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
高二语文-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42 最新

16 段太尉事状(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5分)A .谦.虚 悭.吝 牵.强 不嗛.B .剪辑. 戢.士 舟楫. 瘦瘠.C .铁锥. 尾椎. 关雎. 乌骓.D .儒.雅 嗫嚅. 孺.子 懦.弱 解析 B 项都读“jí ”。
A 项“嗛”读“qiè”。
C 项“雎”读“jū”。
D 项“懦”读“nuò”。
答案 B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5分)A.⎩⎪⎨⎪⎧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今齐地方..千里B.⎩⎪⎨⎪⎧ 以取名..天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 朱泚幸致货币..先帝不以臣卑鄙..D.⎩⎪⎨⎪⎧当务始终..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解析 A 项古义:“生人”即生民,指老百姓;“地方”即土地方圆。
B 项古义:“取名”即扬名,“故事”即旧例。
C 项古义:“货币”即财物礼品,“卑鄙”即地位低下。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5分)①请辞于.军②日群行丐取于.市③为.白尚书④能为.公已乱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介词,对;②介词,在;③④介词,替。
答案 C4.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5分)A.乃我困汝B.裂裳衣疮C.泾州野如赭D.市谷代偿解析A项“困”,“使……困”,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布包扎”;D项“市”本是名词,“市场”,这里活用为动词。
答案 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1

15 陈情表(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A .险衅.(xìn) 僮仆.(bú) 期.功强近(jī) B .洗.马(xǐ) 猥.琐(wěi) 茕.茕独立(qión ɡ) C .陨.首(yǔn) 逋.慢(bū) 终鲜.兄弟(xiǎn) D .矜.夸(jīn) 盘桓.(huǎn) 宠命优渥.(wò) 解析 A 项“僮仆”的“仆”应读“pú”。
B 项“洗马”的“洗”应读“xiǎn ”。
D 项“盘桓”的“桓”应读“huán ”。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A.⎩⎨⎧ 慈父见.背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 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当.侍东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D.⎩⎨⎧无以终.余年愿乞终.养 解析 A 项,“见”分别为: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代词;看见,动词。
B 项“于”分别为:比,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不译,介词。
C 项“当”分别为:任,充当,动词;一定,副词。
D 项“终”均为“结束、终了”,动词。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九岁不行....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实为狼狈....D.岂敢盘桓解析A项“不行”古义为:不会行走。
今常用义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等。
B项“成立”古义为:成人自立。
今常用义为:(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C项“狼狈”古义为:形容进退两难。
今常用义为:不体面。
D项“盘桓”古今意义一致,均为:徘徊不进的样子。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A.猥以微贱..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D.愿陛下矜悯愚诚..解析A、B、D三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3

17 游褒祥山记(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ɡuān)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ɡ)之D.何可胜.(shènɡ)道也哉解析D项,“胜”读shēnɡ。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瑰:珍奇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终极,用作动词,到达洞的尽头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D.其文漫.灭漫:指文字、图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解析C项,谬:弄错,使……错。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①其后名.之曰褒禅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①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此予之所得.也C.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①功如丘山,名传.后世②此世所以不传.也解析A项①命名②识其本名,动词。
B项①能够②得到的。
C 项①观察②景象。
D项流传。
答案 D4.对下列各句中“其”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解析①③④⑤⑥⑦⑨第三人称代词;②代词,我们;⑧表反问的语气;⑩代词,自己。
答案 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C项古今皆为“深入地思考”;A项古为“十分之一”,今为“数词”;B项古为“不寻常”,今为“程度副词”;D项古为“到”,今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课时训练题45

