘 东 边 邻 带 方 里 网
.
第五章 地形图和普通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一、高斯----克吕格投影 由于地球是一个接近于椭球的不规则形体,无法用数学 公式表示,这给地面点的精确定位造成困难,人们构造 了一个非常接近地球的形体——旋转椭球体来表示地球, 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但它与地球一样不可无变形地展 在平面上。地图学中,通过选择可展的过渡面(圆柱面、 圆锥面、平面),使它们与旋转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再 设定投影的变形条件(等积、等距、等角、任意),从 而建立了从椭球面到平面的数学关系——地图投影。
我国规定:每个投影带西边缘 30分以内及东边缘7.5分(1: 2.5万)、15分(1:5万)以 内的图幅,加绘邻带方里网。 即西带方里网延伸到东带30 分内,中央经线以东应该投 影到经差3度30分。

地图比例尺等高线

地图比例尺等高线

在地图上填绘注记时, 1 注记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 2 字的排列,横写 从左向右,
竖写 自上而下。
等高线及其判读
陡崖的判读 重难点 等高线的判读
等高线的应用
一.基本知识 1、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 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1000米
1500米

某点到海 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 绝对高度, 即海拔
读下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哪一点( )
A.A点 C.C点
B.B点 D.D点
A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 回答19~21题。
19、图中索道AB(图中距离6.4厘米) 的长度最接近( ) A、300米 B、320米 C、310米 D、305米 20、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21、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位于( )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
简略
小结
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大﹍,内 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 积﹍小﹍,内容越﹍﹍简。略
应用: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
﹍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
游图等。
3.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 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00米
海平面

2、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精心制作完整版)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精心制作完整版)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

一、地形图和比例尺1.地形图、平面图、地图 地形图:通过实地测量,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按一定的比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图纸上的平面图形,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形态。

平面图:只表示平面位置,不反映地貌形态地图:将地球上的若干自然、社会、经济等若干现象,按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综合原则绘成的图。

我们测量当然主要是研究地形图,它地球表面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各项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都需要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

2.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任一线段d 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D 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显然有M D d 1=(2).比例尺种类:a .数字比例尺: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即式中M 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数。

M 愈小,比例尺愈大,图上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详尽。

通常把1:500,1:1 000,1:2 000,1:5 000的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的称为中比例尺,小于1:100 000的称为小比例尺;b .图式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c .工具比例尺:分划板、三棱尺。

(3).比例尺精度a .定义:人眼正常的分辨能力,在图上辨认的长度通常认为0.1 mm ,它在地上表示的水平距离M ⨯mm 1.0,称为比例尺精度。

b .意义与作用:○1.比例尺精度与比例尺大小的关系:比例尺精度越高,比例尺就越大,利用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可以推算出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例如,1:1 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1 m ,测图时量距的精度只需0.1m ,小于0.1 m 的距离在图上表示不出来。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1 = 5(cm ) × 6×105= 30(Km) 5(cm ) ÷ 6×105
例2. 相距15千米的两地,在1:3 000 000比例尺 的图上距离多少厘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 1 5(cm)× = 15×10 15(千米)× 5 30×105 30×10 =0.5(cm)
2.方向 一般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 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 ④200<N<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③ ②
4.若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 ① 距依次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各图 中地形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1:10000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海拔与高差
绝对高度 海拔:地表一点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高差:地表两点间海拔之差。 相对高度
高差
A
HA
B
海平面
HB 高差= HA-HB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相邻各点的连线
绘 制 原 理
绘制原理: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 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2011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等高距即 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
指向标法: W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应用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应用

线,用长虚线表示。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所加绘的等高线
,称为助曲线,用短曲线表示。描绘时均可不闭合。
(一)等高距h
•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线间隔或称 等高距,一般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各 处的等高距应当相同。(一般按图的比例尺和测 区的地形类别选择基本等高距h的值).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比例尺 平地(m) 丘陵地(m) 山地(m) 1:500 0.5 0.5 1
⑤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应是相同的。因
此,等高线平距大(等高线疏),表示地面坡度小(地形 平坦);等高线平距小(等高线密),表示地面坡度大 (地形陡峻) 。
五.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为便于测绘、管理和使用地形图,需要将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分幅的方法分为两类:①按经纬线 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国际分幅法) , 用于小比例尺地形图;②按坐 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用于 工程建设大比例尺的分幅。
房屋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草地
2.非比例符号:
•符号的定位点:1.中心;2.底线的中点; 3.底线拐点。
方柱
圆柱(电杆) 气象站 路灯 喷水池
假山
避雷针

碉堡
窨井

纪念碑 里程桩 旗杆 水塔

烟囱
灯塔
3.半比例符号 中心线位置按比例,宽度不按比 例
围墙 土围墙 1:2000图中的围墙 栅栏 铁丝网 绿篱 行列树 土坎 加固的坎 斜坡 加固斜坡 土垅 围墙 城墙 已毁城墙
1
地形图的梯形分幅和编号 ⑴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按国际上的规定, 1:100 万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标准分幅的经差是6°,纬差是4°。 纬度60°~76°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图经差12°,纬差4°。 纬度76°~88°之间由四幅合并,即每幅经差24°,纬差4°。 纬度>88°单独为一幅。 我国处于纬度60°以下,故没有合幅的问题。

我国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规定

我国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规定
我国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规定地图比例尺Biblioteka 1:1万1:2.5万
1:5万
1:10万
1:20万
1:50万
1:100万
基本等高距
1米
2.5米
5米
10米
20米
40米
50米
100米
50米
100米
250米
附注
在地形复杂等高线过密地区,经批准,可将基本等高距放大一倍。
这是六昌金矿的资料,岩金矿体在六昌点线面文件里面,破碎带岩层的产状我都 在图上标有了,剖面及TC素描图就按上面给的产状作图,岩性按六昌1万地质图里面的资料填充。矿体产状与破碎带一致,厚度0.8-2.2米厚就可以了。钻孔见矿位置你就按产状计算出来,相应的在剖面图上的钻孔画出来就OK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地表面的形态是很复杂的,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态是由它的相对高度、地面坡度以及所处的地势所决定的,它们是影响等高距的主要因素。

从等高距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地图比例尺和图上等高线间的最小距离简称等高线间距确定之后,地面坡度是决定等高距的主要因素,当然等高距的大小也受到地面高度所制约。

h=M*S*tanα/1000
式中:
M—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S—等高线间的最小间距;
α—地面坡度。

等高距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两种因素:图面清晰度和地貌表示的详细度。

对选择等高距来说,图面清晰度指地图上等高线最小间距对图面载负的影响程度。

地貌表示详细度指单位高差内等高线所通过的数量对地貌表示的影响程度。

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的统一体。

所以选择分区适宜的等高距的实质是选择详细度和图面清晰度的最佳结和。

常见比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