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合集下载

集约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净化措施

集约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净化措施

集约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净化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养殖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在养猪业中,猪伪狂犬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猪场的养殖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做好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净化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猪场的生产和猪的健康。

以下将就集约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净化措施进行一些介绍。

一、猪伪狂犬病的诊断1. 症状表现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异常、进食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肌肉颤抖等。

疫情初期,猪只出现痉挛、惊厥及发狂症状,最后因呼吸骤停而死亡。

2. 实验室检测对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

可以通过采集患病猪只的脑组织样本,并送至专业的实验室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或病毒核酸检测,以确诊是否感染了伪狂犬病病毒。

1. 疫情监控在集约化种猪场中,猪伪狂犬病的疫情监控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建立健全的猪只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并且及时报告发现的异常情况。

同时要做好疫情信息的报送和共享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猪伪狂犬病的疫情。

2. 防疫措施在集约化种猪场中,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猪只在出生后及时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加强猪只的免疫力。

其次要严格控制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并加强饲料、饮水、猪圈等的消毒工作,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3. 人员培训集约化种猪场的工作人员要接受相关的疫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猪伪狂犬病的识别能力和防控意识。

同时要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交叉传播。

4. 无害化处理在确诊了猪伪狂犬病疫情后,要及时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和淘汰,对病死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要对猪场的生活污水、粪便、废弃物等进行规范的处理,防止病毒的传播和侵害。

集约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净化工作需要全面而系统的进行,既要注重疾病的监测和诊断,又要重视猪场的防疫措施和应急处理。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doc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doc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概述:目前,从调查数据来看,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依然位居高位。

猪场一旦感染该病,损失会非常严重,现在依然是值得高度重视。

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属于高发季节,且不同的猪都会有被感染的可能,患猪症状各都不同,若在早期没得到及时治疗,会引发死亡,给猪场造成严重的亏损。

所以,治疗猪伪狂犬病是每个猪场都必须掌握的。

那么,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今天在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整体治疗法1.稀释干扰素,按1ml/头进行肌肉注射。

2.然后,用抗病毒多肽药物,按2ml/头。

3.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按生猪体重12ml/kg,肌肉注射。

4.用头孢噻呋钠3mg/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3-4天。

猪伪狂犬病的对症疗法针对有不同症状的病猪,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对高热不退的病猪,可使用安乃近、氨苄西林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3-5天。

或肌注氨苄青霉素0.5g,并配合复方氨基比林2mL,1次/天,连用2~3天。

2.对严重气喘的病猪,可使用麻黄素等平喘药物进行治疗;3.对育肥猪可先喂服特效消炎药进行消炎,祛除肺部炎症,减缓咳嗽喘气症状,防止继发感染,配合保健用药,增强抵抗能力。

4.对断奶仔猪,可经腹腔注射抗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和猪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猪伪狂犬病中药治疗方法处方1:延胡索15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天冬10克,麦冬丨0克,花粉10克,黄柏10克,黄等10克,玄参10克,芍药10克,金银花15克,知母15克,贝母10克,前胡10克,甘草10克。

处方2:菊花15克,天麻25克,法夏15克,钩藤30克,杭菊15克,南星25克,竹黄10克,僵蚕15克,黄连35克,广陈皮10克,防风15克,焦梔子15克,枳壳15克,木香15克,茯苓15克,胆草15克。

处方3:白芷15克,细辛10克,石菖蒲15克,南星15克,竹黄10克,僵蚕15克,大黄10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广木香15克,法夏15克,全虫15克,防风15克,秦艽15克。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伪狂犬病病毒在病原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是一种以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和产仔旺季多发,往往是分娩高峰的母猪舍首先发病,窝发病率可达100%。

发病猪主要在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最早日龄是4日龄,发病率98%,死亡率85%。

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可下降,成年猪轻微发病,但极少死亡。

母猪多呈一过性或亚临床感染,很少死亡。

一、流行病学 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对其危害大。

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

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100%。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1、传染源: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除,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一年。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和配料等发生感染。

