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飞天巨桃历险记》的电影改编策略

合集下载

试论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试论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该影片围绕封建礼 并对其进行审核。比如,《天下无贼》是根据赵本夫
教展开,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 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冯小刚执导,刘德华、王宝强、
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1992 年 3 月 刘若英等人主演。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一个民工和两个
13 日,该片在北美上映,以 260 万美元的票房创下 贼之间的故事,最终民工的纯朴、善良感化了那两个
文艺探究 WEN YI TAN JIU
试论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谭 琪
电影与文学是相互独立又存在天然联系的两种 熟和文章、黄渤、舒淇等明星的加盟,影片最终取得
艺术表现形式,当代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激发导演电影 了 12.48 亿的票房佳绩,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2015
创作灵感的源泉,也是电影剧本形成的基础与依据, 年夏天,由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片《大圣归来》公映当
大卫奖最佳外语片,成为第一部获得该奖的中国电影。
总而言之,虽然在传统意义上文学作品与电影
1993 年,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2015 年, 属于两种互不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在新时期它们
被英国《帝国》杂志评为影史百部最佳外语片第 28 位, 因具有丰富的人文共同点而产生了密切而广泛的联
是排名最高的内地电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 系,且两者相互帮助、相互影响,从而在读者与观众
在内的所有在中国上映过的动画。但是,在享受文学
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品改编而来的快餐式电影的同时,也应明白这一特
比以往有了显著提升,人们有大把空闲时间用来休闲 殊的电影文化只能给观众带来短暂的快乐,而文学作
享受与放松心灵。相反,迅猛发展的经济与现代科学 品原著中丰富、深邃、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东西在

“转文化”助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转文化”助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转文化”助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作者:许阳阳余人张成智来源:《出版参考》2022年第08期摘要:奈飞(Netflix)拍摄的《新美猴王传奇》通过“转文化”传播,在海外获得了较好的口碑与影响,这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如何减少中国文化的流失、折损,使其呈现更丰富的内涵与更鲜活的魅力?文章从内容融合、语境融合、渠道融合、文化共荣等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新视角、新思路、新举措。

关键词:转文化文化杂糅《西游记》改编走出去《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化最优秀、最经典的IP之一,全球对其影视改编与游戏制作一直没有停歇。

2018年奈飞(Netflix)拍摄了新版西游故事《新美猴王传奇》,在海外获得了较好的口碑与影响;2020年奈飞推出该系列的第二季,成为《西游记》IP的海外最新版本。

类似《西游记》的海外传播,中国故事、中国元素被改编、被借用,在世界上已是屡见不鲜。

比如,1998年美国迪士尼公司选取中国的木兰从军故事,拍摄动画版《花木兰》,在全球斩获票房3亿美元[1];2004年迪士尼再拍动画版《花木兰Ⅱ》,延续辉煌;2020年迪士尼更是拍摄真人版《花木兰》,并挑选我国女演员刘亦菲饰演花木兰,虽然其票房收入不是很理想,但在全球引发的关注与传播却很火热。

此外,梦工厂动画公司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元素拍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也在全球引发收看热潮,分别拍摄于2008年[2]、2011年[3]和2016年[4]的三部系列动画电影,在全球斩获票房18亿美元[5],可谓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如何减少中国文化的流失、折损,使其呈现更丰富的内涵与更鲜活的魅力,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尝试从“轉文化”视角,结合《新美猴王传奇》在海外的传播实践,探讨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国门,走进世界。

一、《新美猴王传奇》“转文化”传播“转文化”传播是对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反思和创新。

电影改编的三种方法及例子

电影改编的三种方法及例子

电影改编的三种方法及例子
电影改编是将原作小说、故事、漫画等转化为电影的过程。

改编的方式有很多种,以下将介绍三种常见的电影改编方法及例子。

1.忠实还原
忠实还原是指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将原作内容搬上银幕。

这种改编方法通常在经典小说、文学作品等方面使用较多。

例如,2013年上映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的忠实还原。

电影中无论是场景、服装、音乐都力求还原小说里的描写,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小说的气氛和情感。

