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用芍药栽培品种

合集下载

芍药好看的品种有哪些?怎么育苗?

芍药好看的品种有哪些?怎么育苗?

芍药好看的品种有哪些?怎么育苗?芍药又叫做红药、离草等,是常见的园艺花卉,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那么这么多花色是不是品种不同?芍药好看的品种有哪些?怎么育苗?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芍药好看的品种有哪些?1、玛格丽特公主1960年培养成功的重瓣坚强花梗的额品种,它是5月下旬开花,有着深粉红色的花瓣,长得像大型玫瑰花,有微香,花梗硬,可以支持很多数量的花朵,它的株形高度有1米多,真的艳丽无双了。

2、露丹薇卡这是一个半重瓣的芍药,1941年培养成功的,现在已经是比较经典的老品种了,它的株形矮小而饱满,高度只有90厘米,花期在5月中旬到下旬,粉红色的花朵娇嫩华贵,极为讨喜。

3、波娜妃1988年获芍药协会金奖的品种是波娜妃,它的株形高大,可以长到1米多,玫瑰深粉红色的半重瓣花形,在5月初旬盛开时分外耀眼,群植成片更为壮观。

4、亮眼佳丽1956年培养成功的亮眼佳丽,它的株高约1米多,花朵直径宽达16厘米,花色奇特,是接近巧克力的深红色。

花瓣有光泽,5月初盛开。

5、紫凤羽于1967年育出,花紫色,托桂型,外瓣两轮、质硬形大,内瓣针状、较稀疏,成花率高,花期早;株型特高,茎粗硬,叶大、深绿,生长势强。

是庭院及街道绿化的良好品种,可布置花坛、花境等。

6、胡红传统品种,又称大胡,亦名宝楼台。

株丛低矮,半展开,枝粗节短,叶大型,茂盛,小叶圆,质厚,缺刻少而浅,叶面深绿色,多紫红色晕。

花浅红色,皇冠型,有时呈荷花型或托桂型。

芍药怎么育苗?1、选地选背风,平均日照5-7小时、交通、灌溉、排水方便的地方为育苗地。

2、营养土选用黄壤心土、火绕草皮泥、蜂窝煤灰和磷肥,具体组分为黄壤心土50%,火绕草皮泥35%,蜂窝煤灰12%,磷肥3%,分别打细过筛后混合搅拌平均,装入营养容器内,然后在地上整齐摆放形成杯床,杯床取南北向,床宽1.0-1.2米,四周开好排水沟,步道宽30厘米,沟底一定要平,略向四周倾斜,利于排水。

芍药的常见品种

芍药的常见品种

芍药的常见品种1、芍药按花期的早晚分类如下:•早花类,花期为5月10~18日间,如粉绒莲、墨紫楼等;•中花类,花期为5月18~25日,如赵园粉、莲台等;•晚花类,花期为5月25~30日,如冰青、黄金轮等。

2、芍药按花型及花瓣形状分类如下:—单瓣类:花瓣约为1~3轮,宽大,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共有5~15枚花瓣,雌蕊、雄蕊正常,此类接近野生种,有单瓣型。

如紫玉双、粉绒莲、紫蝶献金等。

—千层类:花瓣多轮,层层排列渐变小,内外花瓣差异较小,雄蕊仅生于雌蕊的周围,不散生于花瓣之间,雌蕊正常或瓣化,全花扁平。

此类花型有:•荷花型——花瓣4轮以上,花瓣宽大,大小差异不明显,具正常雄蕊、雌蕊,如荷花红、乌龙捧盛、大叶粉等;•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自外向内渐小,雄蕊数目渐减,雌蕊通常退化变小,有2~10枚,不稳定,如红云映日、朱砂盘、向阳红等。

•蔷薇型——花瓣极度增多,向外向内变小,雌蕊、雄蕊多消失。

如白渔冰、大富贵、沙白、冠群芳、贵妃出浴等。

—楼子类:有显著的外瓣,通常为1~3轮,雄蕊均有部分瓣化,或渐变成完全花瓣;雌蕊正常或部分瓣化,花型扁平或逐渐高起,有以下几种:•金蕊型——外瓣明显,花药增大,但仍具有花药外形,呈鲜明的金黄色,花丝加粗。