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可经胎盘侵害胎儿,泌乳母猪感染本病的1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天,此时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

3、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一般3~5天。

二、临床症状 1、发病仔猪最初眼眶发红,闭目昏睡,接着体温升高到41℃~41.5℃,精神沉郁,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内容物为黄色,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

最常见的是间歇性抽搐、癫痫发作、角弓反张、盲目行走或转圈、呆立不动。

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几乎100%死亡,发病仔猪耐过后往往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

伪狂犬患猪神经症状两肢张开 2、20日龄以上的仔猪到断奶后小猪症状轻微,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短促,被毛凌乱,不食或食欲减少,耳尖发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

3、4月龄左右的猪,发病后只有轻微症状,有数日的轻热、呼吸困难、流鼻汁、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呈“犬坐”姿势,有时呕吐和腹泻。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猪伪狂犬病是猪隐孢子菌性脑膜脑炎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病原性脑炎,由隐孢子菌属的隐孢子菌引起,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受感染肉或血液经口进入。

猪伪狂犬病对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说。

一、临床症状诊断1. 急性感染期症状明显猪伪狂犬病的感染期虽短,但症状明显,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抽搐、角弓反张等。

2. 神经系统症状患病猪的神经系统症状是该病的特征之一,猪伪狂犬病患猪会出现头抽筋、头部不停地晃动、耳朵抽动、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不安、步态不稳、不能站立、抽搐、脑脊液白蛋白高。

3. 病理改变患猪的脑部组织明显肿胀,部分大脑发现灰白质分界不清、些许出现点状出血。

脑的脊髓膜肿胀,浸润并压迫中枢神经,同时在脑脊液中可找到病原菌。

这样的病理改变与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是一致的。

4.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测:脑脊液分析显示出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含量增加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

二、防治:1. 猪伪狂犬病暴发后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现猪伪狂犬病的暴发,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处理,防止该病向更多的猪传播。

同时对已经感染的猪进行适当处理,保持他们的生存环境清洁卫生,降低感染率,控制传播。

立即对附近的其他猪进行检疫和隔离。

2. 猪伪狂犬病的疫苗防治在猪场常规性的使用猪伪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产单元在规定时间内为已经接种了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猪进行复苗,增加猪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力,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3. 强化防疫措施通过加强检疫和隔离工作,提高猪场内环境的清洁卫生水平,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对患病猪的隔离和治疗防控,提高猪的免疫力。

4.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人员防护设施的建设,提醒人员在接触猪时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同时对患病人员及时进行治疗。

总结:针对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猪场管理者和兽医需重视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加强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检疫和疫苗注射,并提高个人的卫生意识,减少病毒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段时 间 ,进 行 血清 检测 ,并 做好 免疫 工作 。
提 高饲 养 管理 水 平 ,严 格搞 好 环 境 卫 生 和消 毒
工作 ,杜绝 病 菌传 人 猪 场 ,同时 加 强灭 鼠工作 。 因为
老 鼠是重要 的传染 源
外 来 病毒 人侵 。
做好 抗 体水 平 监
: ,
对抗 体 水 平低 的猪 只
某 猪 场 饲 养 母 猪 20多头 ,2009~2010年 分 别 从 外 地 购 进种 公 、母 猪 3批 ,2010年 7月发 现 多 窝 哺乳 仔 猪 出现 震 颤 ,不 能 吮 乳 ,继 而 卧 地 不 起 ,四肢 作 游 泳 状 ,2~3天 内死 亡 ,15日龄 内 的 仔 猪 全 部 发 病 ,随 后全 部死 亡 ,死 亡率 达 100%。 15日龄 以上 的仔 猪也 发病 ,死 亡 率 为 60%左 右 ,有 4头母 猪 流 产 ,占分 娩 数 的 22% ,死 胎 、木乃 伊 胎 、弱仔 明 显增 长 多 ,当 时 曾 用 多种抗 生 素治 疗 均无 效果 ,经 济损 失严 重 。
兽 医 临 床
猪 伪 狂 犬 病 的 诊 断 及 防 治 措 施
张 娟 玉 (江 苏省 滨海 县 陈涛 乡多种 经 营服务 中心 224562)
猪 伪 狂犬 病 是 严 重 危 害养 猪 业 健 康 发 展 的 主要 疫 病之 一 。随着 养猪 业 的快 速发展 和 流通 频 繁 ,本病 已成为 生猪 常 见 的传染 病 。近年 来 ,我 乡先后 有 3个 猪 场感 染 猪 伪 狂犬 病 ,现 将 有关 该病 的 流行 发 病 及 防 治情 况论 述 如下 。 1发 病情况
怀孕 母 猪 流产 、木 乃伊 胎 、死 胎 、产弱 仔 。母 猪 流 产前 后 ,大 多无 明显 的 临 床症 状 ,有 的仅 有 一 过 性 发 热 ,且 无 论是 头 胎母 猪 还是 经 产母 猪都 可 能发 病 。 3病 理变化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