2.创新改编
创新改编是指在保留原作中核心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改编和创新。

这种改编方法通常在漫画、游戏等方面使用较多。

例如,2017年上映的电影《银河护卫队2》就是对漫威漫画《银河护卫队》的创新改编。

电影中增加了不少新角色和新情节,但仍然保留了原作的核心元素,如银河系危机、星爵等。

3.自由改编
自由改编是指将原作内容作为创作灵感,进行大幅度创意改编。

这种改编方法通常在真人电影、电视剧等方面使用较多。

例如,2010年上映的电视剧《鹿鼎记》就是对金庸同名小说的自由改编。

电视剧中人物形象、情节等与原著有很大不同,但仍然保留了金庸小说的基本框架和主题。

总之,电影改编是将原作变成电影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改编方法
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电影作品。

浅析改编电影之间对读的意义论文

浅析改编电影之间对读的意义论文

浅析改编电影之间对读的意义论文一.文学改编电影的理论支持“照葫芦画瓢”这个中国习语其实蕴涵着“互文性”思想的萌芽。

西方后结构主义互文性理论认为,由于语言是存在的基础,世界就成了一种无限的文本。

许多文学故事往往是由别的故事衍生出来的。

亨利·菲尔丁的《约瑟·安特鲁和他的朋友亚伯拉罕·亚丹姆斯先生历险记》(简称《约瑟·安特鲁传》)是对理查逊的着名小说《帕美拉》的戏写,而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则是借古讽今,书名直指荷马史诗《奥德赛》(尤利西斯即该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

甚至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戏剧作品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衍生于早期希腊神话故事。

叙事学理论揭示了叙事的本质和结构,无论其表达形式是语言的、视觉的还是多模态的。

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弗·布克最近在其着作中称,世界上多数故事,从神话传说、传奇故事、小说、戏剧到好莱坞电影、电视肥皂剧等等,都可以被结构性地、主题性地还原为战胜魔鬼、贫穷变富贵、探求、旅行与回归、喜剧、悲剧、重生等“七大原型”。

文学作品中高度抽象化和规范化的语言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同时,文字的“间接性”叙事给接受者心中带来的是不确定的文学表象。

而电影以画面、音响和色彩为其基本叙事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影像的“直接性”给接受者心中带来的是确定的、高清晰度的电影形象和丰富的感性体验。

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改编电影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文学改编电影的现实原因在电影对文学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推动下,一切大众文学作品甚至络文学作品都进入了电影编剧的视野。

美国爱情小说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思的小说《分手信》刚一问世就受到许多电影人的追捧。

而一些影视机构与原创文学站签定合作协议就是“络文学热”一个明证。

电影人为何要从文学中大量地寻找题材呢?首先,文学畅销书为改编电影的成功和盈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迪士尼又要拍一部真人童话,改编自《飞天巨桃历险记》

迪士尼又要拍一部真人童话,改编自《飞天巨桃历险记》

迪士尼又要拍一部真人童话,改编自《飞天巨桃历险记》迪士尼拍摄童话改编真人电影的计划正在一部又一部增加。

继斯皮尔伯格的《吹梦巨人》之后,萨姆·门德斯有望执导一部《飞天巨桃历险记》真人版电影。

《飞天巨桃历险记》(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是著名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自 1961 年面世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被翻译成 34 种语言版本,全球销量达 1200 万册。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住在海边的小男孩詹姆士,他原本有个快乐的家庭,突然有一天成了孤儿,必须寄住在邪恶的姑妈家,开始他不断遭受虐待的悲惨生活。