青岛及日本有此类品种。

•托挂型——外瓣明显,雄蕊进一步瓣化,呈细长的花瓣,雌蕊正常。

如巧玲、美菊、砚池漾波等。

•金环型——外瓣明显,雄蕊瓣化仅限于花心部分者,在雄蕊瓣化瓣外围,仍残留一环正常雌蕊。

如雪盖黄沙、赵元粉、紫袍金带等。

•皇冠型——雄蕊多数均瓣化,花心部分高出,在瓣化瓣中,常挟有完全雄蕊及不同瓣化程度的瓣化雄蕊;雌蕊正常或部分瓣化,外瓣明显。

如大红袍、大富贵、西施粉、沙金冠顶、冰青、墨紫楼等。

•绣球型——雄蕊瓣化瓣较宽,长度与外瓣近等长;雌蕊、雄蕊全部瓣化,或在瓣化瓣与外瓣之间仍残留完全雄蕊,或散生于瓣化瓣之间。

如平顶红、山河红、紫绣球、紫雁飞霜、花红重楼等。

—台阁类:全花可区分为上方、下方两花,在两花之间可见到明显着色的雌蕊瓣化瓣或退化的雌蕊,有时也出现完全的雄蕊或退化雄蕊。

药用芍药品种

药用芍药品种

药用芍药品种引言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属于毛茛科芍药属。

芍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用芍药品种,包括川芍、白芍、赤芍等。

川芍川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Rubra Plena’)是芍药的一种品种,也被称为红芍药。

川芍是中国传统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茎具有药用价值。

川芍的主要药用成分是芍药苷,具有活血、止痛、抗炎等作用。

川芍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痛风等疾病。

白芍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Alba Plena’)是芍药的另一种品种,也被称为白芍药。

白芍的根茎和根皮具有药用价值,主要含有芍药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

白芍具有补血、养肝、抗衰老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虚、肝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

赤芍赤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Rubra’)是芍药的品种之一,也被称为红芍药。

赤芍的根茎和根皮具有药用价值,主要成分包括芍药苷、芍药酸等。

赤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病、痔疮出血等症状。

黄芍黄芍(学名:P aeonia lactiflora ‘Flavescens’)是芍药的一种品种,也被称为淡黄芍药。

黄芍的根茎和根皮具有药用价值,主要含有芍药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

黄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病、痛经、跌打损伤等症状。

药用芍药的栽培与采收药用芍药的栽培一般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进行。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较高的温度会影响花蕾的形成和开花。

药用芍药的繁殖一般采用分株或播种的方式。

药用芍药的采收一般在花期结束后进行,此时根茎中的有效成分较为丰富。

采收时应将地上部分剪去,然后挖取根茎和根皮。

采收后的芍药应进行晾晒或烘干,以便于贮存和使用。

药用芍药的药理作用药用芍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 1. 活血化瘀:芍药中的芍药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药用芍药品种

药用芍药品种

药用芍药品种药用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芍药属于毛茛科芍药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肥大,常用于中药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用芍药品种。

1. 赤芍:赤芍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用芍药品种,也是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

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痛经等疾病。

赤芍还可以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 白芍:白芍是另一种常见的药用芍药品种,也是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它具有补血养颜、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贫血等。

白芍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肝脏疾病等。

3. 青芍:青芍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药用芍药品种,但其药用价值同样不可忽视。

青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病、肠胃炎等。

青芍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耳炎等。

4. 黄芍:黄芍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药用芍药品种,其主要区别在于其根部为黄色。

黄芍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创伤、崩漏等。

黄芍还可以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5. 红芍:红芍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药用芍药品种,其主要区别在于其花朵为红色。

红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

红芍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炎症等。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药用芍药品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品种的药用芍药。

每一种药用芍药都有其特殊的功效和适应症,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在使用药用芍药时,应该遵循医嘱,避免滥用和误用。

同时,应该注意保护野生芍药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药用芍药,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云南芍药品种