疗2023-11-08contents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预防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和讨论•结论和建议目录0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为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的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直径100~150nm,有囊膜和核衣壳。

病原学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加热100℃5分钟可灭活。

抵抗力伪狂犬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约143kb,编码至少11种病毒蛋白。

基因组流行病学患病猪、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流行特点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唾液、鼻分泌物、尿液等。

猪、牛、羊等家畜和野生动物均易感,但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动物易感性有所差异。

伪狂犬病在猪群中呈地方流行性,常与猪瘟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复杂,死亡率升高。

02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母猪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初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肌肉震颤、呜叫、呕吐、口吐白沫、倒地抽搐等,病死猪的脑部可见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和坏死。

病猪出现寒战、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有眼眵,鼻孔流出黏性分泌物,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流涎,呕吐,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肌肉震颤、倒地抽搐等,并伴有呕吐、腹泻、流涎等症状。

临床症状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临床诊断采集病猪的血液、脑组织等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实验室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猪瘟、猪脑炎等。

鉴别诊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

防治措施诊断方法03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预防是控制伪狂犬病的关键,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免疫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

预防控制及时治疗针对性治疗对于已经感染伪狂犬病的猪只,应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根据病猪的症状和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毒可以在猪、狗、猫、狐狸等动物身上发现。

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高且传染性强,会对养猪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疫病的诊断1、症状: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泼泻、四肢无力、痉挛、抽搐、猪的行为异常等。

在发病早期,猪会有烦躁不安、畏光、畏声、易激动等表现。

疾病进展后,猪体温会急剧升高,伴随着肌肉痉挛和抽搐,最终导致死亡。

2、病理学:猪伪狂犬病常伴有多种病理改变,其中脑部损害是最为显著的。

病变表现为脑部充血、水肿、出血和神经细胞空泡变。

3、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猪脑组织,采用病毒拓扑实验、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技术可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伪狂犬病病毒。

1、加强监测:在猪场、贩猪市场等密闭场所中,应加强对猪的监测和检测,对发现可能患有猪伪狂犬病的猪,要及时隔离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2、疫苗预防:针对猪伪狂犬病,已经开发出多种疫苗。

给猪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疫苗的使用应遵循疫苗手册的规定,定期检查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及时补强疫苗。

3、管理控制:严格落实猪舍卫生和消毒制度,避免疫源扩散。

加强对进入猪场、贩猪市场等人员的管理,保证“人畜分离”,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总之,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疾病,要想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只有全面加强猪场的监测、疫苗预防和管理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发生和对养猪业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摘要介绍了猪伪狂犬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并从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等方面进行诊断,提出其预防与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发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38-01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本病尤以猪的发病比较多见,成为重要的病毒贮存宿主和传染源。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dna型病毒,是疱疹病毒属中的一种。

