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类总结(30种)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类总结(30种)

小学数学典型应题归类总结(30种)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小学数学应用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小学数学应用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小学数学应用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必考应用题解答思路解析(附经典例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必考应用题解答思路解析(附经典例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必考应用题解答思路解析(附经典例题)1简单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解题步骤: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

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

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7 ) 解答加法应用题: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8)解答减法应用题: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期末必考六大类型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期末必考六大类型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满赠问题专项类型一每件便宜多少钱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

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16÷(3+1)=4(元)答:每棵便宜4元。

2、商场搞了一次促销活动,每袋洗衣粉20元,买4袋送一袋,妈妈买了4袋,每袋便宜多少元?20÷(1+4)=4(元)答:每袋便宜4元。

3、健力宝每瓶2元4角,买3瓶送一瓶,一次买3瓶,每瓶便宜多少钱?24÷(3+1)=6(角)答:每瓶便宜6角。

4、一束鲜花35元,买5束花送2束,茵苗一次买5束,每束花便宜多少钱?35-35×5÷(5+2)=10(元)答:每束花便宜10元。

类型二:最多可以买多少件1、面包每个7元,面包店搞促销活动买3个送1个,63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这样的面包?63÷7=9(个) 9÷3=3(组) 9+3=12(个)答:最多能买12个这样的面包。

2、超市的盒装纸促销,买3盒送1盒,每盒4元。

156元最多买多少盒这样的纸巾?156÷4=39(盒) 39÷3=13(组) 39+13=52(盒)答:最多可以买52盒这样的纸巾。

3、某种饮料37元1瓶,64元2瓶,茵苗有32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瓶?还剩多少钱?320÷64=5(组) 5×2=10(瓶)答:最多可以买10瓶,没有剩钱。

4、商店里衬衫的价格是50元一件,90元两件。

王叔叔有610元,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元?610÷90=6(组)…… 70(元)6×2=12(件)70÷50=1(件)…… 20(元)12+1=13(件)答:最多可以买13件,还剩20元。

5、学校准备500元,准备购置一些书包(26元/个,46元/2个)作为奖品,最多可以买多少个书包,还剩多少钱?500÷46=10(组)……40(元)10×2=20(个)40÷26=1(个)……14(元)20+1=21(个)答:最多可以买21个书包,还剩14元钱6、服装店进了一批衣服,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3种购买方案,妈妈带了218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28元/件,48元/2件,买3赠1)买法1:218÷48=4(组)……26(元)4×2=8(件)买法2:218÷28=7(件)……22(元)7÷3=2(组)……1(件)7+2=9(件)答:妈妈最多可以买9件,还剩22元钱。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1种应用题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给孩子收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1种应用题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给孩子收藏!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五年级数学21种应用题类型总结No.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No.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总结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总结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何分类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何分类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何分类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分类。

一、按照运算类型分类1、加法应用题加法应用题通常涉及到将两个或多个数量合并在一起,求它们的总和。

例如: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有 5 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在这类应用题中,关键是要找到需要相加的数量,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2、减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主要是已知两个数量,求其中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

比如:书包里有 10 本书,拿出了 3 本,书包里还剩多少本书?解决减法应用题时,要清晰地理解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概念。

3、乘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常常与倍数、分组等概念相关。

像:每个小组有5 个人,8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除法应用题除法应用题通常包括平均分和包含除两种情况。

比如:把 20 个苹果平均分给5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或者:20 个苹果,每 4 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对于除法应用题,学生要明白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

二、按照应用场景分类1、购物问题这类应用题通常与金钱的计算有关。

比如:一支铅笔 2 元,买 5 支铅笔需要多少钱?或者:小明有 50 元,买了一个书包 30 元,还剩下多少钱?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学生需要了解商品的价格、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计算。

例如: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他骑了 3 小时,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或者:两地相距 60 千米,小明以每小时 20 千米的速度行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这类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基本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3、工程问题工程问题通常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有关。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超人资讯百家号06-0921:40小学数学除了简单的计算,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应用题。

应用题是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所形成的题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

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3 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1、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 (和-差)÷2=较小数 (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 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 2、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 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 10+40=50(吨) →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3、还原问题: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4、置换问题: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 =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5、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 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 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例1、解放军某部的一个班,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如果每人栽5棵树苗,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差4棵树苗。求这个班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2