云南芍药品种

云南芍药品种
云南是芍药的主要产区之一,具有很多优秀的芍药品种。

以下是一些云南的知名芍药品种:
1. 云南红芍药:云南红芍药是云南的特色芍药品种,花型美丽,色彩鲜艳,被誉为云南芍药的代表品种。

2. 红白芍药:这是云南芍药的另一种常见品种,花朵分为红色和白色两种,花瓣褶皱丰满,十分美丽。

3. 云南双色芍药:云南也有一些双色芍药品种,花瓣上呈现出不同颜色的花纹,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4. 云南金边芍药:这是一种具有金边花瓣的芍药品种,花瓣边缘带有金黄色,非常漂亮。

5. 云南高山芍药:云南的一些高山地区还有一些野生芍药品种,花朵较小,但也有独特的魅力。

以上只是云南芍药品种的一部分,云南拥有丰富的芍药资源,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品种,每年春季花期,云南的花田成为游客们观赏芍药的热门景点。

四个芍药新品种获国际登录

四个芍药新品种获国际登录

四个芍药新品种获国际登录四个芍药新品种获国际登录近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于晓南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历时8年培育的4个芍药新品种,在美国牡丹芍药协会获得国际登录认证证书。

据课题组朱炜介绍,自2009年以来,课题组先后从美国、荷兰等国家收集了60多个优良芍药品种,并开展引种试验、资源评价、杂交育种等一系列研发工作。

其中在开展分子辅助育种研究的同时,通过定向杂交育种方式获得300多个开花单株。

首次申请并获得国际登录的4个芍药新品种均为北京地区5月份开花的中花品种。

朱炜告诉记者,我国芍药品种大多茎干较细,容易垂头甚至倒伏,而这4个新品种茎秆强壮,直立性良好,不用借助其他物体来支撑。

其中,‘晓芙蓉品种为半重瓣型花型,花色粉白色,单茎单花,具有清香,花径13.5厘米,分株苗三年生,植株冠幅60厘米,该品种因瓶插期较短而不宜作为切花栽培,仅供庭院观赏栽培。

其余3个品种为托桂型的‘粉面狮子头、重瓣型的富贵抱金’和香妃紫,不仅适宜庭院观赏,还可作切花生产。

富贵抱金’花色紫红色,花径13厘米,单茎着花2至3朵,具有清香,株高90厘米,冠幅83厘米,其色彩组合彰显了国人对于紫色的偏爱;粉面狮子头花色为明亮的紫红-粉红色,花径12.5厘米,平均单茎着花3朵,具香味,株高75厘米,冠幅65厘米,该品种花朵内轮由雄蕊瓣化而来的粉红色花瓣犹如狮子的粉色面孔,外轮紫红色花瓣像狮子的毛,花朵盛开时犹如一群粉色的狮子在花园中嬉戏游玩;香妃紫花径12.5厘米,单茎着花1至2朵,具有浓烈的香味,株高为90厘米,冠幅70厘米,该品种天然的皇冠花型充分展示了王妃气质,缠绵的醉人馨香不输兰桂。

据悉,目前在美国牡丹芍药协会登录的芍药品种已超过5000个,占芍药属登录品种的75%以上。

为培育茎秆粗壮、直立性更佳、花色丰富,且适宜做切花的芍药新品种,该课题组通过从国外引种优良的杂种芍药品种与我国芍药品种进行远缘杂交,获得一批杂种芍药后代。

朱炜表示,不久之后还将选育更优秀的杂种芍药品种,丰富我国的芍药种质资源和花卉市场上的芍药切花品种。

药用芍药品种

药用芍药品种

药用芍药品种
(原创版)
目录
1.药用芍药的定义和分类
2.药用芍药的种植和生长环境
3.药用芍药的药效和临床应用
4.药用芍药的发展前景
正文
【药用芍药的定义和分类】
芍药,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属于毛茛科芍药属。

它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芍药因其根茎形似猪肝,故有“猪肝芍”之称,又因其花美丽,被称为“花中皇后”。

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芍药可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其中白芍以根入药,赤芍以根皮入药。

【药用芍药的种植和生长环境】
芍药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怕寒、怕旱。

在我国,芍药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

种植芍药需要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土壤,并且要避免连作。

芍药的种植方法有播种、分株、插条等,其中以播种最为常用。

【药用芍药的药效和临床应用】
芍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舒肝解郁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白芍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胁痛、头痛等症状,赤芍则主要用于治疗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芍药苷、芍药内酯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药用芍药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芍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芍药还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园林景观植物进行种植。

