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丑闻令美众叛亲离_“去美国化”成趋势
浅谈棱镜门事件

浅谈棱镜门事件斯诺登引发的棱镜门事件在一直在持续发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小布什政府开始的棱镜监控项目得到曝光之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对美国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美国惊人规模的海外监听计划在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下,有引发美国外交地震的趋势。
爱德华·斯诺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中情局雇员,为什么一下子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在于他手中掌握着美国秘密监控丑闻的大量资料。
和“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一样,斯诺登也被全球“召唤”。
前一阵看到一则新闻说,美国驻多国大使馆的楼顶上都有一个白色的建筑,人们猜测这里面就隐藏着美国的监听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如果说美国连自己的盟友德国都在监听的话,那么那些看似对它威胁更大的国家,诸如伊朗、朝鲜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不过美国政府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斯诺登,让美国声誉遭到重创。
在我看来,棱镜事件是美国的全球全球霸权主义新的体现,美国可以借助其遍布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和盟友来监听自己想要监听的国家,其霸权主义十分明显,而且从未停歇。
此外,美国,一个到处宣扬自由与民主、强调人权的国家,它的这种行径着实让自己丢尽颜面。
毫无疑问美国是虚伪的,可以说它的双重标准一直存在,利益是它唯一不变的追求。
所以美国在监控他国和个人的同时,也在干涉着他国内政,因此这种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和唾弃。
我相信棱镜监听事件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肯定的是中国也在监控范围之内。
那么棱镜门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棱镜门事件爆发后,人们对自己的信息通讯是否安全产生了怀疑,我们打的电话,发的短信、E-MAIL会不会被监控?那些国际知名厂商的电信设备还值得我们信赖吗?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影响并不大,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衷于苹果手机,还是会选择微软的软件。
不过对于官方来说,对国外电信设备的选择就比较慎重了。
侵犯隐私权的重大案例

侵犯隐私权的重大案例隐私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时有发生。
其中一些重大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我们保护个人隐私权、维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8年,Facebook因为剑桥分析公司滥用用户数据而陷入严重的隐私风波。
剑桥分析公司通过在Facebook上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选民定位,影响了美国总统选举和英国脱欧公投。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Facebook在用户数据保护方面的漏洞,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于个人隐私权的深刻思考。
随后,Facebook的隐私政策和数据使用规定得到了全面的修订,加强了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和监管,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例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模监控丑闻。
2013年,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披露了NSA通过PRISM计划对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通信和用户数据进行大规模监控的内幕信息。
这一事件震惊了全球,揭露了美国政府对于个人隐私权的严重侵犯行为。
随后,美国国内外的隐私保护法规得到了全面的修订和强化,加强了对政府监控行为的监督和限制,以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
在中国,2018年苹果公司因在中国App Store上出售非法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而被处以巨额罚款。
这些应用程序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用户的通讯录、短信、位置等隐私信息,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中国政府对此类行为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了侵犯用户隐私权的行为,保护了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侵犯隐私权的重大案例不仅对于个人隐私权保护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也促使相关国家和组织加强对于用户数据的保护和监管。
在信息化社会,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隐私保护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共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棱镜门”事件和斯诺登的看法