幸好詹姆士遇到一位好心的神秘老人,给了他一个装满 1000 只鳄鱼舌头的袋子,让庭园里的老桃树长出一颗巨大的桃子。

桃子里出现了一条隧道。

小詹姆士便爬进了这颗奇妙的桃子里,认识六只不同的昆虫,他们变成好朋友,更相约一起乘著巨桃,前往小詹姆士的梦中乐园纽约。

这趟遥远的纽约之行不但必须横越大西洋,海上的惊涛骇浪更是不断,途中巨桃还因为蜘蛛小姐和海鸥的帮忙,变成了飞天巨桃展开一场有趣刺激的大冒险。

迪士尼曾于 1996 年拍摄过这个童话故事的动画版本。

它是蒂姆·波顿工作室的作品,由蒂姆·波顿担任制片,亨利·塞利克执导,是一部定格动画长片。

迪士尼这部画风比较黑暗的动画版本,未能在国内流行起来。

但是《飞天巨桃历险记》中“儿童奇遇”的故事主题,却是我们最熟悉的童话模式。

《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梦游仙境》、《小熊维尼历险记》这些经典童话都是同样的奇妙历险故事。

导演萨姆·门德斯正在和迪士尼洽谈中。

他在拍摄了两部《007》之后已经确定不再继续,此次或许将和斯皮尔伯格一样,尝试将童话题材打造出成人的深度。

另外真人版电影将由编剧尼克·霍恩比撰写,他曾经创作过《成长教育》《单亲插班生》《涉足荒野》等佳作。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专业资料 迪士尼swot分析

专业资料 迪士尼swot分析

迪士尼swot分析战略分析(SWoT模型)SWOT模式中的S、MT、。

分别代表了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从这四个因素出发我们可以将迪斯尼公司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战略阶段,每一战略阶段各有其特色。

(一)WO扭转型战略扭转型战略主要在于如何在机会面前处理好自己的劣势。

这个战略主要表现在迪斯尼的开创之初:开创时期(1928—1949)W:初期资金不足、人员缺失、没有很好的名气和地位、战争时期失去了欧洲市场0:当时电影仍处于黑白、无声阶段,卡通片则只不过是放在电影开演前的娱乐节目,都只有短短十几分钟而已。

后期,有声电影刚刚开始,动画电影的有声制作仍是空白1928年迪士尼绘制的动画片《蒸汽船威利》于1928年∏月18日在纽约首映,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部对话动画片,也是第一次向观众介绍米老鼠这一著名动画人物。

之后,迪斯尼又在1932年推出迪斯尼第一部彩色卡通《花与树》(F1owerandTree),他所创作出的米老鼠、唐老鸭等角色也开始深入人心,但这还未结束。

迪斯尼致力于拍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而非电影的从属,于是就有了1937年的《白雪公主》(SnowWhiteandtheSevenDwafts)o《白雪公主》是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也是第一部荣获奥斯卡奖的动画电影,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卡通电影。

《白雪公主》成功开启动画史新篇章,从此卡通不再只是卡通,而成为动画。

(二)SO增长型战略增长型战略在迪斯尼电影制作公司的代表时期便是迪斯尼电影的两次黄金时期:1、第一黄金时期(1950—1960)S:资产雄厚、电影多产、角色丰满、称霸动画界0:战后人们对娱乐业的需求、世界电影业和动画电影的发展以及美国动画片的第一次繁荣时期1950年上映的《仙履奇缘》不仅是战后迪斯尼的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而且在迪斯尼影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片一上映就票房亮丽,除了获得三项奥斯卡提名之外,还拿下当届柏林影展金熊奖的最佳音乐片奖项,自此以后迪士尼动画电影一向是以拍摄长篇剧情片为主。

211251279_古典文本的现代化叙事转型——近十年中国动画电影观察

211251279_古典文本的现代化叙事转型——近十年中国动画电影观察

FILM LITERATURE电影文学中国动画电影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形成第一个黄金时期,并留下了《大闹天宫》(1961)、《哪吒闹海》(1979)等蜚声国际的影片,而后的国产动画创作却陷入了故事僵化、叙事古板、主要面向儿童单一受众的桎梏之中,难以实现市场层面的突破。