因此,芍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观赏和药用—白芍(芍药)栽培技术简介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

观赏和药用—白芍(芍药)栽培技术简介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

观赏和药用—白芍(芍药)栽培技术简介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白芍为大宗药材品种,为毛茛科植物,味苦、酸,微寒,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年需求量大约在1万吨。

一、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

前作以玉米、小麦、豆类、甘薯等作物较好。

栽前要求精耕细作,耕深25-3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耙平,做成1.3米的高畦。

如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的地块,畦宽可1米左右,畦间的沟宽40厘米、深20厘米以上。

砂质壤土中的现有幼龄树林、果园、荒山、坡地、田间地头、道路两旁都可栽培,特别是道路两侧空地和大小的旅游景点、山庄、农庄等,栽植白芍后,花开五颜六色,芳香四溢,甚是迷人,既起到较好的美化环境作用,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真是一举两得。

二、种植技术1、筛选品种:近几年,山东菏泽主产区的药农,根据白芍的生长特性和用途需要,把芍药筛选出两大系列品系。

(1)药用品种,其产量高、质量较好,主要品种有“国旗无双”、“花五重”、“向阳红”等;(2)观赏品种,花大、颜色全、花期时间长,主要品种有“大富贵”、“红艳争光”、“千层芍”等品种。

2、种芽处理:白芍一般选择芽头作为繁殖材料,将芍药的芽头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2-3个,芽肉厚度2厘米以上,芽头******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时贮藏。

选阴凉高燥通风处,于地上铺湿润细砂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砂土贮藏。

或挖坑贮藏,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霉烂。

3、栽培时间:华北地区最适宜的栽种时间为9-10月种植,南部和温度较高的地区可封冻前种植,过晚芍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

4、栽种方法:首先把白芍芽头大小分开,分别栽植,以出苗整齐,便于管理。

大田栽培,行株距50×30厘米,每亩栽4000-4500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用芍药栽培品种中药资源中约有85%来源于植物,其中约有200多种植物类常用中药已有栽培。

一些中药材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后出现了品种分化,如菊花、木瓜口1。

品种是为一专门目的而选择、具有一致而稳定的明显区别特征,而且采用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区别特征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分类单位[416。

当前,栽培品种在农业、林业及园艺学中已有长足的发展。

在中药材中,栽培品种的研究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例如,相继选育出辛夷、桔梗的新栽培变种。

但是,目前栽培品种的研究与命名在中药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 cum chuanxiong Hort.,按照新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它的学名应该是Ligusticum sinense' Chuanxiong’。

很多优良的中药材栽培品种缺乏系统整理,还不为人所知。

如地道药材宣木瓜有3个农家品种,其中药木瓜已经濒危口1。

因此。

加强中药材栽培品种的调查与整理,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其种质,促进品种品质评价,而且还将有效促进优良品种的保护。

芍药Paeonia lactif lom Pall.既是观赏的著名花卉,根又是常用中药。

作为花卉,芍药已经选育了很多品种。

在药用方面,芍药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医临床分为赤芍与白芍。

其中白芍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m Pall.根,经去皮水煮而成,赤芍来源于芍药P. lactiflom 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 Lynch 的根,直接晒干。

通常认为白芍来源于栽培品,野生品作赤芍。

药用芍药至少自宋代就已有栽培,历代本草认为芍药以“单瓣红花’为佳,认为观赏芍药的药用质量较差。

目前药用芍药主要栽培于安徽毫州、浙江磐安、四川中江和山东菏泽,药材分别习称毫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和菏泽白芍。

所有这些药用种质,均在各产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并有相应的品种分化。

地道药材杭白芍的种质已经濒危¨”,因此有必要对药用芍药的栽培种质进行调查与研究,可以为进一步评价白芍品种的品质以及保护日渐濒危的优良种质奠定基础。

笔者于2009年9月调查了安徽亳州和山东菏泽,2010年5月调查了四川中江和浙江磐安,2011年5月查阅了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东北植物标本馆芍药标本,对吉林省四平市的野生和栽培赤芍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笔者报道了我国药用芍药的6个栽培品种。