对“棱镜门”事件和斯诺登的看法第一篇:对“棱镜门”事件和斯诺登的看法工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传统的安防监控随处可见,人们也习以为常,但由美国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而起的“棱镜门”事件及背后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安全和监控问题还是让人们大吃一惊。
“棱镜门”事件本身就像一个冷静,折射出现代社会大至国家安全,小至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问题。
6月初斯诺登实名披露了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听监视项目。
美国利用黑客手段在互联网空间窃取他国信息,是“海盗”行为,这种做法与美国所倡导的“信息自由”理念背道而驰。
一直宣称维护个人自由的美国却在私底下收集别人的隐私,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观的虚伪性,同时也暴露出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的阴暗心理,体现出其担忧西方资本主义没落和仇视共产主义的冷战思维。
而在美国历史上,像斯诺登一样的“泄密者”还有曼宁、艾尔斯伯格,身为美国人,他们为何要揭露自己国家的丑闻?面对人们的疑问,英国《卫报》的评论也许是一个合适的解释“他们在美国‘自由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又经历了被召唤去监控或行使美国力量的现实。
而随着时光流逝,平衡这两者的冲突,让他们的世界观混乱。
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战争,伤害其他国家的人民,侵犯本国公民的隐私。
对斯诺登们来说,一方面是忠于旗帜和制服,另一方面是忠于旗帜和制服所曾象征的理想,他们被迫作出选择。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选择忠于美国所宣称的理想。
他们并非叛徒,而是美国新一代爱国者。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斯诺登是一个民族英雄,为了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安逸的生活、似锦的前程,选择揭露美国政府监听真相,选择独自承受内心道德的压力,这是没有几人能做得到的。
但从美国公民来说,比较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后,也许更多人会认为他是美国的“叛徒”。
但是,对于我们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棱镜”计划只是美国庞大的信息劫掠系统的冰山一角,其实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都通过路由器监控着中国网络和电脑,这给中国维护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震惊全球的棱镜门丑闻

震惊全球的棱镜门丑闻(PRISM GATE)图文资料:互联网编辑制作:ljh929 2013年6月16日名词——光学棱镜一种透明的光学元件,抛光与平坦的表面折射光线。
传统的几何形状是以三角型为基础长方形为边的三棱柱子。
我们说的棱镜,通常是指这种类型,但许多光学棱镜都不是这种形状,只要是对波长透明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制造棱镜,一般都是玻璃制成的。
棱镜可以将光线分裂成原来的成分,也就是光谱(在彩虹中的颜色),也可以用来反射或分裂成不同的偏极光。
然而本片所说的“棱镜”并非是这种棱镜。
名词—美国“棱镜”(PRISM)项目早在2007年小布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了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自此,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
2013年6月9日,爱德华·斯诺顿主动联系媒体,接受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视频采访,自此,美国情报机构的棱镜项目,被公开曝光,一系列不间断、有节奏的媒体曝光显示这是一起有准备的、可预知的舆论重磅炸弹。
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棱镜门”的舆论震级不小于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之一的“维基百科泄密事件”。
棱镜项目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
名词—爱德华·斯诺登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1983年6月21日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后搬到马里兰州。
他曾到当地的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来获得必要的学分,但最终没获得高中文凭。
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肮脏阴谋

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肮脏阴谋2006-06-011949年7月的一个拂晓,在东京的北千住车站发现了一具碎尸,尸体的碎片沿铁路散落达100米。
由于尸体被切割得很厉害,性别难以辩认。
天亮后,人们在铁路边发现了死者的身份证件,并找到一只震碎的手表,手表指向死者死亡的时间:凌晨12:20分。
受害者是49岁的下山,全日铁的总裁。
为了回击右翼“雅库扎”(日本的黑社会),他解雇了成千的二战士兵,没想到铸下大错。
不寻常的是,当下山谋杀案见报后,马歇尔的占领军总部――当时是盟军最高司令部所控制下的报纸,均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下山的被害,是日本共产党阴谋的一部分。
几天以后,一辆火车遭阴谋破坏失事,导致3人死亡。
日本共产党再次遭到谴责,20个工人被指控和受审(其中19人是工会组织者或传单散发者)。
在随后的20年中,这些工人的厄运成为日本最大的司法丑闻之一。
这件案子一直拖到1970年,这些工人才被无罪释放,但因为受到陷害而得到政府的赔偿。
那时,甚至现在很多日本人都深信:下山的被杀和火车失事,都是由日本“雅库扎”帮忙的美国特工人员的“杰作”。
半个世纪过去了,真相仍然不为人所知,因为美国占领日本时的所有资料都被严密封存。
下山的尸体,是华盛顿和东京在占领的6年里不寻常的共谋中许多受害者的一个象征,这种共谋一直延续到今天。
直到今天,那种勾结仍被认为是歇斯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底里反对共产主义的一个逻辑性结果。
美国在日本建立了秘密政治活动基金,用来影响皇族、统治精英和黑社会,支持右倾政权,维持它们的统治。
有资料显示:起初在麦克阿瑟司令部高级军事官员控制下的基金,被用来贿赂东京战争犯罪审判的目击证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还被用作刺杀进步的政治家、左翼组织头目的经费。
我们在《大和王朝》一书中证实,日本极右的政治首脑,很清楚美国当时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和反共的打算,于是积极而又策略地向美国靠拢。
日本的民主化被颠倒,遭起诉的战犯,尤其是以岸信介为核心的人重新控制了日本政府。
斯诺登再曝猛料白宫与地心人达成密约

