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doc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概述:目前,从调查数据来看,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依然位居高位。
猪场一旦感染该病,损失会非常严重,现在依然是值得高度重视。
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属于高发季节,且不同的猪都会有被感染的可能,患猪症状各都不同,若在早期没得到及时治疗,会引发死亡,给猪场造成严重的亏损。
所以,治疗猪伪狂犬病是每个猪场都必须掌握的。
那么,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今天在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整体治疗法1.稀释干扰素,按1ml/头进行肌肉注射。
2.然后,用抗病毒多肽药物,按2ml/头。
3.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按生猪体重12ml/kg,肌肉注射。
4.用头孢噻呋钠3mg/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3-4天。
猪伪狂犬病的对症疗法针对有不同症状的病猪,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对高热不退的病猪,可使用安乃近、氨苄西林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3-5天。
或肌注氨苄青霉素0.5g,并配合复方氨基比林2mL,1次/天,连用2~3天。
2.对严重气喘的病猪,可使用麻黄素等平喘药物进行治疗;3.对育肥猪可先喂服特效消炎药进行消炎,祛除肺部炎症,减缓咳嗽喘气症状,防止继发感染,配合保健用药,增强抵抗能力。
4.对断奶仔猪,可经腹腔注射抗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和猪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猪伪狂犬病中药治疗方法处方1:延胡索15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天冬10克,麦冬丨0克,花粉10克,黄柏10克,黄等10克,玄参10克,芍药10克,金银花15克,知母15克,贝母10克,前胡10克,甘草10克。
处方2:菊花15克,天麻25克,法夏15克,钩藤30克,杭菊15克,南星25克,竹黄10克,僵蚕15克,黄连35克,广陈皮10克,防风15克,焦梔子15克,枳壳15克,木香15克,茯苓15克,胆草15克。
处方3:白芷15克,细辛10克,石菖蒲15克,南星15克,竹黄10克,僵蚕15克,大黄10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广木香15克,法夏15克,全虫15克,防风15克,秦艽15克。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详解某猪场猪伪狂犬的病例治疗过程及其预防措施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
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现兽医师根据其临床病例和查阅诸多资料后整理出以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 临床诊断要点: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
主要引起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母猪流产。
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
病猪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
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
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2. 剖检病变: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脑膜出血;肾脏点状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
注意和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扁桃体大面积的出血坏死。
3 治疗与预防:根据新联大实施的猪场伪狂犬净化系统方案,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开出以下治疗和预防方案:(1) 2000斤饲料添加:倍能佳或食达旺 1袋氟奇康泰 2袋替妙 6袋连用7天清热散 1袋<联毒克 3袋如果采食量下降请酌情添加,如有病毒感染请添加> (2) 使用疫苗对伪狂犬病进行防控:免疫接种:●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
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猪伪狂犬病4个阶段的临床特征和伪狂犬表现的3大症状

猪伪狂犬病4个阶段的临床特征和伪狂犬表现的3大症状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
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
囊膜表面有长约8~10nm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
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
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哺乳仔猪最为敏感,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过72h,死亡率,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拉稀、发抖、运动不协调、流涎、颈部肌肉僵硬、四肢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
育肥猪则大多数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一般不发生死亡,耐过后呈长朗隐性感染带毒或排毒。
成年猪常不呈现可见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体温升高,一般不发生死亡。
母猪妊娠初期,可在感染后的20天左右发生流产,在妊娠后期,经常发生死胎和木乃伊,或者产出弱胎和死胎。
猪伪狂犬病表现有三大症状:(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产死胎为主。
(2)伪狂犬病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的仔猪第1天还很好,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亡。
死亡初生仔猪的日龄已观察到19日龄。
发病仔猪表现出高热、食欲废绝、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流涎、呕吐、拉稀、抑郁震颤,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一旦发病,1~2天内死亡。
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
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
(3)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猪伪狂犬病是猪隐孢子菌性脑膜脑炎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病原性脑炎,由隐孢子菌属的隐孢子菌引起,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受感染肉或血液经口进入。
猪伪狂犬病对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说。
一、临床症状诊断1. 急性感染期症状明显猪伪狂犬病的感染期虽短,但症状明显,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抽搐、角弓反张等。
2. 神经系统症状患病猪的神经系统症状是该病的特征之一,猪伪狂犬病患猪会出现头抽筋、头部不停地晃动、耳朵抽动、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不安、步态不稳、不能站立、抽搐、脑脊液白蛋白高。
3. 病理改变患猪的脑部组织明显肿胀,部分大脑发现灰白质分界不清、些许出现点状出血。
脑的脊髓膜肿胀,浸润并压迫中枢神经,同时在脑脊液中可找到病原菌。
这样的病理改变与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是一致的。
4.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测:脑脊液分析显示出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含量增加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
二、防治:1. 猪伪狂犬病暴发后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现猪伪狂犬病的暴发,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处理,防止该病向更多的猪传播。
同时对已经感染的猪进行适当处理,保持他们的生存环境清洁卫生,降低感染率,控制传播。
立即对附近的其他猪进行检疫和隔离。
2. 猪伪狂犬病的疫苗防治在猪场常规性的使用猪伪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产单元在规定时间内为已经接种了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猪进行复苗,增加猪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力,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3. 强化防疫措施通过加强检疫和隔离工作,提高猪场内环境的清洁卫生水平,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对患病猪的隔离和治疗防控,提高猪的免疫力。
4.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人员防护设施的建设,提醒人员在接触猪时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同时对患病人员及时进行治疗。
总结:针对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猪场管理者和兽医需重视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加强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检疫和疫苗注射,并提高个人的卫生意识,减少病毒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名词解释