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国产动画电影打开了新局面,影片在口碑与票房方面实现了双重突围,让观众重新关注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力量。

同时,动画电影开始关注全年龄段受众,摒弃单一的低龄化受众倾向,并将影片的内容创作贴合于普世价值观念,实现“合家欢”的共时体验。

而后上映的《白蛇:缘起》(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姜子牙》(2020)、《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等影片皆取材于古典文本,并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以现代化的价值输入引发观众共情,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市场成绩。

近年来,头部动画电影无论是故事题材的选择、影像叙事还是叙事美学风格方面,均有继承“中国动画学派”民族化的叙事经验,它们还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本土类型动画电影的探索和尝试。

[1]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更为立体化,拒绝对人物的扁平处理,消解了原有的人物形象,以“陌生化”的方式对人物进行重塑。

另外,影片在叙事手法方面多借用“无厘头”喜剧、动作电影等类型创作手法,借用类型电影叙事原则,丰富了影片叙事内容并解构出古典文本中所蕴藏的叙事可能。

影片在原有的世界观中加入了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理念投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主流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于文本叙事中。

国产动画电影在叙事手法与叙事内容方面都进行了现代化处理,在满足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也为自身找到了出路。

一、形象塑造:经典人物的“陌生化”改造古典文本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皆为大众所熟知,这些形象也已化作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过“陌生化”理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浅谈新闻改编电影的叙事策略

浅谈新闻改编电影的叙事策略

影视大观浅谈新闻改编电影的叙事策略刘晓东(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322118)摘 要:从1920年我国第一部新闻改编类影片《阎瑞生》诞生至今,电影从业者在新闻改编电影作品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

时至21世纪,在新媒体环境下此类型的影片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新闻中取材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

本文通过分析《天注定》、《亲爱的》、《解救吾先生》等此类型的电影,结合个人创作的新闻改编类短片《海上烟花》的创作过程,运用电影叙事学的理论对影片的创作思路加以分析。

同时从类型策略的角度探索真实新闻事件类型化改编的叙事策略。

试图对创作此类型影片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总结出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的规律和方向。

关键词:新闻改编;类型电影;亲爱的;叙事策略新闻改编电影的类型概念一直比较模糊。

在丹尼尔·洛佩兹的《电影类型:775 种被界定的种类、风格、样式和流派》中也只有“Newsreel(新闻片)”“Newsfilm(新闻电影)”的称呼。

但这并不是新闻改编类电影的真正含义。

在香港学者郑树森的编写的《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中, 也只有“记者片”的类型。

所以,纵观国内外,对此类型的影片至今还没有较为清晰的界定。

但是世界范围内新闻改编的电影层出不穷,而且常常成为爆款和经典。

美国好莱坞创作了大量的此类型影片,如根据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经历改编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根据全美航空154号飞鸟撞机事件改编的《萨利机长》;以美国校园的枪击案件为新闻原型的电影《大象》;根据911事件改编的电影《世贸中心》;以新闻事件桑尼和塞勒伙同抢劫银行为原型的电影《热天午后》等。

在近邻韩国的影坛此类型影片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观众熟知的韩国电影《熔炉》、《杀人回忆》、《出租车司机》、《海雾》皆取材自真实新闻事件。

我国的新闻改编类电影的创作从1920年《阎瑞生》诞生之日起也从未停止。

根据由昆明家乐福超市劫杀案改编的王小帅导演的电影《日照重庆》,香港导演翁子光导演的改编自2008 年轰动香港的王佳梅命案的《踏血寻梅》等影片都属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亨利·塞利克执导的《飞天巨桃历险记》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并获得了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音乐、喜剧类)、第24届动画安妮奖提名,以及第23届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的提名。

