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第二讲+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合集下载

00183消费经济学

00183消费经济学

00183消费经济学上篇:微观篇——消费者行为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第二节收入与消费第三节价格与消费第四节效用第五节影响消费决策的其他因素第三章消费者的储蓄决策第一节预算约束与储蓄第二节储蓄的其他动机第三节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第四节高储蓄的原因第四章消费者的投资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投资决策及其主要类型和方式第二节投资收益第三节投资风险第四节流动性与税赋第五节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第一节劳动供给决策第二节劳动供给决策的扩展第三节人力资本与教育第四节家庭规模决策与长期劳动供给第六章消费信贷第一节消费信贷及其主要种类第二节消费信贷的作用第三节消费信贷的风险与收益分析第四节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发展下篇:宏观篇——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第七章消费函数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第二节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第三节持久收入假定第四节生命周期理论第五节以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理论的简单评价第八章消费需求第一节社会总需求的构成第二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第三节消费模式选择第九章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消费政策的含义及内容第二节经济周期与宏观消费政策第三节开放经济中的消费政策第十章消费结构第一节消费结构的含义第二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消费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第四节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第十一章消费方式第一节消费方式的含义及其变化趋势第二节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含义及其意义第十二章消费者保护第一节消费者权益的内涵第二节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上篇:微观篇------消费者行为研究第一章绪论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讲义(绝密)

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讲义(绝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第二节收入与消费第三节价格与消费第四节效用第五节影响消费决策的其他因素第三章消费者的储蓄决策第一节预算约束与储蓄第二节储蓄的其他动机第三节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第四节高储蓄的原因第四章消费者的投资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投资决策及其主要类型和方式第二节投资收益第三节投资风险第四节流动性与税赋第五节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第一节劳动供给决策第二节劳动供给决策的扩展第三节人力资本与教育第四节家庭规模决策与长期劳动供给第六章消费信贷第一节消费信贷及其主要种类第二节消费信贷的作用第三节消费信贷的风险与收益分析第四节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发展下篇:宏观篇——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第七章消费函数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第二节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第三节持久收入假定第四节生命周期理论第五节以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理论的简单评价第八章消费需求第一节社会总需求的构成第二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第三节消费模式选择第九章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消费政策的含义及内容第二节经济周期与宏观消费政策第三节开放经济中的消费政策第十章消费结构第一节消费结构的含义第二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消费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第四节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第十一章消费方式第一节消费方式的含义及其变化趋势第二节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含义及其意义第十二章消费者保护第一节消费者权益的内涵第二节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单项选择题1.1.作为消费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的消费是指(C)A生产消费B.能源消费C.生活消费D.家庭消费1.2.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A)A.消费资料B.消费条件C.生产资料D.消费方式1.3.英国古典政治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他对消费的基本观点是(A)A.节制不必要的消费B.放纵人们多消费C.增加所有消费品高税收D.多发放工资1.4.19世纪对消费经济学研究影响较大的经济学家是(D)A.威廉政策B,西斯蒙C.亚当斯密D.庞巴维克1.5.对消费问题有较多论述的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

经济学课件,关于消费方面

经济学课件,关于消费方面

D
课堂练习 4、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尔系数变化统计表
1957年 1979年 1990年 2000年 2003年 58.4% 57.5% 54.3% 39.2% 37.1%
从数据看,1979-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
B 的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B.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开展 C.贷款消费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D.消费品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1、按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如衣服、饮料、钢笔;家教、理发、旅游
2、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 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置大宗商品或效劳的时候,
一次性付款可能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买主可以考 虑预知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对于收入稳定、未来收入乐观的个人 和家庭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 智的,有利于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
1 消费结构 2 恩格尔系数 3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
C 消费,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A .消费品耐用程度不同 B.消费品类型不同
C.交易方式不同
D.消费的目的不同
2、在以下选项中,影响消费的因素有
D ①家庭可支配收入 ②商品的价格
③商品的质量和性能 ④商品的售后效劳
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 家庭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受到普遍的成认和 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 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
60 50 40 30 20 10
0 恩格尔系数
绝对贫困国家 温饱型国家 小康国家 富裕国家 极富裕国家
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统计表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03年 2005 年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

2.生活消费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是人们每天消费已生产出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3.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

