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文言词类活用(高三)

文言词类活用(高三)

词类活用谭学萍一、名词活用(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宾语]①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②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③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④士兵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市刑德序2、名词带状语[副词作状语+名词]A、一般副词①公将鼓之。

②汉水又东。

③二月草已芽B、否定副词天不雨。

C、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

(《口技》)⑧瓮牖绳枢。

⑨老者衣帛食肉。

(《齐桓晋文之事》)⑩使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⑾道芷阳间行瓮绳衣手道将又已不3、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介宾短语][名词+补语]A、不省介词①今王鼓乐于此。

②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B、省介词:①秦伯素服郊次。

②沛公军霸上③使人先表澭水。

(《察今》)C、非介词结构补语: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促织》)4、能愿动词带名词。

[能愿动词+名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

这种词在古今汉语里也不过二十几个,常见的有: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能够、会、愿意、肯、敢、应该、当、要;文言文中的:可、能、愿、应、宜、当、欲。

①狼不敢前。

(《狼》)②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⑤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伐檀》)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同上)⑧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吟留别》)⑨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⑩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

①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②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促织》)③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④缇骑按剑而前曰。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1、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3、跳往助之(跳,跳着)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第一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③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必修二《离骚》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9.涕:长太息以掩涕兮(名作动,流眼泪)10.哀: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11.朝夕:謇朝谇而夕替(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12.善:亦余心之所善兮(形作动,崇尚,喜爱)1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14.屈: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15.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缓行)16.高长: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高,加高使……长,加长)《兰亭集序》(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赤壁赋》(1)名词用作状语。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或“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 《左传· 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 使动用法是用动宾关系表达了现代兼语式的内容: 《史记· 孙膑》:“齐威王欲将孙膑。” “齐使田忌将而往。”
主 谓 宾
使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上了宾语,一 般是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出某个动作。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④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 ⑤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⑥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 ⑦ 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
三、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活用是临时的偶 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 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 偶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使动,但比较少见。及物动 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在结构形式上与使动用法 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所表达的意义不 同。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 活用。 《左传· 宣公二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汉书· 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武。” 《左传· 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 《论语· 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有些使动用法通过改变读音和本义加以区别。
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 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七· 赤壁之 战》)里是名词,当疾病讲;在“庞涓恐其贤于 己,疾之”(《史记· 孙膑列传》)里是动词, 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 魏 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 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 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不是 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等。

其中,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伶官传序》中的“函”字)、坚持正义 (《六国论》中的“义”字)、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中的“舍”字) 等。

2. 作状语:一天天地 (《六国论》中的“日”字)、乘船 (《石钟山记》中的“舟”字) 等。

3. 名词 + 宾语: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渔人”字。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动词 + 名词: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吾射而不精”中的“射”字。

2. 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字。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词 + 名词: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利”字和“强”字。

2. 形容词作定语: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山多石,少土”中的“石”字和“土”字。

3. 形容词 + 宾语: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字。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在学习中,需要重视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句子特点: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因便乘利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施动者 + [使……动词] + 受动者()使(受动者)降武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存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宾语/名、代)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之)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认为……小)○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四、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动/不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名、代]+谓语)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③(秦王)卒[廷]见相如。

(在……时/上,当……时候)]翼蔽沛公。

(像……一样)([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2.动词作状语。

①儿惧,[啼]告母。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五、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丢失的东西)○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所见到的景象)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的地方)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的铠甲,……的兵器)六、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 死,为……而死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 丧,为……治丧③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死,为……而死○伏伏:守,保持清白以死死:为动用法,为……而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情况。

口头释译下列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邻之厚,君之薄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

5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6鸿门宴○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关中。

○于是项伯复夜去。

(√)○吾得兄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素善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8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介词短语]+动、形+〈介词短语〉→名+介词短语)○侣鱼虾而友糜鹿。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从侧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之曰褒禅。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鸷鸟之不群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

9劝学(《荀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

10过秦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尊贤而重士。

○因利乘便。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尊贤而重士。

○追亡逐北。

○外连衡而斗诸侯。

○流血漂橹。

○伏尸百万。

○却匈奴七百余里。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吞二周而亡诸侯。

○会盟而谋弱秦。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以弱天下之民。

11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而耻学于师。

高中语文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

○左右欲刃相如。

○乃使其从者衣褐。

○于是相如前进缶。

○而相如庭斥之。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完璧归赵。

○秦王恐其破璧。

○宁许以负秦曲。

○毕礼而归之。

○且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大王必欲急臣。

12苏武传○单于壮其节。

○屈节辱命。

○诚甘乐之。

○欲因此时降武。

/王必欲降武。

○单于愈益欲降之。

○空以身膏草野。

○反欲斗两主。

○何久自苦如此。

○天雨雪。

○羝乳乃得归。

○杖汉节牧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绝不饮食。

13张衡传(1)/ 张衡传(2)○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高中语文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眄庭柯以怡颜。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园日涉以成趣。

○悦亲戚之情话。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携幼入室。

○倚南窗以寄傲。

5、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宜于长沙。

●物华天宝。

●腾蛟起凤。

●人杰地灵。

●目吴会于云间。

6、逍遥游7、陈情表○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