病毒主要存在于脑与脊髓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

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

1发生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有时呈地方流行性。

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

本病以经消化道传播为主,也可经呼吸道传播,经皮肤伤口传染,猪配种时可传染本病。

母猪感染本病后6~7d乳中有病毒,持续3~5d,乳猪可因吃奶而感染本病。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
着日龄增长而下降,断乳后的仔猪多不发病。

2周龄内仔猪大量发病和死亡,特别是1周龄以内的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几乎为100%,
有的整窝死亡;而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较出生仔猪低;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其中以死胎为主;不论初产还是经产母猪均可发生伪狂犬病,发病无季节性;成年猪和母猪也有发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3~5d可耐过,但猪体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常继发细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或病毒(如细小病毒、猪瘟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等)感染,加重病症和增加死亡率。

上述情况猪场种猪有既往病史,未做免疫预防猪场(个体)常整窝发病死亡。

混合感染近年也成为安徽省猪伪狂犬病发病新特点,且大猪场发病率小于中小猪场,小型猪场发病率高、损失大。

2主要临床症状
本病在猪群中流行时间短,大猪2~3周便可停息,小猪则更短。

自然感染的猪只潜伏期为3~15d。

新生哺乳仔猪发病时常在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时,就发生败血症迅速死亡。

仔猪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顿、停食,有时呕吐,体温上升达41℃以上,持续24~36h,开始出现神经症状。

病猪全身颤抖,神经兴奋,奔跑前冲,撞墙,视力不明,四肢张长,直至昏迷,死亡率可高达95%以上,部分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如偏瘫和发育受阻。

年龄较大哺乳仔猪,体温上升至41~42℃,表现一过性发热,病猪出现极度萎顿、厌食,间有呕吐及腹泻,多在
3~4d恢复。

如出现体温继续升高,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兴奋不安,乱跑乱撞,意识丧失,转圈,前肢或后肢叉开。

继则呈现阵发性痉挛,或呈癫痫样发生。

由于视神经和咽喉神经麻痹,不能吞咽,流涎、呼吸困难,甚至失明。

后期仔猪叫声嘶哑,衰竭而死亡。

4个月以上的育成猪或成年猪,仅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即体温升高达
41~42℃,呼吸加快,流鼻液,咳嗽,间有呕吐或腹泻。

多经3~4d痊愈,病愈猪可带毒1个月左右。

妊娠母猪,部分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感染死亡,出现流产或产出死胎。

3病理剖解变化
本病感染后一般无特征性病变,主要为内脏器官出现针尖大小的坏死灶,扁桃体、肝和脾均有散在白色坏死点。

如有神经症状,脑膜则有明显充血、出血和水肿,脑脊髓液增多。

流产胎儿的脑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肝和脾有灰白色坏死灶。

4诊断
根据畜禽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可初步诊断本病。

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依靠血清学方法。

5预防与治疗
对伪狂犬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免疫,杜绝传染源的传入,严格消毒、灭鼠,加强饲养管理等。

(1)预防措施。

不从疫区购入猪种,引进的种猪要进行严格的隔离(1个月)检疫,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
具等每月消毒1次;粪尿放入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扑灭猪舍鼠类,防止野兽侵入。

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

(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

对于发病肥育猪场一般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

除把发病乳、仔猪扑杀外,其余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株)。

乳猪第1次注射疫苗0.5ml/头,断乳后再注射疫苗1ml/头,3个月以上青年猪注射1ml/头,成年猪及怀孕母猪注射2ml/头。

一般无本病猪场禁用疫苗。

(3)对症治疗。

对发病症状较轻的中小猪进行对症治疗。

选用哈蟆王、毒刺、瘟毒120、畜毒清以及治菌磺和土霉素四环素制剂等药物肌注,以防止继发感染。

口服泰乐菌素、清热解毒散、大黄苏打、酵母等药物,以清热解毒,助消化增食欲。

病重者另用安钠咖、地塞米松、维生素c、50%葡萄糖和40%乌洛托品等药物静注,强心利尿消炎,降低脑颅内压,并补充能量和营养,以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死亡,促进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