当然,影片的成功离不开罗尔德·达尔的精彩故事文本作为支撑。

亨利·塞利克成功地运用他所热衷的定格动画形式与哥特式动画风格的完美结合,通过对情节、氛围和意象上的改编,将罗尔德·达尔小说中的黑色幽默与荒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赋予电影一种奇特诡异而又温馨的色彩,使小说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一、情节的扩充《詹姆斯与大仙桃》小说共有39章,出场人物较少,情节背景简单,因此非常适合用定格动画的表现形式来描述故事情节,影片前后的真人出演也使影片更加贴近现实。

但为了保持电影的长度以及丰富电影主题意蕴,导演亨利·塞利克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做出了适应电影观赏性审美习惯的扩展与改编。

电影通过情节的扩充丰富了昆虫们的形象。

例如原著中的蜈蚣原本是失足落水,而电影对于蜈蚣为了挽救失误而入水取指南针的情节的扩充,体现了蜈蚣不只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泼皮无赖,它同时又是知错能改、有上进心并且有义气、知感恩的“虫子”。

情节的扩充使蜈蚣的形象更加丰富和饱满。

在之后的情节中,所有的昆虫一起安慰为失去父母而伤感的詹姆斯,并且唱出那首爱的赞歌:“……爱是我们对你的感情,我们是个大家庭。

”这首歌将友爱与温暖的特征赋予这些可爱的昆虫,使它们的形象更加温暖,并且富有人情味,填充了父母双亡给小主人公带来的亲情缺失。

电影通过情节的扩充使儿童实现自我反击。

电影中可恶的姑妈们没有直接被大仙桃压瘪,而是一路追到纽约来。

亨利·塞利克没有让虐待儿童的姑妈们因为自然外力而受到惩罚,而是让詹姆斯自己来揭露她们的恶行,而受到詹姆斯联合昆虫伙伴们的惩罚。

这种情节的扩充使备受虐待的儿童真正实现了自我反击。

“从现实来看,在以成人作为主宰的社会精神环境中,儿童经常处于软弱无力的苦恼之中。

”①“有的时候,家庭生活也会给儿童心灵带来压抑,在成人不经意的时候,儿童已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②正如朱自强所言:“表现成长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倾听着发自儿童心底的呼声,洞悉儿童成长的本质意味的儿童文学作家一方面帮助儿童体验、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方面以自己在生活中磨练出的智慧之眼,帮助儿童寻找着虽然充满荆棘但却能使儿童坚强成长的人生道路。

”③亨利·塞利克的改编使儿童正视世界的黑暗与无奈,为争取自己的权益与幸福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解救,从而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

电影通过情节的扩充引申出梦想的意义。

到达纽约后,詹姆斯反击姑妈的一段慷慨陈词也是原著中所没有的。

詹姆斯向警察解释自己神奇的冒险经历时,两个姑妈嘲笑他疯了,在做梦。

而小詹姆斯的一段激愤的演讲十分精彩,他说道:“也许是由梦想而开始,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吗?那些楼房、灯光、整个城市总要有人先梦想这一切。

也许我就是这样,我梦想来到这里,于是我做到了。

”他的话语启示着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都不要放弃梦想,既然一切都是由梦想而来,那么我们就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最终我们就有可能实现它。

电影对于情节的扩充,丰富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使昆虫更加富有人文色彩,通过电影情节的扩充,昆虫们的形象不仅停留在旅伴的层次,而是赋予它们在情感上更加亲密的家人身份。

相对于两位姑妈的恶毒,人们更多的在昆虫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令作品更加具有讽刺意义,更加直观地表现出作者对虐待儿童的反对和批判的态度,以及亲情的温暖对儿童重要性的强调作用。

电影通过改编使儿童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进行自我反击,对于启发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儿童摆脱成人的束缚,创建自己的生命空间,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追梦这一主题的升华,使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与内涵。

二、氛围的营造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温馨童话,“美国影坛上的‘哥特童话’通过汇集惊悚、黑暗、恐怖、悬疑等元素使影片的情节更具张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童话电影的受众群体,吸引了更多的观众”④。

