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案_1
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16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16篇)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篇1一、开门见山,进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文章。
(板书:金色的脚印)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的作者叫(椋鸠十)。
大家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吗?(学生汇报)3、师补充:他是一位专门写动物的作家,他写了很多有名的关于动物的文章。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写的角色有几个吗?(板书:角色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2、(出示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交流读后的感受。
3、围绕学习提示,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写什么事情?同桌交流,取几个小标题。
4、汇报初读情况。
(1) 两名同学上台板演。
(2) 师小结:大家写的是不是都是这几件事情呢?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这几件事情。
(指着学生的板书一一说)(3) 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提示概括的技巧)(4) 师小结学习这样的长课文的方法。
三、讨论交流,细细品读1.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随机出示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问: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的?⑵师小结:这些叠词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环境,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板书:环境)就是这种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小狐狸当时的孤独无助、凄凉。
⑶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把那种孤独、凄凉的感觉读出来。
2.从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的四件事情中,选择其中一件细细品读。
要求:边读边做批注,说说自己从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么?⑴学生汇报:我选择的是……,我从这里感悟到……⑵老师指导品读,如:从哪些词语中,能给你特别的感受。
(四个场景一一品读)从“做窝”这件事情的引导学习中,点出对比的手法的运用。
(板书:对比)⑶品读后,引导修改小标题。
《金色的脚印》教案6篇

《金色的脚印》教案6篇《金色的脚印》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狐狸的亲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题。
1.狐狸经常被人们看成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不被人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看看狐狸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
3.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是怎样做的?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师生讨论并交流:(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
(初次给小狐狸喂奶和咬铁链救小狐狸;后又在我家地板下,冒生命危险做窝,养和救小狐狸。
)(2)我为狐狸做了些什么?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我为小狐狸和老狐狸送食品,向邻居讨回小狐狸,放了小狐狸。
小、老狐狸不再以我为敌,我们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
狐狸通过我的帮助和爱护,体会到我对它们没有伤害的意思。
)(3)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金色的脚印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
这样的感情是非常珍贵的,因此用金色的脚印来加以赞扬。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练习复述课文。
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
五、观看动物世界片段非洲豹。
六、说一说观看录像片段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把它写下来。
《金色的脚印》教案篇2教学目标1. 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最受感动的场景或细节描述下来。
4. 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5. 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8篇)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8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篇一《金色的脚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里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树林中。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了本文的词语、主要内容以及故事情节。
今天我们继续走入《金色的脚印》,深入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二、自主阅读1、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批下你的体会,小组交流学习。
2、文章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3、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感悟展示(一)、各组学生代表交流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顺势引导交流体会、朗读1、“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拼命地咬” “卧”“喂奶”,一连串动词表明了母狐狸对小狐狸的爱,在它发现咬不断铁链时,竟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去“卧下喂奶”,伟大的母爱全然包含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如果让你来朗读,你想读出什么样的韵味、情感?)(引导学生读出母狐狸救孩子的急切心理,母狐狸对小狐狸真挚的爱)2、“他费力地睁开眼睛,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教师引导学生1;延伸感悟:看见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引导学生2:是啊,被大家公认的狡诈、狡猾的狐狸尚能救人,如果我们也都能像它们一样,想想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3、“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他们放哨。
《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

《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和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
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金色的脚印》全文2.2 教学重点生词和重点词语的学习和理解。
故事情节的分析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文中重要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动物和自然的关爱和敬畏之情。
体会文中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故事和人物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和自然,提问学生对动物和自然的看法。
引出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词和重要内容。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共同解决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3.3 课堂讲解与讨论讲解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和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
3.4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故事和人物的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如生词和重点词语的学习。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通过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和人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4.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写作内容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组织的合理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金色的脚印》原著或教学改编版本。
5.2 辅助材料相关作者和作品背景的资料。
金色的脚印教案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2 教学内容课文阅读:《金色的脚印》故事全文。
讨论话题: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
写作练习:以作品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为素材,写一篇短文。
1.3 教学步骤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现场完成短文。
二、教学资源课文文本:《金色的脚印》故事全文。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介绍。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三、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写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写作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质量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了解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拓展推荐与《金色的脚印》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该题材。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
邀请作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六、教学准备搜集与《金色的脚印》相关的素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课堂展示。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制定写作评价标准,确保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8篇)