斯诺登再曝猛料白宫与地心人达成密约发帖者:铁杆子撑天时间:2015-05-22 09:08爱德华·斯诺登曝外星人,称美国政府与外星人存在联系,斯洛登本人生于1983年,曾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技术分析员。
2013年,因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以及联邦调查局(FBI)收集民众信息引起公众哗然。
除此之外,斯诺登还泄露了美国政府隐蔽的其他惊愕情报!据说,在地球内部,潜伏着远远超过人类智慧的生命体。
另外,美国政府和“地心人”达成过某种秘密条约。
那么,这些内容是真是假呢?暴露美国政府绝密实施的《个人信息监视体系及情报收集活动》的是原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
如今,美国当局以间谍嫌疑刑事起诉斯诺登,从而使他卷入了政治旋涡里。
爱德华·斯诺登曝外星人,称美国政府与外星人存在联系原CIA职员暴露“地心人”真实存在UFO从海底起飞在披露了“监听门”等丑闻事件后,斯诺登在“世界年代记”网站上,还公布了一项令人惊愕的机密文件,这份文件中提到:“远高于人类智慧的种族——地底人存在于地球的地幔中”。
斯诺登坦言,在其看到的文件中写着一些操纵远比人类智慧高的种族之类的内容。
据说,内容中还涉及到一些之前发生的,被认为可靠性极高的目击事件。
那就是有热水从海底的裂缝中喷出,跟有关UFO从海底起飞直接进入太阳轨道的一些目击事件的调查。
而且,斯诺登称:“国防部国防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的大部分人,确信地球的地幔中存在着远比现代人类聪明的人类。
”据说,地幔数十亿年来都没有任何变化,因此那里很有可能成为维持长期生命、稳定居住的场所。
“地底人”很有可能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那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温带环境。
在那里,可以使他们的智慧加速提高,并不断进化。
在披露的文件中还提到,奥巴马总统天天都能收到有关地底人活动的简要汇报。
在分析家的推测中,由于地底人的技术远远超过地球人,所以,如果发生冲突,引发战争,那人类是很难幸存的。
解密斯诺登:逃亡的泄密者

解密斯诺登:逃亡的泄密者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3年第07期爱德华·斯诺登,29岁的美国中情局前技术助理,放弃稳定的工作、舒适的生活,选择逃亡海外、向媒体揭发美国情报机构的“棱镜”(PRISM)计划,该计划监控互联网活动、秘密收集电话记录。
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I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这9家科技公司参与其中,为美国情报机构提供信息。
“老大哥”盯着世界上每一个人,这在美国国内和德国等多国都引发轩然大波,而泄密者斯诺登,他好莱坞谍战大片般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曾在CIA任职过着舒适生活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等媒体所披露的美国政府监听计划“棱镜”(PRISM)闹得沸沸扬扬。
包括Google、Facebook、微软、雅虎、苹果等在内的9家科技公司被指为美国政府提供服务器接人,对外输出用户的私人信息。
就在当局和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出面辟谣之际,此次监听计划的告密者爱德华·斯诺登主动向世人曝光。
现年29岁的斯诺登曾经在美国中情局(CIA)担任过技术助理一职,现在他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外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名合同工。
经过几天的采访后,在斯诺登本人的要求下,英国《卫报》披露了他的身份。
从他决定向公众披露多份绝密文件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决心要公开自己的身份。
“我没有想要隐匿自己的身份,因为我没有做错。
”斯诺登说。
斯诺登将加入丹尼尔·艾尔斯伯格(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的泄露者、被基辛格称为“美国头号危险分子”的美国国防部前分析员)和布拉德利-曼宁(为维基解密提供机密文件的一名美国士兵)的行列,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告密者之一。
他泄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机密文件。
在斯诺登提供的第一份机密资料中,他写道:“我明白我将为我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过“如果联邦政府的秘密法律、不公平的赦免和不可阻挡的行政权力被公之于众,我就满足了”。
“棱镜门”事件曝光美国网络监控计划

