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PPT课件
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 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 胜于朝廷”。
结构特点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多次 从三方面加以显现,我们把 这种写法叫三层排比,也叫 三层重叠。仔细品味,我们 会品出三叠之美。
三问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三答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 ??
一身
边 事

三问
头脑冷静
三答 三思
邹忌

实事求是 贤 观察敏锐 臣

三比
心系国家
之 美
二国


三三赏 齐王

三三变
勇于纳谏 明 虚怀若谷 君
广开言路
三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思考
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 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思考
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译课文
朝廷
确实,实在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
徐公美。臣之妻私认为臣,臣比之妾畏臣土,地臣方圆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近美侍,于没近徐有臣谁公。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受王蒙,蔽(四到了境)之极内点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l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 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 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 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 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 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 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 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 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 深啦!”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38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38张PPT)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
之 对,好
当面。名→状 指责
过者过,失 受上上赏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受中授予赏;能谤议论讥于 “于市
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朝谤讥”
市朝,公共场合 使…听到。
介词结
构后置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
集市
不时,有时候 偶然 满一年
实在

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没有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
因受蒙蔽而不明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
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 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 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 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 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判断句。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第二天
省略句。(邹忌) 补足音节,“…与…孰…”,
与(客)坐谈
无意义 句式: “与…相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 “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 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9、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
当面指责
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在公众场所议论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文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命令:“大
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
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
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使
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没有谁 全国范围内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次日,第二天 同“熟”,仔细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远远不如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认为我美 偏爱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 文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 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 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 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
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满一年
到齐国来朝见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 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册语文PPT精品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册语文PPT精品课件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听音频, 整体感知课文。 昳丽 暮寝 窥镜 纳谏 谤讥 市朝
登录优教平台播放《邹忌讽齐王纳谏》音频
➢自学指导, 了解《战国策》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 由于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所以传到西汉末 时, 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 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 到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全书共三十三 篇, 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 东周一篇, 秦五篇, 齐六篇, 楚四篇, 赵四篇, 魏四篇, 韩三篇, 燕三篇,
战国时代, 七雄并立, 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 , 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 于是作为“士 ”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 有的主张连横 , 有的主张合纵, 所以, 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 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 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 并 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 《战国策》 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6张PPT).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6张PPT).ppt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 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讲析第四段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细节探究
1.本文中唐雎用了什么样的说话技巧?
全文翻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 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 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 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 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 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 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 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 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战国策》x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 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 辑的,分国编次,共33篇。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等 成语就出自于《战国策》。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 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x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 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 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 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 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PPT教学课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PPT教学课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先秦】战国策
伍 词语积累 肆 问题探究 叁 作品赏析 贰 疏通文意 壹 新课导入
课程目录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用法。 2.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以 日常小事类比、层层推进的说理技巧;思考这种设喻谏言的论说艺术对现实生活 中人际交往有何借鉴意义。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 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 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 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 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 若:如。 •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 又:更。 • 寝:躺着。 •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 私:动词,偏爱。
第一部分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 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 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 “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 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 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 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22张PPT)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 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3、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 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 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4、从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国别 体的史书《 战国策》。该书 是由 西汉 时期的 刘向 编订而成的。
1、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2、《战国策·魏策二》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
信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 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庞葱从 邯郸反,竟不得见。(注:邯郸 hán dān,赵国都城。)
(1)口头翻译全文。 (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 (3)读完这则故事后,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 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 “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 “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 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 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 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 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 “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 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 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实用PPT课件

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实用PPT课件

明日,徐公来,孰视 第二天 通“熟”仔细
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 而 自视,
他,指 以为:认为 徐公
表并列 看看自己
又弗如远甚。 暮寝 而 思之,曰:“吾妻之
太远了
晚上 表修饰
主谓间
美我者,
意动,认为...美。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偏爱
主谓间

第二天,徐公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 徐公美;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还是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晚 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偏爱我;妾赞美我,是 惧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对我有要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学习目标
1.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课文中的 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在读懂 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旨。(重点)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设喻说理的技巧;把 状元成才路 握文章独特的结构方式。(难点) 状元成才路
3. 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 意义,学会婉言劝说。(重点)
文体知识
我国古代史书的几种体例 1.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例如:《国语》《战国策》《三国志》。
状元成才路
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状为元成才路 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 史事。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世家、 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 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 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 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 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例如:《史记》《汉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是妻私我、妾畏我、 客有求于我
(1)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 臣之妾→畏我
自己受蒙蔽 国君不易听
直言
臣之客→求我
小结
第一部分(1节)写邹忌从妻、妾、 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 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 缘起。Leabharlann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guān皆朝于齐 cháo
(二)再读课文
1、读准句子 2、理解文意
重点词句解释:
昳丽: 光艳美丽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窥镜: 照镜子 旦日: 第二天 不若: 不如 孰视之: 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美我: 认为我美 私: 动词,偏爱
关于《战国策》
•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 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 《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 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 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 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一)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昳 yì 窥 kuī 间进 jiàn
(2)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3)威王除蔽 三令
上书→中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
谤讥→下赏
无可进者
(4)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鉴赏品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 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谏后齐国的三变。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
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 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 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 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 “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 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 --——邹忌。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 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
课文分析
分析第一段。 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答案1]
2、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 “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 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答案2]
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分析第二段 1、第二段大意是什么?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
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 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 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诚知: 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比徐公美 地方: 土地方圆 左右: 国王旁边的近臣 蔽甚矣: 蒙蔽很深了 善: 好 面刺: 当面指责 谤讥: 批评议论 市朝: 公共场合 门庭若市: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时时而间进: 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期年: 满一年
二.一词多义
1. 朝服衣冠 (早晨) 入朝见威王 (朝庭) 皆朝于齐 (朝见)
2. 时时间进 (间或,偶然,) 又何间焉 (参与)
3. 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不宜偏私 (私情)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哪一个)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 仔细)
6、受上赏 (上等) 上书谏寡人者 (送上,进献)
《战国策》
吉安四中 王建兰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 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 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 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 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 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威王除蔽
三令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上书→中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
谤讥→下赏
无可进者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分析第三段 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 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有错就改的国君。 2、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 程度有何差别?[答案3]
“邹忌修人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 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 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 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问美
“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
3、明确: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 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 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 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妾的回 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徐 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 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客人的答话,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 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 度。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2) 威王受蔽 邹忌讽谏
宫妇左右→私王
} 朝廷大臣→畏王
诱使齐王懂 得纳谏的重
四境之内→求王 要
王曰: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 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四、课堂练习
1、简介《战国策》。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谁之口? 3、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忌不自信
④ 吾妻之美我者
7、乃下令 (颁布,下达) 受下赏 (下等)
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的上) 门庭若市 (像,如)
9、邹忌修八尺有余 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欲有求于我也 与“无”相对
邹忌修 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谓其 妻曰:“我 孰与城北徐 公美?”其 妻曰:“君 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 也!”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3、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收到可喜之 效
小结
第三部分(3、4段)写齐威王 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 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
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提问:邹忌与徐公怎样比 美?结果怎样?[答案4]
5、而后写邹忌思考受蔽的原因,问:邹忌“暮寝而思 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