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pps6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5《伤仲永》

七年级语文下5《伤仲永》

伤仲永的内容概述
故事情节
伤仲永讲述了一个名叫仲永的孩子的成长历程。仲永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能够吟诗作对、出口 成章。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缺乏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仲永的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沦为平庸之 辈。
主题思想
伤仲永的主题思想是关于天才与后天努力的关系。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一个人天生才华出众,但后天 的努力和培养同样重要。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才华和素质。同时,伤仲永 也揭示了社会对天才的过度关注和压力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伤仲永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教育意义
伤仲永的故事成为警示后人的教 材,提醒人们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避免重蹈覆辙。
人才观
伤仲永的故事促使人们反思人才 观,认识到人才的培养需要尊重 个性和自由发展。
文学创作
伤仲永对后世的文学家和诗人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创作 的重要灵感来源。
伤仲永的现实意义
教育改革
伤仲永
目录
• 伤仲永简介 • 伤仲永的文学手法 • 伤仲永的主题分析 • 伤仲永的影响和启示 • 总结与思考
01 伤仲永简介
伤仲永的背景和作者
背景
伤仲永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讲述了一个名叫仲永的孩子的悲剧故事。仲永是 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但由于缺乏后天的培养和努力,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作者
伤仲永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 革家,他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简练而著称。
作者通过对比仲永幼年时的天赋异禀和成年后的平庸无奇,突出了主题,使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象征手法
仲永的天赋异禀象征着人的先天条件,而他的平庸无奇则象征着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这种象征手法深化 了主题。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平庸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伤仲永课件ppt

伤仲永课件ppt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 天赋再高,如果不继续学习, 也会变得平庸。我们应该珍惜 自己的天赋,不断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伤仲永因为天赋高,一开始就 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和肯定, 这使得他变得骄傲自满,最终 导致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骄 傲自满。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 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 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注重培 养良好的习惯,如勤奋、自律 、专注等。
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极大影响。
社会环境塑造个人性格
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个人选择与适应社会环境
个人在面对社会环境时,需要做出合适的选择并努力适应。
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01
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背景提供了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和环境。
勤奋是实现天赋价值的关键。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天赋异禀, 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和勤奋,也无法取得成功。伤仲永虽然 有天赋,但他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没有掌握扎实的 知识和技能,最终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
克服困境,追求进步
面对困境要保持信心和勇气。伤仲永虽然有着天赋,但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 多困难和挫折,如家庭贫困、缺乏教育和机会等。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不断 努力追求进步。
伤仲永课件
目录
• 引言 • 故事情节 • 人物分析 • 主题探讨 • 伤仲永的启示 • 结语
01
CATALOGUE
引言
故事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各种社 会矛盾尖锐,封建伦理道德盛行 。
家庭背景
伤仲永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平 凡的农民,靠天吃饭,以农为生 。

《伤仲永》课件ppt

《伤仲永》课件ppt

介绍主人公方仲永的生平经历
讲述方仲永自幼聪明过人,却因后天不努力,最终沦为平庸 之辈的故事
课程目标展示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 字词和语法现象
能够正确认识先天 条件和后天努力的 关系
理解作者通过这个 故事想要表达的意 思
02
《伤仲永》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内容
课文: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 960-1127)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素养
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 力。
拓展学生视野与知识面
引入相关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介绍《伤仲永》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当时社会文化情况等,帮助学生了 解历史文化背景。
拓展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资料等,让学生主动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视野。
THANKS
《伤仲永》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导入 • 《伤仲永》教材分析 • 《伤仲永》教学设计 • 《伤仲永》教案展示 • 《伤仲永》教学反思 • 《伤仲永》教学建议
01
导入
主题和背景介绍
介绍《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 介绍《伤仲永》所处时代背景: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伤仲永人物特写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名人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神童”这个话题,进而引出课文《伤仲永》 。
• 知识链接:介绍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文风,以及他所倡导的“新学”运动。 •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读音和节奏,同时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情感。 • 翻译理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涵和中心思想。同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演示文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pt

演示文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pt

.精品课件.
17
才能
指物作 诗立就

不能称前 时之闻
使
泯然众 人矣


十二

三矣

.精品课件.