[编者按]自2013年6月6日起,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陆续披露了一系列美国国家安全局绝密级文件,涉及美国网络监控政策及项目。
据悉,泄密者是美国家安全局合同商雇员、前中央情报局技术助理爱德华斯诺登。
在这些文件中,由于“棱镜(PRISM )”计划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故本次事件又被称为“棱镜门”事件。
本期《特别策划》栏目对国外有关媒体披露的美国网络监控计划涉密文件及美国情报监听相关法律进行了翻译整理,以期对读者了解美国网络监控系统有所帮助。
|保密科学技术|3年6月“棱镜门”事件曝光美国网络10201事件进展告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1983年6月,2007年任美中央情报局(CIA )技术助理,2009年离开中央情报局,先后就职于戴尔(Dell )及博思艾伦(Booz Allan )公司。
这两家公司皆为国家安全局合同商。
事发前,他在国家安全局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地点从事系统管理员工作。
2013年5月20日,他携带一批国家安全局涉密文件,前往香港。
随后,通过英国《卫报》及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开了部分文件内容。
在事件曝光后,斯诺登公开其身份并接受了《卫报》《南华早报》等媒体专访。
目前,美国已对其展开调查。
截至6月3日,披露的文件共涉及3类内容。
一是网络安全政策,主要是2012年10月发布的绝密级总统政策指令“美国网络行动策略”;二是网络监控项目,包括“棱镜”计划、“上行(Upstream )”计划、“无界线人(Boundl ess Informant )”系统;三是网络监控事件,包括以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密令形式要求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向国家安全局每日提供用户通信记录、英美联手在2009年20国峰会期间对国外政要实施网络监控和电话监听,以及美国对法国、意大利等国设在纽约、华盛顿的使领馆,共38处目标实施监听。
事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美国政府通过“棱镜”计划侵犯个人隐私表示质疑和强烈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丑闻令美众叛亲离“去美国化”成趋势香港《文汇报》网站发表25日发表署名评论,称美国监控“大小通杀”,不管普罗大众还是国家元首,全部一视同仁,巴西总统迪尔玛、墨西哥前总统卡尔德隆和现任总统涅托等都是受害者。
观乎美国监控对象,大多是政商重要人物,掌握无数政府及商业机密,反映华盛顿监控目标早已超出反恐,背后还有更大阴谋。
密件揭露拉美是美国监视商业秘密的重灾区之一,三大盟友巴西、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也难逃国安局刺探,当中迪尔玛批评美国监控巴西国营石油公司是商业间谍行为。
美国早前扬言攻打叙利亚,英国、北约作壁上观之际,只有“最古老盟友”法国表明支持开战。
然而华盛顿不分敌我搜集情报,北约成员国德法亦不能幸免。
可以想像,华府这种偷窥癖的监控方式,或取得无数政府机密,乃至各国元首私人对话和生活习惯等,将有助美国提早部署针对相关国家的策略,更容易干预他国内政,并破坏商界公平竞争。
然而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当前各受害国仅是口头谴责监控,但若美国不知收敛,继续得寸进尺,不排除日后会有国家“揭竿起义”,在政治和经贸方面对美国作出实质惩罚行动。
奥巴马上任以来外交政策失误连连,监控丑闻势令自己更孤立,这位“世界警察”不信任何人,因此也没任何人相信它。
随着美国在政经舞台不再一呼百应,软、硬实力俱减,全球“去美国化”看来是必然趋势,华盛顿走偏门监控只会更肆无忌惮。
各国为防范,纷纷加强网络保安,美国科技霸权自然不甘示弱,“监控-反监控”角力只会更趋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