19 报任安书(节选)(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分)A.攘(rǎnɡ)土壤.吵嚷.曩.者B.捶(chuí) 边陲.铁棰.箠.楚C.强(qiǎnɡ) 强.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D.阖(hé) 弹劾.干涸.隔阂.解析“曩”读nǎnɡ。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过去。
恨.私心有所不尽恨:痛惜。
B.虽.万被戮虽:即使。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C.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
究.天人之际究:追究。
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
曼.辞以自饰曼:美。
解析C项,望:怨恨,抱怨。
究:推究。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若望仆不相师.古之学者必有师.B.⎩⎪⎨⎪⎧ 入之甚寒,问其深.推贤.进士为务 C.⎩⎪⎨⎪⎧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常以身翼.蔽沛公 D.⎩⎪⎨⎪⎧其次不辱.身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析 A 项前一个“师”,名词作动词;后一个“师”为名词,属一般用法。
B 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C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D项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A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B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 .意气..勤勤恳恳 D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解析 A 项古义:两个词,“夫”为发语词。
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B 项古义:立身处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C 项古义:情意。
今义: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答案 D5.对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①重为.乡党所笑②然此可为.智者道③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④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周练二语文答案

高二语文周练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1【答案】B (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2.【答案】C (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3【答案】D (A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B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 C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A.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注意“推动”二字,未然变已然。
5.C.A项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未然变已然。
B 项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是“教育部”。
D项“不建议”在文中无据。
6.○1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2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3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4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5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答对一点1分,五点6分。
意思概括对即可)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7.B.(注意陈述对象)8.A.文中“进士第三”是指在“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
9.D.原文表达的是严嵩置夏言于死地。
10.(1)徐阶和仇鸾曾经在一起值班,严嵩想借助仇鸾的事情排挤徐阶。
(“同直”“因”“倾”三个词语各1分,句意2分)(2)徐阶告诫陆炳说:“如果不谨慎,一旦牵连皇子,国家怎么办?”(“即”“一”“如…何”“宗社”各1分,句意完整1分)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1.(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12.D.13.B.14.C.15.○1“莘莘学子”改为“学子”○2“高足”改为“弟子”○3“垂念”改为“感念”○4“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5“希望”改为“祝愿”附一《明史·徐阶传》译文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
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9 分)(一)论述类文本(9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谆谆告诫其子曰:“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①。
正令②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他自言年轻时写诗,只知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为六艺之一,肩负着治国安邦之使命,岂可等同于文字游戏?如果要立志做个诗人,那就务必懂得,声韵偶对、字斟句酌只是雕虫小技,仅仅在这上面劳心费神、花样翻新,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重要的是要在“诗外”——即在“道”上下功夫。
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
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阅视野与胸襟。
胸中有丘壑,下笔才能满纸云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字里行间才会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
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真真切切地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社会中的美与丑、清与浊、正与邪、真与伪,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在当今这样一个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
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达标训练六第一单元第六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2

课时达标训练(六)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时间:40分钟 分值:42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3~4道挡土墙,它们在不同时段完全或部分被水________。
②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________了的“单位”之门。
③并没有多少城市居民有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也没有多少公园的造访者懂得环境伦理,所以,野草之美往往被________。
④随着水际植物群落的形成,许多野生动物和昆虫也将得以栖居、________。
A.湮没 埋没 淹没 繁育B.淹没湮没埋没繁衍C.埋没淹没湮没繁育D.湮没淹没埋没繁衍解析:选B 埋没:一指掩埋,埋起来;二指使显不出来,使不发挥作用。
句③即是“使显不出来”的意思。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用于句①最恰当。
“湮没”和“埋没”意思大致相同,但“湮没”多用于抽象事物,比如时间。
用于句②恰当。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繁育:繁殖培育。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无可厚非。
B.各级人民公仆绝对不能熟视无睹百姓的困难,而应当为人民排忧解难。
C.某女子因争执辱骂老人,言辞激烈,不堪入目,老人患有心脏病,倒地而死。
该女子被判过失致人死亡罪,获刑一年。
D.日本和英国是美国在东西两面的“哼哈二将”。
一个希望与美国建立稳固但不盲从的关系,一个强调要构筑紧密和对等的伙伴关系,说法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选D A项,“无可厚非”表示虽不很圆满,但不能过分责备。
巡航本来合情合理,并无错误,应改为“无可非议”。
B项,搭配不当,“熟视无睹”作谓语时后面不能带宾语,可以改成“对百姓的困难绝对不能熟视无睹”。
C项,“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印象不好,使人看不下去。
这里指该女子的语言非常难听,应用“不堪入耳”。
(2021年整理)2018年—2019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九)曹修古