又 七


18
.精品课件.
19
.精品课件.
20
方仲永命运变化 的关键因素是三
个字:
• 不使学。
.精品课件.
21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 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 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 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 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 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 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 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2)凡是人名、官名、地名、朝代、年号等 专用名词,只须照搬,不必去翻译。)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句子贯通。
(4)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精品课件.
10
疏通文意
属于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示金这说金了世溪句 说溪造隶民话 作成耕平方他”交 者民仲命为代为方永运下了什”仲的文关么交永家作代于这,庭铺了方 么背垫世他仲 写景,代的。既永 ?以籍衬的种贯托哪、田出些身为他世情业的、况非。姓?凡名天联、要资系家,下世又文。暗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曾认经识笔书写、工墨具、代纸词、,砚指,代(书有具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 形容附代词近词的。,意这他动里,名用指指词法邻代用动,居方作词仲动,永词写,上写,,题书上写 父(亲 仲对 永此 )感当到即对惊写异了……, 四感从 句到.诗附精品诧课,近件.异并(且人家题)上自借己来的给名他1字,1 。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要勤奋努力,不要懒惰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和努力,而懒惰只 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伤仲永虽然有天赋,但他没有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 导致他的才华最终被埋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来自 勤奋和努力,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取得更好 的成绩和成就。
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人生价值
伤仲永虽然早逝,但他的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 有价值的人生。
对未来的展望
传承文化
伤仲永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 文化,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培养人才
从伤仲永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反思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才。除了注重 天赋的培养,还要关注后天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人才健康成长。
于现状、不继续努力,最终也可能一事无成。因此,02
毅力与坚持
伤仲永虽然天资聪颖,但没有坚持学习和练习,最终导致才华逐渐消失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目标。
03
不要被虚荣心所左右
伤仲永为了迎合世俗的眼光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才华,这是我们应该
研究目的
说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CHAPTER 02
伤仲永的故事
伤仲永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伤仲永出生于一个普通的 农民家庭,其父母均务农 。
成长经历
伤仲永从小就展现出了非 凡的才华,他的天赋得到 了周围人的认可。
求学过程
伤仲永的父母为了让他接 受更好的教育,送他到私 塾读书。
引以为戒的。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评判所左右。

《伤仲永》课件.ppt

《伤仲永》课件.ppt

2019-6-25
谢谢你的观看
11
第二部分:( 3)
本段以议论为主,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 揭示了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
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
不“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
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2019-6-25
谢谢你的观看
12
这一段中,“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 赋。
“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 育。
2019-6-25
谢谢你的观看
13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
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
分析本文
第一部分:(1-2)(以叙事为主) 简叙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
才华与天赋。 第二阶段: 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
先前。 第三阶段: 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
泯灭。
2019-6-25
谢谢你的观看
8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 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 2.写式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 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
他才能衰退。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
原因,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

伤仲永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课件

伤仲永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课件

伤仲永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课件篇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新版)新人教版5.伤仲永王安石教学目标:2、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4、采用“归纳字词――疏通文意――理解中心――巩固练习”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5、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与德育:6、探讨仲永退步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后天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作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5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1、文言文四步学习法2、归纳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完成四步学习法中的前两步2、完成相应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一、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王安石笔下的这位神秘人物吧。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归纳学生预习中归纳,课堂上进行展示参考: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古今异义字: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为代词,此的意思;今为判断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为文采和道理;今为内容和条理。

3、一词多义: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于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代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之天:语气助词,不译。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其其诗以养父母:他的,代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他写的诗,代词。

父利其然也:这样,代词。

其受之天也:他,代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一、注音
隶()
扳()谒()称()泯()耶()
l ìpān y èch èn mǐn yē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①:比。

于②:被。

伤仲永
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

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

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泯灭。

第一部分:(1-2)(以叙事为主)
简叙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
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

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情
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
能衰退。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
因,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

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格特点。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第二部分:(3)
本段以议论为主,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
揭示了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

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
“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这一段中,“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育。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