4.消费力消费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或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自然性需要所谓自然性需要是指人们为维持机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本能需要,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3.社会性需要所谓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们为了丰富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消费需要。

4.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通过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得到满足的需要,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对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需要。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也是其它社会需要的基础。

5.精神文化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既包括主体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的需要,又包括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消费活动的才能和对文化成果的享用。

例如,对于文化艺术、对于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都属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范畴。

随着科技、文教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重要。

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6.生态消费需要生态消费需要,是对生态环境的消费,同时指消费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如何理智地对待消费问题

如何理智地对待消费问题

如何理智地对待消费问题消费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需要食物、水、衣物、住所、车辆等基本的生活用品,同时也对各种娱乐、文化、电子产品等有着不同的需求。

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理智地对待消费问题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根据需求调整自己的消费水平。

过高的消费水平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大大增加我们的经济负担。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理性地对待消费。

其次,我们需要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消费不仅仅是花钱买东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我们应该从自我价值观、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考虑消费问题。

对低价、低质、低价值的商品应该远离,而对高质、高价值、环保的商品应该支持。

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

合理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消费水平,从而更好地享受消费带来的乐趣。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消费总额、增加投资收益、减少浪费等多种方式实现合理规划。

如今,各种消费规划工具已经非常方便易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App、网站等实现消费规划。

此外,我们还需要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行为。

在当今商业社会中,不良消费行为层出不穷。

广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质量不良等消费问题时刻都可能出现。

我们应该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行为,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权益。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消费知识,提高消费水平和能力。

消费知识包括消费心理学、消费经济学、消费行为学等多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社区等渠道了解消费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消费。

总之,理性对待消费是我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对待和规划自己的消费,从而实现合理消费、健康生活和幸福人生。

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总结一、消费的概念和类型1.1 消费的概念消费是指个人或家庭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需求和欲望的行为。

消费不仅包括基本的生活消费,还包括娱乐消费、文化消费、教育消费等各种形式。

1.2 消费的类型在经济学中,消费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个人消费是指个人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而社会消费是指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的支出。

二、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的增加可以刺激生产和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消费者的购买力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人消费,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就无法销售,生产就会停滞,企业也会因此陷入困境。

2.2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过度的消费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合理的消费是经济平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消费与个人理财3.1 消费与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收入高的人群更容易产生高水平的消费。

然而,个人消费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家庭结构、文化背景、风险承受能力等。

3.2 消费与个人储蓄个人储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而进行的资金积累。

合理的储蓄可以帮助个人应对突发事件,并为未来的消费和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3.3 消费与个人投资个人投资是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进行的资金配置。

投资包括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教育培训等。

在进行个人消费时,需要考虑个人投资的收益以及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

四、消费与生产4.1 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消费和生产是经济运行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生产提供了消费的物质基础,而消费则为生产提供了市场和需求。

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4.2 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消费需求的改变会影响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

消费对生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经济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往往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

消费经济学重点

消费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其思想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

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范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究对象✧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两个基本要素:1、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2、最大化目标。

