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素材 精品

合集下载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王修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

年七岁丧母。

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高密孙氏素豪侠,客数犯法。

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

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

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孙氏惧,乃出贼。

由是豪强慑服。

顷之,郡中有反者。

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时胶乐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

胶乐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

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

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

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

时人益以此为多焉。

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

绍死,谭与袁尚有隙。

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

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

”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

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

”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

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是败亡之道也。

”谭不悦,然知其志节。

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

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使君塞耳勿听也。

若斩馋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

”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

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

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

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

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

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

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天安不从命。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哀穆先生文并序(北宋苏舜钦)呜呼!穆伯长以明道元年夏,客死于淮西道中,友人苏叔才子美作诗悼之,遣人驰吊之;痛夫道不光予,又次其一二行,以鉴于世,为文哀之。

先生字伯长,名修。

幼嗜书,不事章句,必求道之本原,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

性刚峭,喜于背俗,不肯下与庸人小合,愿交者多,固拒之。

议事坚明,上下合古,皆可录。

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谨细后生畏闻之。

又独为古文,其语深峭宏大,羞为礼部格诗赋①。

咸平中,举进士,得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

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

又尝以言忤贰郡者②,守病告,贰郡者私黠吏,使诬告先生赂。

具狱,聚左证,后召先生,使众参考之,由是贬池州。

中道窜,诣阙下,叩登闻鼓称冤,会贰郡者死,复受谴于朝。

后累恩得为蔡州参军。

先生自废来,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于道,然耻以文干有位,以故困甚。

张文节守亳,亳之士豪者作佛庙,文节使以骑召先生作记。

记成,竟不窜士名。

士以白金五斤遗之,曰:“枉先生之文,愿以此为寿。

”又使周旋者曰:“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

”既而亟召士让之,投金庭下,遂俶装去郡。

士谢之,终不受。

常语人曰:“宁区区糊口为旅人,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

”天圣末,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

常客京师南河邸中,往往醉,暮归逿地,如不省持者。

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③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

识者怜哀之,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不然且病,或妻子卒。

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

将还淮西,道遇病,气结塞胸中不下,遂卒。

嘻吁!天之厌文久矣,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顾其道宜不容于今世。

然由赋数踦只④,常罹兵贼、恶少辈辱困,其节行至死不变。

有孤,懦且幼,遣文散坠不收,伯长之道竟已矣乎!初,先生死,梁坚自解以书走上党遗予,欲访其文,俾予集序之。

去年赴举京师,历问人,终不复得一篇,惟有《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墓志》、《蔡州塔记》,皆平昔所为,又不足成卷。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游龙井记素材 精品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游龙井记素材 精品

游龙井记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

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

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

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

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

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

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注]①靡曼:美丽。

②咒:祷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纡徐以成文徐:缓缓。

B.乘高而望之乘:凭借。

C.而不克以为泉克:能够。

D.白天竺谢讲事谢:辞去。

答案 C解析乘:登上。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②龙井其尤者也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A.①③④B.①②⑥C.③⑤⑥D.②④⑤答案 C解析①不是评论龙井②是说龙井有名。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人有明珠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人有明珠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人有明珠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人有明珠精品素材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B.禄秩.优厚秩:品级C。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D.事觉.自死觉:败露答案 A解析博:换取、接受。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④愚者多财生其过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①③④ B。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子皮与子产素材 精品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子皮与子产素材 精品

子皮与子产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①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人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之?子于郑国,栋也。

栋折榱②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③不敏。

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我,小人也。

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我远而慢之。

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今而后知不足。

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

”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

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注:①子产:郑国大夫,名公孙侨。

②榱C.uī:屋椽。

③虎:郑国大夫,名罕虎。

1.( )①少,未知可否②使夫往而学A.shǎo 缺少知识②fū成年男子的通称B.shào 年轻②fú他,代指尹何C.shǎo 缺少知识②fú他,代指尹何D.shào 年轻②fū成年男子的通称2.( )①则败绩厌覆是惧②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子产是以能为郑国我远而慢之A.B.两个“是”不同,②中两个“远”不同。