“在亨利·塞利克的‘哥特童话’中,他很好地融合了‘哥特’与‘童话’的不同特质,将黑暗、丑陋与明媚、美好相互交融,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动画形象,也通过多变的色彩运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或惊悚恐怖或欢乐美妙的影片氛围。

”⑤电影开始的色调具有浓郁的哥特风格。

父母双亡的詹姆斯与两个恶毒的姑妈生活在一起,此时的色调是昏暗并且阴郁的。

哥特式夸张、阴郁、黑暗、恐怖的风格影响下,偏冷的色调成了电影开头的主体色调。

詹姆斯生活的房子在一个荒凉、阴暗且充满浓雾的小山坡上,上大下小并且严重倾斜的破木板房,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废旧的汽车,荒草丛生的荒地,以及干枯的树木都显示出浓郁的哥特式恐怖。

这种诡异阴暗的氛围突出表现了詹姆斯在姑妈的残害下生活的压抑与苦闷,也表现出经历成人压迫的儿童们的心理的阴暗与孤独。

在人物塑造上,詹姆斯的两个姑妈,一个高瘦一个矮视听解读论《飞天巨桃历险记》的电影改编策略阴王立宏刘佳铭摘要:《飞天巨桃历险记》是根据罗尔德·达尔的小说《詹姆斯和大仙桃》改编的一部动画电影。

亨利·塞利克用其特有的哥特式动画风格,将这样一个具有黑色幽默特征的神奇的历险故事生动地投射在电影之中。

本文从情节的扩充、氛围的营造、意象的解读三个方面,分析《飞天巨桃历险记》电影改编策略,以及改编后所扩充的意义与内涵。

关键词:《飞天巨桃历险记》;《詹姆斯和大仙桃》;改编;意象139视听2019.08|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不协调感,增添了幽默讽刺的意味。

她们的脸庞令人憎恶,干瘪皱缩的皮肤上透漏着青黑色的血管,凸起的可怕牙齿在训斥小詹姆斯时露出更加恐怖的表情。

她们的穿着搭配夸张且极其不协调。

正是这种奇怪诡异的造型更加突出了姑妈们的可憎与可恶。

可怕的成人形象,正是由于成人粗暴对待儿童所产生心理创伤的直观表现。

在詹姆斯遇到这几只被施了魔法的昆虫朋友们之后,电影开始进入动画阶段,整个画面也逐渐由暗转明,从一开始以黑色、灰色为基调的阴暗色调,变为以橘色、蓝色为基调的明亮色调。

暗黑的色调所制造的紧张压抑的情绪在此时被消解,柔和亮丽的色调带给观众希望与阳光。

蓝色的大海象征着自由,明黄色的太阳象征着希望,预示着詹姆斯与伙伴们终于要逃出阴暗迎接希望与未来了。

几位昆虫朋友们的形象由于黏土造型而变得可爱有趣,拟人化的昆虫们都穿着衣服,并且个性各不相同。

所有昆虫拟人的形象设计并没有给人以恐怖的印象,反而让人们觉得这样的动物亲近又可爱。

昆虫的可爱形象与恐怖的姑妈们的形象的突出对比,更显示了姑妈们的恶毒与可恶,暗示虐待儿童的成人们比蜘蛛等昆虫更加让人厌恶。

亨利·塞利克在电影的开头通过阴暗、荒凉的环境以及姑妈们邪恶、恐怖的造型为电影奠定了一个诡异阴暗的氛围基调,以此来表现成人对儿童的霸权统治以及暴力对待给儿童造成的心理阴影。

而在昆虫历险时,又以明亮的色调以及昆虫们各具特色又充满人情味的性格特征,为电影创造了温馨的氛围。

导演运用高超的电影技巧以及对故事文本的把控能力,使带有明显黑暗、恐惧的哥特风格动画不失温情的内涵,通过视觉上的直观表现,在暗黑与明亮氛围的对比中,使观影者获得精神上的震撼,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电影创造性地运用了定格动画与真人演绎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电影的开始及结尾运用真人演绎,而历险过程则运用了黏土定格动画来表现,通过真人演绎来表现詹姆斯真实生活的痛苦经历,并且投射出儿童活在成人压迫中的现实境遇。