(完整)2018年—2019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九)曹修古(完整)2018年—2019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九)曹修古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8年—2019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九)曹修古)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8年—2019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九)曹修古的全部内容。
2018年—2019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九)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
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
“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
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
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
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五阅读综合强化训练阅读下列小说,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26690426战友谢大立在家等死的张凤,收到一封信,说墓园管理处的负责人木根,没有按他的要求,祭奠他要他帮着祭奠的人。
读罢信,张凤颤颤抖抖地站起来,拿了拐杖下楼,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公墓地的侧门。
由侧门进,是不想让木根知道他来了。
也是想亲眼看一看检举人说的是不是真的?祭奠了,墓碑前是会留下痕迹的。
果然如说,张凤的气不打一处来,嘴里不停地骂,这个没出息的东西,占小便宜占到了死人头上!自己真是瞎了眼,还把这么个玩艺儿当亲人,让他保管遗嘱。
他的遗嘱是,木根帮他每天一次祭奠死在他手里的这个人;他死后,他的财产全部捐给遭受天灾人祸的人们。
骂着,张凤对着墓碑说,兄弟,实在是对不住你了,这些日子不能亲自来看望你,实在是感到身体不支。
我虽然不能来,但没忘了委托木根,想不到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连这点便宜也要占!你不要生气,我这就去教训他。
木根是张凤的战友、老部下。
他转业那年,木根复员。
他转业进法院,一步一步当上了院长。
当上院长的第二年木根来找他,说他的家里实在是穷得连娃子上学都上不成了。
他利用权力给他安排了临时工,又通过关系把他搞到民政局当上了墓地的负责人。
管墓地虽不是什么好工作,但总算是谋到了一份正儿八经的活计。
张凤用拐杖捅开木根办公室的门,木根把老花镜摘下来放一边,好像知道他要来似的说,来了,老院长……张凤用拐杖把地板一杵,说,这里没有啥鸡巴院长,只有张凤!他这么说,是木根犯了他的大忌——被撤了职的人最忌讳别人再叫他的官名。
那是桩轰动全国的冤案,发生在他当院长的时候。
轰动了全国,他这个当时的院长当然就跑不脱了。
木根改喊他老首长,并赔礼说,对不起,那样喊惯了。
又说,您是不是为烧纸的事来的?都怪我考虑不周,我该打!并打了下自己的脸说,死者在我的梦里说,你天天在我的墓前烧这烧那,烧的可是钱,你用这些钱给墙那边孤儿院的孩子们买点什么不好……我怕您不赞成,就先斩后奏了。
张凤心里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为烧纸的事来的?你是做贼心虚吧?嘴里说,死者报梦?报梦也该找我报梦,我咋没有梦到过?木根面露喜色,说,这事不是您委托我在办吗,他一定是把我当成您的代理人了……对了,孤儿院那边,我也是以您的名意给孩子们买东西的,那里的孩子们吃了您的东西,天天嚷嚷着要见您这位爷爷,您今天来了,可得过去与孩子们见个面,那些孩子都可爱极了。
孤儿院就在墙那边,不知您还记不记得那边院墙的那道门,打开门出了门就是……张凤的心里还是消除不了是木根占了小便宜,过去看看,正好验证一下。
他就跟着木根沿着院墙边的小路走。
院墙的这边是阴世,院墙把阴世和阳世隔开。
脚下的路张凤也很熟悉,他来这里祭奠完死者后,常在这条路上来回地走。
路上很少行人幽静至极,十分对他的味。
他一度还曾经想过,哪一天他过世了,也让木根把他安排在这块墓地里,让灵魂天天在这条小路上徜徉。
真的是不远,院墙的门打开,就听到了孩子们的歌唱。
孩子们唱的是耳熟的生日歌。
循着歌声没走多远,看到了一群孩子。
他们围着一个蛋糕坐在一起,很显然今天是他们中某一位的生日。
木根冲着孩子们说,给您们买生日蛋糕的爷爷来了!木根的话声一落,站起来一位姑娘。
姑娘用她嘹亮的嗓音对孩子们说,起立,给爷爷鞠躬,喊爷爷好。
孩子们唰地站起来喊:爷爷好!喊得他热泪盈眶。
自从他的院长被撤,他觉得无颜再面对世人,躲着世人,就久违了这种人世间的真情。
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他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除了蛋糕还想吃啥?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是他们各自想吃的。
他想都不想地说,要不要爷爷给你们买?要——孩子们异口同声。
他的泪随着这个拉长的要字流了出来。
这个要字让他震撼,他的院长被撤后,头一次听人对他说这个字。
在他的心里,这个世界不需要他了,他与这个字已经是无缘了。