1芍药栽培品种1.1 毫州芍药Paeonia lactif lom'Bozhoush--aoyao' cv. nov 多年生草本。

茎高50- 75 cm。

茎绿色,微红。

茎生叶下部为二回三出复叶。

上部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 1 2cm,宽1.5- 5.0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白色骨质小齿。

花1~2朵,生茎顶或叶腋;萼片3~4枚,宽卵形或尾部呈披针形:花瓣9- 13枚。

倒卵形,长3.0- 7.5 cm,宽2~4cm,红色(图1A);雄蕊多数,花丝黄色。

长0.9- 1.5 cm,花药长3~4mm;花盘浅杯状,肉质,粉红色,高1 mm左右;心皮4~5,高0.8-1 cm,无毛或内侧有少许柔毛f图1B)。

瞢荚果圆锥形,顶端具喙,无毛,胚珠不育。

本栽培品种为毫白芍的来源,在亳州市十八里镇、十九里镇境内大量种植。

合肥市安徽中医学院药圃引自亳州1,2010-05- 04,查良平,王德群,彭华胜clpA 072(存于安徽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标本室。

hol otypus,ACM)。

本栽培品种与红花杭芍药(‘H ong huahtmg-shaoyao’)相近,但红花杭芍药心皮密被柔毛,与本栽培品种区别明显。

1.2 菏泽芍药Paeonia lactif lom‘H ezeshaoyao'CV.nOV 多年生草本。

茎高30- 60 cm,茎基绿色微显红色。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或椭圆形,长5- 12 c m,宽1.0- 4.5 cm,先端渐尖,边缘密生白色骨质小齿。

花1~2朵,生茎顶;萼片4~5枚,披针形或宽卵形;花瓣9- 13枚,倒卵形。

长2~5 cm。

宽1~3cm,红色(图2A);雄蕊多数,花丝黄色;花盘浅杯状,粉红色,高1 mm;心皮3~5,高0.8- 1.0cm,密被白色柔毛f 图2B)。

瞢荚果圆锥形,具喙,密被白色柔毛。

种子类圆球形(图2C),黑色,直径0.6~1.0cm。

本栽培品种为菏泽的传统药用芍药的来源,在菏泽市黄埕镇和小留镇内大量种植。

山东:菏泽市黄埕镇和小留镇,海拔50 m。

2009-04-25,彭华胜clpB005( holotypus,ACM)。

合肥市安徽中医学院药圃(引自菏泽),201口05- 07,查良平clpA 070。

本栽培品种与红花杭芍药(‘H ong huahmlg-shaoyao’)相近,但红花杭芍药种子数量很少且心皮高0.8- 1.7cm.与本栽培品种区别明显。

1.3 白花川芍药Paeonia lactif lom'Baihua-chuanshaoy ao' c v.IIOV 多年生草本。

茎高40~70 cm,茎基绿色微泛红。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或单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6 cm,宽2~5Cm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白色骨质小齿。

花3~4朵。

顶生茎顶;萼片4~5枚,宽卵形;花蕾椭圆形,花瓣多数,倒卵形,最外层花瓣长2- 4.5cm,宽1.5- 3.0cm,白色(图3A);雄蕊全部瓣化,白色或淡黄色;花盘浅杯状,粉红色,高1 mm;心皮2~4。

高0.8~1.0cm,密被白色柔毛f图3B)。

瞢荚果圆锥形,具喙。

密被白色柔毛。

胚珠不育。

本栽培品种为川白芍的来源之一,在中江县集风镇、石泉镇境内大量种植。

四川:中江集凤镇、石垭镇。

海拔750 m,2010-0429,查良平、杨俊、胡海波c lp090( holotypus,ACM)。

本栽培品种与红花川芍药(‘Honghuachua,shaoyao’)相近,但红花川芍药花为红色且心皮无毛,与本栽培品种区别明显。

1.4 红花川芍药Paeonia lactif lor。

‘H onghua-chuanshaoyao' cv.IIOV 多年生草本。

茎高40~100 cm,茎绿色,略带红色。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或椭圆形,长4- 15 cm,宽1~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白色骨质小齿。