C.两个“远”相同。

D.3.( )A.愿:愿意,指尹何愿意做子皮的邑宰。

B.为邑:治理采邑(采邑,古代卿大夫的封地)。

C.? 败绩:事业败坏,这里指翻车。

D.!虎不敏。

不敏:不聪明。

4.( )①“侨将厌焉”中的“厌”通“压”。

②“厌”不是通假字,是“讨厌”的意思。

③“射御贯”中的“贯”通“惯”,习惯熟悉的意思。

④“贯”不是通假字,是贯穿的意思,指箭法精良。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王彦章,字贤明素材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

……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

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

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

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

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

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

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

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

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

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

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

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

”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

”因协力以倾之。

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

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促装以赴滑台促装:催促收拾行李B.析屋木编筏析:拆毁C.垂陷者数四垂:接近、快要D.彦章之军重壕复垒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2.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③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④. 举所佩玉决玦以示之者三A.两个“为”不同,两个“以”相同B.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不同C.两个“为”不同,两个“以”也不同D.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也相同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B.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C.因协力以倾之D.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王彦章听说后,急奔晋王大军而来,猛攻晋军营寨,从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攻下来B.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将把奸臣全部杀掉,来告谢天下C.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当时段凝用贿赂结交权要,为自己谋取兵权D.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段凝)一向与彦章关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观望,致使朝廷的军队不能获胜5.下面最能表现彦章善于作战的一项是A.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B.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C.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D.驰军而至,急攻其栅6.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彦章受命于危难之中,凭着自己的作战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一下子扭转了颓势。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斯论(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

徐光启传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

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

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

既而以疾归。

辽阳破,召起之。

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帝善其言。

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

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

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

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

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

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

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

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明年十月卒。

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

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诏令有司刊布。

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疏.请练兵自效疏:上书B.旋.擢礼部右侍郎旋:后来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本:依据D.光启雅.负经济才雅:很,甚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复申练兵之.说曾不知老之.将至D.其.孙为中书舍人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光启“雅负经济才”的一组是①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圣
人之所以全民生也素材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

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

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

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

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

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

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

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必:一定
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夺:改变
C.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愆:延误
D.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老:衰老
答案 C
解析A项必:如果;B项夺:占据;D项老:使……疲惫。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本各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
.沛公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蒙故业,因.遗策
答案 A
解析B项分别是介词“用”,连词“并且”;C 项分别是代词“那”,副词“一定”;D项分别是介词“依靠”,动词“沿袭”。

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

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
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

“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易于接受。

答案D
解析“突出了药的作用”错。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译文:
②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译文:
③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译文:
答案①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

②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③《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13.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慎用药?
答:
答案一要“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方法,二要根据身体的状况用不同性质的药。

三要注意药材、器具、时间。

【参考译文】
圣人保全人民生计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主食,果品作为副食,牲畜作为滋补品,菜蔬作为供养物,药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参这一些平和的药物,错误地使用也会造成危害,都是毒药这一类啊。

喜爱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产生重病,好象贪求作战逞胜的人,一定招致大祸一样。

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

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疾病造成祸患,小患就耗散正气,大祸便伤害性命,严重得好比一个敌对的国家。

用药物的特性,攻治脏腑的疾病,如果能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药性,用多种方法制服病邪,然后才没有丧失性命的忧虑。

因此对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便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必经之道的方法;对来势迅猛的病邪,便赶快守护
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疆土的方法。

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依据寒热便有反治的方法,这好比分化离间的策略。

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症,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几种病如果同时治疗它们,那么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使它们分散没有统领的力量,那么众多的病邪完全溃退。

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怠的方法;病势正在衰退,就必定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

至于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应主要运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而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辅助它;好比衰弱困败的时候,不可竭尽人民的力量啊。

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尚实的人,攻治不可轻缓,应主要运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好比富有强盛的国家,可以振兴军威武力啊。

虽然这样,但是选材一定要恰当,器具必须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误,排列阵势,要有规律,这些又是数不胜数的。

《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