这么多孩子对他说出这个意义重大的字,对他能不是一注强心剂吗!张凤觉得他的浑身一下子来了好多劲,病也没有了。
他扭头对木根说,我要修改我的遗嘱,把我的遗产全部用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木根说,好哇,一切听您的。
他又说,从今天开始,给孩子们买东西送东西先由我亲自办,我办不动了你再接着办。
木根像在部队里那样,一个立正说,得令!他也仿佛回到了在部队当首长那会,带那么几分武断地说,你忙你的去吧,我也要去给孩子们买东西了。
说完,煞有介事地离去。
木根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来会心的微笑。
(选自《山东文学》2018年第8期) 1.小说最后一段“木根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来会心的微笑”,原因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首长消除了对木根的误解,认可了他的做法;(2)老首长在想法和做法上有了转变;(3)老首长重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浑身的劲儿也来了,病也好了。
2.小说中,主人公张凤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张凤重情重义。
木根是他的战友,他帮助过他,也信任过他;当他知道孩子们对他的一份真情时,他“热泪盈眶”;他让木根帮他每天一次祭奠死在他手里的人。
(2)他敢于担当。
在他任内酿成的冤案,尽管他已为此被免职,但他仍牢记在心,留下遗嘱,让木根每日祭奠死者,在死后还把全部财产捐给遭受天灾人祸的人们。
当得知孩子们需要他的帮助时,他义不容辞,欣然而为。
(3)他自尊要强。
当被免职时,他感觉到的是世界不再需要他了;但当他得知孩子们需要他时,他的劲儿一下子又足了,病也没了。
(4)他直爽而嫉恶如仇。
当误解木根贪小便宜时,他无比气愤,嘴里不停的骂。
3.综观全文,简析“战友”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人物关系上,“战友”指的是张凤的战友木根。
(2)在文章内容上,“战友”指的是木根与张凤之间那种相互珍视的为其着想的独特的情感。
(3)在文章结构上,“战友”作为文章的题目,起着解释文章内容主题的作用,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和阐释对象。
4.小说中多次写到了张凤的身体状况,主要表现什么意图?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中用“在家等死”“颤颤抖抖”“身体不支”等些张凤的身体状况,意在揭示张凤的心境——内心只想着让木根替自己“每天一次祭奠死在他手里的人”,已无其他想法,只是在家等死。
作用: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从“在家等死”到“颤颤抖抖的站起来,拿了拐杖下楼”,从“身体不支”到“浑身一下子来了劲儿,病也没有了”,小说通过张凤身体的变化,一步步推动着故事情节向高潮发展。
②有力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张凤心强好为,重真情,有尊严。
但是,就因他任院长时的一桩冤案,被撤了职,他以为世界不再需要他了,等死的他立下遗嘱要木根帮他祭奠死者,捐全部遗产给遭受天灾人祸的人们。
而当他知道孩子们需要他帮助时,他又感觉到真情的存在。
③巧妙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从张凤前后身体状况的变化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对一个人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张凤感到自己无用时,只能在祭奠别人中等死,而当知道自己还有用时,一下子又来了劲儿,病也没有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导学号26690427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
及践阼,封安国亭侯。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
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
”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辄遣使祠.焉祠:祭拜B. 假.节督诸军事假:假借C. 臻数切.深切:纠正缺点D. 而犹案.甲养士案:通“按”,压住【解析】假:授予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卫臻有谋略的一组是( D )①平天下者,必此人也②此必畏怖伪辞耳③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④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⑤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⑥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④⑤D. ②③⑥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
曹丕继任魏王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称帝后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