花1-2朵。

顶生茎顶;萼片3-5枚,宽卵形或披针形;花蕾扁圆形,花瓣多数,倒卵形,最外层花瓣长2--5 cm,宽1.5- 3.5cm,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全部瓣化,红色或粉红色(图4A);花盘浅杯状,粉红色,高1 mm;心皮2-4,高0.8- 1.0mm,无毛f图4 B)。

瞢荚果圆锥形。

顶端具喙,无毛。

胚珠不育。

本栽培品种为川白芍的来源之一,中江县集凤镇、石泉镇境内大量种植。

四川:中江集凤镇、石垭镇海拔750 m,20190429。

查良平、杨俊、胡海波clp03 7( holot ypus,ACM)。

本栽培品种与白花川芍药f' Baihuachuan-shao yao'1相近,但白花川芍药花为白色,且心皮密被白色柔毛。

与本栽培品种区别明显。

1.5 白花杭芍药Paeonia lactif lorn'Baihuahang-shao yao' c v.nov多年生草本。

茎高40- 70 cm。

茎绿色,略泛红。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或单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 15cm。

宽1.5- 6.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白色骨质小齿。

植株顶生或腋生,最多可达50余朵花;萼片4-5枚,披针形或宽卵形;花瓣9- 12枚,倒卵形,长2--5 cm,宽1~3 cm。

白色(图5A);雄蕊多数,花丝花药为黄色;花盘浅杯状,肉质,粉红色,高1-2 mm;心皮3~5,高0.8-1.0 cm,密被白色柔毛f图5B)。

瞢荚果圆锥形。

顶端具喙,有毛。

胚珠正常发育,种子数量很多,种子类圆球形,黑色,直径0.8- 1.4em。

本栽培品种为杭白芍的来源之一,在新渥镇仅见少量栽培。

浙江:磐安新渥镇,海拔300 m。

2010-05-04。

查良平、杨俊、胡海波clpA027(holotypus,ACM)。

本栽培品种与红花杭芍药(‘H onghuahang-shaoyao’)相近,但红花杭芍药花为红色,与本栽培品种区别明显。

1.6 红花杭芍药Paeonia lactif lor“‘H onghuah-angshaoy ao ' cv.YIOV 多年生草本。

茎高30- 60am,茎绿色,微泛红。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

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或椭圆形。

长3- 13cm,宽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白色骨质小齿。

植株顶生1-2朵花;萼片4-5枚,披针形或宽卵形;花瓣8 - 12枚。

倒卵形。

长3.0~5.5cm,宽1-3cm,红色(图6A);雄蕊多数,花丝花药为黄色;花盘浅杯状,肉质,粉红色,高1~2mm;心皮3 ~5,高0.8- 1.7 em,密被白色柔毛(图6B)。

瞢荚果圆锥形,顶端具喙,有毛。

胚珠正常发育,种子数量很少。

本栽培品种为杭白芍的来源之一,在新渥镇仅见少量栽培。

1.7药用芍药栽培品种检索表1.胚珠正常发育。

浙江:磐安新渥镇,海拔300 m。

2010-05-04。

查良平、杨俊、胡海波clpA 056(holo ty pus,ACM)。

本栽培品种与白花杭芍药(‘B aihu ahang-shaoyao’)相近,但白花杭芍药花为白色且植株顶生或腋生最多可达50余朵花。

与本栽培品种区别明显。

2.花白色…………….白花杭芍药‘Baih uah an gsh ao yao'2.花红色。

3.心皮高0.8- 1.7 cm;种子数量很少………….红花杭芍药‘H onghuahangshao yao'3.心皮高0.8~1 cm;种子数量很多………菏泽芍药‘H ezesh ao yao1.胚珠不育或仅少量发育。

4.雄蕊全部瓣化。

5.心皮无毛,花红色……………红花川芍药‘H onghuachuans hao yao'5.心皮密生白色柔毛,花白色……………白花川芍药‘Ba ihuachuanshao yao'4.雄蕊无瓣化,心皮内侧少许柔毛…………毫州芍药‘Bo zh oush ao yao'2讨论对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东北植物标本馆近200份野生芍药标本研究后,发现绝大多数野生芍药的心皮无毛,单瓣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