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8篇)金色的脚印篇1【课前游戏】:规则:每人手拿一块饼干,手臂伸直不准弯曲,想办法将饼干放入口中者获胜。
师:怎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吃到饼干?从这个小游戏中你有哪些收获?师:不仅生活中需要合作,学习上更需要合作。
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合作共同学习。
一、谈话导入。
1、喜欢狐狸吗?为什么?2、看来大家对狐狸的印象不大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狐狸有关,学完之后,也许你对狐狸的看法会有所改变。
3、观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1、小组内交流预习卡——“字词部分”。
2、汇报:通过交流预习卡,你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什么?3、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4、交流: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三、理清思路。
1、根据“阅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小组合作,完善学习卡,补充思路图。
3、汇报,展示学习卡。
(实物投影)4、展示老师的学习卡。
四、细读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里让你感动,哪里的语言值得细细品味,从这些片段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可以在旁边批注。
2、小组交流、汇报。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齐读画面上课文最后一段话,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是“金色的脚印”了吗?(画气泡图)五、续写结尾。
狐狸一家终于团聚了,它们会回来看正太郎吗?今后的生活又会怎样呢?请展开想像,为这篇文章续写结尾。
金色的脚印教案篇2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2、通过前置性学习,这知道这是谁的脚印?狐狸3、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体验中,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狐狸的课文和呢?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10篇)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优秀10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篇一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
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
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教后反思】: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
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
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
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
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
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
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
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
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
六年级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

六年级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六班级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1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详细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详细的。
教学预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阅历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同学简洁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改变?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汇报初读状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
〔相机板书关键词〕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索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沟通读后的感受。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关心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索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详细的。
三、自主探究,商量沟通1.依据自学提纲思索,勾画圈点作批注;思索完毕可与小组同学沟通。
2.集体商量沟通:〔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化“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沟通,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的脚印》教案
教材分析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狐狸可能是一种非常狡猾的动物。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男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老狐狸知道后,给小狐狸送食、喂奶,最后想出种种办法救小狐狸的故事。
歌颂了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说明了“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
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同时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叙事的方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中心思想
本文讲述了老狐狸给被抓的小狐狸喂奶,为了救小狐狸在正太郎家地板下做窝,和正太郎日益亲近,并救了正太郎的故事。
赞扬了狐狸的善良品质。
文章结构
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至3然段):起因:正太郎家的男佣抓到一只小狐狸。
第二段(第4至18自然段):经过:狐狸的父母来给小狐狸
喂奶并且为救小狐狸在地板下做了窝。
狐狸和“我”日益亲近并救了“我”。
第三段(第19至21自然段):结果: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把小狐狸放回大自然,狐狸留下一串串金色的脚印。
写作特点
1、语言优美,事情感人。
2、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词语注释
目不转睛: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黯淡:暗淡。
兴高采烈:指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无影无踪:一点影踪也没有。
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惦记: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耀眼:光线强烈,使人眼花。
延伸:延长;伸展。
近义词
大概——大约居然——竟然缘故——原因黯淡——暗淡
徒劳——白费仍旧——仍然脸颊——脸庞悲伤——伤心
反义词
悲伤——高兴黑暗——光明轻松——紧张粗糙——细致冷清清——热乎乎
迅速——缓慢温暖——寒冷惦记——忘记朦胧——清楚
教学建议
一、从交流对狐狸的印象、讲狐狸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故事大意。
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3、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三、深入探究:
1、“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
2、理解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
四、课后扩展:
1、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2、收集、阅读一些有关珍惜动物的资料,呼吁全社会来保护它们,还可以把这些文章集中起来办手抄报或墙报。