分析:由条件可知,这道题属第一种情况。 列式:(14+4)÷(7-5) =18÷2 = 9(人) 5×9+14 =45+14 =59(棵) 或:7×9-4 =63-4 =59(棵) 答:这个班有9人,一共有树苗59棵。 6、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 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 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 (54-12)÷(4-1) =42÷3 =14(岁)→儿子几年后的年龄 14-12=2(年)→2年后 答:2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例2、父亲今年的年龄是54岁,儿子今年有12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54-12)÷(7-1)=42÷6=7(岁)儿子几年前年龄12-7=5(年)5年前 答: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 例3、王刚父母今年的年龄和是148岁,父亲年龄的3倍与母亲年龄的差比年龄和多4岁。王刚父母亲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48×2+4)÷(3+1)=300÷4 =75(岁)→父亲的年龄 148-75=73(岁)或:(148+2)÷2 =150÷2 =75(岁) 75-2=73(岁) 答:王刚的父亲今年75岁,母亲今年73岁。 7、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只数和总足数,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叫做鸡兔问题,也叫“龟鹤问题”、“置换问题”。 一般先假设都是鸡(或兔),然后以兔(或鸡)置换鸡(或兔)。常用的基本公式有:(总足数-鸡足数×总只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兔数 (兔足数×总只数-总足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鸡数 例:鸡兔同笼共有24只。有64条腿。求笼中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64-2×24)÷(4-2) =(64-48)÷(4-2)=16 ÷2 =8(只)→兔的只数 24-8=16(只)→鸡的只数 答:笼中的兔有8只,鸡有16只。 8、牛吃草问题(船漏水问题):若干头牛在一片有限范围内的草地上吃草。牛一边吃草,草地上一边长草。当增加(或减少)牛的数量时,这片草地上的草经过多少时间就刚好吃完呢? 例1、一片草地,可供15头牛吃10天,而供25头牛吃,可吃5天。如果青草每天生长速度一样,那么这片草地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几天? 分析:一般把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看作每份数,那么15头牛吃10天,其中就有草地上原有的草,加上这片草地10天长出草,以下类推……其中可以发现25头牛5天的吃草量比15头牛10天的吃草量要少。原因是因为其一,用的时间少;其二,对应的长出来的草也少。这个差就是这片草地5天长出来的草。每天长出来的草可供5头牛吃一天。如此当供10牛吃时,拿出5头牛专门吃每天长出来的草,余下的牛吃草地上原有的草。 (15×10-25×5)÷(10-5)=(150-125)÷(10-5) =25÷5 =5(头)→可供5头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头)草地上原有草供100头牛吃一天 100÷(10-5) =100÷5 =20(天)答: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 例2、一口井匀速往上涌水,用4部抽水机100分钟可以抽干;若用6部同样的抽水机则50分钟可以抽干。现在用7部同样的抽水机,多少分钟可以抽干这口井里的水? 3

(100×4-50×6)÷(100-50)=(400-300)÷(100-50)=100÷50 =2 400-100×2 =400-200=200 200÷(7-2)=200÷5 =40(分) 答:用7部同样的抽水机,40分钟可以抽干这口井里的水。 9、公约数、公倍数问题:运用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解答应用题,叫做公约数、公倍数问题。 例1:一块长方体木料,长2.5米,宽1.75米,厚0.75米。如果把这块木料锯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不准有剩余,而且每块的体积尽可能的大,那么,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共锯了多少块? 分析:2.5=250厘米 1.75=175厘米0.75=75厘米 其中250、175、75的最大公约数是25,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25CM (250÷25)×(175÷25)×(75÷25) =10×7×3 =210(块) 答:正方体的棱长是25厘米,共锯了210块。 例2、两啮合齿轮,一个有24个齿,另一个有40个齿,求某一对齿从第一次接触到第二次接触,每个齿轮至少要转多少周? 分析:因为24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120,也就是两个齿轮都转120个齿时,第一次接触的一对齿,刚好第二次接触。 120÷24=5(周) 120÷40=3(周) 答:每个齿轮分别要转5周、3周。 10、分数应用题:指用分数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分数应用题,也叫分数问题。 分数应用题一般分为三类: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其中每一类别又分为二种,其一:一般分数应用题;其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例1:育才小学有学生1000人,其中三好学生250人。三好学生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 例2:一堆煤有180吨,运走了3/5 。运走了多少吨? 例3:某农机厂去年生产农机1800台,今年计划比去年增加1/3 。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1800×(1+1/3 )=1800×4/3=2400(台) 答:今年计划生产2400台。 例4:修一条长24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完全长的1/3 ,第二天修完余下的1/4 。还剩下多少米? 2400×(1-1/3 )×(1-1/4 )=2400×2/3 ×3/4=1200(米) 答:还剩下1200米。 例5:一个学校有三好学生168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7 。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例6:甲库存粮120吨,比乙库的存粮少1/3 。乙库存粮多少吨? 120÷(1-1/3) =120×3/2 =180(吨)答:乙库存粮180吨。 例7: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全部的1/2 ,第二次运走全部的1/3 ,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运8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8÷( 1/2-1/3 )= 8÷1/6 =48(吨) 答:这堆煤原有48吨。 11、工程问题:它是分数应用题的一个特例。是已知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中的两个求第三个量的问题。 解答工程问题时,一般要把全部工程看作“1”,然后根据下面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8天,乙队单独做需要24天。如果两队合作8天后,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做,还要几天完成? 例2: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两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单开甲管2小时可以注满;单开乙管3小时可以注满;单开出水管6小时可以放完。现在三管在池空时齐开,多少小时可以把水池注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