猪伪狂犬病名词解释
猪伪狂犬病,又称猪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动物的
传染病。
病原体是猪狂犬病病毒,属于狂犬病病毒科。
猪伪狂犬病
通常通过受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传播,主要通过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
播给其他动物或人类。
病毒进入受感染动物体内后,会侵入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最终引发神经系统症状,如狂犬病
一样。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兴奋、狂吠、咬人、进食
障碍等症状。
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危及生命。
预防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和控制动物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可有效
降低动物感染病毒的风险。
此外,加强对受感染动物的隔离和治疗,控制病源的传播也是预防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对养殖场卫生的管理,定期消毒和清洁动
物圈舍,控制野生动物的侵入,也可以有效降低猪伪狂犬病的传播
风险。
此外,对于可能接触受感染动物的人员,如兽医、农民等,
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猪伪狂犬病的认识,避免接触受感染动物,做好个人防护,以降低感染风险。
总的来说,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动物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控制动物传播、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
等多种手段,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保障人畜健康。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诊断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诊断1.症状猪的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仔猪发病初期,体温高达41℃-41.5℃,减食,有时呕吐,也有些气喘,部分猪只患有痒感,靠在墙上或在食槽边擦痒,四肢、颈部、尾根、及坐骨结节处被毛脱落,出现污红色的创面。
检查口腔,可见有些病猪的唇、齿龈有溃疡。
所有的病猪,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
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主。
常可见全身颤抖,奔跑前冲、撞墙或攀登圈门,视力不明,四肢开张,常向一侧转圈。
有间歇性抽搐。
发作时颈后仰,四肢抽搐。
每次持续1-10分钟,最长达30分钟。
此时,鼻流出大量黏液,眼睑水肿,背部凹陷,身躯软弱无力。
四肢作游泳状划动,不久四肢麻痹,出现两肢开张或交叉,任人摆布,完全不能站立。
当病猪出现声带麻痹,任何强刺激只能引起它的肌肉颤抖反射而叫不出声,则已接近死亡。
还发现有很多病猪发出鼾声,呈腹式呼吸,4个月以上的猪发病症状轻,类似流行感冒。
如鼻涕、咳嗽、呼吸迫促等。
时有呕吐或腹泻,也有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的的。
大猪一般呈隐性感染,症状为微热、倦怠、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数日即恢复正常。
很少见到神经症状。
怀孕母猪于受胎后40天以上感染时,常有流产、死胎及延迟分娩等现象。
怀孕后期感染的,则产出木乃伊胎,也有活产胎儿,但胎儿常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
母猪于流产、死产前后,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2.诊断本病常发于鼠类较多和猖撅活动的猪场,可引起各种家畜发病,小猪神经症状明显,大猪症状似同流行性感冒,怀孕母猪有流产和木乃伊胎,据以上情况,能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应送有关单位实验室检查。
诊断本病时,需与狂犬病等加以区别。
由于本病能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和木乃伊胎,还需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初,公猪睾丸肿大,小猪发病死亡率低)等病相区别。
(1)可作小动物实验:取病猪的脾和脑少许,混合一起磨碎,用生理盐水作1:10的稀释(青链霉素以每毫升1000单位加入其内)取混悬液2毫升皮下注射家兔,若病料内含伪狂犬病毒,经过2-3天,接种部位会呈现奇痒,有抓伤痕。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猪伪狂犬病什么症状怎么治?

猪伪狂犬病的病理过程及其防治畜牧堂张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病(PPV)是由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
在猪群中该病毒能够通过妊娠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垂直传播,还能够通过猪只之间互相接吻以及蚊蝇叮咬而水平传播,属于乙型传播疫病。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感染后首先在鼻咽部、扁桃体中增殖,再经神经侵袭脑、脊髓的同时,也可由鼻腔粘膜经呼吸道侵入肺泡。
这是临床初生仔猪无其他明显症状,但若发生抽搐后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临床表现感染早期体重25kg以上的商品猪,病毒侵袭导致猪的肝脏的胆汁分泌机能亢进,突然增多的大量胆汁刺激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部,病猪表现胃肠痉挛和粪便发黑,阵发性腹痛,频频排粪,采食量下降;体温39-41℃。
进入4-10天的感染中期,由于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的持续痉挛,幽门突红肿,溃疡,形成胆汁排泄障碍和向胃部的逆流;同时,由于持续增值的病毒对外周淋巴的侵袭引起的全身发热,水排泄的增强,继发胆汁粘稠,胆囊内壁充血、出血和胆囊壁增厚等炎症变化。
与此同时,大量胆汁进入胃部,打破胃内容物的酸碱平衡,使pH值上升,直接引发病猪发生呕吐。
pH值偏高的胃液长时间的浸润,一方面使得胃神经反射机能麻痹,呕吐很快停止,病猪出现采食量下降,这是饲养密度过大或观察不及时,个体发病后不易被发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贴近胃壁的高pH值胃液直接损伤胃底粘膜,引起胃底充血、出血和穿孔、胃痛,形成病猪有食欲,但采食量下降或呈间断性采食(即添加饲料时猪反映明显,但采食数口后停顿下来,稍后继续采食,并再次发生采食停顿)、粪便发黑的现象。
到了10-15天(部分单一性病例可达20天)的感染中后期,由于胃底损伤严重,病猪采食量下降至正常采食量的1/5-1/8,甚至拒绝采食。
此时由于胃痛,多数患猪发生明显的卧姿改变。
即:从右侧卧变为腹卧。
夏秋高温季节,病猪两前肢前伸,呈典型的“犬伏状”;冬春寒冷季节,则表现四肢蜷曲的“犬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