前者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第一讲绪论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消费:再生产的终点
社会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 生产劳动创造消费品和生产品
消费过程
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生产直接是消费,生产生产着消费 主体的消费-劳动力的支出和消耗 客体的消费-生产资料的被使用、被消耗 生产创造出消费的对象、形式、结构 生产创造出消费者 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动力”
凡勃伦
简介: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美国经 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派鼻祖 著作:《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 (1899) 观点: 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批评炫耀性消费“凡勃伦效应”
三、凯恩斯的消费经济理论
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 有效需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处于均衡状 态时的总需求,也就是预期能为资本家带来最大 利润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生产过剩和 经济危机的原因 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流动性偏好 最早建立消费函数
其他要素
来源和前提:
生产劳动
方式:
空间和时间:
消耗、享用
不定
消费: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马经:生产关系
"消费这个不仅被看成终点而且被看成最后目的的结 束行为,除了它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 整个过程之外,本来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西经:稀缺资源的配置 What\How\For Whom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和研究的历史演变
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理论 当代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消费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时间: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 背景:反对和批判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代表人物:
环境保护、市场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研究的演化过程 宏观——微观
准确理解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
基本要素: 消费主体 消费对象 消费环境 目的和动力 来源和前提 方式 空间和时间
消费主体
消费者(主体)
人的消费
哪些人?请举例
分群法: 各群之间有共性,群内部有差异 分层法: 以关注的相关变量作为分层标准
“ …… 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生 产者的利益,只有在其成为促进消费者利 益的要素时,才应当加以关注。 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原则显然是偏袒 生产者利益而牺牲消费者利益……这种原则 是荒谬和应当反对的。”
——《国富论》第476页
大卫· 李嘉图
简介: David Ricardo,1772.04.18-1823.09.11,犹太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论著: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水与钻石
四、当代消费经济理论研究
诺奖: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 )、佛朗哥.莫迪利安尼 (1985)、加里.贝克尔(1992) 更重视研究消费者行为: 预期和不确定性、生命周期及跨期选择 消费习惯、文化等行为等“非理性”行为 个体消费者——家庭 更注重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跨学科研究 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 以微观消费者行为分析为基础制定经济政策
消费经济学 Consumer Economics
张亮亮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
参考教材及学业评估
课程教材: 《消费经济学》 尹世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消费经济学》 伊志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师邮箱: zhll@ 公共邮箱:ecoofconsumption@ 公共邮箱密码:consumption
(英)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法)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
威廉.配第
简介:William Petty,1623年5月26日-1687年12月16日, 最先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 论著:《赋税论》(1662); 《政治算术》(1672) 观点: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资本积累 手段:消费税 /v_102_610/ODk3MTAzOA.html?pta g=vsogou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消费理论
什么是消费
生产性消费: 生产性消费与生产
什么是消费
生活性消费: 请描述一下
我们要研究什么
消费:生活性消费(经济学)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需要而消耗或享用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各种产
品(包括物品和劳务)的行为或过程
当代中国居民消费的研究背景
今天的研究基于许多先贤的努力:
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消费直接是生产,消费生产着生产
消费完成生产行为
消费再生产出劳动力(者)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需要
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请思考:
售后三包服务是生产者的恩赐吗?
消费与交换
交换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交换制约着消费 消费制约着交换 交换与消费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市场供求之 间在总量和结构上的矛盾——反映生产与消 费的矛盾
亚当· 斯密
简介: 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 现代经济学之父 论著:《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观点:即时享乐的欲望和改良自身状况的欲望对应 奢侈消费和节制消费,节俭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 …… 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生产者的利益, 只有在其成为促进消费者利益的要素时,才应当加 以关注。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原则显然是偏袒生 产者利益而牺牲消费者利益……这种原则是荒谬和 应当反对的。” ——《国富论》第476页
消费与分配
分配制约着消费
分配是消费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分配的状况直接决定了消费的状况。分配的差距及 差距大小,直接决定了消费差距及差距程度
消费实现分配、影响分配
分配利益通过消费予以实现 消费是分配制度的检验 现实的消费状况制约着预期分配
第二讲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经济学一词的由来
Economics词源为economy,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ία (家 政术),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经济论》:“家庭”+“管 理”=“经济” 《汉书.食货志》:国家财政经济 公元4世纪初东晋正式使用“经济”: 经世济民 严复译为“生计”,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学者借用古汉语译 为“经济”,后孙中山建议统一 Political Economy :法国重商主义代表蒙克来田1615年 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国家或社会经济问题
消费对象(客体)
消费品(物品和劳务): 具有使用价值、特定生产过程的产物 哪些物质产品不是? 哪些服务产品是? 例如旅游 山川 景点设施 公路 有完全离开物质的服务吗?酒店、导游 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可能的

消费对象(客体)
消费对象的属性: 产品:品类、价格、品牌、产地、用途、性 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认证标志、使 用说明、售后服务 服务:品类、价格、品牌、产地、用途、内 容、等级、产地、认证标志 服务和产品往往无法完全分离
二、 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前的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代表人物: 马歇尔 凡勃仑
马歇尔
简介: Alfred Marshall,1842—1924, 新古典学派 的创始人 论著:《Principles of Economics》(1890) 观点: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 需求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规律 社会消费水平会随技术进步而提高 工业及消费信贷发展、重视闲暇将极大影响消费结构
消费环境
自然环境: 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分布、地理地貌、 水文气候、污染、自然灾害 社会环境: 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文化
消费目的和动力
请思考: 1. 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目的是什么? 2. 有没有没有目的的消费?
目的和动力:满足需要 需要:消费的内在实质 消费:需要实现的外在形式 注意:需要是不断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