之后通过动画形式表现他想要逃出压迫,幻想着通过伙伴们的帮助成功出逃、经历冒险的过程。

但最终还是回归现实,通过自己的抗争得到真正的解脱和独立。

三、意象的解读影片中风平浪静的海上突然出现的机械鲨鱼吐出装在盘子里的鱼头,和姑妈们留给詹姆斯的剩饭十分相似。

在接下来詹姆斯跳入冰川救蜈蚣先生时,沉船的残骸的特写中也可以看到两个姑妈的恐怖形象。

姑妈们追到纽约时,已经被大仙桃压瘪的汽车中涌出大量掺杂着滑腻的海藻的海水。

所有的意象都证明姑妈们一路紧追不舍。

但从海里开车追到纽约显然是不实际的,或许,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历险,就像姑妈们说的那样是詹姆斯在做梦而已。

他幻想着逃离苦难,从而做了一个这样和昆虫朋友们出逃历险的梦。

然而导演亨利·塞利克借小主人公的演讲解释了其中的深刻奥义:即使是梦,当你勇于实现它时,它也会变成现实。

或许对于儿童来说,完全逃离成人世界的压迫是十分困难的,但只有怀揣希望,并努力争取,儿童的独立意识才能获得认可。

电影中詹姆斯的父母被来自乌云中的犀牛吞噬,姑妈们也不止一次地用犀牛来恐吓詹姆斯,说他的父亲就是因为做不切实际的梦才会被犀牛吃掉。

如果他不听话,那只犀牛也会杀了他。

有很多观众可能对犀牛这个意象不明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死亡或许就如同那乌云笼罩下的犀牛,它隐喻着死亡带给人们的恐惧。

或许詹姆斯从来就没见过他的父母,一切也都只是他的想象,而犀牛则是姑妈们编造出来并且给他留下巨大阴影的故事而已。

姑妈们通过犀牛的故事,利用儿童对死亡的恐惧,将詹姆斯限制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在历险即将结束之际,詹姆斯再一次遇见犀牛。

这一次,他勇敢地面对它并且喊出:“你甚至不是真正的犀牛,你只是烟雾和噪音,我不怕你。

”此时的詹姆斯终于正视恐惧,并战胜恐惧,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成长。

死亡对于所有人都充满着未知与恐惧,那么如何向儿童解释死亡就成了更加困难的问题。

影片通过乌云这种飘忽不定、神秘、恐怖的意象将死亡具象化,符合儿童对于世间万物的简单具象的认识和理解。

“哥特风格在动画创作中,经常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而去努力追求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在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才懂得生存的意义。

”⑥这些意象的创作,使动画的受众不仅局限于儿童,为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全龄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创作上将儿童与成人一起作为受众对象,以便观众既能从中感受到天真烂漫、趣味无限的童真与美好,又能体会到浓烈的时代气息,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当其沉浸在用天马行空的想象编织的梦幻世界的同时,又可以领悟到影片流露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哲理哲思,加深受众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引起不同年龄层观众对于现实世界的沉思。

”⑦四、结语亨利·塞利克的《飞天巨桃历险记》通过对罗尔德·达尔小说《詹姆斯与大仙桃》的重新包装,在还原达尔的创作意图的同时,丰富了故事的主题意蕴,通过对情节的扩充,使作品主题不只是单纯的儿童逃离成人的压制,而是通过激发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反击。

在面对儿童反击的同时,也引发成人对儿童生存境遇以及教育理念的思考与重视。

导演通过他独特的哥特式动画风格以及巧妙的意象处理,使电影不仅适合于儿童对善恶的简单分辨,以及情感的具象化理解,还满足了成人观众对视觉刺激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